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程本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5 【介绍】: 宋建宁浦城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全宋诗
谢翱(一二四九~一二九五),字皋羽,自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属福建)。
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开府延平,署咨事参军。
文天祥兵败,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遗民故老方凤、吴思齐、邓牧等多有交接,名其会友之所曰汐社,义取“晚而有信”。
元成宗元贞元年卒于杭州,年四十七。
著有《晞发集》、《西台恸哭记》、《天地间集》等。
事见《晞发集》附录方凤《谢君皋羽行状》、吴谦《谢君皋羽圹志》,《宋季忠义录》卷一一有传。
 谢翱诗,第一至五卷以明弘治唐文载刻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程熙刻本(简称程本)、清康熙平湖陆大业刻本(简称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称四库)。
第六卷以陆大业刻《近稿杂诗》为底,校以《四库全书·晞发遗集》(简称四库)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三四三
谢翱(一二四九——一二九五),字皋羽,自号晞发子,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少时倜傥有大节,试进士不第,不以为意。德祐间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于南剑,传檄勤王,翱率乡兵数百人投之,署为咨议参军,复别去。及闻天祥被俘死节,翱过严子陵钓台,作《西台恸哭记》祭奠。宋亡不仕,流寓浙江,与友人收宋皇陵遗骸葬之,与方凤、吴思齐结月泉吟社。贞元元年卒于杭,年四十七。著有诗六卷、杂文五卷、《唐补传》一卷、《南史赞》一卷、《楚辞芳草图谱》一卷、宋铙歌鼓吹曲骑吹曲各一卷、《浦阳先民传》一卷、《浙东西游录》九卷等。见《晞发集》附录方凤《谢君皋羽行状》,任士林《谢处士传》,宋濂《谢翱传》,邓椿《宋处士谢皋羽先生墓碑记》等。
赵不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五二五
赵不𢥋,嗣濮王士轕侄、士程子
淳熙四年以登仕郎铨试第一,换承务郎。
历浙西提举、淮东总领,为司农卿、奉直大夫。
嘉定十四年换保康军承宣使,又换保康军节度使、知大宗正事。
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二之四九、七之一八,职官一之八、七四之二一,兵三之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43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乔年,号韦斋。朱熹父。徽宗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更调南剑州尤溪县尉。高宗绍兴四年,以胡世将等荐,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司勋、吏部郎。秦桧决策议和,松与同列上章力言其不可。桧怒,讽御史论松怀异自贤,出知饶州,未上卒。有《韦斋集》。
全宋诗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熹父。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
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
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卒。
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
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简称四库)、清郑镳抄本(简称郑,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简称诗钞、钞补)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四四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熹父。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调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绍兴四年,除秘书省正字。七年,除校书郎。八年,迁著作佐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两曹。十年,命知饶州,请闲,得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三年卒,年四十七。著有《韦斋集》十二卷(存)。见朱熹《皇考朱公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一八、一三四,《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王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杭州钱塘人,字本澄。
幼读朱子语录,遂绝意举业。
闻馀姚王守仁讲学,负笈往从,守仁嘉其笃志,命其子与其共学。
勤于著述,于程子张子遗书皆有补注。

人物简介

维基
恩寿(1849年 - 1911年),字艺棠,索卓罗氏,满洲镶白旗人,进士出身,晚清政治人物。
父麟魁,道光六年(1826年)二甲一名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同治元年(1862年),麟魁奉命赴兰州办事,因病遽卒,朝廷赐其子恩寿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恩寿中三甲进士,选任四川嘉定府知府(今乐山市)。
光绪十九年(1893),在任成都府知府。
