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晔

相关人物:共 121 位
共 12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孤寒,宣宗大中时即举进士,然屡试未第。
僖宗幸蜀时,象亦随驾入蜀。
时象已有文名,梁震曾投文请益。
昭宗天复元年(901),礼部侍郎杜德祥知贡举,以象已70岁,特放其与曹松、王希羽、柯崇、郑希颜等人进士及第。
时5人年皆老大,号为“五老榜”。
昭宗特下诏授五人官,象为太子校书。
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鉴诫录》卷九、《唐诗纪事》卷六一、洪迈《容斋三笔》卷七。
象擅诗,所作《咏仙掌》一诗最为人所称道,称象为“刘仙掌”。
全唐诗》存刘象诗10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 【介绍】: 唐闽人,字子恪。
本姓林。
宦官杨玄翼养子,杨复光从兄。
略涉学术,监诸镇兵。
因参与镇压庞勋,自河阳监军入为宣徽使,擢枢密使。
忤田令孜,下迁飞龙使。
黄巢入长安,僖宗出居兴元,复为枢密使,代令孜为左神策军中尉,封魏国公。
僖宗崩,定册立昭宗,加金吾大将军,遂操纵朝政。
大顺二年,诏复恭致仕,居商山别宫。
或告其父子谋乱,神策军使李守节率卫兵攻之,遂走兴元,北奔太原。
为华州韩建兵所获,执送京师,斩首于市。
杨守亮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 【介绍】: 唐曹州人,本姓訾,名亮。
初从王仙芝。
杨复光平江西,养为假子。
杨复恭收复京师,守亮以战功多,拜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恭败,依守亮。
李茂贞等劾守亮纳叛人,请以镇兵讨之。
昭宗诏削守亮官爵。
守亮败,为韩建所获,槛车送京师斩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6—910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字端己。韦应物四世孙。少孤,家贫力学,能诗善词,为“花间派”词人。僖宗广明元年,应举长安,适值黄巢攻占长安,兵火交作,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一时著名,人称“秦妇吟秀才”。昭宗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旋以左补阙宣谕两川,遂留蜀事王建。及建建前蜀称帝,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庄在成都,访得杜甫草堂旧址,乃建屋其上以居。有《浣花集》、《浣花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910,有生于847、857、860等说 字端己,谥文靖,后人因称韦端己、韦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远祖韦待价,相武后,四世祖韦应物(夏承焘说)。幼居樊川,侨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后移居虢州与洛北乡间。晚年居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遗址,后人又称“韦浣花”。孤贫力学,才敏过人。曾长期流落江南。应试多次,昭宗乾宁元年(894)始中进士。释褐为校书郎。三年后,谏议大夫李询奉诏使蜀,聘为判官随行。光化三年(900),除左补阙,曾奏请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追赠进士及第或赠官。天复元年(901)为西蜀王建掌书记,三年以蜀使朝贡京师。天祐三年(906)任西蜀安抚副使,劝王建称帝,以功拜相。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晚年崇佛,家供维摩居士。生平事迹散见《十国春秋》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及《北梦琐言》、《蜀梼杌》等书,诗中亦有自叙。今人有年谱数种,以夏承焘《韦庄年谱》为翔实。韦庄为晚唐五代重要词人与诗人。其词今存50余首,清艳绝伦,被称为“初日芙蓉春日柳”(周济《止庵论词杂著》),与温庭筠齐名,史称温韦,为花间派之代表词人。其诗今存300余首,主要写诗人流离飘泊之经历与离别思乡之情绪,对黄巢起义前后之战乱有较真实之描写。其中以《秦妇吟》最为有名,诗人因之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今人颜廷亮、赵以武辑有《秦妇吟研究汇录》。韦庄诗风清丽飘逸,“体近雅正”(《唐音癸签》卷八),近体诗尤为后人称道。其七律,明胡震亨称曰“条畅”,清贺裳赞曰“秾丽”。七绝造诣尤高,于晚唐诗人中仅次于杜牧、李商隐。但也有人讥韦诗“浅薄”(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义乏闳深”(胡震亨语)。《全唐诗》录存韦庄诗6卷,《全唐诗外编》补收2首。韦庄之作品,生前已由其弟韦蔼编成《浣花集》,今存者已非原编。而经今人向迪琮校订之《韦庄集》最为完备。注本有李谊《韦庄集校注》、聂安福《韦庄集笺注》。又韦庄于光化三年编成《又玄集》3卷,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之重要选本。
