人物:杨凭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恭履。
代宗大历十一年登进士第。
与其兄杨凭、杨凝于大历中先后及第,时号三杨
善属文。
官终侍御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恭履,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其家于安史乱时移居苏州(今属江苏)。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登进士第,历协律郎。
德宗兴元元年(784)游滁州,与韦应物唱酬。
贞元初官至大理评事,约卒于贞元六年(790)。
生平见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新唐书·杨凭》附传。
凌工诗文,与兄、凝齐名,号“三杨”。
柳宗元称其“少以篇什著声于时。
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
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学富识远,才涌未已。
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杨评事文集后序》)。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杨凌,生年年不详,字恭履,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
进士及第。
为协律郎。
兴元元年前后客滁州。
官终大理评事。
与兄凭、凝俱有文名,人称“三杨”,凌文名尤高。
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之序,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凌,字恭履,最善文章,大历中,与兄冯(凭)、凝踵进士第,时号“三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15 【介绍】: 唐僧。临川人。俗姓饶。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德宗贞元初徙居豫章龙兴寺,与姜公辅、颜真卿等友善。坐坛二十余年,卒于庐山东林寺,白居易为作《石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饶氏。临川南城人。志学之年。从舅氏出家。日诵佛经。计千言。逮壮从南岳大园师得戒。而听禀虽勤。惮于远涉。大历中。请隶景云寺。以便侍养。亟淹岁序。脩习无亏。尤于南山事钞讲贯通畅。贞元初。徙居预章龙兴寺。与庐阜法贞。天台灵祐。荆门法裔。兴果神凑。建昌慧琎。友善。又相国姜公辅。鲁公颜真卿。杨冯韦丹。四君子游故四分迁善灭罪之说。所利益者多矣。坐甘露坛二十许年。剡浮震旦男女。获度者。一万五千馀人。元和十年。示微疾。十月己亥。化于庐山之东林寺。葬全身于南冈石坟。住世七十七年。安居五十五夏。门人等。树松柏。太原白居易为石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上恒。
姓饶氏。
临川南城人也。
童而有知。
志学之年发心舍家。
从母党在空门而求摄受。
教诵佛典日计千言。
壮齿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
而听涉精苦。
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
请隶于景云寺修习无亏亟淹年序。
南山事钞讲贯尤专。
贞元初徙居豫章龙兴寺。
与庐阜法真天台灵祐荆门法裔兴果神凑建昌慧琎游也。
埙篪合韵水乳相资。
法付王臣。
故与姜相国公辅颜鲁公真卿杨凭韦丹四君友善。
提振禁防。
故讲四分律。
而迁善灭罪者无央数众。
坐甘露坛二十许年。
十有八会。
救拔群生。
剡浮东震男女得度者一万五千馀人。
元和十年微云乖悆。
十月己亥化于庐山东林寺归全身于南冈石坟。
住世七十七年。
安居五十五夏。
门人等树松柏。
太原白居易为石塔铭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懋功。
杨凭弟。
代宗大历十三年进士。
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右司郎中。
宣武节度使董晋表为判官。
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
增垦田,决圩堰,筑堤防,水患平息。
时孟叔度横纵挠军治,而凝亦荒湎,晋卒,乱作。
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
拜兵部郎中,以疾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 字懋功,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其家于安史之乱中移居苏州(今属江苏)。
代宗大历十三年(778)登进士第,为状元,授校书郎。
德宗兴元后历佐使府,累迁右司郎中。
贞元十二年(796)为宣武节度判官,十四年兼亳州刺史。
十五年汴州军乱,走还京师闲居。
十八年授兵部郎中,十九年正月卒。
生平见柳宗元《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新唐书·杨凭》附。
凝与兄、弟凌皆有文名,号“三杨”。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杨凝(?
