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诲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乐人,字见素,一作大朴。隐嵩山。工诗,抒思尤艰,时称月锻年炼。僖宗乾符中,为黄巢所得,不从,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9 字见素(一作太朴)。
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旧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疑误。
唐末避居福州,寄食乌石山僧寺。
为人高傲纵逸,淡于名利,喜交山僧钓叟。
福建观察使杨发、李诲先后欲召置幕中,均避而不往。
僖宗乾符六年(879),黄巢邀其入伍,朴不从,被杀。
生平事迹散见林嵩《周朴诗集序》、《新唐书·黄巢传》、《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卷九。
朴性喜吟诗,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暮忘返。
欧阳修谓其“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六一诗话》)。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朴诗》2卷,《宋史·艺文志七》记为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5首,断句9。
唐诗汇评
周朴(?
-878),字见素,一云字太朴,桐庐(今属浙江)人。
与方干、李频为诗友。
后隐居福州(今福建闽侯)。
杨发、李诲等为福建观察使,均曾召之,朴恐为征辟之牒所污,不赴。
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求得之。
朴不从,巢怒,斩之。
中和中,朴友人僧柄浩得其遗诗一瓦首,属林嵩序之。
有《周朴诗》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周朴字太朴,吴兴人。补诗一首并诗句二。

作品评论

林嵩《周朴诗集序》
(朴)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先生为诗思迟,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已布人口。
诗人主客图
清奇僻古主:孟郊。上入室二人:陈陶、周朴。
六一诗话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唐诗纪事
朴性喜吟诗,尤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一联一句,则忻然自快。尝野逢一负薪者,忽持之,且厉声曰:“我得之矣。”樵夫矍然惊骇,掣臂弃薪而走,遇游徼卒,疑樵者为偷儿,执而讯之。朴徐往告卒曰:“适见负薪,因得句耳。”卒乃释之。其句云:“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唐音癸签
周朴从苦思中得猛句,陡目欲惊,其不合者亦多可憎,是贯休一流诗。
《老生常谈》
温飞卿七律,如《赠蜀将》、《马嵬》、《陈琳墓》、《五丈原》、《苏武庙》诸作,能与义山分驾,永宜楷式。……方干、罗隐、郑谷、周朴辈,皆有可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乐人,一作长溪人,字降臣,一作降神。僖宗乾符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值黄巢起事,遂东归。福建观察使辟为团练巡检官。后官至金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降臣(一作降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僖宗乾符二年(875)登进士第。
次年返乡,颇为福建观察使李诲所器重。
寻召授秘书省正字。
不久南归,为福建观察使辟为团练巡官,转度支使,有政声。
后除《毛诗》博士,官至金州刺史。
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九、《福建通志·文苑传》。
嵩善诗能文,尤工词赋。
其词“宏丽侈靡”(《福建通志·文苑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林嵩赋》1卷,《宋史·艺文志七》记《林嵩诗》1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嵩字降神。长溪人。登乾符二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值黄巢之乱。遂东归。观察使李晦辟为团练巡检官。转度支使。后除毛诗博士。官至金州剌史。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冯氏。东川梓潼人。小学之岁。即入成都福感寺。事定兰开士。定兰者。宣宗皇帝之得戒师也。每随侍出入内中。帝尝戏书其衫背云。此童子与朕有缘。由是名之有缘。而薙落焉。大中九年。白公敏中镇益部。命净众寺。开戒坛。因获受具。寻还京师。听禀经律。后遂谒小马神照而领会心要。凡一时大丛席。扣激殆遍。偶止滁之华山。及南游。廉使李公诲。为别筑禅室武夷山中。以邀之。乾符三年。抵缙云。辟院龙泉大赛山。事闻。诏词部。给龙安额。仍度七僧居之。十有八载。而迁连云。太守卢约。又于州之开元寺。构别院。以四事供养。天祐丁卯岁。四月八日疾。六月朔日终。报龄七十三。腊五十二。时司空杨公习。方制置淅右。遗命主后事。茶毗于寺之南园。获舍利百馀粒。分其四十十粒。并烬骨。纳之宝瓶。而塔瘗之。晋开运三年乙巳岁。律师文泰撰文勒碑。以追颂其懿行休德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有缘。
俗姓冯。
东川梓潼人也。
小学之年往成都福感寺事定兰开士。
即宣宗师矣随侍出入多在内中。
一旦宣召。
帝以笔书其衫背云。
此童子与朕有缘由兹召体矣。
大中九年遇白公敏中出镇益部开戒坛。
即于净众寺具尸罗也。
续于京辇听习经律。
五腊后身披布褐手执墨敕。
海内游行参见。
小马神照。
凡同时丛林禅祖无不礼谒者。
乃居除州华山。
及南游至武夷山。
时廉使李诲为筑禅室。
乾符三年至缙云龙泉大赛山立院。
因奏祠部给额号龙安。
敕度七僧。
住十八载。
安而能迁止连云院焉。
太守卢约者。
以谌谅之诚请入州开元寺别院。
四事供施焉。
天祐丁卯岁四月八日示疾。
至六月朔日终于廨署。
报龄七十三。
腊五十二遗旨嘱制置扬习司空主丧务。
于寺南园茶毗火灭散分舍利数百粒。
后收四十九粒并遗骨一瓶瘗于石塔。
晋开运三年乙巳岁。
文泰律师撰塔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