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义存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4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高帆飏汉水,六月南风温。
下流乘涨怒,一日千里奔。
湍威雷霆系,石势龙虎蹲。
漂摇波涛际,渺漫天地昏。
君心浩溟渤,目笑众水烦。
外任安济德,中养澄静源。
青云露三峡,寄傲开琴樽。
白日满平楚,放怀清梦魂。
夷险既一致,卷舒惟义存
未易泛沧浪,时平斯道尊。
三回访道投子,九度亲到洞山。
末后最初非句,从教盖地盖天。
三个木毬开鬼眼,无端羁锁落人间。
宪庙昔临御,恩波覃八极。
涣汗其大号,丘园交束帛。
维时承平久,化成迈往昔。
里巷闻弦歌,穷陬务修饬。
闻命各戒装,争先赴上国。
儒冠既峨峨,征车复奕奕。
或怀随侯珠,或握荆山璧。
或披兰苕新,或掣沧海碧。
鸣佩集丹陛,心情接虹霓。
就中星斗寒,钜儒出无锡。
读书破万卷,性同杜氏癖。
著述穷岁年,钻研入无隙。
宣尼生周季,仰窥王迹熄。
然后作《春秋》,万古垂法式。
笔削见是非,义存三代直,当时游夏辈,欲赞空太息。
如何后世人,无端奋私臆。
丘明见国史,事实颇能核。
傅会虽有时,网罗著劳绩。
齐鲁多陋儒,厥惟高与赤。
邹夹未有书,莫由问得失。
三家遂鼎峙,左氏仍后植。
自兹口说腾,圣经嗟晦蚀。
功令尊胡氏,学子守之墨。
首先革周正,先圣宁蹙额。
一褒复一贬,诪张令人惑。
褒贬本所无,安用常唧唧。
忍使日月光,蔽亏重云黑。
先生蹶然兴,扫除不遗力。
百家咸披靡,似用大师克。
煌煌大事表,卷轴日盈积。
发愤阐阙文,尘埃教荡涤。
曲说从此废,禾稼驱螟螣。
上则考天时,殷勤补长历。
下则综形势,聚来图疆域。
僣礼与败度,乱贼暨戎翟。
事事关大义,胪列各就职。
载观交兵篇,往来正如织。
旌旗犹在眼,开卷若凭轼。
晋楚争夏盟,宋郑困行役。
向戌忽弭兵,难免司城责。
五材民并用,戒惧存法则。
霸统经再变,王猷竟永塞。
人欲日横流,瞻乌更谁适。
窃取有深意,肯令鲰生识。
君书出虽晚,重到杏坛侧。
钟磬铿然鸣,清音动四壁。
忆昔鸿词徵,余亦预末席。
客居郊坛西,颇爱厥境僻。
凉风下庭梧,朝昏玩义画。
冥会待悬解,忽然尘虑释。
与君偕罢归,十载卧泉石。
著书曩未成,今也喜大获。
假令留青琐,兹业谅俱寂。
深荷皇天慈,慨然增感激。
吴子中台人以父荫主簿会乱不屑仕东西藩归隐卒
竹梧疏晓堂,烂月晒新霜。
顾影衣殊短,论心酒故长。
嗣宗狂入晋,昭谏义存唐。
一别音徽隔,天涯独鬓苍。
原夫真空无相。劫火销而性相何来。妙法有缘。元气剖而因缘何起。造化莫能为关键。元黄不可为种根。乩乎十号之尊。出彼三祇之劫。增莫知而减宁睹。讵究始终。望不见而名无言。孰明去住。不有中有。不空中空。匪动匪摇。常寂常乐。拘留孙之过去。释种圆明。毗婆尸之下生。元符合契。繇是修行道著。相好业成。爰授记于定光。乃度人于摩竭。自是一音演说。二谛宏宣。开八万法门。化三千世界。大乘六而小乘九。慧业难基。欲界四而色界三。昏波易染。所以兴行六度。接引四生。求真者竞洗六尘。修果者咸超十地。尽使昏衢之内。俱萌舍筏之心。大荫人天。俾居净土。其后衣缠白氎。屣脱金沙。示无住之身。现有终之理。于是迦叶结集。阿难證真。递付心珠。住持法藏。象教远流于千辇。觉花遍满于十方。马鸣兴护法之功。