-803),字懋功,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
大历十三年(778)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兴元初,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府掌书记。
入朝为协律郎,三转御史。
贞元初为起居郎,又为司封员外郎,改吏部员外郎。
十二年以检校吏部郎中为宣武军节度判官。
十五年,汴州轧,走还京师,托病居家。
十八年,起为兵部郎中。
次年正月卒。
凝与兄凭弟凌皆以文名,时号“三杨”。
有《杨凝集》二十卷,权德舆为之序,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诗百名家集》
权德舆序云:君所著文一百四十篇,而歌诗倍之。词含雅,言中论,洁净夷易,得其英华。
元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代宗大历八年,官虞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
德宗贞元末,官衡州刺史,为政无状,为湖南观察使杨凭奏黜。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抱玉。新安柯氏子。丱岁隶灵隐西峰。事金和尚。受经业。大历初。登具戒。三学一致。无遗憾。性嗜泉石。遁居天眼。即天目也。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类。上有二湖。谓之东西目。地深僻。多妖异。琳独无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郎城南杜陟。请出山。就永福寺。登坛度人。己丑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请登天竺寺坛度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而高洁之操。终始不渝。大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寂。寿八十三。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之永安寺西山之阳。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慧琳。
字抱玉。
俗姓柯。
新安人也。
丱龄受业于灵隐西峰为金和尚弟子。
所传法要断无重问。
大历初受具足戒于灵山会。
习学三教一领无遗。
不乐声华止好泉石。
一入天眼二十馀年。
天眼即天目也。
其山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
与天柱庐阜等相俦匹。
上有二湖。
谓为左右目。
登涉艰阻数日乃到巅。
顶多蛟龙。
池潭三所。
最上池人不可近。
气臭逆人不可久视。
或说山神作白鹿形。
每五月与震泽龙会必暴风雨焉。
琳居此率多妖异。
而心不挠。
元和丁亥。
太守礼部员外城南杜。
陟请出永福寺登坛。
至己丑岁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
召临天竺寺坛。
度人毕归寺。
讲训生徒向二十载。
郡守左司郎中陆则。
刑部侍郎杨凭
给事中卢元辅。
中书舍人白居易。
太府卿李幼公。
刑部郎中崔鄯。
刑部郎中路异。
相继九邦伯皆以公退至院致礼。
稽问佛法宗意染指性相。
此诸名公。
簪组上流辞学高度。
或号毗昙孔子。
或名胜力菩萨。
非琳何以感动哉。
太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灭享寿八十有三。
法腊六十四。
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永安寺西山之阳码碯坡之左。
石塔岿然存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22 【介绍】: 唐宗室。
字易之。
以宗室子补郑丞。
后弃官,擢进士第,中拔萃科,调蓝田尉。
宪宗元和时,累迁御史中丞,揭发京兆尹杨凭贪财,受赐金紫。
历任山南、剑南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
穆宗立,请老,不准,官终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帅,分司东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7—823 字易之,排行十一,李唐宗室。德宗建中中以荫补郑丞,四年(783)弃官。贞元二年(786)登进士第,中拔萃科,累迁监察御史。坐小累贬虔州司户参军。约顺宗永贞元年(805)任饶州刺史,宪宗元和初累迁户部侍郎判度支。六年(811)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八年移镇剑南。十三年拜相,七月出镇淮南。穆宗长庆二年(822)授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分司东都,三年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夷简字易之。郑惠王元懿四世孙。以宗室子始补郑丞。弃官去。擢进士。中拔萃科。元和时检校礼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徙帅剑南西川。贞元十三年召为御史大夫。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进太子少师分司东都。卒年六十七。赠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8 【介绍】: 唐人,字大章。
德宗贞元十八年进士。
授栎阳尉。
素为杨凭所知赏,后被贬,亲友无敢送者,独晦送至蓝田与别。
权德舆叹其直,称于朝,李夷简表为监察御史。
历迁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兵部侍郎。
文宗大和五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所至以守正闻,后嗜酒丧明,以礼部尚书致仕。
全唐文·卷六百十一
晦字大章。第进士。登直言极谏科。累拜中书舍人。敬宗朝出为同州刺史。大和中以礼部尚书致仕。开成三年卒。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2 【介绍】: 宋僧。永嘉人,字潜道。俗姓何。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屡依高僧,四主名刹。多才艺,工诗,字画有法。赐号圆通大师。
全宋诗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金山龙游寺。
圆通禅师。
讳怀贤。
字潜道。
温州永嘉何氏子。
在襁褓中。
能合掌僧坐。
四岁从嗣仁社主。
出家受戒。
有讲席辄往听。
尽得其学。
及长叹曰。
说食能饱人乎。
别社主。
去遍参。
最后见达观颖于润之因圣。
初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
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
自谓无以复加。
比至达观会中。
闻所开示类。
皆世缘俗谛。
非谈谐嵬𤨏。
则骂詈不已。
心窃陋之。
乃潜诣丈室。
