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光弼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射策兼收燕颔生,不须文檄似常清。
惊弦戎虏从容下,聚米山川指顾明。
岂但执戈堪武卫,还因舞羽继仁声。
汾阳千古知无匹,怪底麾旌不浪更(自注:郭子仪举异等,麾帜不更,事见《李光弼传》。)
李光弼用靴刀随身,正四大部洲,联军苦战;
王彦章以铁枪殉节,是五代史记,一个忠臣。
我衰易伤感(《甘林》),忆昔少壮日(《垂老别》)
脱略小时辈(《壮游》),人寰可超越(《画鹘行》)
惆怅年半百(《立秋》),平生心已折(《地隅》)
愁寂意不惬(《李公光弼》),赖有怀中物(《巴西驿亭》)
但遇新少年(《上水》),老矣逢迎拙(《赠卢大琚》)
通家惟沈氏(《沈八丈》),早通交契密(《寄张彪》)
同姓古所敦(《示从孙济》),嗣宗诸子侄(《示侄佐》)
痛饮情相亲(《寄薛郎中》),入门高兴发(《与李白寻范十》)
招邀屡有期(《陪李司马》),交会未断绝(《喜雨》)
今夏草木长(《述怀》),甘酸齐结实(《北征》)
四月熟黄梅(《梅雨》),熏风行应律(《暮春江陵》)
云溪花淡淡(《次盐亭驿》),霁潭鳣发发(《题张隐居》)
景从陪群公(《往在》),差池上舟楫(《白沙渡》)
滩浅正相依(《陪王汉州》),一邱藏曲折(《早起》)
随喜给孤园(《望兜律寺》),野寺江天豁(《游西寺》)
楼角凌风迥(《东楼》),仰穿龙蛇窟(《登慈恩寺塔》)
筑居仙缥缈(《赠陈谏议》),得非元圃裂(《奉行刘少府》)
泽国绕回旋(《秋日夔府》),原野转萧瑟(《留花门》)
恣意同远步(《西枝村》),力稀经树歇(《九月一日》)
进舟泛回溪(《泛溪》),水深波浪阔(《梦李白》)
展席俯长流(《李公见访》),斑白居上列(《后出塞二》)
敕厨倍常羞(《郑典设》),嘉蔬既不一(《暇日》)
香芹碧涧羹(《陪郑广文》),经齿冷于雪(《槐叶冷淘》)
嗜酒益疏放(《故郑公虔》),剧谈怜野逸(《寄李白》)
斜晖转树腰(《绝句》),凉风起天末(《怀李白》)
馀酣漱晚汀(《军中饮酒》),飘萧觉素发(《义鹘行》)
时复问京华(《溪上》),轩冕罗天阙(《赠奉常张卿》)
南宫吾故人(《别唐诫》),时来知宦达(《寄高詹事》)
文章实致身(《赠鲜于京兆》),声华当健笔(《故李公邕》)
嗟余竟轗轲(《咏怀》),江湖漂短褐(《寄韦丈》)
云泥相望悬(《送韦书记》),不才甘朽质(《宴王定》)
歌长击樽破(《屏迹》),回首肝肺热(《铁堂峡》)
慷慨有馀悲(《水槛》),欢乐曾倏忽(《七月》)
此会共能几(《送严侍御》),旧游易磨灭(《赠汝阳王》)
同人惜解携(《水宿》),临歧意颇切(《送李校书》)
迟迟归路赊(《入乔口》),江城带素月(《听杨氏歌》)
按:○集杜成古诗,前人未开此体,随题段落屈折迤逦,几如无缝天衣。
将勇与兵强。
拓土开疆。
看三河雾捲。
九鼎天亡。
气堂堂。
气堂堂。
管位正飞龙上。
净:田承嗣见。
丑:田将军。
李光弼师次洛阳。
又来个侯希逸。
他们部伍十分严整。
好生堤防。
净诨介:不妨。
不妨。
输了也少不得你个平顶冠。
丑:却怎么。
净:你去了头。
自然平顶了。
丑:你也少不得封个并肩王。
净:却怎么。
丑:你去了头。
却就并肩了净:都好利市。只管杀向前去。
气堂堂。
气堂堂。
管位正飞龙上。
行介小生外小末生领众上:阵堂堂。
阵堂堂。
管剑倚崆峒上。
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遵七叶。王公相继。著在惇史。高祖善祎。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公。曾祖仁基。朝散大夫褒信令。袭常山公。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閒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始知书。乃授学于宗兄先生德秀。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举进士。作文编。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遂登高第。及羯胡首乱。逃难于猗玗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元宗异而徵之。值君移居瀼溪。乃寝。乾元二年。李光弼拒史思明于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君悉陈兵势。献时议三篇。上大悦曰。卿果破贼。朕忧遂停。乃拜君左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仍于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馀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于是思明挫锐。不敢南侵。前是泌南战士积骨者。君悉收瘗。刻石立表。命之曰哀邱。将吏感焉。无不勇励。玺书频降。威望日崇。时张瑾杀史翙于襄州。遣使请罪。君为奏闻。特蒙嘉纳。乃真拜君监察。仍授部将张远帆田瀛等十数人将军。属荆南有专杀者。吕諲为节度使。諲辞以无兵。上曰。元结有兵在泌阳。乃拜君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充諲节度判官。君起家十月。超拜至此。时论荣之。属道士申泰芝诬湖南防禦使庞承鼎谋反。并判官吴子宜等皆被决杀。推官严郢坐流。俾君按覆。君建明承鼎。获免者百馀家。及諲卒。淮西节度使王仲鼎为贼所擒。裴茂与来瑱交恶。远近危惧。莫敢谁何。君知节度观察使事。经八月。境内晏然。今上登极。节度使留后者例加封邑。君逊让不受。遂归养亲。特蒙褒奖。乃拜著作郎。遂家于武昌之樊口。