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克用

相关人物:共 109 位
共 10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南人,字子徵。
幼聪慧善属文。
唐末为秘书郎。
后游太原,晋王李克用以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与张承业等定议立庄宗为嗣。
庄宗即位,欲以质为相,质性疏逸,不欲任责,因固辞不受。
拜太原尹、北京留守,迁户部尚书、翰林学士。
后晋高祖入立,以疾分司西京,拜太子太保。
卒谥文忠。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质字子徵。
河南人。
仕唐为芮城令。
天祐三年。
李克用承制授检校兵部郎中。
庄宗之立。
有翊赞功。
累擢户部尚书知制诰。
充翰林学士承旨。
同光元年从平梁。
迁兵部尚书。
赐论思匡佐功臣。
天成元年授特进检校司空同州节度使。
明年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
就加检校司徒。
三年入拜兵部尚书。
四年进封开国公。
长兴二年授检校太保河阳节度使。
入为右仆射。
应顺初迁检校太傅。
正拜河南尹。
改太子少师。
清泰末复为右仆射。
晋祖入立。
以疾分司洛阳。
少帝嗣位。
拜太子太保。
天福七年卒。
年七十六。
赠太子太师。
谥文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42 【介绍】: 即五代后晋高祖。
后晋王朝创建者。
沙陀部人。
居太原。
李克用部将臬捩鸡子,后改姓石。
李嗣源器之,择为婿,助嗣源夺得帝位,以功累迁中书令、河东节度使,镇太原。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徙镇天平,不受命。
末帝遂夺其官爵,命将讨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契丹助其灭后唐,册封为帝,建国号晋,建都于汴,史称后晋。
乃割让幽、云等十六州于契丹,每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儿皇帝”。
在位七年。
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唐景福元年生。事后唐庄宗明宗。累官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清泰三年五月封赵国公。是年叛后唐。十一月受契丹主册即皇帝位。在位七年。年五十一。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 【介绍】: 五代时幽州人。
勇敢善战,好学,多礼文士。
初事刘仁恭为银胡䩮指挥使,后投李克用
后唐明宗时为匡国军节度使,御吐蕃。
后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李从珂反,思同围凤翔,兵溃,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2—934 自称蓟门战客,幽州(今北京)人。
初事刘仁恭。
哀帝天祐四年(907)归晋王李克用,为飞腾指挥使。
与后梁作战时,累立战功。
后唐庄宗时,累迁至郑州防御使。
明宗时历任匡国、雄武、山南西道节度使、京兆尹等职。
闵帝应顺元年,其为潞王李从珂所杀。
王思同粗知文字,尤喜为诗,常与人唱和。
新、旧《五代史》有传。
旧五代史》收录王思同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郑琮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
始事李克用为五院军小校,屡有军功。
后唐庄宗时为马步都虞候。
戎伍之事,一睹不忘,凡所诘问,应答如流。
从明宗伐魏州,以功授左羽林统军。
长兴中出刺武州。
后晋高祖即位,复居环卫,天福中以疾卒于官。
陈玄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人。
家世为医,性好酒乐施。
尝侍晋王李克用疾,得信任。
克用性暴,乐杀人,玄从容启谏,免祸者不一,晋人甚德之。
后唐明宗时为太府卿。
后晋高祖天福中以光禄卿致仕,卒年八十余。
有医书《要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虬。
五代时陕人。
与李祝同学吴道子,声誉并驰,人称韩李。
倜傥不拘,有经略才能,退藏不仕,以丹青自娱。
李克用命往陕郊画龙兴寺回廊列壁二百余堵,乃与祝对手画摄摩腾、竺法兰像,大各八尺,洎三门上神数十,身皆高二丈。
又画九子母及罗叉变像,宛有步武之态。
天下画流云集,莫不钦伏。
李克用听信谗言,诱至河中溺死。
高思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幽州人。