请白曰。
为人天师。
当只说法。
奈何预以世间事。
且僧有过斥去则已。
何足追骂至累日乎。
观颔而不答。
师因此省悟。
初开法于太平隐静。
嗣主金山。
金山当孔道。
客至无虚日。
师颇厌之。
熙宁元年。
遂谢事。
隐于金牛山。
山去丹阳数十里。
人迹罕。
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
皆就掌取食。
号五客。
各为一诗。
赠之士大夫。
欲相见者。
就山中访焉。
庐山之圆通。
明州之雪窦。
相次坚恳。
各住一年。
雪窦至。
前后二十年间。
三请乃赴。
其行由海道。
遇大风。
漂至慈溪东岸。
舟破。
从者多人皆散走。
师独安坐水中不动。
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
示灭于金牛。
寿六十七。
腊六十三。
弟子觉澄等。
塔全身于西陇淮海。
秦少游观为师状曰。
师操行卓越。
而遇人有恩意。
虽对宾客。
未尝与众异馔。
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
不入丈室。
雅性乐施。
所得金钱缯帛。
率缘手尽。
又多才艺。
工于诗字画有法。
閒居绝口。
不挂事事。
虽交至错出。
处之晏然。
无不集者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
皆倾意愿与之游。
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
赐紫方袍。
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
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
皆天下名山巨刹。
道化方行。
辄托事隐去。
州郡虽欲挽而留之。
不可得也。
弟子五十有五人。
所著诗颂文集。
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
号稚耄典记。
以自见云。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贤,字潜道。
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
儿时夙根萌发,常合掌僧坐,父母异之。
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多归之,号“嗣仁社主”,乃以贤从社主出家。
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
受具戒时,年十四也。
贤既得法器,又仰高规,艺行日进,同侣无与比。
有讲肄,辄往听受。
久之,尽传其学。
慨然长怀,有志四方,辞仁远参,所至处,延居上游,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于润之因圣,遂得法焉。
皇佑初,润守王公珙雅闻贤敏悟,乃见礼请,传法甘露。
而太平繁昌又以隐静相召,贤以甘露颇近城市,隐静僻在深山,遂从太平繁昌之请。
初贤从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
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委琐恢奇之言。
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辄追论前事,矢口谩骂,累日不休。
贤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重辱?
”达观颔而不答,贤亦因此省悟,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以清凉,辞不赴。
明年,达观自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
州人乃以雪窦召贤,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
会达示寂,润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请止贤继焉。
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命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报可。
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未既而卒。
贤述其事,积勤八载,殿堂廊庑,灿然具备,今宫宇之盛,冠绝淮海。
虽始于新,多成于贤。
然其地当长江下游,帆穑迅至,游客登临,日不暇给,贤颇厌之。
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䍐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
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
三年,刘公述商守九江,招贤主圆通,贤闻匡庐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题诗壁间,有“岁晚当期返竹门”之句,示不久留也。
居匡庐山下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
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
史官刁公约谓贤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相继居其地,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
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
”贤素善刁公,从之乘舟,遵海北转海门,遇大飓卒起,风樯摧败,黑夜漂泊至慈溪东岸,触礁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贤独淹坐水中,从者还救,乃免。
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
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寿六十有七,腊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垄,累坟为塔。
秦少游状其行。
贤操行卓越,遇人有恩,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雅好施予,所得金钱缯帛率以散众,人多归之。
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时贤士大夫皆倾意愿与之游。
以参知政事高若讷奏,赐紫。
复以节度使李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留不可得。
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杨楫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宋福州长溪人,字通老,号悦堂。
孝宗淳熙五年进士。
尝与杨方、杨简俱师从朱熹,号称三杨
历莆田尉、司农寺簿、国子博士,累官江西运判。
有《悦堂文集》。
全宋文·卷六四一一
杨楫(?