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陕西陕安道。
光绪二十四年(1898),担任江西按察使。
光绪二十五年(1899),担任江宁布政使(其藩署园即瞻园)。
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901-1904),担任江苏巡抚(继任端方,1904;陆元鼎,1904-1906),兼兵部侍郎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授头品顶戴;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任癸卯恩科江南乡试主考官;三十年(1904)属末任漕运总督(光绪二十七年,曾任该职一个月,漕督府内有清晏园;前任陆元鼎,1903-1904),随后(1905)调江淮巡抚。
光绪三十二年(1906),担任山西巡抚。
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陕西巡抚,兼署西安将军。
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因病解职。
任职江苏期间(1899-1906),与俞樾、正蓝旗汉军胡俊章、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汪鸣銮、漕运总督陆元鼎等在苏州时有诗歌唱和。
1901年-1904年(光绪二十七年-三十年)任职江苏巡抚时期,恩寿寄居苏州拙政园,为其族兄福州将军景星十年前任苏松粮道时在该园种植的山茶花补栽数株(据恩寿诗作)。
1906年,恩寿作《沧浪亭增建二程子祠记》,石刻二方,存于沧浪亭园中的看山楼。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康熙年间梁延年(根据康熙的“上谕十六条”)辑录的《圣谕像解》二十卷重版校对并序(江苏巡抚署重校,1903)。
1906年,任职山西巡抚时,选派山西大学堂的预科毕业生20多人赴美国专习(据《山西历代纪事本末》,1999)。
到任陕西巡抚后,于1907年5月,上奏清廷建立陕西图书馆,宣统元年八月(1909年8月),陕西图书馆成立(民国四年(1915年)迁至当时西安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带的南院门街之南院的恩寿创建的“劝工陈列所”,俗称慈禧亮宝楼,即原陕西巡抚部院东花园旧址,民国后为省议会所在地)。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成立陕西新军督练公所。
后因财力有限,遂确定以尽快建立一个混成协(相当于旅,下辖两标即两个团)(据《西安市军事志》);同年,按照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在西安设立了咨议局筹办处。
次年六月,先由各县选举代表;八月十九日各县代表到西安开会,酝酿选举事宜。
十月十四日,正式选出咨议局议员36名(据《西北通史》,2005)。
宣统二年(1910年),陕西巡抚恩寿和西安将军文瑞,为改变旗人“安坐而食,生计日艰”的处境,设立“驻防工艺传习所”,选取八旗子弟入所学习,以解决旗丁生活出路问题(据《陕西省志》卷54,1990)。
时任贵州巡抚庞鸿书奏请设立存古学堂,意在:“设法保守绍先贤之绪,以防蔑古之讥”;陕西巡抚恩寿在《奏遵设存古学校折》中也提出:“然万国皆各有所长,断未可一意师人而失其故有。
所谓两途并进,不可偏废者也”(据《四川国学院史》,2020)。
1908年,陕西巡抚恩寿奏请清廷增拨银两,修建公路,增打油井;慈禧、光绪批增拨官银27万两,慈禧还把美国人赠送的皇宫照明发电机转赠延长石油厂,以示支持(据《中国科技史杂志》,v.27,2006)。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洺州广平人,字子华。
未举进士前,著《程子中谟》三卷,韩愈称赏之,为作《丹穴五色羽》诗。
宪宗元和十三年,登进士第。
寻以试正字为泾原军从事。
穆宗长庆间,李逢吉荐其为左拾遗。
后坐逢吉累,湮厄而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县人,字礼卿。宪宗元和十年进士。工诗,有盛名。历迁右拾遗、中书舍人。武宗立,夷直视册牒不肯署,出为杭州刺史,斥驩州司户参军。宣宗即位初,内徙,为兵部郎中,江、苏、华等州刺史。官终散骑常侍。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礼卿,吴(今江苏苏州)人,郡望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宪宗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任右拾遗。文宗时,为左司、史部两员外郎,迁中书舍人。武宗时,出为杭州刺史,再贬为驩州司户参军。宣宗初量移江州刺史,复入为兵部郎中。大中十年(856)授苏州刺史,次年转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官终散骑常侍。事迹散见《旧唐书·王质传》、《新唐书·张孝忠传》、《乾道临安志》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一、《唐才子传》卷六。夷直有诗名,其诗多为绝句,内容以感怀酬赠之作为多。《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裴夷直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裴夷直,生卒年不详,字礼卿,江苏吴人,郡望河东(今江西永济)。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大和末,为宣歙观察使王质从事。入朝,历右拾遗、吏部、左司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御史宁丞。武宗立,坐刘弘逸、薛季棱党,出为杭州刺史,再贬驩州司户。宣宗立,内徙为江州刺史。后归朝。大中十年自兵部郎中出为苏州刺史,迁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终散骑常侍。有《裴夷直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夷直字礼卿。第进士。历右拾遗。累进中书舍人。武宗立。出为杭州刺史。斥驩州司户参军。宣宗初内徙。复历江华二州刺史。终散骑常侍。

作品评论

因话录
程子齐)与堂舅李信州虔,相知最深;交契最厚,有裴公夷直。
皆士林之望也。
唐诗纪事
