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南朝宋僧。译意法勇。幽州黄龙人。俗姓李。幼为沙弥,修苦行。闻法显等躬践佛国,遂于武帝永初元年招集沙门二十五人,入流沙,经龟兹疏勒诸国,进至罽宾,学梵文,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在檀特山南石留寺受大戒。再西去月氏国入中天竺,同行生者惟五人,赍石蜜为粮。终至南天竺,遂随舶泛海,达广州而归。译有《观世音受记经》。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神僧传·卷第二此云法勇。出李氏。幽州黄龙人。为沙弥。持苦行。读法显西游事。欲踪迹之。以宋永初元年。同沙门僧猛昙朗二十有五人。出海西郡。入流沙高昌。遂道龟兹沙勒。登葱岭。望雪山障雾千里。有大江湍驶。以绳为桥。桥之上仅可行一人。先渡彼岸者。必举火为识。此岸之人见烟。而后可进。久无烟。则知其人堕江中矣。三日乃至大雪山。壁立千仞。俱有杙孔。处处相对。人持四杙。更互著崖孔中。猿臂而过。至平地失十二人。入罽宾国。拜瞻佛钵。留岁馀。学梵语梵书。得观世音授记经。又西去并辛头那提河。入月氏国。瞻内髻骨观自沸水乘舟。至檀特山南石寺。寺僧杂三乘学。天竺佛陀多罗。此云觉救者。果位人也。无谒请为和尚依止。以受大戒。汉沙门志定。为阿阇梨。因坐夏。夏休乃行。路皆中天竺境也。地旷人稀。赍石蜜为粮。顾影孤绝。同伴馀五僧耳。苟经险难。即系念观世音以免。将入舍卫国。有狂象群来。方归念间。狮子从林中出。象怖伏。遗粪而去。渡恒河。有野牛群吼而来。又归念之。俄大鹫飞来。于是牛亦奔散。无渴留止。遍观陈迹。亲依圣贤久之。寻附海舶以归。至广州。其终。别有传记。
释昙无竭。此云法勇。姓李氏。幽州黄龙人。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僧所重。尝闻法显等躬践佛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门僧猛等。共赍幡盖供养之具。远适西方。初至河南国。仍出海西郡。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登葱岭度雪山。进至罽宾国礼拜佛钵。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缘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杂三乘学。无竭停此寺受大戒。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虽屡经危棘。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尝暂废。将至舍卫国。中野逢山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出。象惊惶奔走。后度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之。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其所译出观世音受记经。今传于京师。后不知所终。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释昙无竭。此云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也。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僧所重。尝闻法显等躬践佛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门僧猛昙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幡盖供养之具。发迹北土远适西方。初至河南国。仍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登葱岭度雪山。障气千重层冰万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于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已度方得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日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杙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转相攀。经日方过及到平地相待料检。同侣失十二人。进至罽宾国礼拜佛钵。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汉言师子。曰缘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木舫。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杂三乘学。无竭停此寺受大戒。天竺禅师佛驮多罗。此云觉救。彼土咸云。已證果。无竭请为和上。汉沙门志定为阿阇梨。停夏坐三月日。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同侣尚有十三人。八人于路并化。馀五人同行。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尝暂废。将至舍卫国。野中逢山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出。象惊惶奔走。后渡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之。其诚心所感在险剋济。皆此类也。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所历事迹别有记传。其所译出观世音受记经。今传于京师。后不知所终。
此云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僧所重。常闻法显等。躬践佛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门。僧猛昙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幡盖供养之具。发迹至河南。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登葱领。度雪山。障气千重。层冰万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于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已度。方得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日。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杙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转相攀。经三日方过。到平地。料检同侣。失十二人。进至罽宾国。礼拜佛钵。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狮子口)缘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杂三乘学。无竭停此寺受大戒。于天竺禅师佛驮多罗。(登圣果名)夏坐三月。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同侣十三人。八人死于路。五人同行。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常暂废。将至舍卫国中。野逢山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出。象惊惶奔走。后度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之。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译出观世音受记经。传于京师。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介绍】: 唐闽中人,一作越州人,名可久,以字行。敬宗宝历二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受知于张籍。工诗,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可久,以字行,排行大,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官秘书省校书郎。曾客游边塞,仕途颇不得意。与张籍、贾岛、姚合、顾非熊、僧无可等交游。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风格与张籍相近,尤擅五律。《宫词》、《近试上张水部》等最为传诵。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有《朱庆馀诗》1卷,《全唐诗》存诗2卷。唐诗汇评
