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齐丘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郓州须城人,字景山。
善谄谀。
仕南唐,宋齐丘荐为校书郎。
李璟保大中迁谏议大夫。
以监军应援使与冯延鲁、陈觉攻福州,军败,贬太子洗马。
后复进,奸谄弥甚。
官终枢密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字景升。
酷好黄老书,师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夏则服乌裘,冬则绿布衫。
久之,炼丹于南岳,丹成,后入青城山。
有《化书》。
宋齐丘攘为己作,亦谓之《齐丘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世称紫霄真人,故诸书或称为谭紫霄。唐国子司业谭洙子。少为道士,后遍游名山。闽王王昶尊事之,赐号正一先生。闽亡后,隐居庐山栖隐洞,诗人孟贯、李中与其游。南唐中主保大间,召至金陵,赐号金门羽客,又赐官阶金紫,皆辞而不受。后主建隆初,为武昌节度使何敬洙治疾。马令《南唐书》卷二四、陆游《南唐书》卷一四、《十国春秋》卷三四与卷九九有传,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四。著有《化书》6卷,主黄老道德之说,有《道藏》本。《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槜李诗系·卷三十
峭字景升少好道游名山二十馀年得辟谷养气之术日饮酒醉辄扶杖独游夏则服乌裘冬则衣丝布衫或卧风雪中人谓已毙视之气蒸然也遂谓之风狂尝著化书授宋齐丘序之齐丘欲窃为已有醉缝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渔者得而剖之见峭方醒张目曰齐丘夺我化书今盛行矣后住庐山栖隐洞其徒百人邻僧于溪浒创亭为顽石所阻峭曰此易耳含水噀之命槌其石应手如粉李后主累辟至建康赐号紫霄真人又居南岳炼丹丹成入青城山化去峭本泉州人国子司业洙之子海盐有谭仙岭相传是其采药得道处仙鉴载峭一诗尤其寄迹海峤之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2 【介绍】: 宋扬州广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历官给事中。左、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于邠州。工诗文,精文字学。尝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有《骑省集》等。
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中主时,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历太子右谕德,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改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生平见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国春秋》卷二八。铉博学多才,工诗善文,文章淹雅,冠绝一时。与其弟锴齐名,号“二徐”。亦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学,好李斯小篆与八分。著作颇多,有《徐铉集》30卷、《稽神录》6卷,与汤悦合撰《江南录》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骑省集》30卷。《全唐诗》存诗6卷,词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句若干。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
仕吴为校书郎。
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
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
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
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
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
铉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
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
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为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随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铉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补诗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校书郎。事南唐李璟,历官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随后主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曾奉诏校定《说文》(存),著《质论》数十篇、《稽神录》二十卷(今存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铉字丹臣。会稽人。初事吴。为校书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谕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随后主入宋。历左散骑常侍。贬静难行军司马。卒年七十六。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
江南冯延已曰: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涩纤阿之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吉州永新人。
仕南唐。
少有俊才,善题咏。
尝谒永新县令,咏障间绘戏珠龙。
县令以为讥己,追捕之。
元龟亡入金陵,馆于吏曹郎徐某家。
徐荐于宋齐丘,射策入官,授文房院副使。
居数年,省亲归。
李璟保大中,授临川令,颇著政绩。
后坐娶讼者妇,免官,徙广陵。
久之,会赦,求叙理,不报,遂撰《怨词》三十篇。
璟闻而鸩之,时年方四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2?—961? 一作朝元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居于永新(今属江西)。少有俊才,善题咏。尝题诗于永新县令戏珠龙图,县令以为讥己,命捕之。后亡至金陵,射策入官,授文房院副使。中主保大十一年(953)左右,为临川令。后坐娶讼者妇,免官,徙广陵。数年后,因撰《怨词》,为后主鸩杀,约40岁。事迹见《江南野史》卷九、《诗话总龟》卷三七、《十国春秋》本传。元龟善诗,喜作回文诗。尝飞笔作回文诗数首,颇为人推许,由是知名。《全唐诗》存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4 【介绍】: 金咸平路契丹人,字景略。石抹元毅子。章宗承安五年词赋经义两科进士,累官太常丞,预讲议所事。哀帝时为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学士。从帝至蔡州,城破,死之。