龙树显降魔之力。师师相受。法法相承。大化无穷。不可思议。而自我祖承运。明帝御乾。符圣梦以西来。图粹容而东化。金言玉偈。摩腾行首译之文。鹿苑鸡林。佛朔遂身游之化。迨于魏晋。迄至隋唐。达理者甚多。得道者非少。其如历帝历代。有废有兴。未若当今圣明钦崇教相者也。伏惟睿圣文武隆德高明宏道大光孝皇帝陛下德参覆载。道合照临。叶九五之龙飞。应一千之凤历。承帝喾有尧之庆。鸿业勃兴。体下武继文之基。圣功崛起。每念八纮纷扰。九土艰虞。耀干戈弧矢以宣威。救生灵涂炭。用声明文物而阐教。致寰宇雍熙。栉沐忘劳。凿大禹之所未凿。造化不测。开巨灵之所未开。庆云呈而甘露垂。嘉谷生而芝草出。其于儒也。则石渠金马。刊定古今。八索九邱。洞穷渊奥。其于道也。则探元抱朴。得太上之妙门。宝箓灵符。授虚皇之秘诀。于几暇既崇于儒道。注宸衷复重于佛僧。是妙奉三宝于虚□福万民于寰宇。绀宫金刹。在处增修。白足黄头。联辰受供。而乃频彰瑞感。显应昌期。矧以韶石奥区。曹溪胜地。昔西来智药三藏。驻锡于曹溪。曰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肉身菩萨。于此兴化。学道者如林。故号曹溪曰宝林也。二十八祖之心印达摩东传。三十三代之法衣祖师南授。洎六祖大师登正果之后。所谓学者如林。天下高僧。无不臻凑者矣。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者。则别㯋一枝也。大师澄真不浑。定性自然。驰记莂之高名。蹑迦维之密行。慧灯呈耀。智剑发硎。六根净而五服清。不染不著。四果證而三明朗。自悟自修。启禅门而定水浤澄。搜律藏而戒珠莹澈。水上之莲花千叶。清净芬芳。空中之桂魄一轮。孤高皎洁。机无细而不应。道有请而必行。故得百福庄严。万行圆满。尽诸有漏。达彼无为。大师讳文偃。姓张氏。吴越苏州嘉兴人也。生而聪敏。幼足神风。不杂时流。自高释性。才逾丱岁。便慕出家。乃受业于嘉兴空王寺律师志澄下为上足。披经译偈。一览无遗。勤苦而成。依年具尸罗于常州戒坛。初习小乘。次通中道。因闻睦州道踪禅师关钥高险。往而谒之。来去数月。忽一日。禅师发问曰。频频来作什么。对曰。学人已事不明。禅师以手推出云。秦时𨍏轹钻。师因是发明。微而有理。经数载。策杖入闽。造于雪峰会下。三礼之后。雪峰和尚颇形器重之色。是时千人学业。四众咸归。肃穆之中。凡圣莫测。师朝昏参问。寒燠屡迁。昂鹤态于偫流。闭禅扉于方寸。因有僧问雪峰曰。如何是触目不见道。运足焉知路。雪峰曰吽。其僧不明。举问师。此意如何。师曰。两斤麻。一疋布。僧又不明。复问何义。师曰。更奉三尺竹。僧后问于雪峰。峰曰噫。我常疑个布衲。其后颇有言句。繁而不书。乃于众中密有传授。因是出会。游访诸山。后雪峰迁化。学徒问曰。和尚佛法付谁。峰曰。遇松偃处住。学徒莫测。偃者则师之法号也。遗诫至今。雪峰不立导。未届于曹溪。旋谒灵树故知圣大师。(如敏长老)以识心相见。静本略同。俦侣接延。仅逾八载。丁丑。知圣忽一日召师及学徒语曰。吾若灭后。必遇无上人为吾茶毗。及戊寅岁。知圣大师顺寂。恰遇高祖天皇大帝驾幸韶阳。至于灵树。敕为焚爇。果契前言也。师是时奉诏对扬。便令说法。授以章服。次年。又赐于本州为军民开堂。师据知圣筵。说雪峰法。牧守何希范礼足曰。弟子请益。师曰。目前无异草。是日问禅者接踵。其对答备传于世。师尔后倦于延接。志在幽清。奏乞移庵。帝命俞允。癸未。领众开云门山。搆创梵宫。数辇而毕。