唐诗汇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今陕西西安)杜陵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黄巢攻陷长安,庄作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后浪迹河南、吴越、江西、荆湖等地。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任校书郎。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使蜀。还,任左补阙,光化三年,奏请追刚李货、贾岛等进士及第。天复元年,王建辟为掌书记。召为起居舍人,建留之,遂终身仕蜀。王建称帝,庄历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官终吏部侍郎、平章事。工诗,词名尤著。天复三年,庄弟蔼曾编其诗近千首为《浣花集》。今《浣花集》十卷,仅存诗二百馀首。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编诗六卷。
词学图录
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在成都曾居杜子美草堂故址,故名其集曰《浣花集》。词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词存55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浣花词》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庄字端己。
见素之后。
乾宁中登进士第。
为判官。
擢左补阙。
蜀主为西川节度副使。
昭宗命庄宣谕两川。
遂留蜀掌书记。
寻擢起居舍人。
为安抚副使。
蜀主开国。
进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
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武成三年卒。
谥文靖。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韦)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江西、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
《汇编唐诗十集》
仲言云:韦庄于晚唐中最超,其七绝有类盛唐者,律诗虽不甚雄,亦是可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汝询曰:韦庄于晚唐中最超,律诗虽不甚雄,亦是可讽。
唐音癸签
韦端己体近雅正,惜出之太易,义乏闳深。
《诗源辨体》
韦庄律诗七言胜于五言……绝句在唐末诸人之上。
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韦相诗声调高亮,不用晚唐人细碎苦涩工夫,是此书律诗法也。
才调集补注
韦诗调响,与晚唐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韵平平说去,遒警动人。
石洲诗话
韦庄在晚唐之末,稍为官样,虽亦时形浅薄,自是风会使然,胜于“咸通十哲”多矣。
北江诗话
韦端己《秦中吟》诸乐府,学白乐天而未到。《闻再幸梁洋》、《过扬州谒蒋帝庙》诸篇,学李义山、温方城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
《五七言今体诗钞》
西昆诸公之拟玉溪,但学其隶事耳,殊滞于句下,都成死语,其馀宋初诸贤,亦皆域于许浑、韦庄辈境内。
《东目馆诗见》
韦庄流丽中感慨顿挫,语关飞动。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元稹,有排比之能,无温丽之采。专为律体,时代所尚,章台清瑟,秀发遥音;七古开宕,犹存初体。
《诗学渊源》
(庄)诗典雅绮丽,风致嫣然,七绝则王建、李益之亚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8—? 一作柯宗。
闽(今福建)人。
昭宗天复元年(901),礼部侍郎杜德祥主文,崇与曹松、王希羽、刘象、郑希颜均登进士第,五人年皆老大,时号“五老榜”。
昭宗特降恩旨,诏授太子校书。
后归闽卒。
事迹见《唐摭言》卷八、洪迈《容斋三笔》卷七、《唐诗纪事》卷六五。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882 【介绍】: 唐荥阳人,字台文。郑亚子。举进士第,以书判拔萃擢渭南尉。宣宗时,刘瞻为相,荐入翰林为学士,知制诰。僖宗立,以兵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荥阳郡侯。乾符六年,因与卢携相诟,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次年为凤翔陇西节度使,时黄巢攻陷东都,统军大破之。进司空、兼门下侍郎。后因行军司马李昌言夺其军自为留后,乃弃军去,引疾辞官。诏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卒谥文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4—882,—说卒于886 字台文,排行大,荥阳(今属河南)人。
桂管防御经略使郑亚之子。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18岁中进士,22岁以书判拔萃登科。
曾任校书郎、渭南尉、万年令、知制诰、中书舍人、梧州刺史等职。
僖宗、昭宗朝两次入相。
参与镇压黄巢军。
暴病,卒于陇州,赠太尉。
谥文昭。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唐诗纪事》卷五六等。
史称“文学优深,器量宏恕,美风仪,尤能赋诗。
“(《旧唐书》本传)有《玉堂集》5卷,失传。
全唐诗》存诗17首,断句2,《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题1。
唐诗汇评
