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宗闵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5—853 【介绍】: 唐赵郡人,客居淮阴,字待价。
幼孤,以事母孝闻。
擢进士第。
累官右拾遗。
以上疏谏增茶税,出为下邽令。
牛僧孺辟为掌书记。
僧孺还相,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辩,贬江州刺史。
文宗开成初复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宣宗时终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
卒谥贞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853 字待价,排行七,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宪宗元和七年(812)登进士第。入河阳幕府。又举拔萃科,补渭南尉。累迁库部员外郎。文宗大和五年(831)入为翰林学士,九年加承旨,旋贬江州刺史。次年,迁河南尹。开成三年(838)因杨嗣复荐,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武宗即位后,罢为桂管观察使。不久,长流驩州。宣宗大中二年(848)起复为户部尚书,后出镇河阳、淮南两镇。封赞皇郡公。卒谥贞穆。新、旧《唐书》有传。《灯下闲谈》卷下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珏字待价。赵郡人。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开成中拜户部侍郎。以本官同平章事。武宗立。迁门下侍郎。罢为太常卿。再贬江西观察使昭州刺史。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迁河阳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进封赞皇郡公。大中七年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
杨凌子。
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
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
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
文宗时,为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卒。
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
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为贞元、会昌间人,字茂孝。
排行八。
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杨凌子。
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
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文宗大和九年(835)七月,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转同州刺史。
开成末年,代郑覃为国子祭酒。
未几兼太常少卿,后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及《宰相世系表一下》、《唐诗纪事》卷五一、《登科记考》卷一七。
其以文学名播当时,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比之为当代贾、马。
好与士类交接,李贺、项斯、濮阳愿皆为其忘年之交。
所作《华山赋》最为驰名,尤为韩愈、李德裕所赏。
《赠项斯》诗以热情推奖后辈而名传至今。
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4。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杨敬之,生卒年不详,字茂孝,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
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
平判入等,为右卫胄曹参军。
元和十年,坐王承系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长庆中,曾佐湖南幕。
后累迁也田、户部二郎中。
大和九年,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
开成初,召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大理卿、国子祭酒,约会昌末卒。
敬之善文能诗,早年著《华山赋》,为韩愈、李德裕称赏,传诵一时。
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敬之字茂孝。侍御史凌子。元和初进士。文宗朝为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新唐书本传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唐诗纪事
姚合《寄杨祭酒》云:“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清高宜对竹,闲雅胜闻琴。门户饶秋景,儿童解冷吟。云山持管尽,莫惜别人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77—约830或约835 【介绍】: 唐睦州新安人,字持正。宪宗元和元年进士,官至工部郎中。从韩愈学古文,与李翱、张籍齐名。其文奇僻险奥。诗仅存三首。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7?—835? 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三年登贤良方正科,为陆浑尉,官至工部郎中。性辨急,使酒,数忤同省,求分司东都,留守裴度辟为判官。从韩愈学古文,然流于奇僻险奥。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五、《登科记考》卷一六、卷一七、《郡斋读书志》卷四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皇甫湜集》3卷,已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有《皇甫持正集》6卷,为宋人重编,今存。《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外编》补1首。
唐诗汇评
皇甫湜(约776-约830),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西)人。
早年曾寓居扬州。
奏举进士不第。
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授陆浑尉。
三年,诏举贤良,湜与牛僧孺、李宗闵等对策,言词激切,极诋时政,考官杨于陵等升为上策,触怒权幸,考策官及宰相均贬官,湜亦谪,居吉州庐陵。
宝历中为李逢吉襄阳从事。
府罢归洛,后屡官侍御、工部郎中。
大和中,分司东都,与白居易交游。
卒,白以诗哭之。
湜工古文,与李翱同为韩愈弟子。
有《皇甫湜集》三卷,已佚。
宋人辑有《皇甫持正集》六卷行世。
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
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第进士。补陆浑尉。仕至工部郎中。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皇甫祠部文集外所作,亦为遒逸,非无意于保密,盖或未遑耳。
唐诗纪事
湜不善诗,退之和《公安》、《陆浑》二篇,可以想见其怪奇。退之诗曰:“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要余和赠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言其语怪而好讥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婺州东阳人。
宪宗元和八年进士。
文宗大和初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
自负奇才,锐于进取。
五年,献文阙下,为宰相李宗闵所抑,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与李训善,训为文宗宠遇,召为尚书郎,后为同平章事。
甘露之变,宦官仇士良率兵诛宰相王涯、李训等,元舆亦为左军族诛。
有《牡丹赋》,时称其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9—835 排行三。郡望江州(今江西九江),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宪宗元和八年(813)登进士第,授鄠县尉。穆宗长庆中为裴度幕僚,以文檄豪健见推。文宗大和中为著作郎分司东都,与李训相结。八年(834)李训用事,引为尚书郎。九年九月迁御史中丞,兼判刑部侍郎,旋以本官同平章事。与李训谋诛宦官。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卷。《寄李翱》诗赞扬潭州刺史李翱脱韦夏卿之女于乐籍,为传诵之作。
唐诗汇评
舒元舆(?
