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乔舜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4—1570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沧海遗珠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一字子鳞,号沧溟,历城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陕西提学副使,官至河南按察使。其诗倡导摹拟复古,著有《沧溟集》《白雪楼诗集》《古今诗删》《唐诗选》等 。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于鳞,历城人。嘉靖时,官按察使。有沧溟集。
维基
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明朝官员、文学家,「后七子」之首。
李攀龙九岁丧父,家贫,自奋于学。
嘉靖十九年中式山东乡试第二名亚元
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登甲辰科会试第三十九名,三甲二百十四名进士。
吏部观政,次年因病请假归乡。
病愈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明年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历员外郎、山西司郎中,出为顺德知府,有善政。
三十五年八月擢陕西提学副使,因陕西大地震,谢病归。
隆庆改元,起为浙江副使,二年五月改布政司左参政,十二月奉万寿表入贺,道擢河南按察使,不久母亲去世丁忧归。
后暴心痛而卒,年五十七。
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一生清白耿介,身后寥落。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26 【介绍】: 明陕西西安人,字公顺,号敧湖山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河内知县,亲自编定户等高低以均赋役,使奸吏无隙可乘。改歙县知县,善断疑狱。正德时,入为吏部主事、员外郎。嘉靖初,官至山西按察副使。
维基
马应祥(1458年—1526年),字公顺,号敧湖山人,陕西西安前卫军籍,山东高苑县(今高青县)人。
陕西乡试第二名举人(亚元)。
弘治九年(1496年),登丙辰科三甲第一百零二名进士。
户部观政,其年秋赍犒金甘肃,弘治十年授河内县知县,十二年夏因母丧丁忧去职。
服除,十四年冬起补歙县知县,十七年冬任满,赴京谒选,正德元年(1506年)春授吏部稽勋司主事,二年调文选司,四年升稽勋司署员外郎,冬十月出为湖广按察司督学佥事,六年正月考察,次月调任河南。
至河南数日,复以继母王氏之丧归。
八年丧毕,九年正月复除河南佥事,整饬陈睢兵备,十年九月改任抚民管屯,父丧丁忧。
十四年起补山西屯田佥事,十五年夏任满西归,十六年正月升山西副使,嘉靖元年(1522年)累疏乞休归。
归家五年而卒,年六十九岁。
屈可伸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延津人,字谦仲。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检讨,迁侍讲。与修《神宗实录》。尝作《神器局记》。官至詹事。
维基
屈可伸(?
—1639年),字谦仲,号鹏洲,河南开封府延津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亚元,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六月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授翰林院检讨,五年养病。
崇祯三年补原职,四年(1631年)辛未分校南宫,晋侍讲,充经筵讲官,纂修神庙实录。
五年升右春坊右中允,奉命册封周藩。
寇难作,倡先设备,作神器局记数千言,皆古名将所未备者。
七年升右谕德,诰敕撰文,八年进左春坊掌府事左庶子,九年出任国子监祭酒,十年充经筵讲官,升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二年己卯以病卒。
李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贵州清平卫人,字吉甫。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历官江西副使,败义军吴志高、赖请高等,进右参政,偕总兵俞大猷破李亚元
四十五年以佥都御史巡抚广东,败海上武装首领林道乾及张道南等。
隆庆二年被劾罢归。
维基
李佑(1517年—1571年),字吉甫,贵州清平卫官籍福建建宁府崇安县人。贵州乡试第六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五十八名,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官至广东巡抚。著有《抚粤疏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邦彦,槁城人。成化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掌翰林院礼部尚书,转吏部,入直文渊阁,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赠太保,谥文隐,更谥文介。有恒阳集。
维基
石宝(1464年—1528年),字邦彦,号熊峰,直隶藁城县人。
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亚元)。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数次称病居家,直到弘治末年才升任修撰。
正德改元,提拔为南京侍读学士,历任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祭酒,迁南京吏部右侍郎,改礼部,进左侍郎。
上疏力谏武宗前往宣府,不报。
改掌翰林院事。
正德十六年(1521年)拜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
世宗即位,石宝取代王琼,任吏部尚书。
其为人刚直方正,谢绝请托,引起内阁杨廷和不快。
仅仅两个月即卸任,重掌詹事府。
嘉靖元年(1522年),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
事竣还家,多次请求致仕,言官因其德高望重,纷纷上书请留,于是仍然起用。
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大礼议”爆发后,廷臣伏阙抗争,石宝和毛纪都参与相助,无济于事,后终因直言敢谏去职。
历加太子太保,直至少保。
嘉靖七年(1528年)冬卒,谥文隐。
隆庆初年,改谥文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9—1578 【介绍】: 明浙江义乌人,字维锡,一作惟锡,号尧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永丰知县。
征拜御史,历按淮、扬、湖广。
累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与吴桂芳击灭李亚元、叶丹楼为首诸寨。
派兵擒获活动于闽、粤、赣间之蓝松山等。