朱庆馀,生年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长庆中,入京应试,谒水部员外郎张籍,藉爱其诗作,置之怀袖而推赞之,由是知名。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协律郎。尝西游洞庭,北历边塞。与贾岛、姚合、无可、颁非熊、李馀、章孝标等交游唱酬,与白居易、王建、令狐楚、蒋防亦有交往。有《朱庆馀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二卷。
作品评论
张洎《项斯诗集序》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门八人: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俞凫、朱庆馀。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亲授其旨。源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倪胜、司空图等,咸及门焉。后村诗话
庆馀绝句,为世所称赏,然他作皆不如此。唐才子传
(庆馀)得张水部诗旨,气平意绝,社中哲匠也。有名当时。升庵诗话
朱庆馀诗,王荆公《百家选》多取之。《唐诗品》
朱生文有精思,词有调发,意匠所遣,纵横得意。亲承张水部意旨,遂擅名场,不能更扬其志,上窥“大雅”,岂非抱玉握珠而更有彬彬之叹者耶!唐音癸签
朱庆馀学诗于张籍,具体而微。“旅雁捉孤岛,长天下四维”,猛句亦水部所少。《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庆馀受知于文昌,而得交阆仙,仍其选句亦兼岛之刻深、藉之娟秀而有之。《载酒园诗话又编》
朱庆馀不能为古诗,即近体亦唯工于绝句。《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庆馀无古体,律格专学水部,表里浑化,他人鲜能及者。断推上入室。《诗学渊源》
庆涂学杜,寝追大历,晚唐诗人中殊不多见。间有累句,是其所学过当之敝。《唐诗概说》
庆馀诗思清意深,步趋王、孟。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常州人。文宗开成五年登进士第。官终乌程令。去世时方中年。以苦吟为诗,长于五律,与姚合、贾岛、李商隐有诗歌唱和,尤与方干善。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常州(今属江苏)人。文宗开成五年(840)登进士第,官终乌程令。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吴兴志》卷一五、《唐诗纪事》卷五一、《唐才子传》卷七。凫与姚合、贾岛、李商隐等人交往唱和,后辈诗人皆称为“喻先辈”。尤与方干善。凫卒,干有《哭喻凫先辈》诗,云:“日夜役神多捐寿,先生下世未中年”。据此知其年寿甚促。为诗苦吟,诗学贾岛。方干称其“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赠喻凫》)。多作五律,胡震亨称“五言闲远朗秀,选句功深,自称无罗绮铅粉,殆亦实语”(《唐音癸签》卷八)。辛文房亦谓“晚岁变雅,凫亦风靡,专工小巧,高古之气扫地,所畏者务陈言之是去耳”(《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喻凫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全唐诗逸》存断句3联。《全唐诗续拾》补诗2句。唐诗汇评
喻凫,生卒年不详,昆陵(今江苏常州)人。开成五年(840)登进士第,授校书。后官鸟程县尉,或云县令。有诗名,与姚合、顾非熊、方千、无可辈唱和。有《喻凫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喻凫)有诗名。晚岁变雅,凫亦风靡,专工小巧,高古之气扫地,所畏者务陈言之是去耳。后来才子皆称“喻先辈”,向慕之情见见也。《唐诗品》
坦之夙尚幽探,身多野寄,故其诗意清远,兴象疏越,虽在开成间而音调颇闲。借非大家,故寥寥短律,不足骋其长步。唐音癸签
喻凫五言闲远朗秀,选句功深,自称无罗绮铅粉,殆亦实语。《载酒园诗话又编》
喻凫效贾岛为诗,人称之“贾喻”。然观宋人所推“木落山城出,浡生海掉归”、“砚和青蔼冻,帘对白云垂”、唐人推其“沧州违钓约,紫阁负僧期”今集皆不载,固知散失者多矣。养一斋诗话
唐喻凫以诗谒杜牧之不遇,曰:“我诗无绮罗铅粉,安得售?”……喻凫今存诗六十三首,诚无绮罗铅粉语,然皆近体,无古风。其近体格颇不高,警句亦罕……欲以此傲牧之,未可得也。《中晚唐诗主客图》
喻凫专攻五言近体,前辈谓其效贾岛为诗,人称之“贾喻”。今观之,信不虚也。……推为入室二人。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门八人:僧良又、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喻凫、朱庆馀。
人物简介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名邺,以字行。唐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往来商洛、巴蜀间。尝卖卜于市,隐居自适。后欲卜居潇湘,未果。一说唐末登进士第,五代时仕后唐,曾任都官员外郎、工部郎中。后唐明宗天成三年自缢卒。工诗,尤善五律。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名邺,以字行。杜曲(今陕西长安县南)人。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往来商、洛、巴、蜀间。不慕荣贵,卖卜于市,隐居自适。与山僧、道士、隐者交往。后至潇湘,爱其风景,欲卜居而不成,遂归老嵩阳别墅。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五八及卷六三、《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八。武陵工诗,尤长五律。元辛文房称“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唐才子传》卷八)。明胡震亨谓其“拟项斯、马戴未足,方储嗣宗、司马札有余”(《唐音癸签》卷八)。《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武陵诗》1卷、《于邺诗》1卷。《全唐诗》存于武陵诗1卷、于邺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唐诗汇评
于武陵,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杜曲人。大中中,登进士第。曾漫游巴蜀、商洛、吴楚等地,后归老嵩阳别墅。工五言诗,多羁旅行役、送别寄赠之作。有《于武陵诗》一卷,又《于邺诗》一卷。《全唐诗》于邺、于武陵名下各编诗一卷,其中十八首诗重出互见。或云武陵名邺,然此事未见北宋前记载,唐末有于邺,恐别是一人。
作品评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