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合

相关人物:共 37 位
共 3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闽中人,一作越州人,名可久,以字行。敬宗宝历二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受知于张籍。工诗,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可久,以字行,排行大,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敬宗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官秘书省校书郎。
曾客游边塞,仕途颇不得意。
与张籍、贾岛、姚合、顾非熊、僧无可等交游。
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风格与张籍相近,尤擅五律。
《宫词》、《近试上张水部》等最为传诵。
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
有《朱庆馀诗》1卷,《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朱庆馀,生年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长庆中,入京应试,谒水部员外郎张籍,藉爱其诗作,置之怀袖而推赞之,由是知名。
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
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协律郎。
尝西游洞庭,北历边塞。
与贾岛、姚合、无可、颁非熊、李馀、章孝标等交游唱酬,与白居易、王建、令狐楚、蒋防亦有交往。
有《朱庆馀诗》一卷。
全唐诗》存诗二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门八人: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俞凫、朱庆馀。
张洎《项斯诗集序》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亲授其旨。源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倪胜、司空图等,咸及门焉。
后村诗话
庆馀绝句,为世所称赏,然他作皆不如此。
唐才子传
(庆馀)得张水部诗旨,气平意绝,社中哲匠也。有名当时。
升庵诗话
朱庆馀诗,王荆公《百家选》多取之。
《唐诗品》
朱生文有精思,词有调发,意匠所遣,纵横得意。亲承张水部意旨,遂擅名场,不能更扬其志,上窥“大雅”,岂非抱玉握珠而更有彬彬之叹者耶!
唐音癸签
朱庆馀学诗于张籍,具体而微。“旅雁捉孤岛,长天下四维”,猛句亦水部所少。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庆馀受知于文昌,而得交阆仙,仍其选句亦兼岛之刻深、藉之娟秀而有之。
《载酒园诗话又编》
朱庆馀不能为古诗,即近体亦唯工于绝句。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庆馀无古体,律格专学水部,表里浑化,他人鲜能及者。断推上入室。
《诗学渊源》
庆涂学杜,寝追大历,晚唐诗人中殊不多见。间有累句,是其所学过当之敝。
《唐诗概说》
庆馀诗思清意深,步趋王、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池州青阳人,字子军。登宪宗元和二年第。母卒,既归而葬,以为“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池州九华山十五年。穆宗长庆中,殿院李行修举其孝节,拜右拾遗,冠卿不应命,时人高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军,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闻母病急,驰归,而母已卒。
费冠卿叹曰:“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九华山。
穆宗长庆元年(821),殿中侍御史李行修举其孝节,诏书征拜右拾遗,辞不就,卒。
事迹见《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六〇、《万姓统谱》卷九四等。
其诗写隐居情怀,直抒胸臆,颇近自然。
姚合、顾非熊、熊孺登友善。
死后其宅为九华山名胜之一,晚唐诗人李群玉、罗隐、杜荀鹤均有诗凭吊。
全唐诗》存诗11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冠卿字子军。青阳人。元和二年进士。母丧庐墓。隐居九华少微峰。长庆三年。御史李仁修举孝节。召拜右拾遗。辞不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时,为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为贞元、会昌间人,字茂孝。排行八。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文宗大和九年(835)七月,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转同州刺史。开成末年,代郑覃为国子祭酒。未几兼太常少卿,后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及《宰相世系表一下》、《唐诗纪事》卷五一、《登科记考》卷一七。