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甫

相关人物:共 309 位
共 30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21 【介绍】: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沧海遗珠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人,弘治十五(1502)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诗文与李梦阳齐名,著有《大复集》《雍大记》《大复论》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默,信阳人。弘治壬戌进士,由中书舍人转吏部员外郎历陕西提学副使有大复山人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一
景明字仲默,信阳人。
弘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舍人。
迁吏部员外,出为陕西提学副使。
有《大复巢》三十八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间,景明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
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覆诘难,龂龂然不相下。
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
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
正不坊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空同集》:大复诗徒知神情会处,下笔成章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势如搏巨蛇、驾风螭,步骤即奇,不足训也。
《国宝新编》:仲默弱冠入京,身不胜衣,驰才长赋,便淩作者。
观其与李氏论文,直取舍筏登岸为优,斯将尽弃法程,专崇质性。
赋咏著述,互见短长,自古恒然,匪徒今日。
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
《王氏家藏集》:大复欱骚俪《选》,挽视六朝,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升庵集》:仲默枕藉杜诗,不观馀家,其于六朝、初唐末数数然也。
与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
《诗谈》:何景明上追汉、魏,下薄初唐。
大匠挥斤,群工敛手。
沈恺《环溪诗话》:何仲默诗如玉工治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得心应手。
神授非人力也。
《艺苑卮言》:伺仲默诗如朝霞点水,芙蕖试风。
又如西施,毛嫱。
毋论才艺,却扇一顾,粉黛无色。
仲默才秀于李氏,而不能如其大,故有弱调而无累句,诗体翩翩,俱在雁行。
四友斋丛说》:顾东桥语客曰:「何大复诗虽则稍俊,然终是空同多一臂力」。
诗薮》:李以气骨胜,何以丰神胜。
学何不至,不失雕龙;学李不成,终类画虎。
赵彦复《梁园风雅》:大复诗以清远为趣,俊逸为宗,务在舍筏,而自见神情。
与献吉分镳异轸,各臻其极。
一以为霆惊电煜,骇日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国史唯疑》:何大复父为渭源驿丞,太守李纪闻丞有佳儿,召与其子同学。
丞致仕归,贫甚,具车马集街官郊送之,举酒酌丞曰:「吾老友。
」酌大复曰:「吾小友。
」前辈风流可慕。
李开先《中麓闲居集》:大复病危,属墓文必出空同手。
时孟有涯、张昆仑并其侄某在侧,相与私议曰:「自论诗失欢后绝交久矣,状去空同文必不来。
吾辈并樊少南、戴仲鹖亦可攒辏一空同。
」 《四溟诗话》:何仲默诗曰:「元日王正月,传呼殿晚班。
千官齐鹄立,万国侯龙颜。
辨色旌旗入,冲星剑佩还。
圣躬无乃倦,几欲问当关。
」李献吉改为「不敢问当关」,曹仲礼曰:「吾舅所改未若仲默元句。
」 《明诗选》:陈卧子曰:「仲默姿制羸秀,神气和朗,发徽音,吐芳讯,令人有形秽之耻。
」李舒章曰:「仲默才为风始,学擅雅宗。
如长江春泛,草木鱼龙咸怀凫藻。
古诗上睨子建,下拂土衡,清美合度,与李竞爽。
近体则初盛诸家无所常师,意之所寓,工丽即臻。
惟七言律与献吉同源而异流,婉佚胜之,高深不及,似稍有伯仲之分。
王土禛《分甘馀话》:胡元瑞论明人歌行,既尊空同,而略于大复,不知何《听琴》、《猎图》、《送徐少参》、《津市》、《打鱼》诸篇深得少陵之体,特以秀色掩之耳。
胡专举《明月》、《帝京》,陋矣!
