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延休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2 【介绍】: 宋扬州广陵人,字鼎臣。
徐延休子。
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
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
入宋,为太子率更令。
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历官给事中。
左、右散骑常侍。
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于邠州。
工诗文,精文字学。
尝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
有《骑省集》等。
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中主时,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历太子右谕德,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改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生平见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国春秋》卷二八。铉博学多才,工诗善文,文章淹雅,冠绝一时。与其弟锴齐名,号“二徐”。亦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学,好李斯小篆与八分。著作颇多,有《徐铉集》30卷、《稽神录》6卷,与汤悦合撰《江南录》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骑省集》30卷。《全唐诗》存诗6卷,词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句若干。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铉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为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随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铉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补诗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校书郎。事南唐李璟,历官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随后主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曾奉诏校定《说文》(存),著《质论》数十篇、《稽神录》二十卷(今存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铉字丹臣。会稽人。初事吴。为校书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谕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随后主入宋。历左散骑常侍。贬静难行军司马。卒年七十六。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
江南冯延已曰: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涩纤阿之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47 【介绍】: 宋解州闻喜人,字元镇,号得全居士。
徽宗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
高宗即位,历任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陈战、守、避三策,除御史中丞。
绍兴四年,擢参知政事,力荐岳飞出师复襄阳,旋以知枢密院事督川、陕军事。
未几,拜右相。
五年,升左相,与右相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
七年,复左相,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倾,累贬潮州安置,移吉阳军,绝食而死。
谥忠简。
有《忠正德文》。
全宋诗
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府士曹参军。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勋员外郎,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金兵逼长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四、二六、二九)。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
四年,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
都督川、陕诸军事(同上书卷六八、七五、七九)。
同年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五年,晋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并相。
监修神宗、哲宗实录,书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之。
六年,出知绍兴。
七年,召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八年,为秦桧所挤,再知绍兴。
九年,徙知泉州。
屡谪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居住。
十四年,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不食而卒,年六十三。
孝宗即位,追谥忠简。
有《忠正德文》十卷、《得全居士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忠正德文集》十卷。
事见《宋元学案》卷四四,《宋史》卷三六○有传。
 赵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正德文集》为底本,校以清道光会稽吴杰跋刊本(简称道光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赵鼎(1085-1147)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人。中兴名臣之一。有《得全居士词》。
全宋文·卷三八○六
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历洛阳令、开封士曹。
建炎三年召为司勋员外郎,擢右司谏、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
四年,签书枢密院事。
绍兴二年知建康府,移知洪州。
四年二月召拜参知政事。
九月,除尚书右仆射。
奏起张浚知枢密院,命诸将邀击金人,连败之。
次年迁左仆射。
出知绍兴府。
七年九月,再拜左相。
治国以固本为先,力辟和议,为秦桧所挤,复出知绍兴府,徙泉州。
桧又讽御史陷之,谪官居兴化军,移漳州。
十年谪潮州安置。
在潮五年,又移吉阳军。
绍兴十七年,不食而死,年六十三。
临终自书铭旌有「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之句。
孝宗时谥忠简。
史称「中兴贤相,鼎为称首」。
著有《忠正德文》十卷。
事迹见所撰《自志笔录》,《宋史》卷三六○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