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业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
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
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
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
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
寻复官,进太子太保。
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师,谥文达。
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
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
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
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
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
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
人以为兆。
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
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
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
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
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
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
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
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谥文达。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明英宗不听。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不久,进升吏部尚书。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并赞同。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休。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杨埙论斩。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秭归人。昭宗乾宁中,至巴东。工诗书,喜作狂草,儒、道、佛以至歌诗、俗语,无不集于笔端。性孤高,或与之语,阿唯而已,以此人称阿唯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五代间诗僧。约为福建人。昭宗乾宁初至归州。能草书,笔法天然,常于寺观店肆书佛道经语及俚俗歌诗。又善言未来之事,间有应验,州民视为神圣。刺史于公以其惑众,系狱诘之。乃作诗2首自陈,于公异而释之。约卒于南平王高从诲时。《宋高僧传》卷二二有传。《全唐诗》存诗二首。另《太平广记》卷九八引《北梦琐言》尚存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
姿性若痴戆。
善草书。
所至挥染墙壁。
乾宁中。
见之巴东。
言笑动止无常。
然所指必神验。
故行旅寓公。
皆从问吉凶。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入。
𤀹就书其刺曰。
付皇都勘。
方朝廷问罪荆南。
而崇宾且入贡。
遇其兵南府。
遂先执之。
戮以徇书。
押牙孙道能刺曰。
付竹林寺。
后道能以是年死。
而所葬之地。
即古竹林寺基也。
知州事皇甫铉。
则画一荷校者。
于女子旁。
后铉以娶部民女。
焚锢终身。
又波斯人穆昭嗣工方药。
童子时。
偶侍其父诣浚。
浚遽画道士提匏壶乘云状。
且署其下曰。
指挥使高从诲牒衙推。
后昭嗣果以医术。
有宠于南平王。
使脱道士服。
辟为其府衙推。
久之乃上诗南平王有曰。
马头渐入杨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高氏卒款附。
忽题其所居廷前芭蕉叶曰。
今日还业债。
州县无更勘。
往来见者。
始不以介意。
未几而身首异处。
刺史为踪迹之贼不得。
由是知业债语有在也。
众共茶毗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怀浚者。不知何许人。其为僧也憨而且狂。乃逆知未兆之事。其应如神。乾宁中无何至巴东。浚且能草圣。笔法天然。或于寺观店肆壁书佛经道法。以至歌诗鄙俚之词。靡不集其笔端矣。与之语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众。系狱诘之。乃以诗通状。辞意在闽川之西东。然章句靡丽。州将异而释之。又详其旨疑在海中。得非杯渡之流乎。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焉。辩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客子恳祈。唯书三五行。终不明言。其事微密验。时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书遗曰。付皇都勘。尔后入贡因王师南讨。遂絷南府。终就戮也。押牙孙道能谒之。书字曰。付竹林寺。其年物故营葬于古竹林寺基也。皇甫铉知州。乃画一人荷杖一女子在旁。寻为取民家女。遭讼锢身入府矣。有穆昭嗣者。波斯种也。幼好药术随父谒之。乃画道士乘云提一匏壶书云。指挥使高某牒衙推。穆生后以医术有效。南平王高从诲令其去道从儒。简授摄府衙推。属王师伐荆州。浚乃为诗上南平王曰。马头渐入扬州路。亲眷应须洗眼看。是年高氏输诚于淮海。遂解重围。其他异迹多此类也。尝一日题庭前芭蕉叶云。今日还债业。州县无更勘穷往来多见殊不介意。忽为人所害身首异处。刺史为其茶毗焉。
神僧传·卷第九
释怀浚者。不知何许人也。憨而且狂。乃逆知未来之事。其应如神。乾宁中无何至巴东。且能草书笔法天然。或于寺观店肆壁书佛经道法。以至歌诗鄙俚之词。靡不集其笔端矣。与之语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众。系狱诘之。乃以诗通状。辞意在闽川之西东。然章句靡丽。州将异而释之。又详其旨疑在海中。疑为杯渡之流。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辨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客子恳祈。惟书三五行终不明言。事后多验。时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书遗曰。付皇都勘尔。后入贡因王师南讨。遂絷南府终就戮也。押牙孙道能谒之。书字付竹林寺。其年物故。营葬于古竹林寺基也。皇甫铉知州。乃画一人荷校一女子在傍。寻为娶民家女遭讼锢身入府矣。有穆昭嗣者。波斯种也。幼好药术。随父谒之。乃画道士乘云提一匏壶。书云。指挥使高某牒衙。推穆生后以医术有效。南平王高从诲令其去道从儒。简摄府衙。推属王师伐荆州。浚乃为诗上南平王曰。马头渐入扬州路。亲眷应须洗眼看。是年高氏输诚于淮海遂解重围。其他异迹多此类也。尝一日题庭前芭蕉叶云。今日还债业。州县无更勘穷往来多见殊不介意。忽为人所害身首异处。刺史为其茶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