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文益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
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
南唐中主待以师礼,迎至金陵供养。
法眼文益有诗相赠。
卒谥真寂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南唐时禅僧。
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
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
南唐国主待以师礼,迎请供养。
法眼文益有诗相赠。
卒谥真寂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二〇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木平和尚。不知何许人。游戏江浒。语言无度。踪迹诡异。人不能测识。李后主。尊为圣师。尝挂木瓶杖头。一日赴内斋坐。顷忽不见。后主问曰。和尚何在。因引瓶自蔽。应曰。某在此澡浴。后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见群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后主笑曰。和尚见人。亦勿道吾拜汝。尝出入禁中。他日从登百尺楼。后主问其制度佳否。对曰。尤宜望火。初不谕其意。后数年。木平卒。淮甸大扰。烽火交驰。后主尝于是登望。以占动静。后主素爱庆王。问木平寿命。曰年七十。是岁病亡。年十七。盖反语耳。为建寺宫侧居之。奉事隆笃焉。本名木瓶。后讹为木平。或云。木平山名。师居处也。法眼禅师赠诗云。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为大宗匠所与。木平故个中人。盖混迹以警世者也。
释慧明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钱唐蒋氏子。
夙探三学。
逮遍参得清凉益公指诀于临川。
遂归隐天台之白沙。
以究所寤入。
玄侣之扣激者。
皆摧折莫敢近傍。
因以为魔说。
而谤詈四起。
汉乾祐中。
出山。
时鄞之翠岩参公。
率诸禅德。
就僧主思宪院勘辨之。
明酬对皆契宗旨。
未几。
吴越钱氏造大报恩寺以住持迎之。
署号圆通普照禅师。
玄沙之道赖以振。
显德中示寂。
时方大暑。
众欲即葬之。
弟子永安曰我知师请必无葬而阇维焉。
获舍利五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惠明。
五代时僧。
杭州钱塘人,俗姓蒋。
研核三学,渐入精微。
游闽越,至抚州礼法眼文益,遂皈依禅宗。
后归浙,隐天台白沙,善机锋,时谓为魔说。
乾祐中出山,翠岩令参请其住思宪院。
吴越王钱弘俶延请其住杭州大报恩寺,赐号圆通普照禅师。
后周世宗显德中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慧明。
俗姓蒋。
钱塘人也。
研覈三学渐入精微。
后登闽越殆至临川。
文益禅师深符正理。
悟先所宗不免生灭情见。
后回浙隐天台白沙立草寮。
有雪峰长庆之风。
到者皆崩角摧锋。
谓明为魔说。
汉乾祐中自山出时。
翠岩参公率诸禅伯。
于僧主思宪院定其臧否。
明之口给无能挫衄。
寻汉南国王钱氏造大报恩寺。
请以住持。
假号圆通普照禅师。
然行玄沙正眼非明曷能致此。
显德中卒。
时酷暑俾欲葬之。
有弟子永安曰。
知师唯我也。
请焚之得舍利五色。
一皆圆净。
初明炼指为灯。
于天台供养。
后相继烧三指而勤持课。
胁疏衽席。
时说法焉。
性且刚直言多忤物。
是其所短也。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慧明。
蒋氏子也。
幼岁出家。
三学精练。
过临川谒法眼。
豁然有省。
回鄞水。
庵居大梅山。
吴越部内。
禅学虽盛。
而以玄沙正宗。
筑之阃外。
师欲整而导之。
一日有禅者至庵。
师问曰。
近离何处。
对曰成都。
曰上座离成都到此山。
则成都少上座。
此间剩上座。
剩则心外有法。
少则心法不周。
说得道理即住。
禅客莫能对。
又迁止天台白沙庵。
有彦明道人者。
俊辩自负。
来谒师。
师问曰。
从上先德有悟者否。
对曰有之。
曰。
一人发真归源。
十方虚空。
悉皆销殒。
举手指曰。
只今天台山嶷然。
知何得销殒去。
明张目直视遁去。
钱忠懿王。
延请问法。
命住崇资院。
盛谈玄沙法眼宗旨。
自是他宗泛学。
皆寂然宾服矣。
一日忠懿王为法集大会诸山。
师问诸老宿曰。
雪峰塔铭云。
夫从缘而有者。
始终而成坏。
非从缘而有者。
历劫而长坚。
坚之与坏。
即且止。
雪峰只今在何处。
老宿不能对。
王大说。
署圆通普炤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 【介绍】: 五代时僧。
魏州人。
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
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
世称法灯和尚。
南唐李煜曾从其问法。
善以歌诗演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4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
五代南唐时禅僧,世称法灯和尚。
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
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
后主李煜曾向其问法。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
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古镜歌》3首,《禅门诸祖师偈颂》存《拟寒山诗》10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泰钦。字法灯。魏府人也。辩才无碍。入法眼之室。虽解悟逸格。未为人知。性忽略不事事。尝自清凉。遣化维扬。不奉戒律。过时未归。一众传以为笑。法眼遣偈往呼之。既归。使为众烧浴。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对者皆不契。钦适自外至。法眼理前语问之。钦谓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于是人人改观。法眼曰。汝辈这回笑渠不得也。出世。初住洪州双林。次迁上蓝护国院。未几。李国主。请住清凉道场。乃曰。山僧。本拟深藏山谷。遣日过生。缘清凉老人有不了底公案。所以出来。为他了却。若有人问。便说似伊。时一僧出问。钦曳杖击之。僧曰。我有何过。钦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国主从容问曰。先师有何不了公案。钦曰。现分析者。国主骇之。开宝七年六月示疾。告众曰。老僧住持。将逾一纪。每承国王助发。至于檀越道侣主事小僧。皆赤心为我。默而难言。或披麻带布。甚违吾道。我之遗骸。但于南山大智藏和尚左右。乞一坟冢。升沈皎然不沦化也。又示众曰。但识口必无咎。纵有咎因汝有。珍重。二十四日。安坐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杭州人,俗姓陆。
少徙家宣城,于池州落发。
年十六,观方禅教,习究《首楞严经》,并为注释文句。
后参法眼文益,服膺事之,尽焚旧注。
初住吉州止观。
南唐李煜乾德二年,延住金陵长庆院,迁清凉院,终住报慈道场,署雷音觉海大导师。
僧法安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吉州太和人。
初住曹山。
嗣法眼文益