莫不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层轩邃宇而涌成。花界金绳而化出。晓霞低覆。绛帷微衬于雕楹。夕露散垂。珠网轻笼于碧月。匼匝尽奇峰秀岭。逶迤皆泼黛堆蓝。泉幽而声激珠玑。松□而势拿空碧。由是装严宝相。合杂香厨。抠衣者岁溢千人。拥锡者云来四表。庵罗卫之林畔。景象无殊。耆阇崛之山中。规模匪异。院主师传表奏造院毕功。敕赐额曰光泰禅院。至戊戌岁。高祖天皇大帝诏师入阙。朝对有容。因宣问曰。作么生是本来心。师曰。举起分明。帝知师洞韫元机。益加钦敬。其日欲授师左右街大僧录。逊让再三而免。翌日。赐师号曰匡真大师。延驻浃旬。赐内帑银绢香药。遣回本院。厥后常注宸衷。频加赐赉。寻伏遇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缵承鸿业。广布皇风。廓静九围。常敬三宝。复降诏旨。命师入于内殿。供养月馀。仍赐六铢衣钱绢香药等。却旋武水。并显赐塔院额曰瑞云之院宝光之塔。师禅河浩淼。闻必惊人。有问禅者。则云正好辨。有问道者。则云透出一字。有问祖师意者。则云日里看山。凡所接对言机。大约如此。了义元远。法藏幽微。化席一兴。岁华三纪。师于生灭处。在色空中。来若凤仪。作僧中之异瑞。去同蝉蜕。为天外之浮云。于屠维作噩之岁。四月十日。寝膳微爽。动止无妨。忽谓诸学徒曰。来去是常。吾当行□□命侍者奉汤。师付汤碗于侍者曰。第一是吾著便。第二是汝著便。亟令修表。告别君王。乃自札遗诫曰。吾灭后。不得敩俗着孝衣哭泣。备丧车之礼。则违我□□□也。付法于白云山实性大师志庠。其日子时。瞑目怡颜。謺足而化。呜乎。化缘有尽。示相无生。端然不坏之身。寂尔归真之性。惠海虽乾于此界。法山复化于何方。风云惨澹以低垂。众鸟悲鸣而不散。学徒感极。瞻雁塔以衔哀。门客恋深。拜禅龛而雪涕。以当月二十有五日。诸山尊宿。四界道俗。送师入塔。寿龄八十六。僧腊六十六。香飘数里。□□一隅。护法龙神。出虚空而闪烁。受戒阴骘。现髣髴之形容。其后诸国侯王。普天僧众。闻师圆寂。竞致斋羞。而后一十七年。我皇帝陛下应天顺人。垂衣御极。顺三灵而启圣。绍四叶之耿光。大振尧风。中兴佛法。至大宝六年岁次癸亥八月。有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忽于梦中见大师在佛殿之上。天色明朗。以拂子招绍庄报云。吾在塔多时。汝可言于李特达。(秀华宫使特进李托也)托他奏闻。为吾开塔。绍庄应对之次。惊觉历然。是时李托奉敕在韶州。于诸山门寺院修建道场。因是得述斯梦。修斋事毕。回京奏闻。圣上谓近臣曰。此师道果圆满。坐化多年。今若托梦奏来。必有显现。宜降敕命。指撝韶州都监军府事梁延鄂。同本府官吏。往云门山开塔。如无所坏。则奏闻迎取入京。梁延鄂于是准敕致斋。然后用功开凿。菩萨相依稀旋睹。莲花香馥郁先闻。须臾。宝塔豁开。法身如故。眼半合而珠光欲转。口微启而珂雪密排。髭发复生。手足犹软。放光于方丈。晃耀移时。兴瑞雾于周回。氤氲永日。即道即俗。观者数千。灵异既彰。寻乃具表闻奏。敕旨宜令李托部署人船。往云门修斋迎请。天吴息浪。风伯清尘。直济中流。俄达上国。敕旨于崌崃步驻泊。翌日。左右两街。诸寺僧众。东西教坊。四部伶伦。迎引灵龛。入于大内。螺钹铿锵。于玉阙。幡花罗列于天衢。圣上别注敬诚。赐升秘殿。大陈供养。謺启斋筵。排内帑之瑰珍。馔天厨之蕴藻。列砌之骊珠斛满。盈盘之虹玉花明。浮紫气于皇城。□灵光于清禁。圣上亲临宝辇。重换法衣。谓侍臣曰。