《东泉诗话》:信阳古体,佳句如《种麻篇》:「孤生易憔悴,独立多忧患。
」《捣衣》诗:「君子万里身,贱妾万里心。
」《咏怀》诗:「浮云蔽江皋,白日忽已晚。
」皆力摹六朝。
田按,大复骨清神秀,龙凤之姿。
如虬髯公见太原公子,令人气夺。
与空同固是劲敌。)
维基
何景明(1483年—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人。明朝作家。明朝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幼时聪慧,弘治十五年(1502年),20岁即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但因向朝廷上书指控宦官刘瑾,被免官。正德六年(1511年)复职,十二年升为吏部员外郎,十三年迁陕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故,年仅三十九岁。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王谷,江南宜兴人。
诸生。
○王谷与陈其年善,时其年著声艺林,王谷规其诗有才无情,以仓卒取办为才,好何、李、云间而不师杜老
持论如此,不独诗品之高,其直谅从可知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庐江人。性嗜学。入庐山,勤学苦节自励。南唐李璟时举进士第一,署宣州幕府,迁考功郎中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庐江(今属安徽)人。少嗜学,曾居庐山南唐国学数年,苦节自奋。通《》,颇能探索精微。南唐中主时,入金陵应进士举。主司颇赏其文,遂以状元及第。中主亦赏爱其文,命刻于石碑,以为永式。后任歙州司马,颇感失意,遂上诗同年进士、翰林学士张洎。洎为感动,言于南唐主,召还为考功员外郎,后为户部员外郎。入宋,卒。生平事迹见马令《南唐书》卷一四、陆游《南唐书》本传、后主本纪、《唐才子传》卷七、《十国春秋》本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二〇。伍乔工诗,诗调寒苦。今存诗皆为七律,多为送别寄赠、旅游题咏之作。《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伍乔集》1卷,《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唐诗汇评
伍乔,生卒年未详,庐江人。少嗜学,入庐山国学,苦节自励。南唐中主时,应进士举,状元及第。署宣州暮府,迁考功员外郎,卒。乔工诗,与史虚白善。有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薮•杂编》
伍乔诗一卷,类刻唐百家仅七言律二十首,盖类节钞合者……其句如“登阁共看彭蠡浪,围炉同忆杜陵秋”、“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惊风下钓迟”,亦有风韵。
《诗源辨体》
伍乔七言律,入录者亦小有致。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乔)庐江人。诗调寒苦,每有瘦童羸马之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283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迁都,天祥上书请斩宋臣,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草制语讥贾似道,遭劾罢。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初元军东下,破家财为军费,率义兵万人入卫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至镇江,后脱逃回朝。端宗即位,复拜右相兼枢密使,因与左相陈宜中议论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被俘于五坡岭,次年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屡拒威逼利诱,视死如归。临刑作《正气歌》。谥忠烈。有《文山集》。
全宋诗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
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
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
五年,迁江西提刑。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
五年,知宁国府。
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
九年,起为湖南提刑。
十年,改知赣州。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
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
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
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
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
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
拘燕三年,终不屈。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
著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
明初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
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
《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有《文山集》、《文山乐府》。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时被拘,逃归后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绝元朝诱惑,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所作《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一词,状写南楼景色,被视为佳作。
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寻丁父忧。历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董宋臣,迁刑部郎中。历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权直学士院。忤贾似道,遂乞致仕。起为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临安府。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元军请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辗转至温州。闻益王未立,上表劝进,拜右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举兵抗元,兵败空坑。卫王立,加少保、信国公,进屯潮阳。元军掩至,被俘。囚燕三年,从容就义,时至元十九年腊月,年四十七,后谥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诗史》。见《文山先生纪年录》(《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 【介绍】: 宋宗室,字梦授。
赵德昭五世孙。
哲宗元祐六年进士。
钦宗靖康中知汝州,金人再渝盟,破荆湖诸州,独子栎能保境土。
迁宝文阁直学士,寻提举万寿观。
有《杜工部年谱》。
全宋诗
赵子栎(?
