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潘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自注:惠山一名九龙山。)
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自注:惠山有陆子及龙渊二泉。)
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自注:惠山有李绅读书堂。)
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
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
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五贤赞 其一 孟子(1054年) 北宋 · 韩琦
四言诗
余既新夫子之宫,乃绘诸弟子及左氏而下释经诸儒于东西序。又图孟、荀、扬、王、韩五贤于书楼之北壁。遣人自国庠得前人所撰孔子弟子暨释经诸儒之赞,署于其侧。独五贤者无赞焉。诸生欲其速备也,亟请鄙文以补之。余惜其缺,诺焉而不敢让。既而叹曰:夫五贤者,圣人之亚,学者之师,诸生姑欲速一时之备,使余不暇求当世能文者为之辞,而辄易言之。世且讥我,诸生岂爱我哉!虽然,孔孟之道,尧舜之德,而涂巷之人亦能称诵之,同推其善而已矣,知我者其恕焉。
昔周之衰,仲尼已矣。
战国相图,唯利之喜。
诸子纷纷,乘弊而起。
圣道之塞,实生荆枳。
其谁辟之,独我孟氏。
尧舜吾吭,仁义吾齿。
芟杨剪墨,路平如砥。
驱彼后觉,一趋圣轨。
惟先文公,盛道其美。
存而醇者,孟氏而止。
欲观圣人,必自孟始。
较其大功,盖禹之比。
呜呼贤哉,道孰可拟。
孔子之后,一人而已。
阳城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不事周 无儿悲邓攸 改词曹 鸟哭杨震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媮
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一作德)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一作数万)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琳球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
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
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
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一作油油)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
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21)
岂无司言者(22),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23),利柄扼其(一作如)(24)
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25)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
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燎:见卷1《赛神》注。)
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26),叩閤仍叩头。
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
降官司成署(27),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
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尤(28)
喉舌坐成木(29),鹰鹯化为鸠(30)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31)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32)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
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33)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34)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
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35)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
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36)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鸟哭杨震(37)无儿悲邓攸(“无儿”句:邓攸,字伯道,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担其子及侄,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嗣。时人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事详《晋书·良吏传·邓攸》。)
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38)
(一作祠)曹讳羊祜(39),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40),日月冥九幽(九幽:极深暗之处,即九泉之下。)
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一作阴)(41)
⑴ 阳道州:指阳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元和郡县图志·道州》:“秦属长沙郡……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⑵ 曾、闵:曾参、闵损之并称。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事亲至孝闻。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少为继母所苦,冬月衣芦花。其父知之,欲出继母,损劝阻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事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⑶ 孤:父母双亡。《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