“李逄吉”条:(李)逢吉与令狐楚有唱和诗,曰《断金集》,裴夷直为之序。
唐才子传
(夷直)工诗,有盛名。集一卷,今传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59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光世,号澹然居士,又号休乐老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宣德初转南京国子监司业,进祭酒。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致仕归,卒谥文定。德望文章,名闻天下,为士林所重。预修《永乐大典》、《五经四书大全》等,有《澹然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敬宗字光世,慈溪人。
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
擢翰林侍读,改南国子司业,迁祭酒。
卒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有〈澹然居士集》十八卷。
(陈子龙《明诗选》:文定诗典质和平,盛世之风。
田按:光世学行为六馆师表,与李祭酒时勉称南陈北李。
中官王振欲纳交光世,求书程子《四箴》,署名而已。
官大学二十馀年,诸生多位卿贰,独久不调,意豁如也。
向推其应制诸作,馀谓五字诗尤冲澹有韦、柳遗意。)
维基
陈敬宗(1377年—1459年),字光世,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与北京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并以「贤祭酒」知名,称「南陈北李」。陈敬宗于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后授为刑部主事、翰林侍讲、南京国子监司业。宣德九年(1434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立教方严,为士林所重。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致仕。天顺三年(1459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程元岳(一二一八~一二六八),字远甫,自号山窗,歙县(今属安徽)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真州司户参军。四年,改沿江制置司干办。开庆元年(一二五九),除太学录,继除武学博士。景定元年(一二六○),添差通判建康府。二年,改江西安抚司参议。四年,除监察御史。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累迁工部侍郎。三年,出知太平州。四年卒,年五十一。著有《山窗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三《工部侍郎程公元岳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八一五八
程元岳(一二一八——一二六八),字远甫,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元凤从弟。
宝祐元年登第,授真州司户参军,改差沿江制置司干办公事。
历史馆检阅、太学录、武学博士。
景定初,率同僚上疏言时事,出通判建康府,改知兴化军。
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升权工部侍郎。
咸淳四年,出知太平州,丁父忧,卒于家,年五十一。
著有《山窗集》。
程子敬《工部侍郎程公元岳传》(《新安文献志》卷八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约1645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字惕龙,号龙致、发蛟、几亭。陈于王子。高攀龙弟子。崇祯六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时政事尚综核,中外争为深文以避罪,东厂缉事尤冤滥。十一年,龙正上养和、好生二疏,阴指东厂事。十三年,应诏奏事,亦主“听言省刑”。十五年疏言理财以垦北方荒地为良策。旋被劾为伪学。帝初不问。十七年左迁南京国子监丞。福王立,用为祠祭员外郎,不就。南京不守,龙正已得疾,旋卒。私谥文洁。有《几亭集》等。
槜李诗系·卷二十
龙正字惕龙,号几亭。
初名龙致,字发蛟。
山毓弟,嘉善人。
崇祯甲戌进士,授中书。
时政尚综覈,争为深文。
戊寅,荧惑守心,龙正连进四疏,言事天惟在好生,致治当责宰辅。
上感动,特谕慎刑。
己卯,彗星见,龙正又应诏,极陈立冬大雷电,又请正郊期,当用上辛,竟格不行。
壬午,因下诏罪己,复三上疏言时政,俱优答。
时盗贼满天下,筹饷无策,龙正著议,极言垦荒为救时本计,朝议相持不决,遂乞归。
甲申,京师陷,南都起为祠部,不赴。
赋诗有京华歌舞新南极,野哭汍澜旧帝星之句。
乙酉,微疾死。
龙正天性纯笃,讲求身心经济之学。
貌癯古,两眸炯然,有心计,善治生,居官甚廉,而好施予。
著有学言、政书、文录,凡六十馀卷。
程子、朱子经说、语类、阳明要书、高子遗书、皇明儒统、垦荒兆行、救荒策会、陶诗衍诸书行世。
夫讲学之流,动称性道,而其败类无耻,过于庸人。
如先生者,有几人哉!
维基
陈龙正(1585年—1645年),原名陈龙致,字惕龙,号发郊、几亭,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明末理学家。苏州府吴江县学生,福建按察使陈于王之子。师事吴志远、高攀龙。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经魁,名列第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十年二月授中书舍人。时政事尚综核,中外争为深文以避罪,东厂缉事尤冤滥。十一年,龙正上养和、好生二疏,阴指东厂事。十三年,应诏奏事,亦主“听言省刑”。十五年疏言理财以垦北方荒地为良策。旋被劾为伪学。帝初不问。十七年正月左迁南京国子监丞。安宗立,用为礼部祠祭司员外郎,不就。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清军攻陷南京,龙正身已有疾,药粒俱废,绝食达七日之久,临终前还云“死如念翁(刘宗周),倒也干净”。门人私谥文洁。有《几亭文集》等。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