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镒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王沼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
沼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张镒属官。
营将李楚琳作乱。
死其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清河人。
张镒女,家于衡州。
武周天授间在世。
相传倩娘端妍绝伦,许配于外甥王宙。
及长,两相爱慕。
忽以女另许别人,倩娘闻而郁抑。
宙亦深恚恨,乃托言赴京,买舟遽行。
夜半倩娘忽至,遂挈与俱遁。
居蜀五年,生两子,始共归衡州。
宙诣自谢,大惊,以其女在室,已病数年。
及两女相见,乃翕然合为一体。
代宗大历中,陈玄祐作《离魂记》述其事。
张元度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五百十三
元度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张镒判官。
营将李楚琳作乱。
死其难。
僧自觉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 【介绍】: 唐僧。博陵望都人。少于本州开元寺出家。肃宗至德二载,于镇州受戒。寻往灵寿禅法寺,习律论九年,造其微旨。代宗大历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恒赵节度使张忠志礼重之。后住镇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
幼从开元寺沙门知钦出家。
至德二年。
以试经获度。
即受具戒。
复习经律论于灵寿县之禅法寺。
研玩九年。
皆臻閟奥。
大历元年九月。
徙居平山县之重林山寺。
清溪白石。
诚得隐遁之胜。
袒肩跣足以游。
掇蔬拾橡以食。
虎狼交迹勿恤也。
二年五月。
节度使张君。
以旱暵造山。
谒觉祷雨。
随祷辄沾足。
张君由是事之勤恪。
鼓铸大悲千手眼观音像四十九尺。
盖以表平生所发四十九愿也。
始结小庵其旁以馆。
工佣徒隶。
后遂拓之以成大寺。
正今所谓大悲者。
觉尝夜称佛号。
至三鼓。
恍见金色光明三道烛地。
而弥陀佛观音势至立空中。
佛独伸臂摩觉顶。
且呼觉名字曰。
汝当利物守志无悛。
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
又闻神人报曰。
师必于今岁入灭。
其年六月十三日。
果卒于大悲寺。
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迁神龛葬于寺南。
五季显德初。
诏泉府治其象以资国用。
方炽炭从事而工遽踣。
至今像犹𮌎顶穿穴。
宋受禅。
诏完备如初。
唐天竺僧。
史亡其名。
始韦皋武子生三日。
其家饭僧于堂上。
姆抱皋遍求祝愿。
有天竺僧。
独谓其父。
善视之。
异日必能树功西陲。
进位北阙。
韦氏门户。
赖之以兴起焉。
其父因问故。
曰儿前身诸葛武侯也。
武侯佐昭烈承汉统。
而蜀民德之。
感念之至。
而识乘之生遂君家。
则君家之福。
宜与此儿相似也。
且武侯既有施于蜀。
则今之来者将享其报。
盖吾佛所谓业缘者是已。
其父心以为然。
后皋用张镒荐知陇州。
及李楚琳杀
皋即帅凤翔朱泚诛之。
易名奉义以旌焉。
加皋礼部尚书。
兴元初。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贞元中。
尹成都南蛮吐蕃入𡨥。
屡立战功。
封南康郡王。
进位大尉。
卒贵显于蜀。
则僧之言。
果信弗诬。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自觉。博陵望都人也。稚齿厌于俗态。俄白亲老言。儿乐从佛求度世去。二亲惊愕咄咤俾去。然无惭怍再拜请命。乃强礼本部开元寺知钦。钦观其志气弗群。立字曰自觉。训之曰。汝闻名思义。答曰。佛种从缘起。唯听明诲矣。既而诵经及格蒙度。至德二年年满镇州受具足法。即往灵寿县禅法寺习律经论。勤瘁九年。皆造微也。便言。当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结茅庵三亩小溪为兰若。不亦快乎。大历元年九月晦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果应所求。遁迹自娱。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觉则跣足经行。冬则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迹重复。唯拾果采蔬卯时一食。时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闻觉精苦。躬入山请其祈雨。张语之曰某无政术致累百姓。三年亢阳借苦引咎。自责良无补矣或云。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师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苍生。请辍禅定略入军府。觉乃虔恪启告龙神。未移晷刻天辄大雨。二辰告足。张帅归向勤重。若孝子之事父母焉。觉始入法已来。学诸佛因中誓愿。其数亦四十九也。其一愿身长随大悲菩萨。次愿造铸大悲像寺。及乎发言响应。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铸成。举高四十九尺。梵相端严眼臂全具。迨更年稔寺亦随成。今城西山大寺是欤。遂于坛前诵念至三更。见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见弥陀佛。观音势至左右翼从。佛垂金臂呼自觉声。渐下云来摩其顶曰。守愿勿悛无宜懈废。利物为先。汝去吾随任从汝意。言毕云收杳无眹迹。觉以愿心酬毕。返山林之间择送终之处。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现半身。若毗沙门状。谓曰。师今岁灭度矣。举手谢神人曰。往来定分吾闻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归寂灭。门人欲奉神龛归山寺。州府人苦留。终于大悲寺南迁塔焉。则十三年四月八日也。其大悲为恒阳奇事。感应潜通。至周显德初。敕铸九府圆法。天下铜像一例除毁。时州人相率出钱赎此像。不允。登即炉橐镕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时炭炽飞烟无之。从顶至胸旋收铜汁。斯须计料匠氏暴卒。自此罢工。迨宋太祖神德皇帝。追铸令全。代忏前事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04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字遐举。
