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彤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一
子权,字元舆,临漳人。
金进士。
善为诗。
按《彰德府志》载,金进士题名五十一人,到彧、常琥、郭辑、李松年、范谷、王润、李京尹、王万钧、赫兟、王万石、郑元、张天翼、郑饰、刘可与、赫华、元起、董膺元、论道宁、高天禄、张彤、张观、王辟、王子初、张仲思、刘延赏、尹崇敏、高天祐、张安中、王天章、刘汉宝、马可臣、温琰、邵崇、董元蔺、元章、卢天锡、薛居中、张正伦、李正隆、朱方、郦复亨、张仲因、房椿、药著、张敏修、张玠、张子权、康瑭、泰铸、张都、梁之栋。
张士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士俊(16世纪—17世纪),号秀峰,山西平阳府蒲州猗氏县人。
张士俊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壬子科举人,次年(1601年)联捷进士,获授新野知县,廉洁而有政绩,地奉祀在当地名宦祠。
之后他在户部任职,充任福府左长史,再改任陇右道右参议,在该处设立仓库守禦,以备不时之需,代理洮岷道事务期间击退西宁流寇;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下川南兵备道副使,不久因为魏忠贤擅政辞官,回乡和朋友以酒自娱,死后在乡贤祠祭祀,曾孙张彤是岁贡。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经野(1855年—1943年)字莘夫,号曹南钝士,山东省曹县龚楼乡土地庙人(清朝为菏泽县扣地),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李经野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读私塾。
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
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会试,中三甲九十一名进士;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十年(1884年)任户部主事。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山东省办理股票,当局按田亩摊派,李经野认为“此乃扰民之法”,乃上奏,意见获光绪帝采纳,下令禁止此类行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同年升任福建司郎中兼财政处提调内仓监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贬为廉州府知府。
在廉州府任内,他清理积案,兴办学校,还集资兴建廉州西门桥,并亲自书写了“惠爱桥”匾额,悬挂在桥顶。
廉州邮局当时由洋人控制,一位华籍员工工作失误,洋人本拟自行处置,但李经野三次去邮局交涉,要回了该华员,由中国自行处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廉州府知府三年任满后,李经野调任湖北造币总厂总办,但他未就职,而是称病回乡。
辛亥革命后,李经野一直在家闲居。
1917年张勋复辟时期,他曾被任命为度支部右丞。
1936年,韩复矩亲自拜望李经野,并拟聘其孙子李序安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韩复矩的秘书,遭李经野谢绝。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方面多次请他“主持地方”,均遭其拒绝。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掩护中国共产党干部。
1938年3月,中共曹县工委委员、民运部长于子元到曹县东南开展工作,其间长期居住于李经野家。
单县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彤光遭到隶属亲日政权的县长通缉,躲藏在李经野家,后经李经野疏通,终于令其脱险。
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344旅在代旅长杨得志的率领下向南行进,于旧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温楼遭国民党方面李文斋部曾立堂的阻挡,双方激战三个昼夜,344旅未能攻克温楼。
后来,李经野促成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使344旅得以顺利南下。
侯集区区长赵殿科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将李经野家作为联络点,他后来说,“李大人是清朝官员,晚年对共产党是有认识的,好多地下党员都得到他的帮助,其情难忘。
”1943年,李经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