中州集
世绩,字晋卿,承安中进士,终于礼部尚书。
子嵩,字企隆,应奉翰林文字。
父子皆死蔡州之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岭表剑浦人,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少游学于长安,南唐李昪升元中,隐居洪州西山。工诗,兼通释志、天文历象。有《文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79? 字嵩伯,长江以北人。举进士不第。文宗大和初南游,足迹遍于江南、岭南等地,作诗投献赵棨、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方伯连帅。与任畹友善。约宣宗大中三年(849),隐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与蔡京、贯休往还。令山童卖柑以为山赀,日以读书种兰吟诗饮酒为事。卒,方干、曹松、杜荀鹤均有诗哭之。其事迹多与南唐另一陈陶相混,后人多将二人误为一人,其集中亦混入南唐陈陶及他人作品,尚有待甄辨。今人陶敏有《陈陶考》。陶工乐府,《陇西行》传诵甚广。其著《文录》10卷,已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1卷。《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4?—968? 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或云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好游学,善解天文,长于雅颂。
自负台铉之器,不事干谒。
南唐烈祖时,宋齐丘秉政,陶鄙其为人,遂隐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以吟咏自适,专以服食炼气为事,宋初犹在。
或云仙去。
生平事迹见于《钓矶立谈》、《江南野史》卷八及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
由于此陈陶与唐诗人陈陶时代接近,均隐居洪州西山,此陈陶传记中误载唐陈陶史料,后人多误二人为一人,此陈陶诗亦误收入唐陈陶诗集。
如《续古二十九首》云“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春”,即指吴杨溥禅位于南唐徐知诰事,是诗当为此陈陶所作。
全粤诗·卷一四
陈陶,字嵩伯。岭南人。世居岭表,以儒业名家。唐宣宗大中时,挟册游学长安,声诗历象无不精究,常以台铉之器自负,恨世乱不得逞。南唐升元中,南奔将求见烈祖李昪,自度不合,乃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五、宋陆游《南唐书》卷四有传。诗十卷,后人编为二卷。
唐诗汇评
陈陶(803?―879?),字嵩伯,长江以北人。初举进士,不第。大和初南游,足迹遍今闽、浙、苏、皖、赣、桂、粤诸省,作诗投献赵棨、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方伯连帅,与任畹友善。大中中,隐于洪州西山,与蔡京、贯休往还,令山童卖柑为山赀,日以读书种兰吟诗饮酒为事。卒,方干、曹松、杜荀鹤均有诗哭之。其事迹与南唐另一陈陶相混,宋以后多将二人混为一人。陶工诗,长于乐府,有《文录》十卷,己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亦混入南唐陈陶及他人作品。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大中年,洪州处士陈陶者,有逸才,歌诗中似负神仙之术,或露王霸之说,虽文章之士,亦未足凭,而以诗见志,乃宣父之遗训也。
沧浪诗话
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
唐才子传
陶工赋诗,无一点尘气,于晚唐诸人中,最得平淡,要非时流所能企及者。
《唐绝诗钞注略》
陈宏渚刻陈集书后云:陶瑰响骤发,杰思突来,如《鸡鸣曲》、《陇西行》,千古绝调也。
《诗学渊源》
陈陶……诗宗元和,格调高于诸人,而诙奇间类长吉,乐府诸作尤神似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仕吴。齐王徐知诰秉政,融为宾客。身在齐幕,心归杨氏。知诰既畜异志,且欲讽动幕僚。一日大雪饮酒,行令忤知诰,是夜被投于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五代时人,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为人刚方率直。
吴时,齐王李昪秉国政,融与宋齐丘、曾禹、张洽、孙饬等人同为宾客。
一日大雪,李昪与幕僚饮酒,取雪与古人名巧合者为口令。
融以“诘朝日出,争奈萧何”讽之。
昪怒,以竹笼收融投入江中。
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三、《诗话总龟》卷二九、《十国春秋》卷一〇。
能诗,尝有《夜宿金山》诗云:“维船分蚁队,江市聚蝇声”,颇为时人传诵。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徐融集》1卷,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又记其《帝王指要》3卷,皆佚。
全唐诗》存断句1联、酒令2句。
释缘德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钱塘黄氏。
父超脩儒而工画。
傅周昉佛粉本。
受笔法于吴兴李长史绍。
德出家。
既受具。
从天龙道怤禅师。
得心要。
遍参江西之云居庐阜江南李氏召入内道场。
别构罗汉院安置。
苦辞。
令居庐山新院。
仍使有司列威仪奉引。
德皆谢去。
独𢹂瓶负钵而已。
及升座提唱。
殊可观。
国相宋齐丘
师事焉开宝中卒。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缘德。
俗姓黄钱塘人也。
父超修学儒术而长于缋画。
传周昉佛粉本。
受笔法于吴兴李沼长史。
德幼有出家之志。
心性孤僻而寡合。
遂往天台受具习禅法于天龙寺道怤禅师。
寻往江西问道。
自云居往庐阜。
孤节高岸实不见有所欲。
江南国主李氏。
召入内道场安置。
虑其不群。
别构罗汉院处之。
苦求入山。
请住庐山新院。
乃列威仪导引焉。
德且装衣荷担而入。
然后升座对答参问焉。
其国主赐赉未尝以表笺报谢。
国老宋齐丘者。
礼以师道。
以开宝中卒于山院。
德一生服用熟韦裤袜而已。
行杜多法。
供亿诸禅侣厨无匮乏。
或谓德有黄白术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诸暨人,字仕龙。
恭帝德祐间元兵至,倾资倡义,筑栅率乡人抵御,以力不支,与其子嵩并死于难。
全宋诗
何云,字仕龙,诸暨(今属浙江)人。恭宗德祐间倾资起义兵抵禦元兵,与其子俱死难。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五五。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