进右副都御史,遣将擒赖清规,消灭和平三寨。
擢兵部右侍郎。
万历初,奉命阅视宣、大、山西三镇,进边图,凡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历历如指掌。
累官刑部尚书。
维基
吴百朋(1519年—1578年),字维锡,号尧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华府义乌县(今浙江省义乌市)人。
官至刑部尚书。
初名吴伯朋。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中举。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授永丰县知县。
三十一年正月受召为试监察御史,七月实授山西道御史,巡按浙江、湖广,四十年晋升为大理寺右寺丞,四十一年二月进左寺丞,七月升右少卿。
世宗改其名为百朋。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次月改任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昌、赣州、汀州、漳州)。
与两广提督吴桂芳讨伐、平定河源的李亚元、程乡的叶丹楼,又会师一处,在海丰打败倭寇。
起初,广东大埔的百姓蓝松山、余大眷倡导叛乱,在漳州、延平、兴州、泉州之间流窜、抢劫。
被官军击退后,他们逃到永春,与香寮盗贼蓝阿普、范继祖联合侵犯德化,被都指挥耿宗元打败,他们假装请求招安。
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徒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叛贼巢穴没有攻下。
分别是指和平的李文彪所占据的岑冈,龙南的谢允樟所占据的高沙,赖清规所占据的下历。
朝廷因为倭患棘手,十年没有讨伐三股乱贼。
李文彪死后,他的儿子李珍与江月照接替他,更加猖獗。
嘉靖四十四年秋天七月,吴百朋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依然巡防上述地区。
他上奏说:“三个巢穴的乱贼冒犯尊卑之礼而称王,即刻招安即刻又叛乱。
广东的和平、龙川、兴宁,江西的龙南、信丰、安远,被蚕食过半。
不加紧讨伐,很难评估祸害。
三个巢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
”世宗将奏章交给部中议论,并依从了他。
吴百朋便命令守备蔡汝兰在苦竹嶂讨伐并擒拿了赖清规,震慑叛军。
隆庆初年(1567年),吏部因为吴百朋颇受兵营之苦,改升他任大理寺卿。
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奏请明穆宗仍将吴百朋留任负责剿灭乱贼,穆宗下诏将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依旧巡抚故地。
吴百朋上奏,春天用兵妨碍农田的耕作,应该进行招安,穆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二年正月,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随后请求回乡,穆宗不准;三年正月改任刑部右侍郎。
父亲去世,回乡服丧,五年十一月再起改兵部右侍郎。
万历初年,奉命巡视宣州、大同、山西三镇。
吴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等八件事情考核边疆大臣,督抚王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的官吏,分别赏罚有别。
又进呈边防图,凡是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了如指掌。
后因母丧归乡。
除服后,万历三年(1575年)六月出任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五年九月升任刑部尚书。
过了一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1—1578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子实,号自湖,改号潭石。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历扬州知府,御倭有功,又建议增筑外城。
累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屡破倭寇,击破李亚元、叶丹楼等寨,遣汤克宽以舟师败吴平。
入为兵部侍郎。
以疾乞归。
万历初再起总督漕运。
时淮、扬大水,河、淮俱决,漕运受阻,乃开草湾河为淮水出海水道,修筑高邮湖堤。
又以云梯关淮水海口淤塞,欲另开新道,以畅其流。
旋卒于官。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实,新建人。嘉靖甲辰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有师暇裒言
维基
吴桂芳(1521年—1578年),字子实,别号自湖,更号潭石,江西南昌府新建县杉林里人,军籍。中国明朝官员。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十三名,登第二甲第二十名进士。授刑部主事,丁继母潘淑人丧归。服阕,补礼部主事,转祠祭司部中。出为扬州府知府,任满,迁山东临清兵备副使。未几,改山东督学,转广东参政、浙江按察使,三十八年五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九月进左布政使,十一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任命刚下而丁父忧。四十一年十月以原职抚治郧阳,四十二年四月升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九月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奉命征剿和平贼寇李文彪,四十五年九月入为南京兵部右侍郎,闰十月改兵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十一月升左侍郎,二年正月以疾乞休,准回籍调理。万历三年(1575年)十一月起复,以原官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开草湾以通海口,筑高邮堤以蓄湖波,六年(1578年)正月升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漕提督军务,次月因病去世,享年58岁,赠太子少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吴桂芳在任扬州府知府期间,主持修筑了扬州新城。

人物简介

维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号心庵(一作新庵),别号紫阳山人。
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
明正德年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
曾奉旨出使朝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明史稿》有传。
