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晟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刘弘杲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 【介绍】: 五代时上蔡人,一说原籍彭城,迁居泉州。
南汉国君刘䶮第十子。
封循王。
刘晟嗣立,弘杲与兄刘弘昌同心翊戴,加副元帅,参与政事。
时国中议论汹汹,弘杲屡劝斩刘思潮等,以止外议。
思潮等闻之,谮弘杲谋反有异心。
怒,遣使夜召弘杲,至则赐死。
一说弘杲方宴客,思潮与谭令諲帅卫兵突入,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5—1463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源洁,号洁庵。建文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永乐五年,奉命以访仙为名,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查访建文帝踪迹,历时十七年,擢礼部左侍郎。宣德时进尚书。景泰初,进太子太傅。英宗复辟,以老致仕。卒谥忠安。有《芝轩集》。
维基
胡濙(1375年—1463年),字源洁,号芝轩,直隶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建文庚辰进士,五十馀年间,历仕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精研医学,有《芝轩集》等。
谥忠安。
建文、永乐年间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初四日为兵科右给事中。
永乐元年(1403年),迁户科都给事中。
建文帝生死不明,一说削发为僧外逃。
成祖派遣胡濙以行医名义,四处查访其下落,永乐十四年(1416年)还,擢礼部左侍郎。
永乐十六年(1418年)六月,成祖又遣礼部左侍郎胡濙巡江浙,临行前,皇帝告诉他:“人言东宫多失德”,胡濙暗中调查结果认为并无此事,“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永乐二十一年,胡濙似乎已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史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
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洪熙、宣德年间仁宗即位,召胡濙为行在礼部侍郎。
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胡濙进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莆田人,字时举。通《春秋》、《》、《》三经。元至正末以隐逸荐不起,授北溪书院山长、泉州路教授,俱不赴。洪武初荐充兴化训导,师范甚端。坐事被逮,义不受辱,乃辞孔庙先祠,投井而死。有《莆阳人物志》、《方壶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五
时举初名槐,又名朴,以字行,莆田人。
洪武初官兴化训导。
有《方壶集》。
田按:闽中有壶山文会,初会九人:宋贵诚、方朴、朱德善、丘伯安、蔡景诚、陈本初,杨元吉、刘晟、陈观。
续会者十三人:陈惟鼎、李、郭完、陈必大、吴元善、方炯、郑德孚、黄性初、黄安、陈熙、方坦、叶源中、释清源。
月必一会,赋诗弹琴,清谈雅歌以为乐。
余始见《福建通志》有方朴等《壶山文会集》,逮检郑王臣《莆风清籁集》而其事始详。
凡与会者共二十二人。
钱牧斋《列朝诗集》称郭完元末隐于壶山,与方时举等十二人结社。
王臣讥其失考,以闽人考闽事,此固其专长耳。
壶山会中,诗多雅音,以较十才子诗不多让也。
时举有《莆阳人物志》,《福建通志》既录方朴《莆阳人物志》二卷,此后又有方时举《莆阳人物志》二卷,歧为二人,误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1—1453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永乐二年进士。次年,预读书文渊阁之选。与修《永乐大典》,历刑部主事、员外郎。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江南尤甚,思得才力重臣前往整理,以杨荣荐,迁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屏去驺从,巡行村落,问民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他府以次减。官至工部尚书,仍巡抚。有《双崖集》。卒谥文襄。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恂如,吉水人。宣德时巡抚浙直。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忱字恂如,庐陵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改越府右长史,擢工邵侍郎,巡抚江南,迁户部尚书,改工部。卒谥文襄。有《双崖诗集》六卷。 (田按:甲申庶吉士进学文渊阁者二十八人,恂如自陈年少,得与其选,莅吴有惠政,吴人思之不衰。笃于交谊,解大绅系狱,交知绝迹,薪米之奉独出恂如,大绅赠诗有「当时霜雪被满野,惟见青青松树枝」之句。)
维基
周忱(1380年—1453年),字恂如,江西吉水县(今江西吉水)人。
周忱为永乐二年进士出身,授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升刑部主事、员外郎。
洪熙元年,迁越府长史,以善理财知名。
宣德五年,江南田赋问题严重,杨荣荐举出任工部侍郎,巡抚江南,创立平米法,总督税粮、漕运、营造等,官至工部尚书。
谥文襄。
永乐、洪熙、宣德年间永乐二年(1404年),周忱中进士甲申科二甲第十名,选庶吉士,入翰林。
