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良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9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陟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21)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22)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23)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24)
御宫典仪,女史执笔(25)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26)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27),扶匡照曜,丽珠佩珍(28)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29)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30)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31)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32)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33)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34)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35)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36)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37)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38)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39)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40)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41)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42),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43)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44)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45)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46)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47)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48)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49)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50)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51)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52)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53)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54)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55)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56),洪波滔天,功隆大禹(57)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58)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59)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60)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61)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62)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63)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64)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65)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66)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67)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68)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69)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70)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71)
畴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72)
钦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73)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74)
壮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75)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76)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77)
桀斩谏以星孛,纣酖荒而致彗(78)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79)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80)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81)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82)
⑴ 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⑵ 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⑶ 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⑷ 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
⑸ 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
⑹ 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⑺ 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⑻ 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晋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良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⑼ 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时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⑽ 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⑾ 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⑿ 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⒀ 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⒁ 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⒂ 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⒃ 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柳、星、张,周国洛阳、三河;翼、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⒄ 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⒅ 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⒆ 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⒇ 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21)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22) 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23) 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24)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25) 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26) 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27) 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
(28) 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桂、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29) 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30) 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31) 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32) 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33) 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34) 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35) 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36) 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37) 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翼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38) 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39) 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在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40) 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41) 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42) 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
(43) 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44)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45) 阴德二星在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46) 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47) 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48) 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49) 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为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50) 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51) 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52) 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53)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54) 《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以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宋、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55) 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56) 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
(57) 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58) 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59) 昔荆轲慕燕太子丹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60) 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61) 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62) 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陵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63) 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64) 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65) 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66) 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67) 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68) 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69) 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70) 《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71) 昔舜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舜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72) 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73) 昔管仲与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74) 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75) 昔汉祖入秦,五星聚于东井,秦之分。