朕闻金刚不坏之身。此之谓也。于是许偫僚士庶。四海蕃商。俱入内庭。各得瞻礼。瑶林畔千灯接昼。宝山前百戏联宵。施□□□不可殚纪。以十月十六日乃下制曰。定水澄源。火莲发艳。夙悟无生之理。永留不朽之名。万象都捐。但秘西乾之印。一真不动。惟馀南祖之灯。韶州云门山證真禅寺匡真大师。早契宗乘。洞超真觉。虽双林示灭。十七年靡易金躯。只履遗踪。数万年应回葱岭。朕显膺历数。缵嗣丕图。洎三朝而并切皈依。乃一心而不忘回向。仰我师而独登果□在冲人而良□叹嘉。宜行封赏之文。用示褒崇之典。可赠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證真禅寺宜升为大觉禅寺。重臣将命。乳奠坤仪。太常行礼于天墀。纶诰宣恩于云陛。固可冥垂慈贶。密运神通。资圣寿于延长。保皇基于广大。师在内一月馀日。圣泽优渥。七宝装龛。六铢裁服。颁赐所厚。古今难伦。当月二十九日。宣下李托部署。却回山门。有参学小师双峰山长老广悟大师赐紫竟钦温门山感悟大师契本云门山上足小师应悟大师常宝等。同部署真身到阙。亦在内庭受供。恩渥异常。其诸上足门人常厚等四十馀人。各是章衣师号。散在诸方。或性达禅机。或名高长者。在京小师悟明大师都监内诸寺赐紫常一等六十馀人。或典谋法教。或领袖沙门。臣才异披沙。学同铸水。虔膺凤旨。纪实性以难周。愧匪雄词。勒贞珉于不朽。乃为铭曰。
于穆大雄。
教敷百亿。
亭育二仪。
提携八极。
不灭不生。
无声无色。
卓尔神功。
昭然慧力(其一)(一章)

化无不周。
道无不备。
法既流兮。
教既布矣。
爰未灭乐。
归乎妙理。
宝性真宗。
枝分风靡(其二)(二章)

祖祖传心。
灯灯散烛。
诠谛腾镳。
圣贤交躅。
种种津梁。
门门杼轴。
正觉广焉。
寻之不足(其三)(三章)

厥有宝林。
重芳一叶。
布无上乘。
登无上楫。
法炬曈昽。
尼珠炜煜。
拯溺迷津。
救焚尘劫(其四)(四章)

南北学徒。
抠衣朝夕。
无醉不醒。
无昏不释。
示其生焉。
来彰慧绩。
示有灭焉。
归圆真寂(其五)(五章)

湛然不动。
塔韫宝光。
玉□弥赫。
金相弥庄。
时乎未来。
我则晦藏。
时乎至矣。
我则昭彰(其六)(六章)

爰于明朝。
现兹法质。
如拨障云。
重舒朗日。
瑞应皇□福隆帝室。
圣览祯祥。
恩颁洋溢(其七)(七章)

三翼沿溯。
千里请迎。
迎来丹阙。
设在三清。
金银罗列。
琼璧堆盈。
俄生紫气。
潜覆皇城(其八)(八章)

日陈供席。
夜奏笙歌。
施亿宝贝。
舍万绮罗。
神倾薝卜。
天降曼陁。
前佛后佛。
显应斯多(其九)(九章)

明明圣君。
仁仁慈主。
圣比和风。
慈同甘雨。
祚与天长。
教将地固。
勒之贞珉。
永芳千古(其十)(十章)
园陵犬赋(997年12月24日) 北宋 · 王禹偁
嘉彼御犬,既良且驯。
蒙先朝之乃眷,向皇宫而托身。
有警跸以皆从,无起居而不亲。
绣组饰以炜炜,金铃奋而振振。
饲以公庖,彭泽之鱼兮曾何足道;
畜之土性,西旅之獒兮讵得同伦!
健逐天步,慵眠地茵。
效珍比夫异兽,供命等乎迩臣。
若乃风暖掖庭,花繁禁籞,扇挨锦翼之雉,笼近雪衣之女。
入赭袍兮曳尾,闻霓裳兮率舞。
循绕乎金塘,徘徊乎瑶圃。
睥睨炉烟,追随蜡炬。
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
既无吠乎投签,每夙兴于晓鼓。
莫不默识圣心,潜知天语。
备指顾以弗迷,奉周旋而见抚。
第辰游而夕嬉,又安在乎逐麋而捕鼠?