次年,明成祖朱棣选其中二十八人入文渊阁学习。
周忱自陈年幼愿意入学,朱棣嘉奖其志而批准。
之后晋升为刑部主事,再升员外郎。
周忱虽有经世之才,但在工部郎署中长达二十年,无人赏识,只有夏元吉认为其有奇才。
洪熙元年(1425年),其升为越王府长史。
宣德年初,有举荐其担任郡守,而被夏元吉视为屈才。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认为地方财政非常混乱,其中以江南为首。
光苏州就累积拖欠赋税多达八百万石,于是考虑派遣得力官员去治理。
于是大学士杨荣举荐,升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理税粮。
周忱到任后,即召集父老乡亲询问拖欠赋税原因。
民间均说豪强不愿自己缴纳,却徵用佃农财粮,百姓因贫逃亡,于是税额更缺。
周忱因此创建“平米法”,规定各府的官田、民田科均不变,田主无论大小,一律缴纳耗米,并在其基础上调整数额,多减少补。
百姓因此大为方便。
此外,周忱发现诸县收粮并无专门机构,认为其是迟交粮额的原因。
于是命各县设置囤官,负责徵粮。
当初,朱元璋起兵征讨张士诚后,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此后并铲除当地豪强,没收其田产而称为“官田”。
按照其家租籍徵收税费,于是苏州府比其他各府都重,田租共有二百七十七万石,而“官田”租税即有二百六十二万石,百姓无法承担。
于是,明宣宗下诏减少“官田”田租,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计算后上报请减至七十二万石。
宣德七年,江南丰收,宣宗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卖筹备振贷,苏州于是得米二十九万石。
当时,公侯禄米、军官月俸都来自南京户部,而苏州、松州百姓转输到南京,每石均加费用六斗。
周忱于是奏令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斗,其馀的五斗,通计米一共为四十万石有奇,以官钞所购,于是得米七十万余石,遂置仓贮存,称为“济农”。
当时凡是在运输中有遗失部份,官方军借给与民,待秋收后再归还。
而修圩、筑岸、开河、浚湖等而支出的口粮,则不用偿还官方。
耕者请求借贷,必派官员进行检验其人丁与田亩后再给,于是在秋收时与粮并赋,凶年时再行赈灾。
有奸顽不偿的人,以后不与贷给。
之后,这些均为定制,为宣宗嘉奖。
直至他离任前,江南各大郡县,孩童不知何为饥荒,而两税未曾缺欠,此均为周忱功劳。
当时漕运时,军民各承担一半。
百姓在运输中,因为耗损巨大,往返耗时长,甚至耽误农时。
周忱于是与平江伯陈瑄提议,民间运输到淮安或瓜洲时,兑与卫所转运;河南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则于济宁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
因此漕运节省大量费用。
民间运往两京的粮草费用巨大。
周忱于是请每束折银三分,南京则即地买纳。
顺天府的百官月俸,均以持俸帖赴南京领取。
米价低时,俸贴七八石,仅易银一两。
他于是请重新检查官田、极贫下户的两税,并折纳金花银,使每两当米四石,于是解除京城兑俸,民间耗资甚少,而官俸却能保持常足。
此外,周忱还对嘉定、昆山诸县的每年纳布价格的兑换、管理进行调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1—1460 【介绍】: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世用。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迁侍讲学士。正统十年,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典机务。景泰初,进尚书,兼翰林学士,仍掌阁务。英宗复位,谢病归。为人清直,持议正,乐俭素,位至台司,仅敝庐瘠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克用,扬州兴化人。永乐乙未进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义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一
谷字克用,扬州兴化人。永乐乙未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践阼,改存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正统中,进侍讲学士,擢工部侍郎,入内阁知制馆。景泰初,进尚书、少保、东阁大学士,兼太子太傅,寻进谨身殿大学士。英宗复辟,谢病归卒。成化初赠太保,谥文义。有《育斋集》十七卷、《归田集》三卷、《拾遗集》一卷。
维基
高谷(1391年—1460年),字世用,直隶兴化县人。
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进士,选庶吉士,任中书舍人。
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不久,迁翰林院侍讲。
英宗即位,经杨士奇推荐,侍讲读。
正统十年(1445年),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参与机务。
景泰初,升任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景泰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
后加太子太傅。
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
英宗复辟后,赐其金帛等令致仕。
天顺四年(1460年)正月卒。
成化初年,赠太保,谥文义。
明史》有传。
共 25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