⑷ “栖迟”句:《新唐书·阳城传》:“徙陕州夏县,世为宦族。”《元和郡县图志·陕州》:“夏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邑县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为夏县,因夏禹所都为名……乾元三年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
⑸ 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时以百户为里。《旧唐书·食货上》:“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⑹ 公短:被阳城认为错误,或被阳城批评。
⑺ “公亦”二句:《后汉书·独行传》载,太原王烈以义行称名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彦方(烈之字)知之。”烈闻,使遗布一端以激之。
⑻ 翕习:《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镪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注:“翕习,威盛貌。”
⑼ 冠盖:指官员之冠服与车乘。冠,礼帽。盖,车盖。此指仕宦荣显。
⑽ 波荐:原作“数万”,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⑾ 束帛:捆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为聘问、馈赠之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藉: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之垫物。琳球:参卷1《桐花》注。
⑿ 驷马:驾一车之四马。驷马高车为尊贵者之所乘。辀:小车上之独辕,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车。此类车供年长官高德隆者乘用,属特殊礼遇。
⒀ “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据蜀本、卢本、全诗、钱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长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纣,其与叔齐叩马而谏。纣亡,二人逃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详《史记·伯夷列传》。
⒁ 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诤议论,侍从顾问,为清望之官。
⒂ 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礼冠,顶有冕版称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称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后专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⒃ 希夷: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惇:劝勉。
⒄ 密勿:机密。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密勿》:“(《金壶二集》)又云:刘向传注:密勿,犹黾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辅。注:密勿,犹黾勉也。《汉书》引诗:黾勉从事,改作密勿从事。……后人沿袭,遂作秘密解矣。”
⒅ 瘳:病愈。《说文·疒部》:“瘳,疾愈也。”徐锴系传:“忽愈若抽去之也。”
⒆ 旰:原作“旴”,据蜀本、杨本、类苑、全诗改。《说文·日部》:“旰,晚也。”
⒇ “齿牙”句:《国语·晋语一》:“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韦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齿牙弄之,以象谗口之为害也。”又,“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
(21) 蟊:吃苗根之害虫。《尔雅·释虫》:“食根,蟊。”
(22) 司言者:指谏议大夫等司谏诤之官吏。
(23) 司搏者:指御史台等属官。司搏,伺机捕捉。《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汉郑玄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孙诒让正义:“司搏,与‘伺捕’同。汉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
(24) 其:原作“如”,据全诗、文粹、钱校及前文改。韝: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套在左臂或套于两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妇女时亦用作装饰。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兆鳌注:“鞲,捍臂也,以皮为之。”
(25) 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善与恶。《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
(26) 延英殿:唐代宫殿名,在延英门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大明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
(27) 司成署:国子监之别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国子监为司成馆,咸亨元年复旧。《新唐书·阳城传》:“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坐是下迁国子司业。”
(28) 尤:通尤,过失,罪过。《说文·言部》:“尤,罪也。”
(29) “喉舌”句:谓讽谏者存避祸之心,闭口不言,有如木偶。
(30) “鹰鹯”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鹰鹯,比喻忠勇之士,而化为鸠,则变为无所作为之懦夫矣。