彼宋㹱之与韩卢,又安得同群而接武者哉!
嗟乎,事恋人天,时移今古。
秦皇采药,岛中之士未回;
轩后鍊丹,湖上之龙已去。
欠舐鼎以登仙,对遗弓而变主。
卧锦荐兮罔安,啖鲜食兮弥苦。
丰颅载减,负重鋂而不胜;
病骨其羸,求弊盖于何所?
赫赫顾命,明明嗣皇,念犬马之微诚,义存始卒,徵父母之所爱,深增衋伤。
俾守园陵之地,且殊盘瓠之乡。
縻索绦以璀璨,琢笼槛而荧煌。
仗陪卤簿,车逐辒辌。
锁玄宫兮黯黯,号白日兮茫茫。
松阡夜月,柏城晓霜。
依六尺之舆,已成畴昔;
盗一抔之土,亦足堤防。
表终天之巨痛,甘朽骨于龙冈。
狡兔尽而见烹,理殊炎汉;
骏马死而陪葬,事类皇唐。
邈予生之介立,荷太宗之维絷。
叨泽宫之一第,玷承明而三入。
耻怀禄以不言,惟报君之是急。
胡薄命之多屯,顾寸功而莫集。
嗟白首于郎署,恸梓宫而呜悒。
生未得图形烟阁,想英、卫之难追;
死不当赐葬长陵,岂萧、曹之能揖。
异臣哉之可歌,信尨也之罔及。
聊作赋以自伤,寄毫端而雪泣。
宋弘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淫色繁声已力排,义存夫妇岂容乖。
君王莫作图婚想,未问悬知事不谐。
① 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唐昭宗癸丑也;复为节度使,在任五年。弟审知,继为节度;后梁丁卯,封闽王,在任九年;封王十九年,号昭武王。子延翰嗣,一年。弟延钧弑之代立,己丑称帝,国号闽,更名鏻,在位九年,号惠宗。子继鹏弑之,更名昶,立四年,号康宗。叔延曦弑之,立五年,号景宗。朱文进弑之,闽亡。弟延政,癸卯称帝建州,国号殷,立三年,降于南唐,后晋天福十一年乙巳也。丁未,南唐封为鄱阳王,镇饶州。闽、殷合六主,自潮入福,五十三年;自审知封王,实三十九年。朱文进甲辰弑景宗,知闽国事。是年,林仁翰诛之。李仁达以乙巳立僧卓岩明于福,三日即杀之,自称留后。丙午,南唐伐之,乞师吴越。丁未,谋杀吴越,戍将觉而夷其族
晏子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余窃感于王氏之兴亡,而知礼之不可一日废也。王潮肇迹绿林,窃礼让一二事,卒以窃国。故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焉,存之以礼尔。当黄巢扰乱光州,刺史王绪举二州兵转掠江闽。潮因众怒幽绪,始约其属秋毫无犯,而牛酒遮道,竟得泉州矣。既入三山,礼葬陈岩,而群盗悉平,遂为节度矣。建学四门,招徕百贾至雷,开黄崎港,号甘棠,而士民悦服,海澨蒸蒸矣。舍子立弟,次兄让功,《潮传》:审知让次兄审邽,邽不受。而泰伯仲雍,蛮夷复见矣。使王氏子弟克遵遗轨,葛藟之庇,宁可量哉!迨审知王闽,承制封拜,吾未见潮之四子或沾一命也。从子延彬刺泉,卒废,猜贰之端见矣。延翰既立,骄淫残暴,上僭天子,下蔑昆弟。老兄既至,紫宸横尸。操室戈者虽延禀,攘兄臂者延钧也。弟弑其兄,自钧始矣。钧惑巫道,受命宝皇。白梃发于李仿,逆谋本于维鹏。子弑其父,昶尤甚矣。昶知其父误倚文杰,敛怨上下,而崇信林兴,酷戕叔弟,则昏暴相若。知其父虚饰仙宫,毕命龙帐,而加铸金像,妄冀神丹,则狂迷相若。且祖婢父婢,相继为后,则淫贱相若。陀庄醉缢,并及诸子;与夫帐下宛转,绝于宫人者,其酷祸又岂不相若乎?叔父新君,初出瓦砾。兄弟积猜,建州始盛。民尽于兵,地尽于赋。三山人宝,陈匡范也;富沙剥皮,杨思恭也。沉阏之戈,兄弟也;鲁卫之政,亦兄弟耳。李尚竞宠,朱连疾视。臣弑其君,曦卒遘矣。