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如晦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5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士有讨混元,搜冥漠。
端居一室,斋庐寂寞。
夜悄悄而无聊,情忽忽而难托。
于焉披书幌,倚风棂。
席文茵,却短檠。
爰有微物,飞光的皪。
往来檐端,点缀墙角。
影徘徊兮隐映,光熠耀兮凌乱。
临书卷而荧煌,扑襜帷而灿烂。
乍穿林而依俙,忽随风而聚散。
疑庭际之列炬,讶天边之流星。
吾不知其何物,其名曰萤。
岂非化自腐草,能尸解者耶。
含光不熄,能用晦者耶。
大阳自戢,能退藏者耶。
逢阴不昧,黯而章者耶。
鄙蝼蚁之慕膻,匪蟋蟀之在堂。
异蜉蝣之楚楚,类螽斯之诜诜。
岂亭毒之或然,乃阳气之陶甄。
耻爝火以争光,并阳燧而共烛。
感车胤之明智,照书囊而夜读。
何隋帝之昏庸,谩自放于岩谷。
嗤却马之藉威,矜小术以眩惑。
此无心于用舍,彼徒事于纷纶。
普天壤以遐观,奚臣细之足陈。
恐秋霜之夜繁,竟飘零而无因。
且夫造化胚胎,物虽万般。
览物之情,人亦多端。
往古来今,孰能反观。
借如爰居避风,鲲鹏蔽日。
瑞世者睹凤凰之仪,伤时者泣麒麟之出。
龙在田而文明,龟协谋而贞吉。
兹植性之珍奇,乃厥类之非一。
吾独爱萤之微质兮,含火德之明辉。
处能知往兮,出以顺时。
入夜自照兮,暗室不欺。
是故,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炯然方寸,虚灵昭晢。
推善端而扩充,克明德于天下。
观物而省吾身兮,庶无愧于物我。
然则明明之灵台,又乃吾心之萤火。
八行源流远,三师庆系遥。
枢庭先附凤,相国荐簪貂。
感会逢千载,荣华冠四朝。
甘盘称旧学,绮季簉储寮。
历数终归舜,羹墙欲见尧。
圣图滋广大,孝治极光昭。
善类茅连茹,英才楚刈翘。
经纶任钧轴,询访及刍荛。
未急宣攘狄,先求禹格苗。
吁谟裨庙算,长策御天骄。
衮阙心勤补,羹和手自调。
临机杜如晦,处事李文饶。
越俗怀恩纪,闽人服教条。
群公推治行,所至起民谣。
晚岁车垂薛,皇慈第赐萧。
精镠杯引寿,宝玉带横腰。
潭府辉宸翰,频年走使轺。
中书输尚父,封户溢票姚。
教子躬师道,传家作世标。
绅緌成继踵,铅椠到垂髫。
持论书还著,谈经烛屡烧。
官虽居鼎鼐,乐不改箪瓢。
门外车长满,樽前客载招。
人间等游戏,物表自消摇。
几见承三接,重来侍九韶。
桑榆方借暖,蒲柳叹先凋。
洮颒俄凭几,衣冠忽葬桥。
信能依日月,端合配宗祧。
贱子惭愚懵,平时荷
⑴ 下阙一叶。据宋刻本《目录》,尚阙《崇宪靖王挽词》一题
惟德星兮。聚于中天。
伊贤人兮。集于颍川。
人以文而会也。星不言而信焉。
彼星惟德。彼人惟贤。
不然。安得萃于中夜。
格于上元。猗欤陈氏。
德必有邻。展矣乾象。
应亦如神。繄伊人之所感。
谅皇天之无亲。盖以彰矣星辰。
旌乎逸人。人也维何。
贤之众也。星也维何。
灵之大者。人之有感。
故昭昭而应上。星之不谄。
亦煌煌而临下。于是太史既奏。
颍川斯会。贤之生兮。
五百年中。贤之聚兮。
五千里内。星见而粲粲烂烂。
人集而无小无大。至若云开天碧。
迥然可觌。接青汉之皎皎。
含白榆之历历。参差其貌。
炳焕其色。九霄列而再扬光芒。
万里视而不违咫尺。既含曜而应物。
亦昭贤而表德。观夫天经。
嘒彼德星。禀物高远。
垂象青冥。五纬不能乱其色。
七纪不能杂其形。明丽乎天。
则高而可仰。光灿于夜。
亦烂而有灵。且其贤者人之所重。
星者人之所仰。伊贤之契星。
犹影之与响者也。是故星垂天际。
应彼颍上。克明克信。
不忒不爽。拂皓月而火微。
点晴空而珠朗。借如三星现而在户。
五纬聚而表祚。气冲斗而剑出。
客犯斗而槎度。少微兴处士之忧。
荧惑感景公之惧。曷若乎名实可久。
古今是慕也。则那抑贤人之聚。
雄雄雍畤兮神州之壤。赫赫爟火兮桥衡之象。
所以郊祀克明。所以照临是仰。
成形中度。知有要而有伦。
烛幽以时。表来顾而来享。
肇秦帝而有制。洎汉皇而不爽。
伊昔克修偫祀。大合百神。
声明云集。文物星陈。
仰珠旒则严其待曙。听玉漏则闇然未晨。
晦威仪之秩秩。迷俎豆之莘莘。
张华灯而其光不远。秉神烛而其明不均。