齐浣孙。
为文长于笺奏。
少隐会稽。
代宗大历中,寿州刺史张镒辟为判官。
德宗建中间,出镇凤翔,奏抗为监察御史,仍为宾佐,幕中筹画,多出于抗。
德宗出奔奉天,抗奔赴行在,拜侍御史。
贞元初,为水陆运副使,督江淮盐务、漕运以给京师。
入为给事中、太常卿,代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抗无远谋大略,凡为官,必求至精,物论薄其隘刻。
以疾请罢,改太子宾客。
卒谥成。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六
抗字遐举。定州义丰人。累拜太常卿。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病罢为太子宾客。卒年六十五。赠户部尚书。谥曰成。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天竺亡名。
未详何印度人也。
其貌恶陋。
缠乾陀色缦条衣。
穿革屣曳铁锡。
化行于京辇。
当韦南康皋之生也。
才三日其家召僧斋。
此僧不速自来。
其日僧必历寺连名请至。
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
既而斋毕。
韦氏令乳母负婴儿出。
意请众僧祝愿焉。
梵僧先从座起。
摄衣升阶视之曰。
别久无恙乎。
婴儿若有喜色相认之意。
众皆异之。
韦君曰。
此子才生三日。
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
此非檀越所知也。
韦君固问之。
梵僧曰。
此子乃诸葛亮之后身耳。
武候鼎国时为蜀丞相君所知也。
缘蜀人受其赐且久。
今降生于世。
将为蜀帅必福坤维之人。
吾往在剑门与此子为善友。
既知其生于君门。
吾不远而来。
此子作剑南节度二十年。
官极贵中书令太尉。
此外非我所知也。
父然之。
因以武子为字。
又单字武也。
张镒出为凤翔陇州节度。
奏皋权知陇州。
为李楚琳所杀。
牛云光请皋为帅。
朱泚不得已用皋为凤翔帅。
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之。
续加礼部尚书。
兴元中驾还京。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贞元元年为成都尹代张延赏。
到任和南蛮。
并战功封南康郡王。
顺宗即位进太尉。
南康在任二十一年。
末涂甚崇释氏。
恒持数珠诵佛名。
所养鹦鹉教令念经。
及死焚之有舍利焉。
皋又归心南宗禅道。
学心法于净众寺神会禅师。
在蜀富贵僭差重赋敛。
时议非之。
然合梵僧悬记焉。
神僧传·卷第七
释天竺亡名僧者。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陋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京辇。当韦皋之生也。才三日其家召僧斋。此僧不召自来。韦氏家僮咸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既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群祝其寿。胡僧忽自升阶谓婴儿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众皆异之。韦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三日。吾师何故言别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韦氏固问之。胡僧曰。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武侯当东汉之季为蜀丞相。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于世将为蜀门帅。且受蜀人之福。吾往岁在剑门与此子友善。今闻降生韦氏。吾故不远而来。韦氏异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后韦皋自少金吾节制剑南军累迁太尉兼中书令。在蜀门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语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04 【介绍】: 名或作映。
唐瀛州高阳人。
齐皎弟。
善画山水,雅正好学。
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
滑亳节度使令狐彰署为掌书记。
彰卒,归东都,卢杞荐为刑部员外郎。
又为凤翔张镒判官。
映练军事,论奏数称旨,进行军司马。
德宗兴元初,授中书舍人。
贞元二年,以舍人同平章事,俄改侍郎。
与张延赏交恶,贬为桂管、江西观察使。
卒谥忠。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
映。瀛州高阳人。举进士博学宏词。累授监察御史。建中初迁刑部员外郎。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本官拜平章事。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贬夔州刺史。历衡州洪州。十一年卒。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爱州日南人。
第进士,补校书郎。
登制举,授左拾遗,召为翰林学士。
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曾谏帝诛朱泚,帝不从,泚果叛,帝出奔,欲倚张镒,公辅谏,乃奔奉天。
遂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贬泉州别驾。
顺宗立,拜吉州刺史,未就官卒。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从德宗幸奉天。擢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左庶子。改右庶子。终吉州刺史。宪宗时赠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