国宝方至于殷,唐锋已入于建。羽林将军,闽之王欤,殷之帝欤?王氏诸嗣,一变而篡,同归于乱,悲夫,悲夫!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潮之先,岂真能以礼让为国者?人非知书,事偶合礼。其家安之,其众悦之。有民,此有土矣。审知诸子,弑兄弑父,以开弑君之门,固无问于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君令臣共也。而崔氏杀人,后宫无子。金凤宣淫,春燕继丑。李氏图逆,卒烬王宗。所谓夫和妻柔,姑慈妇听,有一于此乎?今而后,知礼之善物也。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为其国也,为其家也,为其身也。其反是者,离民丧国、破家亡身之恶德也。
审知留后繇潮始,潮虽盗贼使民宜。
四门学建来千士,百货泉通集众离。
仁义侯存国可窃,友于弟及政堪为。
威军节度洵威武,白马三郎果白眉
从兹以下休更仆,景升豚犬并堪悲。
紫宸白梃仍交续,老兄虽逝子阴施。
九龙帐里栖金凤,一叶沟前放国师。
宝皇晶殿方增美,春燕梧村忽共隳。
瓦砾人来重肆虐,建州兵盛反相夷。
三山独畏陈人宝,建水愁闻杨剥皮。
沉阏干戈谁实解,蜗蛮触斗总俱糜。
难弟难兄终若此,归唐归越又奚疑。
朱连卓李成何事,空为戎首自横尸。
⑴ 潮为威武军节度,审知号白马三郎。
物意人情,各喜盗平。
盗在当身,胡不自嗔。
窃义窃仁,曰我圣人。
盗钩曰偷,盗国曰侯。
侯门义存,矧夫一尊。
吴荆淫号,中土云奔。
自兹以往,安可复论。
智为盗取,圣为盗守。
始负而走,终居若有。
斗斛权衡,既作弥争。
斧钺轩冕,谁宠谁惊。
圣人不耻,大盗不止。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胶离朱目,塞瞽矌耳。
削史钳墨,如攦倕指。
至德玄同,容成诸氏。
鸢飞戾天,鱼静于水。
盗蹠亡言,啍啍日已。
圣人复起,孰能盗诡。
胠箧之徒,自生自死。
君不僭赏,臣惟有功。
锡车服之邦礼,饰威仪于尔躬。
轩冕有辉,允示龙光之著;
事言可绩,用昭阀阅之隆。
臣有膏泽加于生民,勋劳被于天下,赐以弓矢鈇钺,未足旌其能矣;
纪于旂常彝鼎,未足称其美者:惟命车命服,分宠赉于本朝;
可赏善赏功,俾荣怀于诸夏。
夫以巾车陈六等之制,司服辨九章之仪。
樊缨采就之蕃饰,絺绣藻绘之彰施。
金辂象辂兮,制异大小;
衮冕毳冕兮,义存等差。
凡所别者,将因表之。
不可假人,固慎持于名器;
用以蒇礼,实显答于猷为。
以尔为民轨仪,是用锡之车;
以尔积民粟帛,是用锡之服。
安其体以佚豫,章其身而吉燠。
驾彼元牡,则仪卫威重;
副以赤舄,则礼容敬肃。
得舆为美,方将世选尔劳;
在笥无讥,时乃自求多福。
四岳群后,九官庶臣。
言敷纳而咸在,效明试而具陈。
膺此异数,示于众人。
锡命文侯,爰示东周之烈;
褒赏申伯,非惟元舅之亲。
彼盖求于侯也,贡之则非;
索于市也,粥之何有。
吾既重于施报,汝毋轻于授受。
辎乘宠桓荣于少傅,师道攸尊;
黻冕拜士会于中军,君恩益厚。
若乃以讼而受服,舐痔而得车,负乘致寇者在是,不衷灾身者有诸。
鹤乘轩而厚禄,鹈在梁而晏居。
载驱无礼义之心,以盛为辱;
采菽制侮慢之意,虽予犹虚。
异哉!
听彼和鸾,观夫袭裼,慕崇贤之令典,勉勤王之嘉绩。
致爵位而安富尊荣,行见尚方之申锡。
共 4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