其以文学名播当时,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比之为当代贾、马。好与士类交接,李贺、项斯、濮阳愿皆为其忘年之交。所作《华山赋》最为驰名,尤为韩愈、李德裕所赏。《赠项斯》诗以热情推奖后辈而名传至今。《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杨敬之,生卒年不详,字茂孝,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为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坐王承系事贬吉州司户参军。长庆中,曾佐湖南幕。后累迁也田、户部二郎中。大和九年,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开成初,召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大理卿、国子祭酒,约会昌末卒。敬之善文能诗,早年著《华山赋》,为韩愈、李德裕称赏,传诵一时。《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敬之字茂孝。侍御史凌子。元和初进士。文宗朝为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
……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新唐书本传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唐诗纪事
姚合《寄杨祭酒》云:“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
清高宜对竹,闲雅胜闻琴。
门户饶秋景,儿童解冷吟。
云山持管尽,莫惜别人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3 【介绍】: 唐范阳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自称碣石山人。初为僧,名无本。工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岛”。尝于京师骑驴苦吟,炼“推”“敲”二字未定,引手作势,不觉冲京兆尹韩愈舆。愈诘之,岛以实对。愈驻久之,言“敲”字佳,遂并辔论诗,因教以为文。后岛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为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武宗会昌中,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9—843 字浪仙,一作阆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先世名爵不详。早年曾为僧,法名无本。宪宗元和年间在洛阳以诗文投谒韩愈,后随愈入长安,返俗应举,然终生未第(按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谓其先应举后为僧,或误)。文宗开成二年(837),坐飞谤责授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西)主簿,世称贾长江。3年秩满,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任所。生平概见苏绛《贾司仓墓志铭》、何光远《鉴戒录》卷八及《新唐书》本传。今人李嘉言有《贾岛年谱》。贾岛诗以苦吟著名,曾有吟诗冲犯韩愈之“推敲”故事流传。其五古宗法韩、孟,喜为咏怀述志,刻琢穷苦之言(如《古意》、《剑客》、《朝饥》、《客喜》)。生新瘦硬,后人有“郊塞岛瘦”之称(苏轼《祭柳子玉文》)。元和后则专攻五律,独树一帜,上承大历诸子而变格入僻,多吟咏情性,刻画景物之作,尤喜写“萤火”、“蚁穴”、“行蛇”、“怪禽”等狭小暗僻之事物,诗风清奇僻苦,峭直刻深,如《送无可上人》、《暮过山村》、《题李凝幽居》等篇,尤见其格。苏绛称其“孤绝之句,记在人口”。贾岛诗杰出于贞元、元和诗歌极盛之后,且开晚唐尖新狭僻一派之诗风,然贾诗以寄情偏僻,铸字炼句取胜,故往往缺乏情思,有句无篇,后人之褒贬亦大多著眼于此,如唐司空图称其“时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与李生论诗书》)。晚唐诗人则多有效其体者,南宋四灵等更奉之为“唐宗”(见严羽《沧浪诗话》)。清许印芳论贾岛之诗歌创作曰:“生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诗法萃编》卷六)贾诗通行者,有四部丛刊本《长江集》,今人李嘉言《长江集新校》。注本有今人陈延杰《贾岛诗注》,齐文榜《贾岛集校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14。
唐诗汇评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初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
元和中,南游京洛,投谒名公,累举进士不第。
长庆中,因以《病蝉》诗讥刺公卿,与平曾等被并称“举场十恶”。
开成初,坐飞谤贬授遂州长江主簿。
秩满,迁普州司仓参军。
会昌三年,改司户参军,未受命而卒。
人称贾长江。
岛工诗,长于五律,与韩愈、孟郊、张籍、王建、姚合、无可等交游酬唱,为著名苦吟诗人。
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