(31) “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谓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无其实。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者。
(32) “诗人”句:谓视之为同类、知己。《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3) 决:通诀,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隐:“决者,别也。”
(34) 粮与糇:食粮,乾粮。糇,乾粮。《广韵·侯韵》:“糇,乾食。”
(35) 闽瓯: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与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之别称。
(36) “岂得”句:谓阳城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教化为先。鼓桴:鼓槌。
(37) “有鸟”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震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终以忠遭忌,免官自尽。传说震死时有大鸟飞临丧典,悲鸣落泪。事详《后汉书·杨震传》。
(38) 汨罗洲:在今湖南汨罗市。《元和郡县图志·岳州·湘阴县》:“汨水,东北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经玉笥山,又西经罗国故城为屈潭,即屈原怀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39) “辞曹”句:辞,原作“祠”,据卢本、《晋书·羊祜传》及白居易《和阳城驿》改。羊祜镇荆州,抚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俭,家无馀财。祜卒,襄阳百姓为之立碑建庙。荆人尊之,避其名讳,屋室皆以门为称,户曹改为辞曹。事详《晋书·羊祜传》。阳城在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阳”名其子。
(40) 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道教以老子为教祖,故云。
(41) “幽阴”二句:谓蔽贤者,将永沉日月照临不到之深渊,世世为幽界之囚徒。阴,全诗、文粹、钱校作“翳”。
佛道化而无私。天道运而无积。无私□以广济。无积固乃应时。此上二者。同德而异名。寂寞幽元。众妙之门。考其煦育一也。今斯佛场。大拯生死。百姓日用。于此何益。有矣夫。俾众情知去恶而就善。去祸而就福。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抑各有所利。大略不然者。则曷以载育庶物。度彼蒸民。令殊路而同归。如百川朝宗。咸会于海。夫其佛法流传。肇于汉代。瑞符圣梦。善副天心。自西徂东。繇是崇立。士庶各馆。皇王异尊。靡不庶几。归信者什一。遂令睹者生善。悟理达宗。察性是空。反本知卒。若然者。则真谛之源广济矣。佛及菩萨。共说偫教。言虽多。事从一。万法攸归。物物自备。苟举一隅。诸不书也。初京师首创白马。殆吴越大兴佛寺。昔近畿洛。皆天子及公卿舍业聿修精舍。今江阴县兴建寺者。则梁大同元年二月四日渤海太守费公衡之所建。衡则黄门侍郎升之子。肇兴西汉。衣冠承嗣。迨今德望。尚不湮微。舍其别业。载葺伽蓝。春园桃李。尔乃易为禅林。俗馆居庐。是以崇乎月殿。佛法从仪。沙门传教。金钟玉磬。两韵萧疏。檐卜旃檀。二香馥郁。殿中石佛。泛海而来。莫知年代。寺僧咸相谓曰。先古宿德。请归此寺。岁忽炎旱。以焚香致敬。甘泽必至。邑人佥依。灵效斯在。其地昔有凤巢于树。乃载于图书。伍相延湖。固彰于版籍。后负郭邑。南接云山。左控姑苏之雄。右据毗陵之胜。殖货臻凑。人风兰穆。十室之家。殆于诸族。皆有忠信。或迹为俶载。乐业隐逸。及其幽居闲暇。高遁园林。谅鲁连之士矣。仁义束身。诗书检行者。而亦有诸。今此乡闾。永依佛寺。担警荤膻。遂跻归敬。先属中道陵夷。缁徒寖微。前上座僧请灵寺主僧惠𧦬都维那僧请林山嗣以续绍隆常住。未遑勒石。今寺主文献上人及太守之苗裔数人。兼诸檀越君子等。共议树碑。文其往事。靡不佥从其愿。文献上人乃法门喉襟。远近瞻敬。铃键寺事。条贯僧徒。文道外通。戒行内蕴。生肇岂易。休远略同。上座灵玩上人。秉节弥坚。冰霜洁操。运心戮力。纪纲恢宏。未隶寺时。早曾葺理。常住赎田数顷。继香积。暨宝历元年。于寺西隅造法华院。舍园地以充基址。兼奖劝庶缘。共为功德。今将工郢向毕。杼材成文。遂得寺域周旋。甚当枢要。始自一篑。今侔九层。佛哉斯善者夫。都维那季文。戒行贞廉。胡能有类。仁德忠信。善道孔昭。与三纲等经之营之。咸赞洪业。寺旧有宿德法云灵慎法属清宴等导其初。今已归寂。嗟夫。道林宾徒。递相湮沈。虽舍报身于此方。故乃甄升于上界。今之道友导其后。克开厥功。载兴载葺。广为福善。伏用资我皇家而已。于郡守韦公缜。刚毅公廉。仁明爱人。搢绅之徒。其从如水。频由台鼎。方领此郡。用弗扰政。慰安罢民。先张刑法以威之。次施道德以育之。视百姓如同小子。剿凶绝豪。护持大梵。县宰张公伯达。煦仁风以抚俗。出牛刀而佐时。鸟鹊龟鱼。各得其化。绳彼奸猾。卫此佛法。丞任。主簿崔。尉刘褚许。并以远代簪缨。驰芳不泯。洪才绮靡。誉彰仙籍。佥曰斯美者欤。余自洛师而回。寺僧虑先古之业湮微。见命为铭。纪缮今昔之事。其言也直。然后躬诣精舍。观其置寺处。虽无崇峦峭岭。石路云溪。乃有湖岛亘前。谅具区之巨浸。阡陌起侧。侔京畿之广途。修林茂竹。叶四气以氤氲。穹阜回岗。连偫境而壮观。不然者。焉能感瑞像泛溟海以招来。灵凤望烟林而巢处。大叶贞祥。不其盛欤。劫石将烬。夫何镇于千古。今凭故事于丰碑。岂不斯为可久。铭曰。
邈哉宝刹。
洞矣元门。
道尊天地。
德重乾坤。
俾未悟者。
来知真源。
愚智万种。
破惑一言。
洛及吴都。
归心已于。
公卿舍业。
竞造精庐。
士庶崇信。
回向如趋。
一叶化世。
三车引途。
伟哉梁代。
善有其人。
费氏别馆。
建斯福因。
禅林永茂。
松柏长春。
雁塔凌汉。
鉷钟报晨。
台殿云连。
鸳鸯瓦翠。
道徒铃键。
运心克志。
辟开厥功。
回廊周备。
载兴载葺。
是崇是置。
世途隳矣。
福场久斯。
石尽刱改。
山漂海移。
于焉靡志。
夫何记其。
众议砻石。
树兹丰碑。
大和二年戊申岁二月八日。
主寺僧文献置。
进士鲁郡郁偫老撰。
掣电决云金距疾,慈怀见在哺雏时(飞鹰)
养成白额吞牛气,叱咤风云指顾间(乳虎)
拜扫归来走钿车,二年寒食住京华。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 杜牧之 胡曾 欧阳修 杜甫)
⑴ 《文类》、《体要》并作「十里宜春下苑花」。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杜甫 白居易 白居易 杜牧之)
关山迢递古交州,物换星移几度秋。
微雨微风寒食节,夷歌铜鼓不胜愁
⑴ 《文类》、《体要》并作「水流花谢两无情,独上高楼望帝京。閒忆金明池上路,人生看得几清明。」 李郢 王勃 裴廷裕 陈羽
残花怅望近人开,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寒食清明都过了(参寥子),鹧鸪飞上越王台(李绅)
⑴ (《文类》、《体要》作「江东行客思悠哉」)。(杜甫)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