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愿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11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石臼深深长绿芸,土人犹说魏元君。
金银气逼清宵见,鸡犬声疑白昼闻。
九转谁磨新岁月,六丁长护旧烟云。
盘中李愿幽栖近,日读黄庭几卷文。
送郑汝玉归莆关 元 · 陈高
七言律诗
莆关深入海东南,日出先看曙色酣。
李愿归耕盘谷土,杜陵思乐百花潭。
到家三月山矾白,入馔千林竹笋甘。
愧我天涯尚羁旅,乡愁因尔不能堪。
盘谷寺咏韩愈李愿盘谷事(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李愿隐盘谷,乃在洛之阳。
泉甘而土肥,此地实擅长。
假借举其事,向每见诗章。
然吾有所疑,田畴古于唐。
其时即名盘,宁藉韩膻芗。
太行天下脊,此岂非太行。
燕川则燕矣,方口田盘方李愿所居之盘谷志乘属之河南济源县盖因韩文太行之阳语向命蒋溥等辑盘山志已详辨之或又以昌黎送盘谷子诗更可为在洛阳之据考其诗有燕川方口注家谓皆盘谷附近地名按古封域盘山实在燕境而济源乃晋地不当蒙燕川之称且田盘旧曰四正以其形方若田故名盘则方口又何不可相属然兹山著名在汉以上固不必数典自唐而载籍淆讹既不能起昌黎而问之则亦无庸深较矣)
何乃属济源,难问昌黎详。
韩送李归盘谷序,其说雄肆非诪张。
少小芸窗为日课,背诵章句熟行行。
田盘之谷夙屡驻,意谓此即太行阳。
泉甘土肥草木茂,时看梨枣堆盘筐。
题诗每举韩李事,连篇累牍填书箱。
迩来方思或致误,命访乃辨柳与杨(向以盘山亦有盘谷其地亦在太行之阳每游览赋诗辄假借韩李事用之近命豫抚阿思哈往彼访勘绘图具说以进山谷形势及李愿祠韩愈文石刻历历可考则知愿所居之盘谷实在河南济源县曩者之疑乃得释然因为考證以志命于田盘济源两泐之)
济源诚有盘谷寺,雅宜隐沦避世忙。
燕川方口庸假借(韩愈诗有燕川方口语注家谓即盘谷附近地名予以盘山在燕境而山形正方今春咏韩愈李愿盘谷事故有燕川则燕矣方口田盘方之句),天井白水讵混芒。
具图贴说得亲历,始悟向谬慨以慷。
已识韩文匪鱼鲁,更赓韩韵惊豪狂。
多年疑案一旦决,逸兴顿觉因之昂。
独是曩岂无知者,何不忠告胸中藏。
虽然我亦有后语,至于碣石原太行。
分疆别界见殊小,奚异数(上声)米于太仓。
订讹游胜总馀事,但愿薄海安农桑。
两崖壁立悬空翠,瀑布千寻落天际。
萧萧碧树已惊秋,矫矫长松不知岁。
素练横江清接天,落霞流绮漾晴川。
蘼芜杜若无人采,乘雁双凫亦可怜。
有书不藏庐山麓,有书不载张华毂。
都将万卷付扁舟,一如李愿归盘谷。
西风日夜吹瑶草,流光冉冉催人老。
自少读书今白头,抱疾守株空潦倒。
看图不觉心苦辛,萧散深惭画里人。
圣恩若许归茆屋,有书还教儿孙读。
君不见义熙元年陶彭泽,偶缠秃绶称长官,俄飏轻舟作归客。
萧萧五十年,衮衮八十日。
县令虽为百里君,不似斜川临流玩泉石。
公田虽收半顷税,不似东皋种禾满阡陌。
后园之柳为我贮清阴,东篱之菊为我发佳色。
浊醪妙理汝不知,素琴真趣吾能识。
陶隐君,张公子。
千二百年同一轨,丈夫意气当如此。
亦不挂冠神武门,亦不还笏蓬莱陛。
尽展平生履历书,凌乱云烟飞满纸。
归去来,归去来,二君觉处真奇哉。
孔宾半夜呼将去,李愿终身唤不回。
子休矣,子休矣,取舍行藏都在己,一往一来聊尔耳。
人生起灭半天云,世事浮沉一江水。
腰间带,不须束,头上巾,还可漉。
南山荷锄夕露晞,北窗支枕凉风足。
酒具遮留栗里墟,篮舆轻适庐山隅。
行将过,且踌躇。
溪山云月无今古,试访渊明旧隐居。
小桥流水隔红尘,亦有渔郎解问津。
要路只闻收壮士,好山还许住閒人。
每思李愿归盘谷,独爱严陵老富春。
便拟采芝歌隐曲,白云红树谩为邻。
梅风吹雨乱山阴,却望山头见客心。
继业当传麟史学,思亲应废蓼莪吟。
閒云引水通蔬圃,卜地诛茆傍石林。
谁谓李生盘谷远,篮车早晚一登临。
盘阿精舍即目(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盘阿胜据盘之中,上松下水中以石
然而在此合言此,上下俯仰见座席。
松苍泉白归一揽,诡石窗前欣独得。
中盘之胜有如斯,举一含三欣莫逆。
向读韩文谓此间,后始知讹屡吟识(向因盘山原分太行一脉而来又在山之阳疑即昌黎送李愿归隐处而韩诗中所云燕川方口又雅合田盘之境是以每作诗文多假用之嗣命豫抚阿思哈访查李愿所居寔在济源旧祠碑记并行因制济源盘谷考證以识其讹甲午诗有中盘名以在盘中不是昌黎为李公之句)
设呼退之来此问,想亦称佳等仲伯。
是日雨后云归岫,去亦弗留来莫测。
漠然忽满一空白,倏尔乍失千峰碧。
尽态极妍有如是,应接无暇莫踪迹。
调御丈夫坐拈花,亦弗微笑任靃绎。
⑴ 上盘胜以松中盘胜以石下盘胜以水见四正山居志
石林精舍(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精舍石林中,窈深廓有容。
虽非济源谷(石林精舍窈深往复其景状大类昌黎盘谷序所云虽非济源县李愿所居之盘谷而名与寔不妨相肖也),景写昌黎翁。
攒簇间得路,癹骪际见空。
纵目太虚宇,吾心期与同。
共 11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