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申包胥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吴越春秋》曰:子胥以吴兵伐楚。入郢。昭王出奔。申包胥乃之秦求救。倚哭于秦庭。七日七夜。口不绝声。哭已。歌曰云云。桓公大惊曰:楚有贤臣若此。吴犹欲灭之。寡人无臣若斯者。其亡无日矣。为赋无衣之诗。出师而送之。
吴为无道。
封豕长蛇。
以食上国。
欲有天下。
政从楚起。
寡君出自草泽。
使来告急
⑴ ○《吴越春秋》四。《诗纪前集》二。
《吴越春秋》曰:楚乐师扈子非荆王信谗佞杀伍奢、白州犁而寇不绝于境。至乃掘平王墓。戮尸奸喜。以辱楚君臣。又伤昭王困迫。几为天下大鄙。乃援琴为楚作穷劫之曲。其词曰: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
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
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
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
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
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
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
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
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吴越春秋》四。《诗纪前集》四。○逯案。渚宫旧事二曰:昭王反郢。乐师扈子侍坐。引琴而歌曰:王兮王兮听谗邪。枉杀左右冤伍奢。二子怀恨东奔吴。创仇构祸破国都。鞭尸戮骸邱墓屠。赖申包胥人获苏。王虽反国忧未徂。与此互有异同。)
读史 北宋 · 释智圆
我爱包胥哭,一哭救楚国。
事君尽其忠,垂名千世则。
我爱鲁连笑,一笑却秦军。
折冲樽俎间,流芳至今闻。
我爱伯夷仁,揖让持其身。
饿死首阳下,耻事干戈君。
后世窥窃辈,故非姬发伦。
内藏篡弑谋,外蹑武王尘。
伯夷若不去,名教胡以伸。
后人非三贤,细碎何足云。
哭叹禄位卑,笑喜膏粱珍。
山林亦寒饿,行怪非求仁。
留心寡兼济,所谋惟一身。
抚书想三贤,清风千古振。
九辩 战国楚国 · 宋玉
九辩者,屈原弟子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以述其志云。
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𡧯𡽐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薄寒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𡧯漠而无声。
廱廱南游兮,鹍鸡啁哳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亹亹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一章)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而归,不得见兮心伤
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何极
怦怦谅直(二章)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梧楸
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烟邑而无色兮,枝烦交横
淫溢罢兮,柯彷佛萎黄
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瘀伤
惟其纷糅落兮,恨其失时无当
騑辔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三章)
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奇思不通兮,去君而高翔。
闵怜之惨悽兮,愿一见而有明。
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
君之以九
猛犬狺狺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四章)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高举
而方枘兮,吾固知其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
谓凤皇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五章)
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至。
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壄草同死。
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
愚陋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
规矩而改
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遗教
浊世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六章)
杪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晼晚入兮,明月销铄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𡴘兮,然怊怅无冀
憯恻之悽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无处
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踌躇(七章)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阴曀而莫达。
皓日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聊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胶加
荷裯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脩饰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
壅蔽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八章)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沈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乱曰: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轾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九章)
申包胥泣秦廷 晚清 · 林慎修
七言律诗
① 此诗收于陈汉光《台湾诗录》,又载赖子清《台海诗珠》。
伤心祖国压强邻,汉水方城已半沦。
退敌有怀存故楚,乞师无奈向西秦。
挥来一副英雄泪,洒遍全班将士身。
破碎河山旋克复,若敖不馁赖斯人。
偃云耸层霄,惊露落古雪。
虬枝憙乘涧,鹭羽陋鸣垤。
蟠石千岁苓,顶朱百龄血。
胎禽哺春巢,乳脂凝冱节。
舞盖竽籁喧,啄粒苔藓齧。
玄玉薰麝煤,碧胫溢鸡□。
陟岳秦爵崇,授甲卫轩劣。
沐发豹雾深,引吭凤竹裂
风驭八极小,河舟三翼拙。
鲁缟曳缡褷,夏社挺巀嶭。
任重明堂材,言归华表别。
拳缩包胥立,坚刚伯夷烈。
延世饵芳液,顾步炫高洁。
作室擅兹美,观物入独阅。
誓将束囊书,从尔解佩玦。
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
今年起安石(原校:一作稍安枕),不用哭包胥(原校:一作两府并真儒)
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
