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璆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沙之为物兮。
视污若浮。
金之为宝兮。
耻居下流。
沈其质兮。
五材或阙。
耀其光兮。
六府以修。
然则抱成器之珍。
必将有待。
当慎择之日。
则又何求。
配圭璋而取贵。
岂泥滓而为俦。
披而择之。
斯焉见宝。
荡浸淫而顾盼。
指炫熀而探讨。
动而愈出。
幽以即明。
涅而不缁。
既坚既好。
潜虽伏矣。
获则取之。
翻混混之浊质。
见熠熠之殊姿。
久暗未彰。
固亦将君是望。
先迷后得。
孰谓弃予如遗。
其隐也。
则杂昏昏。
沦浩浩。
晦英姿兮自保。
和光同尘兮合于至道。
其遇也。
则散奕奕。
动融融。
焕美质兮其中。
明道若昧兮契彼元同。
傥俯拾而不弃。
致美于无穷。
欲盖而彰。
炯尔而见素。
不索何获。
遂昭然而发蒙。
观其振拔污涂。
积以锱铢
碎清光而竞出。
耀真(一作直)质而持殊。
锥处囊而纤光乍比。
剑拭土而异彩相符。
用之则行。
斯为美矣。
求而必得。
不亦悦乎。
岂独媚旭日以晶荧。
带长川之清浅。
皎如珠吐
疑剖蚌之乍分。
粲若星繁。
似流云之初卷。
是以周德思比。
而岐昌即咏。
陆文可侔。
而昭明是选。
若然者。
可以议披沙之所托。
明拣金之所裁。
良工何远。
善价爰来。
拂以增光。
宁谢满籯之学。
汰之愈朗。
讵惭掷地之才。
客有希采掇于求宝之际。
庶斯文之在哉。
天眷唐帝。恭承永命。
守无事为至德。彰不言为大令。
当宁而百蛮是宾。垂衣而八极居正。
当书轨以混合。系祖宗而作圣。
始契无外。人羞有为。
戴北极以定位。比南山而不移。
皇皇焉俨六服以御宇。烛烛焉虚四聪而听卑。
备其文。火龙回带以如动。
藏乎用。天地成功而不知。
与区夏再造。俾古今同道。
静以虚襟。固其大宝。
储精而云郁冠盖。恭己而耀生黼藻。
故能追轩皇。蹑陶唐。
文物周卫。邦家有光。
飒祥云乎五彩。蟠瑞气于六章。
岂徒具饰乎领袖。亦已权量乎圆方。
是知垂拱者古之难。委裘者圣之旨。
盖与神合。宁将智使。
不然。何以配天心。
安地纪。一家之大。
无烦车马以巡游。九重虽深。
尽见山川之疆理。所尚者。
形神不拘。清净为徒。
体安以一袭。道洽于三无。
俟时不在于颠倒。致美何伤于曳娄。
于时天净泰阶。城开外户。
应星精以列将。动岳神而生辅。
楚制者分阃而守封。缝掖者坐帷而论古。
纩未周而如挟。衮有阙而咸补。
德既昌焉。不亦宜然。
蓂出岂劳于问历。山呼无待于卜年。
凝旒而惠泽潜布。敛衽而皇风靡前。
与三五争步骤。微臣亦迷其后先。
圆峤之人兮。回踊遐壤。
旁临穷海。嘉冰蚕之底贡。
彰远人之无怠。原其禀气斯异。
含灵有特。鳞角是带。
育七寸之殊形。雪霜载加。
发五彩之异色。资纤缕以成绩。
弄杼攸勤。美重锦之可持。
女工能即。施劳且异于三盆。
为用宁同于五緎。致美之厚。
罔差其妍不。入献之先。
必资于善良。惊楫云迈。
(一作承)筐是将。涉三山之重阻。
辞万里之遐荒。越溟涨。
届帝乡。升玉殿。
荐明堂。示彼有诚。
则申屈膝之贽。乐我无事。
愿充垂拱之裳。盖威灵之有及。
故珍物之不藏。懿乎生乃因地。
育乃非时。四气平分。
届严冬而成止。五方异俗。
在中国之莫为。自尧年而效美。
暨今日而来思。足以彰德风之普洽。
表王道之清夷。不然。
则修路崎岖。洪涟濧濞。
较道里而累亿。罹寒暑而数四。
匪化理而无虞。曷员来之可致。
彼躬桑载育。献茧为均。
浴濯龙之水。涨川馆之春。
而后罗纨是缉。筐筥攸陈。
固在常而可悦。殊自远而为珍。
是知化之所被。物无不臻。
德之所加。人无或阻。
托兹赋以极思。臻皇猷之焯叙。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