郑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会昌二年(842),登进士第,释褐校书郎、汴宋节度推官。六年,登书判拔萃科,授渭南尉、直史馆。大中中,因父亚与李德裕交厚,废斥十馀年。咸通中,累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十年,贬梧州刺史。僖宗即位,召还;乾符元年,拜相。广明元年,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以抗击黄巢功,加同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进检校司空。赴成都行在,复相,以疾不拜,改太子少保,卒。有《玉堂集》五卷,《凤池稿草》、《续凤池稿草》各三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畋字台文。桂管观察使亚之子。会昌二年进士。乾符中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僖宗上尊号。加中书侍郎。转门下侍郎兼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封荥阳郡侯。中和三年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罢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卒年六十三。赠太尉。又赠太傅。昭宗时追赠司徒。谥文昭。

作品评论

中朝故事
咸通中,中书侍郎平章事刘瞻,以清俭自守,忠正佐时……时路岩、韦保衡恃宠忌之,出瞻为荆南节度使,中外咸不平之。翰林承旨郑畋为制词,略曰:“早以文学叠中殊科,风棱甚高,恭慎无玷。而又僻于廉洁,不尚浮华,安数亩之居,乃非己有;却四方之贿,唯畏人知”云云。韦、路大怒,贬畋为梧州刺史。
唐阙史
公(按指郑畋)之篇什,可以糠秕颜、谢,笞挞曹、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字圣圭。
孙逖五世从孙。
第进士,辟户部巡官。
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京兆尹。
昭宗讨李克用,以揆为兵马招讨制置宣慰副使,既而更昭义军节度使,以本道兵会战。
克用伏兵刀黄岭,执揆,厚礼将用之,揆大骂不屈,克用怒,使以锯解之,詈声不辍至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会稽人,字德文。
唐乾符间进士。
昭宗狩石门,无学士随从,左右或言延休工文辞,即召见,命草诏,昭宗善之。
及还长安,不得用。
后依钟传于洪州,杨行密取江西,得延休,归授义兴县令。
累官至光禄卿,江都少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95 【介绍】: 唐江夏人,字景望。
李鄘孙。
擢进士。
博学多通,文章秀绝。
累迁吏部郎中,兼史馆修馔,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昭宗时拜户部侍郎,迁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聚书至多,手不释卷,昭宗爱其才。
终遭王行瑜等所杀。
赠司徒,谥文。
好学,世号“李书楼”,著文章及注解诸书传甚多。
全唐文·卷八百三
溪字景望。江夏人。大中十三年进士。累迁吏部郎中。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之乱。走河阳。入拜户部侍郎。迁礼部尚书。景福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昭纬素疾溪。讽刘崇鲁裂其麻。左授太子少傅。乾宁初复相。罢为太子少师。李茂贞拥兵犯阙。杀之都亭驿。赠司徒。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人。
精通《》、《春秋》、《老子》。
善书。
隐义兴。
召为右拾遗。
累擢歙州刺史。
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在位无所轻重,罢为太子太师。
卒谥文。
有《春秋通例》、《道德经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5? 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初为岭南从事,后隐居义兴,自号君阳遁叟。僖宗乾符初召为右拾遗,累迁歙州刺史。昭宗大顺初召为给事中。乾宁二年(895)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罢为太子少师。李茂贞兵犯京师,避难病卒。谥文。生平见《新唐书》卷一一六、《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四八。希声博学善属文,其诗以七绝为主,尤以《阳羡杂咏》19首为著名。其《梅花坞》诗尤为杨慎所称赏,以为“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升庵诗话》卷一〇)。亦精于正书。所著颇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颐山诗》1卷、《道德经传》4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22首。
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希声。苏州吴人。商州刺史郑愚表为属。召为右拾遗。擢累歙州刺史。昭宗时入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少师罢。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共 12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