——一二一三),字通老,号悦堂,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淳熙五年进士,历莆田尉,司农寺簿,国子博士,转少卿。
嘉定三年知安庆府,复持宪湘南,累官江西运判。
嘉定六年卒于官。
为朱熹高弟,与杨简、杨方齐名,时号三杨
见所撰《云谷杂记跋》,黄干《祭杨通老文》(《勉斋集》卷三九),《宋元学案》卷六九,《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考亭渊源录初稿》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5—1815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家居苏州,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家贫,游幕为生。从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之治文书。时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赏其才识,常与计军事。勒保调四川为经略,镇压白莲教军,招之往,以母老路远辞归。性情笃挚,好学不倦,为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亦善书画。有《瓶水斋集》及杂剧数种。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
舒位,字立人,又字铁云,大兴人。乾隆戊申举人。有《瓶水斋集》。
词学图录
舒位(1765-1816) 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室名瓶水斋、瓶笙馆。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举人。家贫,以馆幕为生。曾随王朝梧至贵州作宾客。博学,善书画,尤工诗、乐府。书各体皆工。作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齐名。著有《瓶水斋诗集》、《皋桥今雨集》等。另有《瓶笙馆修箫谱》收杂剧《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等。
瓶水斋诗集·自序
读万卷书,未能破之。行万里路,仅得过之。积三十年,存二千首。飞鸟之身,候虫之口。见岁若月,视后犹今。天空海阔,山虚水深。嘉庆二十年夏六月,铁云山人自序。
瓶水斋诗集·原序
沈李昌谷于溷神之中,寄刘公干于鬼伯之口。
微之未死,托遗稿于香山;荀攸临终,交阿鹜于钟会。
良士自大梁来扬,而吾姨丈人之集成于真州。
昔宋考功毒希夷而有其佳句,齐丘子沈谭峭而有其化书。
若巴朴园观察之敦命劂工,与刊传作,何逊卒而王僧儒集其文,崔湜死而裴耀卿纂其集,为千古尚也。
我姨丈人位,才备八厨,身行万里,于粤则爱铁云之山,于黔则乐飞云之洞。
故其诗千岩竞秀,万怪惶惑。
赵云菘八十而愿以诗师,梁山舟九十而见其书拜,其实录也。
王筠见沈约,不谓迟暮逢君;刘颂见张华,岂信人间有此。
盖读书数倍于前辈,宜积薪居上于后来。
嘉庆二年,偕我备兵叔驰驿军营,值齐王氏火烧朱镇而西时也。
师漏多鱼,翁惊失马。
入黔贵则南笼方围,驰楚壁而襄樊正急。
间道则经烟尘六十四路而遥,遇敌则会相州九节度师而战。
湖督(汪文僖公新。
)假我叔氏胜军三千,以田悦之亲家,分猗卢之馀卒,与先生一鞭一笔,九拒九攻。
才及贵境,而云南土练、藤甲诸军悉隶麾下。
妇人作贼,马援之所能平;女子从军,李广之所不将。
而时所部女官土司龙囊仙者,马上桃花,木兰火伴,宠以妺喜之男冠,假之敖曹之鼓盖,壁其军于水倒流山也。
斩龙仙则惟拥二矛,禽史归而仅驰七骑。
从先生之计,又更旧将以易夷兵,变徽章而改番服,不旬月间而女贼王囊仙致于麾下。
兴义之战,以李典步骑八百,破吐蕃宁州三万,力追银鼓,生禽鬼章。
论功者谓督部灰囊火马之功,实本道输攻墨守之奇也。
南笼围解,我叔氏以前官左降,复介君于湖楚军营者五载。
急攻则毡下浓书,缓战而围城作赋。
杜暹州纸,岂止百番;谢公库笺,殆将九万。
房玄龄军书之奏,驻马皆成;令狐楚白刃之中,挥毫不辍。
大府初以君奏留黔中,而介推逃赏,鲁连辞功,赋樱桃为林甫微辞,(军中作《冰山曲》。
)咏蜀道与严公寓意。
要其赋性萧閒,秉心引退,示不愿为桓冲参军,故托意作郝隆蛮语也。
叔氏尝语予曰:「吾贵州之行,涖斩叛苗一百馀万。
虽韩愈行军,不逢裴度;而令狐辟幕,实得刘蕡。
」盖谓先生邹、枚之亚也。
八年癸亥,与良士结邻吴中,何萧两隽之巷,张陆交让之渎,既无贞白层楼,谁与戴公筑室?
重阳风雨,日日催租;淞水莼鲈,年年负米。
长洲宋汝和观察为同人刻《今雨集》也,属良士删郑集之鹧鸪,屏谢诗之蝴蝶,选取雄章,多将百首。
其盛气如孔文举,其博议如刘子骏,其贯串如郦道元《水经注》,其磊落如司马《大人》《游猎》赋。
繄是时也,赵晔第论其诗细,蔡邕已传于京师,爱君者焚宫中媚香,不议君者亦蔷薇浣读。
香山诵一首而女子价高,康乐出一篇而洛阳纸贵,无以逾矣。
古之工为诗者,或一卷擢第,或一联入相,或一诗得黄门,一诗得郎侍。
如先生者,李泌蓬莱之阁,王圭金炬之莲,国之光也。
而乃杨徽警句,未登御屏;公权法书,不题殿壁。
生无花树之居,死乏西华之里,呜呼命欤!