则雍畤之举爟火也。莫之与伦。
既而亭亭有揭。燄燄方爇。
于以观百里之备。于以昭五夜之节。
拂瑞云之表。乍疑乎烛龙方来。
入灵坛之中。又似乎神光不绝。
由是皑皑炳映。盏斝鐏彝。
咸若光而若灭。罔颠之而倒之。
熠爚无替。荧煌自持。
在质明而有让。当委照而无私。
殊太叔之于田。盘游是举。
异齐侯之设燎。朝会为期。
荐嘉者于焉仰止。执热者难乎向迩。
电延而自西自东。星繁而一彼一此。
比王屋之火。空际不流。
似陈宝之光。祠中乍委。
则雍畤之义。斯焉取斯。
爟火之作。为于有为。
照苾苾与芬芬。自明无黩。
烛跄跄与济济。方表有仪。
故将崇其明祀。立我洪规。
岂徒散孤光于地表。煽丹燄于天垂而巳哉。
国家祀典式崇。旧章必授。
思宅中而图大。雍畤方宏。
法居上而克明。爟火斯候。
足以掩前王之纯懿。谅介福而何究。
天道昭著。灵台耸拔。
将治历以明时。必仰观而俯察。
谁敢俶扰。曾不范围。
既七政以钦若。亦四序而发挥。
寒暑有次。启闭相依。
彼畴人以视远。类君子之表微。
维人有令。维天有兆。
道在乎观。法用不挠。
彼分至之复应。生云物以缥缈。
俾占望以聿书。将丰灾以是表。
夫其大观在上。南正是掌。
审仁和之景色。候肃杀之气象。
授时莫愆。行令靡爽。
举祀物以昭报。顺禳祈之肸蚃。
若乃履端于绪。以正厥初。
分职辨云。既明于周典。
申命出日。载列于虞书。
举春奉始。积闰归馀。
节候应乎寒燠。政令随乎惨舒。
是用敬授。以崇祗祓。
将举正以举中。宁不轨而不物。
岂唯中台端立。永望以肆。
将以见天地之心。辨刚柔之位。
庶乎有典有则。克明克类。
若夫春景载阳。冬日已至。
望西成之平秩。见南郊之敬致。
莫不参阴阳之则。符璿玉之器。
审四时以成序。察五云而有备。
备用先天。实惟有年。
傥灵台之可颂。庶无忝乎周篇。
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
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
禀以阳精。体乾爻于君位。
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
懿彼日升。考兹礼斗。
因时而出。与圣为偶。
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
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
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时也寰宇克清。景气澄霁。
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裔。
非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
馀霞散于重轮。焕然绮丽。
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
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
合璧方而孰可。抱珥比而奚匹。
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
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
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
浩浩天枢。洋洋圣谟。
德之交感。瑞必相符。
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
足以光昭前古。照临下土。
殊祥著明。庶物咸睹。
名翚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
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
斯乃天有命。日跻圣。
太阶平。王道正。
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
