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生皇甫氏。安定朝那人。移居襄阳。世为衣冠。少师事荆州竹林昙顺。年二十五。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又善庄老。每说释不用都讲。吐词如云。高士宗炳刘虬张畅等。皆事之。齐高祖下诏曰。荆州僧主。风韵高简。恊道辅世。有功于国。年运已往。特听肩舆赴都。人聚观以为荣。与玄畅俱被知遇。称黑衣二杰。永明四年没。寿七十九。
释僧慧。姓皇甫。本安定朝那人。高士谧之苗裔。先人避难寓居襄阳。世为冠族。慧少出家。止荆州竹林寺事昙顺为师。顺庐山慧远弟子。素有高誉。慧伏膺以后专心义学。至年二十五能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性强记不烦都讲。而文句辩折宣畅如流。又善庄老为西学所师。与高士南阳宗炳刘虬等。并皆友善。炳每叹曰。西夏法轮不绝者其在慧公乎。吴国张畅经游西土。乃造慧而请交焉。齐初敕为荆州僧主。风韵秀然协道匡世。补益之功有誉遐迩。年衰常乘舆赴讲。观者号为秃头官家。与玄畅同时。时谓黑衣二杰。齐永明四年卒。春秋七十有九。后有释慧敞者。亦志素贞正。代慧为僧主。续有功效焉。慧弟子僧岫。亦以学显。力精致血疾而终。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青州益都董氏也。生而双瞽又孤。无以自活。母哀之。志不嫁。才七岁。使善工教之琵琶。以图给养。然姿性俊悟。而音曲之变。未旬浃。皆领其妙。会乡邑斋讲。母𢹂以往听。玉忻然曰。苟恒得如是。儿岂忧不作法师哉。母因悉弃家业。专务将引。虽风雨霜雪不问。玉包略辞指。抗折诸豪。有非学力所能造。母丧。庐墓五阅寒暑。士大夫推重之。天宝中。文宣皇帝盛弘法席。玉标称首登座。谈叙尽谛穷玄不可思议者也。且闻声即忆。虽别经年纪。犹能识其名姓。徒众百千皆洞究性情。或有所欲为。必垂戒勖。尝令侍者读经云。东方净莲华佛国庄严世界。与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不殊。乃叹以为。诸佛净土岂限方隅。人并西奔。一无东慕。用此执心。难成回向。遂发愿往生莲华佛国。晓夕勤到。誓不久留。俄而出诸衣物器用。遗赠其徒。各有差等。众初未之知也。布萨后因卧疾于邺城北之檀越王氏。神气音吐如常时。候问者方倾都邑。而忽烟云东来。异香充塞庭宇。其中出声如赞呗。清亮可爱。足渐向冷。古犹嗫嚅。念诵不已。卒后十日香气乃绝。王氏昆季为制衰经。如所亲云。
释真玉。姓董氏。青州益都人。生而无目。其母哀其。及年至七岁。教弹琵琶。以为穷乏之计。而天情俊悟聆察若经。不盈旬日便洞音曲。后乡邑大集盛兴斋讲。母携玉赴会。一闻欣领曰。若恒预听终作法师。不忧匮馁矣。母闻之欲成斯大业也。乃弃其家务。专将赴讲。无问风雨艰关。必期相续。玉包略词旨气摄当锋。年将壮室振名海岱。后遭母忧舍法还家。庐于墓侧。哀毁过礼茹菜奉斋。伏块持操三年野宿。乡党重之。后服阕附道修整前业。览卷便讲无所疑滞。预闻徒侣相次归焉。齐天保年中文宣皇帝盛弘讲席。海内髦彦咸聚天平。于时义学星罗跨轹相架。玉独标称首登座谈叙。罔不归宗。尽谛穷神焕然开发。耆年前达稽首崇仰。遂使道俗奔随酌衢樽而不竭矣。一曾往复者别经十年。闻声即忆其名义。斯总持之功莫与尚也。常徒学士几百千人。耳对行往了知心性。诫勖之勤弥隆馀哲。生来结誓愿终安养。常令侍者读经。玉必跪坐合掌而听。忽闻东方有净莲华佛国庄严世界与彼不殊。乃深惟曰。诸佛净土岂限方隅。人并西奔一无东慕。用此执心难成回向。便愿生莲华佛国。晓夕勤到誓不久留。身无疹瘵便行后事。授诸弟子。衣服几杖麈尾如意。分部遗诰各有差降。众初不悟之也。并共惊之。玉曰。愿与运同世非可乐。汝等助念莲华佛。令我得至彼岸也。布萨之后。便卧疾于邺城北王家。神气无昧声相如常。动京大德并就问疾。午后忽见烟云相糺从东而来。异香缠绕充塞庭宇。空中出声有如赞呗之响。清亮宛然。当尔之时足渐向冷口犹诵念。少时而卒。卒后十日香气乃绝。大众哀仰如临双树。玉氏昆季俱制缞绖。与诸门人收其尸而葬焉。
人物简介
【生卒】:834—905 【介绍】: 唐僧。邢州平恩人,俗姓李。家传士族,幼而知学。年十三,入鹊山为僧。年二十,于本州开元寺受戒。后往长安荐福寺,习经律七八年,颇穷教义,复弃而习禅。往湖南遇长沙景岑,遂嗣之。懿宗咸通末,居宣州谢仙山瑞圣院,四方僧俗多归之。僖宗末,避乱至明州。昭宗大顺二年,州牧黄晟请居雪窦寺,盛化一时。卒于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主邢州平恩李氏。年十三。既终父母之丧。遂依师于鹊山。披览梵典。年二十。乃蒙恩剃度于州之开元寺。未几受具。寻隶荐福寺。听习经律。因曰。摩腾入汉。译著斯文。圣胄来梁。复明何事。由是载询南方。见招贤岑大师。