(76) 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77) 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78) 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79) 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80) 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81) 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82) 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宋」字误。
演赜赋 北魏 · 阳固
绍有周之遐轨兮,初锡世于河阳。
建甸侯而列爵兮,与王室而并昌。
遭季叶之纷乱兮,仍矫迹于良乡。
弃侯卫之桢弼兮,乃植根于幽方。
自祖考而辉烈兮,逮余躬而翳微。
惧堂构之颓挠兮,恐崩毁其洪基。
心惴惴而栗栗兮,若临深而履薄。
登乔木而长吟兮,抗幽谷而靡托。
何身轻而任重兮,惧颠坠于峻壑。
凭神明之扶助兮,虽幽微而获存。
赖先后之醇德兮,乃保护其遗孙。
伊日月之屡迁兮,何四时之相逼。
知年命之有期兮,慨斡流之不息。
伤艰踬之相承兮,悲屯蹇而日臻。
心恻怆而不怿兮,乃有怀于古人。
或垂纶于渭滨兮,有胥靡于傅岩。
既应繇而赴兆兮,作殷周之元鉴。
孔栖栖而不息兮,终见黜于庶邦。
墨驰骋而不已兮,亦举世而不容。
有鸾孤而争国兮,有让位而采薇。
有跃马而赴会兮,有栖迟以俟时。
曹纳辛而袁亡兮,袁戮田而曹盛。
鲍授州而得时兮,韩弃牧而失性。
赵尧门而诞圣兮,终天隐而不繁。
卫泯躯于世难兮,启洪业于宣元。
释皋繇之法宪兮,见蓼六之先亡。
谏疑枉于怨狱兮,宁于公之独昌。
明祸福之同门兮,知休咎之异涂。
寻倚伏之无源兮,或先诎而后舒。
赐凭轩而策驷兮,抚清琴而自娱。
宪服弊于陋巷兮,蕴六艺于蓬庐。
勃计行而致位兮,错谋合而身倾。
萧功成而福集兮,韩勋立而祸并。
纷回平而绵结兮,亮未识其幽情。
有积毁而恩昵兮,有积誉而宠衰。
或形乖而意合兮,或身密而志离。
情与貌而纷竞兮,体与识而交驰。
旦流言而见疑兮,先缘谤而益信。
乐食子而中疏兮,巴放麑而日进。
或举世而称贤兮,偶不合于主心。
或居乡而三黜兮,独为时之所钦。
或负鼎而干主兮,或杖策于幽林。
或望旗而色阻兮,或临危而抚琴。
道有大而由小兮,义有显而必微。
理贵在于得要兮,事终成于会机。
每一日而三省兮,亦有念而九思。
孰有是而可是兮,孰有非而可非。
石育子而启夏兮,鳦遗卵而孕殷。
鸟藉冰而存弃兮,虎乳孩以字文。
发升舟而鱼跃兮,季潜躯而覆云。
或挥戈而争帝兮,或洗耳而辞君。
道曲成而不一兮,神参差而异兆。
兹圣达之未明兮,岂前修之克了。
迷白日之近遥兮,方有窥于天表。
且临海而观澜兮,何津源之杳杳。
文迁绎而身徂兮,景守节而灾移。
汤改祝而革命兮,灵投策而诟龟。
圉据胎而为巨兮,友发文而自相。
风吹鹢而襄坠兮,神压纽而平王。
彼赢缩之由人兮,信吉凶之在己。
或勤忧以减龄兮,亦安乐而获祉。
弟成师而害兄兮,父纯臣而烹子。
识同命于三君兮,兆先见于矞姒。
始楼桑而发辉兮,终龙变于巴庸。
绕阊门而结庆兮,郁蝉蜕于三江。
水浩浩而襄陵兮,窃息壤而瘠之。
鲧殛死于羽山兮,禹宣力而营之。
凿龙门以通河兮,疏九江而入海。
总九州以攸同兮,甄五都之所在。
虽父子之同气兮,乃业行之丕改。
以患蹇为福兮,痛比干之残躯。
以佞谀为获安兮,哂宰嚭之见屠。
以举士而受赏兮,悼史迁之腐刑。
以进为无益兮,见鄂秋之专城。
以仁义为桎梏兮,信揖让之劳疲。
以放旷为悬解兮,伤六亲之乖离。
哀越种之被戮兮,嘉范蠡之脱羁。
钦四皓之高尚兮,叹伊周之陟危。
望仗钺而先锋兮,光安车而弗顾。
求封赏于寸心兮,梦台衮于远虑。
或忌贤而独立兮,或篡君以自树。
既思匿而名扬兮,亦求清而反匆。
见众兆之纷错兮,睹变化之无方。
心营营而扰扰兮,乃探衷而准常。
俨端坐于弊筵兮,始拂龟而整策。
冀灵鉴之祐余兮,愿告余以忠益。
龟发兆以施灵兮,利去华而守约。
蓍布列而成卦兮,保龙潜而勿跃。
踵嘉遁之玄踪兮,追考盘于岩壑。
登名山以恬澹兮,辞朝市之纷若。
奉贞吉千占繇兮,翻夕警而晨装。
揖许公于箕岭兮,咨夷齐于首阳。
瞻嵩华之嵁崿兮,眺恒碣之䃐磄。
陵江湖之骇浪兮,升医闾以尚羊。
乘玄虬之奕奕兮,鸣玉銮之玱玱。
浮沧波而濯足兮,入三山而解裳。
谒伯禹于涂山兮,诘三苗于三危。
登苍梧而遐眺兮,访二妃于有妫。
追祝融于荆芊兮,问洛宓于冯夷。
陵回飙而上骧兮,穷深谷而下驰。
沿扶水而远瞩兮,见虞渊之威微。
乘阆风之峻阪兮,觌王母于崦嵫。
升瑶台而奏歌兮,坐琼室而赋诗。
托赤水以寄命兮,附光风以传辞。
出琨岫之峥嵘兮,入麚林之杳郁。
采钟山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瓆戍。
携羽民而远游兮,探长生之妙术。
腾云雾而窈冥兮,变域中之秽质。
望玄阙之寂寥兮,过寒门而怀悲。
揖若士于宵际兮,求雾尘于海湄。
凭帝台而肆眺兮,历层冰而风驰。
越弱水之渟𣸨兮,蹑不周之崄巇。
屑琼蕊以为粮兮,斟玉液以为浆。
结秋兰以为佩兮,揽白霓以为裳。
耸景云而上征兮,抚阊阖而启扉。
肃百神而警策兮,奏《中皇》于紫微。
聆《钧天》而九变兮,耽广乐而忘归。
忽心移而志骇兮,恋旧京而依依。
握招摇以为旆兮,巡天汉而下游。
建云旗之逶迤兮,御回风之浏浏。
王良以敛辔兮,命风伯以挟辀。
符屏翳以清路兮,告河鼓以具舟。
聊右次于析木兮,遹回驾于青丘。
访古人于首阳兮,亦问道于鹴鸠。
睹三韩之累累兮,见卉服之悠悠。
瞻雒常之郁郁兮,贡楛矢之啾啾。
心怊怊而惕惕兮,志悯悯而绵绵。
伊五岳之堆堆兮,何四海之涓涓。
瞻九河其如带兮,观三江其沉然。
夫五都之总总兮,尚何足以游盘。
彼八方之局促兮,殊无可以达观。
方吞霞而弃粒兮,亦屑玉而炼丹。
漱醴泉以养气兮,吸沆瀣以当餐。
荫建木之长柯兮,援木禾之修茎。
咀玉髓而充渴兮,嚼正阳以长生。
参松乔而抚翰兮,侣浮丘而上征。
嗟域中之默默兮,讵摅写其深情。
情盘桓而犹豫兮,志狐疑而未决。
久放荡而不还兮,心惆怅而不悦。
忆慈亲于故乡兮,恋先君于丘墓。
回游驾而改辕兮,纵归辔而缓御。
仆眷眷于短衔兮,马依依于跬步。
还故园而解羁兮,入茅宇而返素。
耕东皋之沃壤兮,钓北湖之深潭。
养慈颜于妇子兮,竞献寿而荐甘。
朝乐酣于浊酒兮,夕寄忻于素琴。
诵风雅以导志兮,蕴六籍于胸襟。
敦儒墨之大教兮,崇逸民之远心。
播仁声于终古兮,流不朽之徽音。
进不求于闻达兮,退不营于荣利。
泛若不系之舟兮,湛若不用之器。
不洁其身兮,不屑于位。
不拘小节兮,不求曲备。
资灵运以托己兮,任性命之遭随。
既听天而委化兮,无形志之两疲。
除纷竞而靖默兮,守冲寂以无为。
寄后贤以藉赏兮,宁怨时之弗知。
辞曰:
禀元承命,人最灵兮。
夭寿否泰,本天成兮。
体源究道,归圣哲兮。
随化委遇,能达节兮。
显亲扬名,德之上兮。
保家全身,亦厚量兮。
趣世浮动,违性命兮。
鉴始究终,同水镜兮。
志愿不合,思远游兮。
陵虚骋志,从所求兮。
周历四极,腾八表兮。
形劳志沮,未衷道兮。
反我游驾,养慈亲兮。
躬耕练艺,齐至人兮
⑴ 《魏书·阳尼附传》。王显奏免固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其词曰。
我生燕山下,君住罗浮巅。
相去万馀里,苍茫隔风烟。
我年三十君七十,南溟绝塞谁通连?
金阊忽相遇,会合非徒然。
庞眉拄杖指天外,招我把臂谈重玄。
我向空山抱幽独,三元厄运遭百六。
耳闻沧海变桑田,长安夜听铜驼哭。
南来踪迹访遗民,幸遇先生成信宿。
先生腰下双青锋,闪烁跳跃如飞龙。
自谓十年不曾试,宵光夜冷青芙蓉。
延津神物有时合,为我一舞开心胸。
君言当年不如愿,未必他年尝健饭。
留挂丹房镇鬼魅,跨鹤吹笙从此变。
先生画马非凡马,笔走房星自天下。
世间骐骥总虚名,王良只向丹青写。
写马君所易,写人君所难。
清高深稳在闲橛,弩骀蹩躠充衣冠。
画马不画人,画鸟惟画鹰。
宇内神俊姿,妙手恣飞腾。
君自粤东来,探奇几千里。
俊物与名山,收贮奚囊里。
囊中五岳空嶙峋,忽逢佳士为写真。
娄东顾子称同调,虎头龙性谁能驯?
与君相对两无语,双眉不点人间尘。
肯染春风旧花鸟,位置精神向三岛。
我生不识顾云臣,依稀错认丹霞老(自注:云臣小像酷似丹霞澹翁。)
典型落落如晨星,万事悲凉付秋草。
别君流离迁向越,眼底旌旗互明灭。
夺我金庭第九天,翻飞只忆南华蝶。
西湖重遇又经春,笈里烟霞别有神。
还期遍走齐州地,同作天台采药人
⑴ 铁桥名穆,善画鹰马,不苟赠人。两奇士相遇,必有倾吐肝膈芒角流露者,篇中飞腾变灭,如白云从风,去来无迹,青莲流派,安得不属此人?