异彼夏王。徒指之而比盛。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
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烛远于皇明。乃备彩于方色。
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皎兮月出。毖彼泉流。
月烛清夜。泉澄素秋。
其象也合之双美。其气也同以相求。
观夫彼浚者泉。彼高者月。
临四海而照无私。利万物而功不伐。
故能流而不竭。明而不歇。
清见底而练色寒凝。晖盈轮而桂华秋发。
则知水者秋之气。月者阴之精。
月下泉涌。泉中月生。
其始愈出。其少徐清。
度晦明兮共隐共见。历今古兮齐亏齐盈。
皎皎兮不易其色。泠泠兮不改其声。
足以洗颍川之耳。濯沧浪之缨者欤。
至若寒露白。秋天晴。
金风始扇。银河未倾。
卷纤云而九霄可睹。埽薄雾而万里克明
于是泉悠悠以东注。月迟迟而西行。
彼月伊何。明之大者。
彼泉伊何。清之至也。
泉凝释于春冬。月行藏于昼夜。
既处卑以习坎。亦居高而临下。
揽不盈也。则照之而有馀。
流无穷焉。如逝者之不舍。
故德莫明匪月。莫清匪泉。
月经天而烛地。泉带地而澄天。
素波洞出。清影孤悬。
气涵浪于一色。轮照底而双圆。
圆如日丽。净若霜凝。
宝镜出匣。玉壶开冰。
摇清吹而滟滟。澹碧空而澄澄。
度浅沙则清影迟漫。漱幽石则光波沸腾。
又可乐而瓢饮。枕以曲肱者也。
客有续为泉月之歌。歌曰。
月照泉兮泉涵月。泉潺潺兮月皎洁。
波无鱼兮清澄。月有蟾兮澄澈。
观碎璧于涟漪。认明珠于圆折。
信上善之可方。而智者之所悦。
殷之哲王。唯政是恤。
夜分而寝。梦获良弼。
虽神悸而若惊。冀形求而勿失。
爰徵营匠。刻乎独见之真。
乃俾庶僚。访其唯似之质。
当厥梦也。神驰无方。
未讫永夕。如跻彼苍。
恍其神兮以浮。偃其体兮若亡。
形接乃梦。斯人甚良。
侧身徘徊。于已之傍。
将举趾以趋附。又伸眉而抑扬。
言霏霏而无瑕。目矎矎而有光。
观其仪可用为列辟之式。察其志不独称百夫之防。
升降咸若。周旋允臧。
寂乎昭昭。既寝不忘。
斯后克明。承天之赉。
谓济川之器。而投足不濡。
履大觉之端。而游梦无阂。
其中荡荡。其表暧暧。
虽助用理于一人。实候清平于千载。
于是武丁梦于宫而上与天通。傅说筑于外而中合神契。
持缗向老。谅殊渭水之涯。
负畚将疲。久困傅岩之际。
说匪丁而空山长往。丁匪说而大位斯替。
如鱼水之相因。保君臣之双丽。
惟说也。策名归主。
惟丁也。受命于帝。
帝何言哉。邈以元造。
阴推吉士。以佐有道。
说之居兮山之幽。云峨峨兮水浩浩。
彼人兮何斯。歘中心兮梦之。
如渴兮在兹。如饥兮在兹。
想遗眷兮索隐。抚空怀而叹思。
思之未得。端扆沈默。
其梦也则诚。其寤也则惑。
其收之于野。而寄之以国。
有唐时雍。上明下恭。
君与之同日。臣与之比踪。
事不惟旧。今之斯从。
斐而成章。有愧雕龙。
穆穆莱公。奇资粹灵。
蕴元和气。为大国桢。
乘时恢能。唐室大开。
故人相携(少与房梁公同有匡济之志也)。直上泰阶。
更为阴阳。迭作日月。
佐明四海。赞育万物。
王度是钦。如玉如金。
德音愔愔。万有千古。
永称房杜。如周申甫。
上邓宪生(1194年) 南宋 · 杨简
四言诗
① 晨岷源寿江东使者司谏邓公也乐平令杨某有祝颂之辞于诞晨以献焉
维彼岷源,维深且长。
是为大江,润泽南方。(一章)

维江之东,有贤使者。
惠德似之,溥泽润下。(二章)

使者维公(一作何),有祖高密。
云台第一,流芳泌泌。(三章)

有孙维良,秉德正方。
天子曰于,寘彼周行。(四章)

古之遗直,亟辅予德。
疾风劲草,岁寒松柏。(五章)

乃眷西顾,金节畀之。
礼乐光华,亦王近畿。(六章)

钦哉祥刑,克宽克明
民罹旱虐,焦劳发情。(七章)

民饥毋恐,惠泽方涌。
适兼郡符,民有天宠。(八章)

首白蠲租,宽博其模。
大公靡私,匪畏匪拘。(九章)

僵者起之,骨者肉之。
知几千万,父之母之。(十章)

洎阳为邑,罹旱则甚。
故维私邑,蒙泽亦甚。(十一章)

维公诞弥,端月维时。
梦维熊罴,何以寿之。
南山维基,大椿植之。
毋祝毋祈,公自有之。
某也作颂,于以敬之。(十二章)

共 5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