南唐国主请住金陵报恩院,赐号慧济禅师。
开堂授众。
李煜时卒于院。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雁门人。参方得法于襄阳之鹿门山。寻游匡庐南唐元宗。承其名。请出世栖贤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岩。岩峻峭不易陟。有石室。深邃可禅燕。下瞰锦绣谷尤幽胜。因无弟子给侍。赖邻僧时往来。所须曾莫之缺乏。居常有异鹿一。遇夜阑。则卧石檐下。锦囊鸟一栖石壁间。元宗三徵之。终不起。一日小疾。谓其人曰。捲上帘。我去我去。方捲帘。即下床行三数步。屹立而化。春秋七十许矣。阇维收馀骨。塔之岩背。元宗使工写其真。以供养。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行因。
不详姓氏。
雁门人也。
游方问道于江淮。
见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
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
因独栖禅观于其中。
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徵召不起。
岩中夜阑有异鹿一。
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
二物都无惊怖。
因不度弟子。
有邻庵僧为之供侍。
一日小疾谓侍僧曰。
卷上帘我去去。
帘方就钩。
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
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
而阇维收遗骨。
白塔在岩背焉。
初因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
寻为元宗坚请。
于栖贤寺开堂唱道。
不及期月潜归岩窟。
初岩如五指。
中指上有松一株。
因终之日此亦枯瘁。
因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
谈论不滞于方隅。
开喻必含于教化。
实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
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
佛则右胁果位坐亡。
首支地者现通。
身立中者彰异。
其惟欲行步而化者。
除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
次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
俗姓武。
蒲津人也。
生而强壮容姿端雅。
成立则身长七尺许。
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
投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
礼真寂禅师为亲教也。
戒检严明讷言敏行。
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
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
后诸方无定游处。
未到临川见崇寿益禅师
顿明心决。
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
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
不觉起而作礼。
及诣杭礼阿育王塔。
跪而顶戴泪下如雨。
问掌塔僧曰。
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
僧曰。
按传记云。
藏在内角中。
望若悬钟焉。
潜疑未已。
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
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
潜悲喜交集。
又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
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
其象鼻直枕行忏所。
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
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
请以居之。
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
别给月俸以施之。
加优礼也。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
入棺之际。
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
时众皆睹。
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
所收舍利夥多。
有屠者自惟恶业。
展襟就火聚乞求。
斯须获七颗。
屠家持于印氏塔中。
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
建石塔缄其真骨。
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佛手岩行因者。雁门人。未详姓氏。少习儒。舍俗出家。遂云游。首谒鹿门真公。言下有省。寻抵江淮。登庐山。山北有岩如五指。下石窟可三丈馀。师宴处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供侍。常有异鹿锦囊乌驯绕其侧。江南李主。三诏不起。坚请就栖贤开法。不逾月。仍潜归岩室。寂音为之赞曰。淮山深处。容我卓锡。树下经行。岩间宴寂。六十馀年。胁不至席。天子三诏。掉头不应。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摇海惊。天空地迥。后代儿孙。则反于是。如乳中虫。贪著世味。我寻其迹。为陨涕泪。师后下禅床行数步。屹立而化。岩顶有松一株。同日枯瘁。寿七十馀。岩之阴。骨塔存焉(二师皆曹山嫡孙)。
僧可勋 朝代:南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朱,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南唐时禅僧。
清凉文益
后住宣州兴福院。
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有传,并录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唐时僧。
元宗以国师礼之。
有才辨,行无羁检,尤嗜饮酒食肉。
显德中,作赏花诗讽及时事。
五代史补》卷五收其事迹,并引其赏花诗1首,《全唐诗》据以录入。
但此诗宋人多称为文益咏牡丹之作。
谦光事迹又与谦明相近,疑《五代史补》所记,即据此二人事迹传闻附会而成。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可勋,俗姓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
为青原下九世,清凉益禅师法嗣。
住宣州兴福院。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尝召对(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三一)。
五灯会元》卷一○有传。
共 2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