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宪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7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引用典故:过隙 大王风 棣华
沛艾如龙马,来从上苑中。
棣华恩见赐,伯舅礼仍崇。
镜点黄金眼,花开白雪騣。
性柔君子德,足逸大王风
色照鸣珂静,声连喷玉雄。
食场恩未尽,过隙命旋终。
练影依云没,银鞍向月空。
仍闻乐府唱,犹(一作应)念代劳功。
路出东门。
当川原静处以凝望。
见棂槛萧然而起愁。
问于垂白荷锄叟。
云是明皇吹笛楼。
龙吟洛水兮韵如在。
凤去乔山兮君不留。
当昔开元之时。
天下无事。
鸿恩不间于中土。
銮驾常游于北地。
姚公宋公之智略。
动必咨谋。
宁王薛之忠贞。
出皆参侍。
西则秦京。
东则洛城。
八百里之歌钟断续。
五十年之寰海升平。
于是驻清跸。
御丹楹。
执箫管而宸衷时悦。
临曲栏而睿思俄生。
莫不湘弦罢弹。
泗磬休击。
楚舞态止。
齐讴韵绝。
九天敛雾
送芳景于琼轩。
万籁韬音。
让嘉名于玉笛。
既运指而有规。
乃濡唇而是吹。
林峦兮髣髴如变。
寒暑兮须臾可移。
折杨柳之数声。
雁惊前渚。
落梅花之一曲。
鸟散芳枝。
自从弓剑有遗。
星霜频度。
绮窗萧索以将毁。
绣岭连延而若故。
竟无六律。
继当时紫府之清音。
空有一条。
是往日翠华之来路。
雕檐寂寞兮镂槛堪依。
隙驷宁回兮烟鸾莫追。
三山迢递在何处。
万姓凄凉无见时。
宫商之杳眇难寻。
云消雨散。
榱桷之倾欹若此。
月惨风悲。
苟非德迈三皇。
化敷九有。
龙驭虽逝。
鸿名不朽。
则斯楼也寂寞空存。
安得往来沾襟而稽首。
茫茫积流。祚圣有作。
动上天之密命。假灵龟以潜跃。
盖欲以庆遥源。敷景铄。
写物象之精秘。化人文之朴略。
岂不以河之德兮灵长。龟之寿兮会昌。
载徵符先呈于古帝。称大宝后遗于宁王
故将出也。感天地。
动阴阳。浮九折之澄碧。
散五色之荣光。然后蹈箭流而泳花浪。
露元甲而明绣裳。初若沉圆璧而未没。
稍似泛孤凫而欲翔。既而降芳莲。
蹈清沚。五老游而共睹。
列圣过而每喜。出朝日如耀其宝图。
伏灵坛状陈其镂簋。布爻象之糺纷。
蕴天地之终始。负谋谟之画。
将化洪荒。当授受之时。
岂思绿水。非臆对之可述。
谅钩深而有致。所以出河宗。
作天瑞。冯夷倚浪以相送。
神鱼鼓舞而旋避。于戏。
冥数窅然。自我而传。
外骨明贲。中心善泉。
将后天而思永。岂为贽而居前。
至如鱼托素以达情。凤衔诏而展礼。
未若祥开八卦。兆动四体。
阐文教宁木铎之足俦。赞贞明与日月而同启。
洎乎形貌既著。品物类分。
荣万化之茫昧。合一气之絪缊。
谶用光于夏叶。繇每焕于羲文。
此乃天理用彰。神道设教。
故跃波而委质。殊以文而饰貌。
触纶诚怪于文鳐。隐雾徒嗟乎元豹。
此悠久也。可是则而是效。
益妃挽章 明 · 卞季良
七言绝句
鼎湖龙去涕沾裳,屈指流光三十霜。
今日试从泉下逝,不知还得侍宁王
唐明皇 元 · 徐秋云
七言律诗
太平风月属三郎,羯鼓声中思转长。
天子锦缠娱虢国,贵妃音律教宁王
人归巫峡山空在,花落温泉水更香。
谁信蓬莱青鸟使,回来无语怨渔阳。
皇帝在位十五载。西人献异龟于王庭。
匪青黑以饰体。特洁白而成形。
融彩可嘉。且不溷于五色。
呈祥有异。讵止齐乎四灵。
盖以我皇。行化无外。
止戈偃武。人绥道泰。
升至德于元穹。降殊祥于神蔡。
且夫龟者禀先知之异。白者表司杀之方。
岂天意兴威于有截。俾臣下受命而无将。
西土是生。实西方而主义。
被甲以至。犹带甲以来王。
不然。何以皧纯容。
皎素甲。皓霜华而浃洽。
炯玉质。辉金精。
凝雪彩之清贞。泳灵沼而冰静。
息泰阶之砥平。足使孟津之鳞。
耻捷乎素鬣。越裳之雉。
羞奋于翘英。矧乎禀殊姿。
体异貌。陋三足之为美。
匪六眸以是效。其用也。
或协圣人之心。其动也。
克符智者之乐。然后知戏朝之虎不足徵。
衔钩之狼不足神。彼驹来思。
徒称皎皎。尔兽至止。
虚擅谆谆。未若兹瑞。
德无与邻。应天之命。
昭王之仁。非椟中之毁弃。
不莲上以因循。将顺乃元穹以呈其贶。
曷思乎绿水而返其身。则彼宁王有遗。
元绪又安得而比伦。向非我皇。
从道不咈。必将混于介族。
讵得分为理物。宜乎冠异纪。
首灵篇。且无使其湮郁。
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热(一作执)不相饶。
上皇失喜宁王笑,百尺幢竿果动摇。
题墨竹 明 · 王恭
七言绝句
羞与宁王作管吹,肯随嬴女凤楼期。
清平未奏云门乐,几见天寒坠叶时。
题并笛图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北溟苍蟠赤有只,何年飞入昭阳里。
王母抱其首,至尊抚其尾,爱之不啻如己子。
时复娇嘶作宫徵,宁王窃弄至尊喜。
一朝踊跃不可收,化作万丈长黄虬。
腾怒□觞昆仑丘,五城欲崩河倒流。
老优方作《霓裳》舞,朔风忽动渔阳鼓。
鼓声殷殷来朝阳,六龙西狩剑阁长。
欢乐极兮成悲伤,马嵬坡下尘土香。
玉奴弦索花奴鼓,阉奴节腔浑奴舞。
阿环自品玉玲珑,御手移游亲按谱。
风生龙爪玉星香,露湿鞍唇金缕长。
莫倚花深人不见,李摹擪笛傍宫墙。
共 7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