性乐楷隶,工李主错刀,法永公门限,穿羽阳宫瓦,写老妪扇头。
其与人书也,绿盆糊面,岂惟百函;青泥封书,每驰万里。
弄陈遵尺牍为荣,得刘宏手书为悦。
若良士之不嗜装潢者,亦复衣藏索靖之书,带秘钟繇之札。
孔文举谓举篇见字,欣然独笑;蔡中郎谓笔迹当面,相见无期。
能无恸哉?
精音律,工三弦,亦习弄笙篴,弹琵琶则鸲鹆立听,奏羯鼓而群羊踯躅。
十四年己巳,与太仓毕子荺华珍流寓京国,作《伶玄通德》《吴刚修月》数十出。
微服听酒楼之歌,重赂购乐人之价,若王昌龄之旗亭次第,李协律之流布管弦,王门伶人,争为搬演也。
素不赁车马舆轿,公卿名大夫或时访其门馆,怡然不报。
单衣练布,惟能昼眠;散发斜簪,不标丰度。
窃以为南州高士,但见林宗;江东步兵,不推张翰。
先生之致,夐乎高也。
渊岱之宝不尽,延州之德不孤。
钱塘陈云白洎令子孟楷、太仓萧子山,学相次第,才各纵横。
先卒之日,纪其丧事,赙之歛之,传之序之,而先生之哀毁灭性,死孝传矣。
夫诗,小艺也。
好香山而死者为唐衢,膏少陵而饮者如张籍,李洞铸佛,孙晟画仙,谅有人焉。
李益「征人」之作,天下皆传;嵇康四言之诗,恺之如画。
君何不年,而使后君死者沈子明刻李贺遗诗,王士源为浩然集序也!
时嘉庆二十一年,秀水姨甥仲瞿王良士顿首拜书。
超越变化,乘空凌行,吾于太白、东坡两家神往焉,盖其得于天者厚,而资于学者尤深也。
铁云孝廉与余家为三世旧交,深知其贤于世者,当不独以诗称,而胸次博大,志行雅洁,于其诗略见之。
顷者铁云过吴门见访,得读其行箧所携诗二卷,皆黔南戎幕往还时作。
助之以江山,习之以军旅,则又如少陵入蜀后诗之一变。
司空氏之品曰:「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又曰:「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铁云盖骎骎乎其日上矣。
岁在癸亥闰月长洲宋思仁霭若书于红杏轩中。
开径如凿山破,下语如铸铁成,无一意不奇,无一句不妥,无一字无来历。
是真能于长吉、玉溪、八叉之外别成一家,遂独有千古,宋、元以来所未见也。
岂惟畏友,兼藉师资,叹服何既!
阳湖赵云松(以字行。
)识,时年八十。
(先生与先君子同名,故每与位笔札往还所署皆如此,议记。
) 揽所投示诗卷,不及二百首,而众体咸备,纵横莫当,为击节者累日。
诸体之中,七古尤胜。
若《张公石》《断墙老树图》《破被篇》等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非浸淫于三李二杜者不能。
又如《团扇夫人曲》等篇,不啻郑公妩媚、广平铁石矣。
窥豹一班,得麟独角,欣赏当何如也。
梧门法式善读竟并题。
他人之诗有六义,铁云之诗兼有三长;他人之诗有四声,铁云之诗兼有五音;他人之诗有唐、宋、元、明,铁云之诗则兼有《离骚》、八代也。
乙卯以前足名家矣,丙辰以后其大家乎?
同县龙铎震升氏题于湘藩官舍之古雪山房。
铁云孝廉足下:仆闻韩娥之讴,不夔、旷而赏;纤骊之足,不良、杰而贵。
岂不以作之难而知之易耶?