著自释以见意。其略曰。少习静于商馀山。著元子十卷。兵起。逃难于猗玗洞。著猗玗子三篇。将家瀼滨。乃自称浪士。著浪说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著漫记七篇。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阙八字)又以君漫浪于人间。或谓之漫叟。岁馀。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馀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转容府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仍请礼部侍郎张谓作甘棠颂以美之。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复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褒许。七年正月朝京师。上深礼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临问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二子以方以明。能世其业。名虽著而官未立。以其年冬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礼也。呜呼。君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见重于今。虽拥旄麾幢。总戎于五岭之下。弥纶秉宪。对越于九重之上。不为不遇。然以君之才之德之美。竟不得专政方面。登翼泰阶。而感激者不能不为之太息也。君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感中行见知之恩。及亡。至今分宅以恤其子。其不偷也多此类。中书舍人杨炎常衮皆作碑志。以抒君之志业。故吏大足令刘衮江华令瞿令问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哭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真卿不敏。常忝次山风义之末。尚存衋往。敢废无愧之辞。铭曰。
次山斌斌,王之荩臣。
义烈刚劲,忠和俭勤。
炳文华国,孔武宁屯。
率性方直,秉心真纯。
见危不挠,临难遗身。
允矣全德,今之古人。
奈何清贤,素志莫伸。
偫士立表,垂声不泯。
观兵(759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白马小儿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彫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乾元元年十月,郭子仪等九节度围相州,明年三月,史思明来援,战于城下,官军溃而围解。初李光弼欲与朔方军同逼魏城,围史思明,得旷日持久,则邺城必拔。鱼朝恩不可而止,诗谓不当困守邺城,老师乏馈,以致援师之至也)
散愁二首 其一 (760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久客宜旋旆,兴王未息戈。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百万传(一作转)深入,寰区望匪它。
司徒李光弼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诸将五首 其三 (766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引用典故:秦关百二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一作觅)尧封(时河北幽、瀛皆安史馀孽盘据)
朝廷衮职虽多预(一作谁争补),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广德二年,王缙以同平章事,代李光弼都统行营,岁馀,迁河南副。元帅)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恨别(760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洛城一别四(一作三)千里,胡骑长驱五六(一作六七)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谓李光弼乘河阳之胜,直捣幽燕也)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如延切,见《烈女颂》)
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一作看门,一作首)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一作到),二男新战死。
(一作在)者且(一作是)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一作所)乳下孙。
有孙(一作孙有)母未去,出入(一作更)无完裙(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李光弼与郭子仪相继守河阳城),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前途,独与老翁别。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