-835),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元和八年(813),登进士第,调鄠县尉。
长庆中,裴度表兴元节度掌书记。
大和初,召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
为宰相李宗闵所抑,五年,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复入为尚书郎。
九年,李训用事,骤迁右司郎中、御之中丞、刑部侍郎,遂为相。
其年冬,与李训谋诛宦官,事败,被杀。
元舆能诗善文,名盛于时。
有《舒元舆集》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元舆。婺州东阳人。元和八年进士。大和时累官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以本官同平章事。与李训谋诛宦官事败。为内兵所擒。族诛。

作品评论

杜阳杂编
大和九年,诛王涯、郑注后,仇七良专权恣意,上颇恶之,或登临游幸,虽百戏骈罗,未尝为乐。……上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含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同,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瞋。
苏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字玄献。
苏特弟。
宪宗元和十年,客泾州。
文宗大和六年,自祠部员外郎充史馆修撰,预修《穆宗实录》。
九年,自考功郎中,贬忠州刺史。
李宗闵善,为李德裕所排。
武宗会昌三年,自给事中出为睦州刺史。
六年,复自舒州刺史贬连州刺史。
宣宗大中四年,自尚书右丞入为翰林学士。
累迁兵部侍郎。
八年,出为荆南节度使。
十一年,拜太常卿。
官至兵部尚书。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涤。武功人。大中四年自尚书右丞充翰林学士知制诰。五年迁兵部侍郎。进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茂弘。
韦夏卿侄。
及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
与李德裕善,李宗闵恶之。
德裕罢相,瓘贬为明州长史。
武宗会昌末,累迁楚州刺史。
终桂管观察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9—?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瓘字茂宏。
京兆万年人。
及进士第。
仕累中书舍人。
与李德裕善。
李宗闵恶之。
贬明州长史。
会昌末累迁楚州刺史。
终桂管观察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
李栖筠孙、李吉甫子。
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
既冠,卓荦有大节。
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
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
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
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
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
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
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
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饶,排行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李党争时之李党首领。早年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后历任浙西、义成、西川诸镇,政绩颇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会昌年间再度任相,因功封卫国公。宣宗大中初遭牛党打击,迭贬至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称“李赞皇”、“李卫公”、“李崖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颇为详备。著有《会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其中别集10卷为诗赋杂文。又著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国有《李德裕文集校笺》。《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18。
唐诗汇评
李德格(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补校书郎,避嫌,求出为方镇从事。十四年,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出为浙西观察使。大和中,召为兵部侍郎,旋出为义成节度使,移镇西川。入为兵部尚书。七年拜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贬袁州长史。开成中,由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再领浙西。又移镇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屡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出为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德裕仕历六朝,出将入相,有政声于时。善诗文。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饶。赞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累任要职。多著作,存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卒年六十三。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颇为寒酸开路。及谪官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临汉隐居诗话
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石洲诗话
李赞皇(德裕)诗亦轶伦,虽不敌香山,亦权、武二相之匹也。
吴汝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澧州人。
进士擢第。
武宗会昌中为永宁尉。
李宗闵
弟吴湘为江都尉,以受赃及娶民女论死。
时议者谓吴氏与李德裕有隙,诏遣崔元藻复按,德裕贬元藻崖州司户参军。
宣宗立,汝纳为湘讼枉。
德裕被贬,汝纳擢为左拾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846 【介绍】: 即李炎。
唐朝皇帝。
穆宗第五子,文宗弟。
初名瀍,后改现名。
文宗疾大渐,宦官仇士良等矫诏废太子,立为皇太弟。
即位后,用李德裕、李绅等为相,远贬牛僧孺、李宗闵等。
又籍没士良家,平定泽、潞。
会昌五年,命毁佛寺,僧尼二十六万还俗。
然酷好神仙,以服金丹死。
在位六年,卒谥至道昭肃孝皇帝。
全唐文·卷七十六
帝讳炎。穆宗第五子。元和九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颍王。名瀍。开成五年正月立为皇太弟。其年即位。会昌二年四月。上尊号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又上尊号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年三月改今名。在位六年。年三十三。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