~一一三七),字梦授,燕王德昭五世孙。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官宗正少卿(《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三一)。
钦宗靖康中知汝州。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提举万寿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八)。
七年卒。
有《杜工部年谱》一卷传世。
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廷坚,号青嵝。诸生。诗沉雄顿挫。客京师,以厌其冗杂南归。沈德潜归里后,引为同调。有《青嵝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八
盛锦,字廷坚,一字青嵝,吴县人。诸生。有《青蝼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庭坚,江南吴县人。
诸生。
著有《青嵝诗钞》。
○青嵝诗从大历下入手,后层累而上,风格渐高,对《入蜀诗》得江山之助,沈雄顿挫,直欲上摩王渔洋之垒,以仰窥少陵
盖渔洋诗以《蜀道集》为最胜也。
游京师,王公以下多折节下之,不耐冗杂归。
丙子岁殁。
是岁周子迂村、朱子木鸢、汪子山樵相次殁,吴下诗坛黯然无色矣。
予归田后,时与青嵝商榷,尤深人琴之感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23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善夫字继之,闽人。
弘治乙丑进士,除户部主事。
改礼部,以谏南巡,杖阙下,寻乞归。
用蔫起南刑部郎中,改吏部。
有《少谷山人集》二十五卷。
(《园宝新编》:继之气秀岩谷,发情声诗,虽才韵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飘飘然有逍遥远举之志。
《艺苑卮言》:郑继之诗如黄河冰棱,石岭天骨。
继之初不识王仪封廷相,作《漫兴》诗有云:「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
」后郑卒,王始知之,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为经纪其丧,仍刻其遗文。
人之爱名也如此。
艺圃撷馀》:郑善矢气骨棱棱,差堪旗鼓中原。
《国雅》:继之才赋英迈,往往有新语。
邓原岳《西楼集》:先生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
古诗、乐府原汉、魏,下及六朝,歌行近体抵掌少陵,绝句翩翩有青莲之致。
书法尤入神,真行斟酌《圣教》;狂草奔放,纵横烂漫,颠、素而下弗论也。
间又创意点染花草,丛筱怪石。
得象外趣。
邓原岳《闽诗正声》,洪、永之间,专谭兴趣。
则林膳部、王典籍名其家。
弘,正之时。
气格为宗,则郑吏部擅其誊。
《谈艺集》:继之沈郁之恩,慷慨之词,如苍松挺秀,古梅含芬。
《焦弦竑笔乘》:予家有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颣,不遗馀力,然实子美之知已,馀之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
尝记其数则,一云:「诗之妙处正在不必说到尽,不必写到真,而其欲说欲写者,自宛然可想,虽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风人之旨。
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
」一云:「长篇沈著顿挫,指事陈情,有根节骨格,此杜者独擅之能,唐人皆出其下。
然正不以此为贵,但可以为难而已。
宋人学之,往往以文为诗。
雅道大坏,由杜者启之也。
」一云:「杜陵只欲脱去唐人工丽之体,而独占高格,盖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随场作剧也。
如孟诗云:『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便自风度,视『玉佩仍当歌』不啻霄壤矣。
此诗终以兴致为宗,而气格反为病也。
」善夫之诗,本出子美,而其持论如此,正子瞻所谓知其所长,而又知其敝者也。
列朝诗集》:林尚书贞恒撰《福州志》,刺少谷诗专仿杜,时靡天宝,地远拾遗,以为无病而呻吟。
以毅皇帝时政观之,视天宝何如?
犹曰无病呻吟,则为臣子者,必将请柬封、颂巡狩而后可乎?
甚矣尚书之颠也。
徐熥《晋安风雅》:正、嘉之际,郑吏部善夫实执牛耳,虎视中原。
而高、傅二山人左提右挈,闽中雅道遂曰中兴。
《笔精》:郑继之野兴诗末云:「年来混迹渔樵下,况有铜鞮伯氏风。
」用《春秋》晋叔向兄铜鞮伯华事耳。
向见郑诗刻本,疑用「白铜鞮」故事,改曰「习氏」,不惟失作者本意,而于题旨句法不相符矣!