然而鱼目混珍,什袭过于照乘;幽兰敛馨,弃置等于白苇。
知己之叹,有由来矣。
足下勤勤媚学,嚣嚣好游,猥以识途,得窥隐雾。
纵横文雅,鶱翔藻思,使仆摇目黄绢,戢心白雪,反覆嗟叹,得未曾有。
昔者庐山之诗,勒诸斋阁;陇首之句,书于便面。
仆虽非其人,实有同嗜,乃蒙损书,奖饰过当。
仆少惭学殖,早从簿书,犹幸监司事疏,未抛故业;海滨地僻,不乏嘉宾。
选胜携壶,寻芳减从,亦窃冀识伏鸾于海上,怀好音于空谷焉。
足下味经史之腴,得江山之助。
博议之著,既成于早岁;八览已就,合悬之国市。
何不约其简札,付之枣梨,此诚嘉惠之盛怀,无损劳谦之深诣。
芳草未歇,绪风渐畅,跌宕文史,保卫眠食,临书驰企,不尽所陈。
阳湖陆孝廉继辂读足下所赠俞五琵琶诗,诧为绝调,倾想备至,行复以乐府诸作示之矣。
廷敬再拜。
(右沧州李味庄先生手书。
) 庚午七月,铁云孝廉枉顾,以长卷索书鄙作。
仆本不能诗,又奉读大集及见赠之什,惊才绝艳,令人舌挢不下,况敢持布鼓过雷门耶?
顾辱虚下殷怀,深惧有孤雅教,录集杜句若干首,聊塞诺责。
自愧东挦西扯,得罪古人,或者以儿童颠倒天吴,见原大雅,一笑置之,幸甚。
钱唐梁同书识。
时年八十有八。
自昔少陵篇什,以蜀道为工;玉局文章,以海外为最。
若乃隐几危坐,谈邹衍之九州;欹脚高眠,游少文之五岳。
则缩地无术,坐井何观?
又或韬沂历远,称娖探奇,读秦碑而失韵,探汉策而忘年,谬解广陵之曲江,误赋黄州之赤𡽶。
亦复识惭测蠡,才窘练都,将何以吐纳风云,牢笼图史,辟蚕丛于纸上,走巨灵于豪端?
若铁云孝廉《瓶水斋诗》,则庶乎群雅尽掩,两弊俱亡矣。
铁云旧家蓟北,作客江南,皋桥有伯鸾赁居,当湖为公房婿水。
而南史寓公,多书故土;西京科举,必自本州。
快心黄绢之辞,失意红绫之饼。
策蹇长安道上,未是家乡;落帆短簿祠前,反成故里。
所由以幽并之慷慨,兼吴越之歈吟者也。
溯其少侍严君,久随远宦。
云横画舫,洞庭秋水之波;香染征衫,庾岭梅花之瘴。
树攀八桂,路绕三湘。
既而一舸还吴,单车适楚。
灞陵感旧,汉上题襟。
桄榔和木客之吟,茉莉纪夫人之谥。
每登高而怀古,独击汰以长谣。
况复一上天梯,再经云洞,题壁奢香驿畔,传餐关索岭前。
时则九姓鸱张,三苗豕突,雄师云合,上将星高。
洗铜柱于辰溪,肃银刀之甲帐。
君乃墨磨龙盾,纸写羊皮,斫地作歌,据鞍起草。
印娘属鞬,激昂龙女之篇;藤甲横戈,怆恻花卿之作。
红江绿海,雨雪怀人;㺜妾猺仙,烟花览俗。
续蛮府娵隅之唱,补汉家铙吹之歌。
或以压线生涯,疑妨浏览;转蓬踪迹,恐废蒐罗。
不知刘穆百函,乃其馀事;王充十箧,多载奇书。
冥心默识,马上枕上之功;淬掌远稽,岁馀日馀之候。
手钞八千馀纸,口诵四十万言。
王劭思书,临餐闭目;杨凭好古,对客摇头。
其壮游也如彼,其博览也若此,宜其击钵频催,携囊满贮。
碧城锦瑟,义山最善制题;苍耳白头,飞卿尤工属对。
张融集名玉海,孙绰句作金声。
抗颜古人,高步吾党,作者之推,良非妄已。
且夫一得仪同,马生遂胜孔子;未成进士,梁使不识罗君。
知铁云者,惜其命与才妨,名由遇减。
余则谓失马何尝非福,探骊要在得珠。
假使雁塔早题,鹓行遽列,入参玉笋,出绾银黄,迹拘台阁之间,力尽簿书之内,转恐渭城罢唱,燕寝废吟。
今则顼顼萧晨,悠悠远道,烟云发其藻采,卷轴助其波澜。
乘有暇之时,作必传之业,安见晚达之马周,不胜早贵之何晏哉?