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学思想积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献世家。
他“生而英迈”,但因家道中落穷迫难以为生,靠宗族亲友和乡邻方音等人救济度日。
于是,他发奋读书,胸怀抱负。
乡人方富祯、方銮父子,累世积书,为岩镇著姓,他常往借阅,遂博极群书,又与乡人程元俊等友善。
他名理宿识、文采敏捷,“下笔立就,或请改窜,辄迅笔更撰,不袭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
时任徽州知府彭泽称其为“状元才”,“延礼甚厚” 。
唐皋“尝以年家好谒浔阳守。
守一见,期大魁,赠百缗。
途次,知同行友窘状,怆然曰:‘公贫倍我,何不罄持去为婚养资!
’竟垂橐归。
自身困穷不济却资助他人,体现出唐皋仗义疏财的品格。
安贫读书的唐皋,治《春秋》经,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
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
熊桂任内大兴文教,重建紫阳书院。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拨七校士合四十人”,亲自讲道其中。
唐皋就是这四十人之一。
据传说,熊桂其人“长于青乌之学,相其家(引者注:谓唐皋宅),称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为御阶水,必登高第。
因为买其邻之地,凿水如法”。
作为知府,竟然亲自帮助唐皋完善风水,可谓对其才学十分推重,对其中举也十分期待了。
正德八年(1513年),在从紫阳书院肄业后,唐皋再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时任主考官为伦文叙、贾咏等人),结果得中第二名亚元、《春秋》第一名。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师参加甲戌科会试,又获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储、毛澄等人)。
同年三月殿试(读卷官杨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据说,放榜前有人先后驰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认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状元。
原来,他多次梦见“面前列瓜锤一对”,这正是他中状元后游街归第的仪仗。
有司送状元归第以黄盖、瓜锤为导从,就是从此科开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务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会试。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
新登极的明世宗任命唐皋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鲜。
在出使期间,唐皋与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苏世让、郑士龙、李希辅、南衮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层面上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介绍到朝鲜,对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朝后,唐皋参修《武宗实录》。
《实录》成,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受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
这部实录是在“大礼议事件”这一特殊环境下撰写的,且总裁、纂修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对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为君讳”的作法,对武宗违背“祖训”之荒唐政治和荒诞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为始终参与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对《武宗实录》这部明代史学重要著作的成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仅五十八岁。
“临终犹进《君子小人章》”,“用不尽其才,朝野惜之”。
明世宗“以其讲读效劳,特与祭一坛”,归葬歙县。
“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诗。
消息传到朝鲜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学家李荇、郑士龙等人也都作诗寄托缅怀之情。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九○
张棨,字澄复。
广东提督张通之曾孙。
归善(今惠州)人。
张棨袭职。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尝征潮倭,四十五年征文我、李亚元,以军功任都指挥佥事,升潮州守备,后转福建都司,未任请休,卒年九十一。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元太(1536年—1617年),又作徐元泰,字汝贤,号华阳,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儒籍,嘉靖乙丑科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二名(亚元),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二十七名,三甲七十一名进士。
户部观政,同年六月授江山县知县,丁忧服阙,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复除魏县知县,四年十月以卓异擢吏部主事。
万历二年(1574年)二月复除本部,四年正月升员外郎,七年三月升郎中,八年二月升山东参政,十年五月升陕西按察使,七月调浙江,十一年闰二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九月升左布政使,十二年七月累迁顺天府尹。
蜀酋拥众杀掠,其事上闻,十三年七月以徐元太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变乱。
十四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照旧巡抚,十七年二月养病。
十九年十二月起补南京刑部右侍郎,二十年正月改户部左侍郎,六月总督仓场,九月以正二品服俸管兵部左侍郎事,十一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兼兵部左侍郎,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累官南京刑部尚书。
二十二年六月以病乞休。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