上人超世资,脱然了无为。
犹有爱马癖,或比道林支。
天马由来出天池,西大宛国乃有之。
房星写神孕龙漦,雄志倜傥精权奇。
飞行灭没电莫追,空尘留烟不得窥,月氏之子那敢骑。
汉武远慕穆天子,欲隮昆仑游具茨。
遣使先开玉关道,凤颈虎翼初就羁。
王良造父死已久,当时不知驭者谁。
唐人为马置马监,奚官果是何物儿。
况复教之作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
伏仗能鸣辄引去,俯首低摧青络丝。
欲从驽骀服辕下,局促动遭箠策施。
非徒丧志失天性,病骨瘦柴如宛锥。
所以韩干为画肉,不忍神骏成凋羸。
大漠茫茫天作屋(一作涯),饥龁饱卧骄且驰。
蒲梢肃飒轻风度,苜蓿参差新雨滋。
胡为束缚对厮养,长嘶无声情内悲。
我岂伯乐知马者,意与马类伤马时。
自从眼前见此卷,把轴起坐敛更披。
上人之意无乃尔,笑绝长题画马诗。
一马百马等马尔,百马一马势态异。
龙眠老李意脱神,代北宛西无不至。
楼兰失国龟兹墟,玉门无关但空址。
蒲萄逐月入中华,苜蓿如云覆平地。
始皇长城一万里,漠雨平添窟中水。
将军昔有李贰师,尺箠长驱万骐骥。
当时无乃或尔遗,龁草翻沙纵眠戏。
就中骁黠啮与踶,或示仁柔奔且逝。
循坡屹立意度閒,下首当膺若多智。
昂头振鬣彼者(一作最)雄,似恐世间无猛士。
轮台诏下不更求,蕃使往来知礼义。
不徒嫁女事乌孙,祇以金缯相赠遗。
茫然圉牧不知谁,牝牡骊黄交乳字。
世有伯乐不愿逢,御若王良空善技。
汗血沟(一作韝)珠胡尔为,无能安并驽骀视。
唐家太平有天子,开元天宝周四纪。
是时天下政无事,深宫每欲妃子喜,教之舞数政如此。
渔阳鼙鼓动地起,禄儿见惯亦有以。
可怜零落四十匹,后来值得田承嗣。
荧惑宫中一团火,踢倒祝融掣金锁。
飞来尘世化赪虬,满背红云结花朵。
绛鬃拂膝朱尾长,赤瑛络胸红丝缰。
炎光闪闪照人热,渴死造父愁王良
北平公子宛庭簿,万镒黄金求赤兔。
黄罗抺首裤摺靴,虎气逼人如吕布。
江南书生力不多,一跃五丈飞官河。
相看马上失声笑,但见碧烟如鸟过。
电光拂眼腾朱梭,骏快不数生蛟鼍。
研朱为写红叱拨,唤起杜陵为我歌。
昔闻天宝沙苑阳,牧养千马皆乘黄。
霜蹄汗血欲超忽,龙鬐凤臆思腾骧。
青骊紫燕高突兀,兰筋虎纹皆灭没。
白鱼弄影天上来,玄兔生花月中出。
渴乌合踏森队行,雪鬃雾鬣仍低昂。
祥云满身五花烂,长庚陆地双瞳光。
将军当年妙无敌,曾向龙池挥霹雳。
飞出天街十二閒,洗空騋牝三千匹。
恍疑太宗拳毛騧,又讶汾阳狮子花。
同经百战托生死,一敌万马开风沙。
丹青流传六百载,美誉芳声满江海。
乾坤不废少陵诗,秋月华星吐光彩。
我公何年得此图,应知意匠绝代无。
群龙恍惚骇人目,可与八骏合驰驱。
太平海宇无征战,百万龙媒满淮甸。
会见王良驾驭时,春风立仗明光殿。
黄县北马铺途中 元末明初 · 李詹
七言律诗
奉使驰驱入帝都,华音不惯益羁孤。
三春已作还归客,十里相望急递铺。
始信天上多伎俩,须知世事等樗蒲。
行行若遇王良顾,老骥犹能蹑远涂。
君侯酌客黄金杯,六龙下食慈明催。
醉开画苑出天马,远自大宛西极来。
起云礧碨(明抄校作磈)最后出,真龙八尺高崔嵬。
青天欲雨雨未作,怒云泼墨乌成堆。
长鸣自怪两耳立,路转欲从双镫回。
王良造父眼未识,骅骝骕骦天与才。
朝从燕代暮南粤,万里一息何辽哉。
公今此画何处得,外家中郎李公客。
人间英物有护持,世上丹青少颜色。
双花蜀锦青丝囊,还公此画公须藏。
天寒夜半黑风起,邂逅恐逐飞云翔
⑴ 自注:季共,蔡天启甥,天启甥(三字原缺,据明抄、徐本补)得此马于伯时。
盛唐太仆王毛仲,八坊分队三花动。
当时画马称曹韩,尺素幻出真龙种。
玉花照夜争新妍,一马滚尘鬉尾鲜。
昂头不受金丝络,汗血辗沙生昼烟。
翰林妙写不减古,名驹染出青豪素。
延祐君王赏骏材,金盘赐帛开当宁。
时清处处生骊騧,何必汉朝称渥洼。
王良幸勿嗔踶啮,一跃天衢千里沙。
共 19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