岑问何处人。答曰。邢州。岑曰。我道不从彼来。答曰。和尚还住此也无。 岑示灭。通以弟子。执心丧礼。游宣城。尚书崔寓待之加厚。辟瑞圣禅院于谢仙山邀之以居。中和文德之间。群盗扰攘。大顺二年。通领徒至四明。州牧黄君晟。卜筑雪窦。留以接众。蔚然盛化。天祐二年七月示疾。越九日沐浴坐逝。春秋七十二。夏腊五十二。以其年八月七日。迁神于塔。塔在院之西南二百步。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恒通。俗姓李。邢州平恩人也。家传士族幼而知学。苏秦显达犹怀二顷之田。元亮孤高不羡五斗之禄。纵越掞天掷地拖紫腰金。瞬息浮华岂裨来业父母终礼。年甫十三潜入鹊山访道依师。既罢丘坟唯披释典。精虔忏诵。恳侍巾瓶不弭初终。蒙恩剃度。年二十于本州开元寺具戒后。往京兆荐福寺听习经律。七八年间寻穷藏教。乃曰。摩腾入汉译著斯文。圣胄来梁复明何事。因辞北阙径请南方。遇招贤岑大师。大师问曰。何处人也。曰邢州人也。招贤曰。我道不从彼来。通曰。和尚还住此无。于是有滞皆伸无疑不决。后指洞山石霜皆往参焉。招贤示灭。通以弟子礼事之咸通末游宣城。尚书崔寓素奉禅门攀迎庄肃。睹通仪表拔俗问答往还。崔甚悦服。于谢仙山奏置禅院号瑞圣。请以居之。四方毳衲之徒不邀自聚。博陵方议奏荐师号。坚让遂寝。中和末文德初群寇兢起。通领徒至四明。大顺二年郡牧黄君晟。请留居雪窦焉。蔚然盛化。天祐二年七月示疾。越九日躬入浴室。却坐绳床。集众焚香勤勤付嘱。合掌而逝。春秋七十二夏腊五十二以其年八月七日迁石塔于院之西南二百馀步。或曰。通临终言我庞勋也。此非也。高僧无作为行录而无此说。若观年腊。庞勋岂正弱冠来逃难邪。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源深。深于礼学。正统四年进士。授行人,时已年过五十,未六十即致仕归。抱经固穷,未尝轻入城府。家祭不用僧人,吉凶庆吊抑奢从俭,乡人亦多化之。
方澥(1391年—?),字源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军籍。同进士出身。正统三年(1438年)举戊午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名。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己未科会试第四十六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静简。正统元年进士。授大理寺右寺副,谳狱多所平反。历官陕西布政司参议,改云南,遇涝,劝土官出帑藏赈济。官至湖广左布政使。维基
陈安(15世纪—15世纪),字静简,号止斋,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陈安在宣德七年(1432年)中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三年(1438年)获授行在大理寺右寺副,到都察院审理案件,当中有一跛子坐盗窃罪,他追问:「你是骑马打劫?徒步打劫?」众人回答:「徒步。」他再说:「跛者能走吗?」部下都语塞,跛子低头哭著说:「我拿著贼人的靴子,因此被诬陷至此。」因此證实其清白;清河县教官因受礼被生徒控告,刑部询问罪责,他就引用引卓茂处理亭长一事上奏,教官不用坐罪。十二年(1447年)他升任陕西右参议,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侵,勤王诏下后,守卫者大多犹豫不决,赴援者多徘徊不进,他毅然说:「主辱臣死,正在于此。」不久瓦剌也先部将率领部下数万人至城北,他说:「贼势气盛,我军兵少不可逆战,应该固守城池待其松懈才攻击。」数天后晚上明军往北面突袭瓦剌营,斩首数百人,敌军崩溃,京师安宁,巡守都御史王文向人说他是「天生斯人,社稷之福」。景泰元年(1450年)汉中府乾旱,府县人不停祈祷没有回应,陈安到府后即日斋戒沐浴,带领部下到各庙宇祭祀,次日起连下三日大雨才停止,因父亲逝世回乡,巡抚陈镒请让他夺情,得知他痛哭就放弃了;六年(1455年)服阕调任云南右参议,当地水灾浸没禾田,他劝勉土司斟酌捐输赈灾,救活数十万人,又因母亲逝世回乡,天顺三年(1459年)服阕转为四川右参议,七年(1463年)再调为湖广左参政,成化三年(1467年)自湖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其后致仕。他任官以宽静为本,入觐不曾遗下东西,大理寺卿夏时正题其居为「止斋」,辞官回乡后在家宅前种柳十馀株,数年后已高过屋子,某年春天突然全都酷死,他也很快去世,年七十五岁。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