兄弟皆以武勇称。
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
匡威为弟李匡俦所篡,李克用招思继为先锋讨平之。
后拜其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
克用念高氏兄弟势倾一方,必为燕患,乃尽诛之。
王缄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幽州刘仁恭故吏,掌记室。博学善属文。后从后唐庄宗经略山东,授魏博节度副使。从征幽州,获仁恭父子,庄宗命为露布,缄起草无所辞避,士以此少之。胡柳之役,为乱兵所杀。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缄。
幽州刘仁恭故吏。
使凤翔还。
李克用留署为推官。
历掌书记。
从庄宗经略山东。
承制授检校司空魏博节度副使。
胡柳之役。
殁于乱兵。
僧贞辩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
少刻苦修学。
负笈至太原听习,宿古冢中,为李克用所获,遂命入府供养,以久在宫中不乐,乃归中山讲训。
撰《上生经钞》,时号“辩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中山人也。蚤岁力学。其尅苦坚忍。盖出天性。听习之暇。则复刺指。血书众经。画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像施以结缘。 尝负笈客太原。时庄宗方居潜邸。壤与王氏接。城郭之禁。至不相容纳。遂夜宿废冢中。会出猎。见之问其故。且验冢中。笔研钞疏良是。因𮞅入供养。曹太后尤敬仰之。辨乘间。诉于太后曰。贫道诚以佛法为怀。久居王宫。不乐如桎梏然。由是听其出入。无所禁。迨王氏平。遂获归。讲训乡里。人有布发掩地者。其德化之所服如此。尝因行道次。有二天女来挠。辨被之神祝。不得去。则其操守可见。撰上生经钞。葺治废伽蓝。其平生能不自豫逸如此。鲜矣。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贞辩。
中山人也。
少知出尘长誓修学。
剋苦之性人不堪其忧。
一志听寻暇则刺血书经。
又针血画立观自在像慈氏像等。
尝因行道困息。
有二天女来相挠恼。
辩誓之曰。
我心匪石吾以神咒被汝。
彼众不容去。
自此道胜魔亦无踪。
辩负笈抵太原城听习。
时中山王氏与后唐李氏封境相接。
虞其觇间者。
并州城内不容外僧。
辩由此驱出遂于野外古冢间宿。
武皇帝畋游。
冢在围场中。
辩固不知方。
将入城赴讲见旌旗骑卒。
缩身还入穴中。
武皇疑令擒见问其故。
遂验冢中敷草座案砚疏钞罗布。
遂命入府供养。
时曹太后深加仰重。
辩诉于太后曰。
止以学法为怀。
久在王宫不乐如梏械耳。
武皇纵其自由乃成其业。
洎王处直平乃归中山。
讲训补故伽蓝无不谐愿。
有妇人陈氏。
布发掩地请辩蹈之撰上生经钞。
为学者所贵。
时号辩钞者是。
后终于此寺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中山人。
少知出尘。
长誓修学。
暇则刺血书经。
又针血画立观自在像。
慈氏像等。
尝因行道困息。
有二天女来相挠恼。
辩誓之曰。
我心匪石。
以神咒却之。
自此道胜。
魔亦无踪。
辩负笈抵太原城听习。
时中山王氏。
与后唐李氏。
封境相接。
虞其觇间者。
并州城内。
不容外僧。
辩由此驱出。
遂于野外古冢间宿。
武皇帝畋游。
冢在围场中。
辩固不知。
方将入城赴讲。
见旌旗骑卒缩身。
还入穴中。
武皇疑。
令擒见。
问其故。
遂验冢中敷草座案砚。
疏钞罗布。
遂命入府供养。
时曹太后深加仰重。
辩诉于太后曰。
止以学法为怀。
久在王宫。
不乐如梏械耳。
武皇纵其自由。
乃成其业。
李用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50 【介绍】: 宋杭州人,寓居开封,字审礼。真宗李宸妃弟。少穷困,访得于民间,历官至贺州刺史。所获赐公使钱,悉作军费。仁宗时官至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进侍中。位列将相,能小心静默,推远权势。卒谥恭僖。
全宋文·卷三六二
李用和(九八八——一○五○),字审礼,先世杭州人,后徙开封(今河南开封)。
仁宗生母李宸妃之弟。
少穷困,居京师凿纸钱为业,章献太后使求得于民间,以为三班奉职。
累迁殿前副都指挥使、改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
列位将相,小心静默,推远权势,论者称之。
皇祐二年卒,年六十三。
谥恭禧,赠陇西郡王
见宋祁《景文集》卷六一《李郡王行状》,又《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共 10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