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锄。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群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举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唯以悲哀为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连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唳鹤,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裁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阴,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
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
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
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晏安。
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
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
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
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
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
水木交运,山川崩竭。
家有直道,人多全节。
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
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
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阶庭空谷,门巷蒲轮。
移谭讲树,就简书筠。
降生世德,载诞贞臣。
文词高于甲观,模楷盛于漳滨。
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
既奸回之奰匿,终不悦于仁人。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
游荐雷之讲肄,齿明离这胄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以窥天。
方塘水白,钓渚池圆。
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
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
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论兵于江汉之君,拭圭于西河之主。
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
里为冠盖,门成邹鲁。
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
吴歈越吟,荆艳楚舞。
草木之藉春阳,鱼龙之得风雨。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
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
岂知山岳暗然,江湖潜沸。
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
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
劫烬之灰飞,辩常星之夜落。
地平鱼齿,城危兽角。
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
宰衡以干戈为儿戏,搢绅以清谭为庙略。
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敝特刊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
既而鲂鱼赪尾,四郊多垒。
殿狎江鸥,宫鸣野雉。
湛卢去国,艅皇失水。
见披发于伊川,知百年而为戎矣。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
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
负其牛羊之力,凶其水草之性。
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
值天下之无为,尚有欲于羁縻。
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
见胡桐于大夏,识鸟卵于条支。
豺牙密厉,虺毒潜吹。
轻九鼎而欲问,闻三川而遂窥。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
既官政而离逖,遂师言而泄漏。
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
飞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
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
北阙龙吟,东陵麟斗。
尔乃桀黠横扇,冯陵畿甸。
拥狼望于黄图,填庐山于赤县。
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
两观当戟,千门受箭。
白虹贯日,苍鹰击殿。
竟遭夏台之祸,遂视尧城之变。
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
陶侃则空装米船,顾荣则虚摇羽扇。
将军死绥,路绝重围。
烽随星落,书逐鸢飞。
遂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
失群班马,迷轮乱辙。
猛士婴城,谋臣卷舌。
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
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护军慷慨,忠能死节。
三世为将,终于此灭。
济阳忠壮,身参末将。
兄弟三人,义声俱唱。
主辱臣死,名存身丧。
狄人归元,三军凄怆。
尚书多算,守备是长。
云梯可拒,地道能防。
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师之卧墙。
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
实总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鱼门,兵填马窟。
屡犯通中,频遭刮骨。
功业夭枉,身名埋没。
或以隼翼鴳披,虎威狐假。
沾渍锋镝,脂豪原野。
兵弱虏强,城孤气寡。
闻鹤唳而虚惊,听胡笳而泪下。
据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
崩于巨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长洲麋鹿。
溃溃沸腾,茫茫通行𫮅默。
天地离阻,人神惨酷。
晋郑靡依,鲁卫不睦。
竞动天关,争回地轴。
探雀鷇而未饱,待熊蹯而讵熟。
乃有车侧郭门,筋悬庙屋。
鬼同曹杜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尔乃假刻玺于关塞,称使者之酬对,逢鄂坂之讥嫌,值而彡门之征税,乘白马而不前,前青骡而转碍,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
彼锯牙而勾爪,又巡江而习流,排青龙之战舰,半飞燕之船楼。
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马丘。
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顺舟。
未辩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黄鹤之浦,茂船鹦鹉之洲。