闽小纪》:郑善夫尝雪中游天台,美髯白皙,毛褐笋舆,戒从者勿言姓名,人以为神仙,甚传郡中。
太守顾璘闻之,曰:「此必吾继之。
」亟使人要之。
善夫答以诗云:「客有飘飘者,闲来湖海游。
云端寻雁宕,雪里过台州。
白业藏贤达,浮槎近斗牛。
丰干漫饶舌,太守是闾丘。
」 《坚瓠集》:郑少谷《上泰陵》诗云:「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
」盖泰陵乙丑科宫中焚香祝天,愿得贤才以辅太平。
故云。
《明诗选》:陈卧子曰:「继之雅质,故铺叙之言独长。
」 《池北偶谈》: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龙性堂诗话》:吾郡林子羽、郑继之成工七律。
子羽刻意三唐,已造堂奥,继之仿佛工部,几夺神骨。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郑少谷古厚郁啬,七子外别树一帜。
田按:少谷清才,集中仿魏、晋以来无所不有,但摹壮为多耳。
大约气格雄浑,五律歌行最胜;音节浏亮,七言律绝为优。
但摹拟极肖,融化为艰;短制偏工,大篇未化。
其品次在何、李、边、除之亚,馀子不及也。)
维基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明代儒学家(阳明学)、诗人、政治人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生于高湖,世代书香,少有才名,精于易经、数学和历法。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以候补官员在京纂修《苏松常镇实录》。正德六年(1511年),任户部广西主事。因宦官当政,辞官,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闭门读书,曰:“俟天下之清也。”正德十三年(1518年),诏任礼部主事,升任员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痛斥江彬被廷杖三十,罚跪午门五日,辞官未获准。隔年辞官获准,与傅汝舟、福州太守汪文盛有来往。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周季风荐任南京刑部郎中,未几,改任吏部验封司。嘉靖二年(1523年)游武夷山,感染风寒返家,两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梅亭山。善夫精于天文、算学,能推算日蚀、月食,上疏请改历元。《明史·文苑传》有传,称其“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柄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必简。高宗咸亨元年进士。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历迁隰城尉、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累擢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寻召授国子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年六十余。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
排行五。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
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
审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
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
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景龙二年(708)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
审言为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
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
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质高,庄严典丽。
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
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杜审言(648?—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类),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授隰城尉,迁江阴尉,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寻免归,武则天召见,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部。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审言诗集》三卷乃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学士高才命世,凌轹同等,律调琅然,极其华茂。然其心灵流畅,不烦构结,而自出雅致。旷代高之,以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凤之丸,不离苞素者也。《守岁》篇云:“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气色高华,罕得其比。
《艺苑卮言》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白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
艺圃撷馀
杜必简性好矜诞,至欲“衙官屈、宋”。然诗自佳,华于子昂,质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风,盛哉!
诗薮
初唐无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楷,有自来矣。
诗镜总论
杜审言浑厚有馀。
唐诗归
钟云: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诗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简数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在初唐实亦创作。
《诗源辨体》
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所未成者,长短两篇而已。今观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则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
《唐诗绪笺》
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唐律消夏录》
必简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其于射洪,犹班之于史也。后来尽得其法者,唯文孙工部一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
石洲诗话
杜必简于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有启也。
三唐诗品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康人,字思道。
原名默。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尝以诗谒苏轼、刘安世,得二人称勉。
为蔡绦所用,又出入梁师成之门。
累官至团练使。
宣和末避战乱辞官,责授武节大夫致仕。
有诗名,兼长于词。
主张学诗当以杜甫为体,以苏轼、黄庭坚为用。
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
全宋诗
吴可,字思道(元《至正金陵新志》作吴思道,此据《诗人玉屑》卷一),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官至团练使,曾谄附权宦梁师成(《浮溪文粹》附录孙觌《汪公墓志铭》)。徽宗宣和末师成败,黜致仕。宋室南渡后,流寓东南。吴可系武官,但潜心文翰,与李之仪交颇密,诗为苏轼、刘安世等人称誉。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诗集二卷,诗话一卷。事见元《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吴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藏海居士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清隐,号九华山人。
宋末屡举进士不第。
入元,隐居不仕。
尝集杜甫诗句为《凤髓集》。
遍游九华山胜迹,品题诸名胜殆遍。
有《九华诗集》。
全宋诗
陈岩(?~一二九九),字清隐,号九华山人,青阳(今属安徽)人。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为避徵辟,汗漫江湖。及老,归青阳,遍历九华之胜,至一处则作一诗,已佚。元成宗大德三年卒。武宗至大元年(一三○八)邑人方时发掇拾散佚为《九华诗集》。事见本集卷首方时发序及小传。 陈岩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清丁丙《宋人集丙编》(简称宋人集)。
共 30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