余与铁云昔岁测交,在仲瞿孝廉之坐;今兹话旧,过云伯大令之居。
仲瞿石鼎句奇,冰车词壮,出入三乘,纵横百城。
云伯涛涌碧海,霞卷绛霄,上薄风骚,下掩卢骆。
而铁云树精严之笔阵,逞诡谲之词锋。
各有千秋,能无三舍?
乃辱惠施知我之深,每有敬礼定文之托。
因陈梗概,书诸简端。
撷其英华,此才何减八斗?
语其声价,一篇可直百金。
以质艺林,庶不河汉。
娄东萧抡子山序。
重刻瓶水斋集·序
退之有言:士有旷百世而相感,诚不自知其何心。苟非世之所稀,胡为使予欷歔而不可禁。乃有文章之应求,同于风义之感激者。宗啸吾司马,生有轶才,雅好诗歌,亦既不懈而入于古矣,流连作者之林,读《瓶水斋诗》而笃好之。铁云先生天才亮特,超乎尘壒之外,冠剑远游,与奇气相发,诗篇雄峻,畦町独辟。同时朋辈既无与抗手,即求之高、岑、欧、梅,且变化匪由于拟议也。风徽未沫,诗卷流传之本渐稀。阳湖黄仲则、秀水王仲瞿丰才啬遇,略等先生,顾数十年中,遗集皆四五刻,纸贵蓺林。《瓶水斋集》则不绝如线,啸吾锐意覆刻行世,然而薄宦羁栖,铅椠不易。就同志诸君谋之经岁,工未及半,啸吾遽捐馆舍。玄文在箧,以待侯芭,而《瓶水》一刻,又君未竟之绪。边竹潭鹾尹再谋之同志,乃得告成,时宗君之逝已将一年。昔袁中郎得徐文长遗草于故纸中,赏奇感叹,作叙有「微至」之言;今舒氏遗集得啸梧而益广其传,吾尤望世有袁中郎其人,以传文长者传啸梧也。然而幽奇磊落之士,生而连蹇,不得已以空文自见。铁云之落魄戎幕,略似文长;啸梧之浮沉下位,差类仲则。则夫数寸之遗书传与不传,要之不必为酱瓿之覆,亦仅同骏骨之求而已。可胜慨哉!仁和谭献仲仪叙。
重刻瓶水斋集·引
《瓶水斋集》十六卷、《别集》二卷,自巴朴园副使刊于真州,阅七十馀年,版片寖失。吾友铁岭宗啸梧郡丞(山)博综群籍,尤留意北方文献。尝谓乾、嘉之际畿辅作者林立,铁云先生天才横溢,陵轹古今,与常熟孙子潇、秀水王仲瞿两先生相颉颃,当时有三君之目。今孙、王撰著,江以南家有其书,舒集别无刊本,当继巴氏重锓以广其传。爰从丁君松生假得原刻本,甫授梓而疾作,绵惙之际,举付保枢,属为卒业。保枢诺而受之,将以传舒先生者并传啸梧也。深惧废坠,负我亡友,乃与松生函约同志醵资助刊,岭南许星台中丞年丈复力为提倡。距啸梧之歾十阅月而书成,譬造浮图七级,快睹合尖。自今当与《天真阁》《烟霞万古楼》两集鼎峙不朽。既酾酒以告啸梧,益重我山阳邻笛之感已。光绪岁在丁亥六月,任丘后学边保枢谨识。 余校刊《瓶水斋集》既卒业,先生诗尚有咏襄阳太守王树勋事,所谓《和尚太守谣》者,为世脍炙,而集中弗载,颇疑书阙有间。既而仲仪复觅得《瓶水斋诗话》写本,卷尾有孤子昌枚识语,称先生别有乙亥年诗一卷未刻,顾以搜辑末由,徒事惋叹。岁庚寅十一月,松生之犹子修甫孝廉偶坐坊肆,睹架庋旧刻《瓶水斋集》,试一抽阅,则乙亥年诗已编列第十七卷,《和尚太守谣》一篇固俨然在也。喜而见贻,乃并《诗话》一卷,均续付剞劂。盖延津龙剑,终久必合,文人慧业,理亦宜然。刊成附识如左。世有嗜先生诗者,当同为拊掌也。光绪辛卯天中节后一日,保枢再识于武林寓斋。(录入:顾青翎)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