路已分于湘汉,星尤看于半牛。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
雷池栅浦,鹊陵焚戍。
旅舍无烟,巢禽失树。
谓荆、衡之杞梓,庶江汉之可恃。
淮海维扬,三千余里,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度水,届于七泽,滨于十死
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本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谬掌卫于中军,谬尸丞于御史。
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遗训,受成书之顾托,昔三世而无惭,今七叶而始落,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入《奇支》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
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
于时西楚霸王,剑及繁阳,鏖兵金匮,校战玉堂。
苍鹰赤雀,铁轴牙樯。
沈白马而誓众,负黄龙而渡湘。
海潮迎舰,江萍送王。
戎车屯于石城,戈船掩乎淮泗。
诸侯则郑伯前驱,盟主则荀罃暮至。
剖巢熏穴,奔魑走魅。
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
然腹为灯,饮头为器。
直虹贯垒,长星属地。
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旂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
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马于凤凰楼柱。
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骤。
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寅亮。
声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既不遇于浮丘,遂无言于师旷。
指爱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谁望。
非无北阙之兵,犹有灵台之仗。
司徒之表里经纶,狐偃之惟王实勤。
横雕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
平吴之功,壮于杜元凯,王室是赖,深于温太真。
始则地名全节,终则山称枉人。
南阳校书。
去之已远;
上蔡逐猎,知之何晚。
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凛然。
水神曹箭,山灵见鞭。
是以蛰熊伤马,浮蛟没船。
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凶静乱,大雪冤耻。
去代邸而承基,迁唐郊而纂祀。
反旧章于司隶,归余风于正始。
沈猜则方逞其欲,茂疾则自矜于己。
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
既而齐交北绝,秦患西起。
况背关而怀楚,冀端委而开吴。
驱绿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
营军梁溠,蒐乘巴渝。
问诸淫昏之鬼,求诸厌劾之巫。
荆门遭廪延之戮,夏口监逵泉之诛。
蔑因亲以教爱,忍和乐于弯弧。
慨无谋于肉食,非所望于论都。
未深思于五难,先自擅于二端。
登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于荆残。
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
地为黑子,城犹弹丸。
其怨则黩,其盟则寒。
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况以珍气朝浮,妖精夜殒。
赤鸟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里围轸。
亡吴之岁既穷,入郢之年斯尽。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
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
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
栈秦车于畅毂,沓汉鼓于雷门。
下陈仓而连弩,渡临晋而横船。
虽复楚有七泽,人称三户。
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
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斫柱。
下江余城,长林故营。
徒思钳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
河无冰而马渡,关未晓而鸡鸣,忠臣解骨,君子吞声。
章华望祭之所,云梦伪游之地。
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
硎阱摺拉,鹰鹯批𫽧。
冤霜夏零,愤泉秋沸。
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饥随蛰燕,暗逐流萤。
秦中不黑,关上泥青。
于时瓦解冰泮,风飞电散。
浑然千里,淄、渑一乱。
雪暗如沙,冰横似岸。
逢赴各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
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况复君在交河,妾在清波。
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
栩扬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
别有飘飖武威,羁旅金微。
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
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
昔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
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
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见戮于犹子。
荆山鹊飞而玉研讨会,随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
梁故丰徙,楚实秦亡。
不有所废,其何以昌。
有妫之后,遂育于姜。
输我神器,居为让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用无赖之子孙,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赖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
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
死生契阔,不可问天。
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
日穷于纪,岁将复始。
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
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
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⑴ 《周书·庾信传》,《艺文类聚》三十四,《文苑英华》一百二十九
人间何处不蘧庐,匹马来游偶束书。
晚岁光阴频入梦,雁来消息莫相疏。
淮南乘兴非关米,箸下烹鲜喜有鱼。
避地偷生落闲处,功名无复似包胥
请兵道中作 南宋 · 萧立之
七言律诗
八表同昏草露深,西风愁绝不成吟。
申包胥有伤时泪,南霁云无食肉心。
日月重光天与子,山河正统古犹今。
微生千里间关意,净洗妖氛待相霖。
共 1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