今有《贾长江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贾岛(779—843) 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初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屡应进士试不中,做过遂州长江县主簿等小官,世称“贾长江”。为唐代著名苦吟诗人,与孟郊并称“郊岛”。曾写七律《黄鹤楼》诗一首,诗中无一个“愁”字,而字字见愁。
全唐诗补逸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苏绛《贾司仓墓志铭》
妙之尤者,属思五言,孤绝之句,泛在人口……所著之篇,不以新句倚靡为意,淡然蹑陶、谢之踪。片云独鹤,高步尘表。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马戴、任蕃、贾岛、厉玄、项斯。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
唐摭言
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浮艳,虽行坐寝食,吟味不辍。
吕居仁《书长江集后》
岛之诗,约而覃,明而深,杰健而闲易,故为不可多得。韩退之称岛为文“身大不及胆”,又云“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者,予考于集,信然。
诗林广记
欧阳公云:岛尝为衲子,故枯寂气味,形之于诗句中。
方岳《深雪偶谈》
贾阆仙,燕人,生寒苦地,故立心亦然。诚不欲以才力气势,掩夺情性,特于事物理态,毫忽体认。深者寂入仙源,峻者迥出灵岳。古今人口数联,固于劫灰之上泠然独存矣。至以其全集,经岁逾纪咀绎,如芊葱佳气,瘦隐啸吟,徐露其妙,令人首肯,无一可以厌致。
瀛奎律髓
贾浪仙五言诗律高古,平生用力之至者;七言律诗不逮也。
诗镜总论
贾岛衲气终身不除,语虽佳,其气韵自枯寂耳。
《骚坛秘语》
炼景情真,太拘声病。
《批点唐音》
浪仙诗清新沉实,自足为一家,但少从容敦厚耳。温飞卿辈同伦,当侪之长吉、元、白间可也。
《诗源辨体》
贾岛与孟郊齐名,故称“郊岛”,郊称五言古,岛称五言律……岛五言律气味清苦,声韵峭急,在唐体尚为小偏,而句多奇僻,在元和则为大变。东坡云“郊寒岛瘦”,唐人诗论气象,此正言气象耳。
《唐诗归折衷》
自有诗以来,无如浪仙之刻削者,宜其自苦吟得之也……特其守气过矜,取途太逼,故止长于五律,而长篇散体病未遑焉。
《唐诗鼓吹笺注》
先生诗亦只是寻常律格,只为揣摩心苦,不肯轻易下笔,读去自觉别出尖新。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浪仙诗无七古,其五古、五七言律以及绝句,皆生峭险僻,锤炼之功不遗馀力。……尤好为五言律,存遗二百涂篇,较别体为多,东野所谓燕本越淡,五言宝刀也。沿流而下,李洞之外,又有周贺、曹松、喻凫,皆宗派之可考者。其他诸贤,虽古无闻,体格不殊,可推而得之。……尊为“清奇僻苦主”,与张水部分坛领袖。
《东目馆诗见》
贾长江刻意无凡语,五律尤妙。
三唐诗品
不知其源所出,却是后来黄山谷、陈无己诸家所祖。精于用意,拙在修词,佳处能戛然独造,一空浮响。浮筋害体,无蕴藉之容,虽与东野齐名,然固不逮也。
许印芳《诗法萃编》
浪仙在元和中,元、白诗体尚轻浅,乃独变格入僻,以矫艳俗,较诸颓靡波流者相去远矣……孙仅叙少陵诗云:“郊得其气焰,岛得其奇僻。”可谓知言。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宗室宰相李程之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登进士第,授司经局正字。宝历中官鄠县尉。文宗大和三年(829)官太乐丞,受诏取开元时雅乐,选乐童按之,名曰《云韶乐》,为文宗所爱赏。累迁至刑部侍郎。宣宗大中二年(848)出为武宁军节度使。御军无方,次年军乱被逐。大中末官颍州刺史,复为观察使。事迹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等。《全唐诗》存诗18首。《少年行》10首,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毕备,“老人读之亦狂”(《唐音癸签》卷七)。
唐诗汇评
李廓,(?
-约851),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宰相李程之子。
元和十三年(818),登进士第。
授司经局正字。
宝历中,为鄠县尉。
大和三年,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西川节度从事。
又曾佐夏州节度使幕。
后官颍州刺史。
入朝,累迁刑部侍郎。
大中初,除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三年五月,军乱被逐。
贬澧、唐二州司马,卒。
廓工诗,与贾岛、姚合、无可、雍陶交游唱和。
全唐诗》存诗十八首。
全唐诗补逸
李廓,登元和十三年独孤樟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廓进士登第,以诗名闻于时。
唐才子传
(廓)工诗,极绮致,与贾岛相友善。
唐诗归
钟云:便娟隽爽,艳情侠骨,心口足以兼之,别具灵慧。
唐音癸签
李武宁,宰相子,才藻翩翩。《少年行》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皆备,老人读之亦狂。
石洲诗话
李廓乐府,视张、王大减。不知《才调集》何以舍仲初而独取之?此自是好恶各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杭州钱塘人。
性疏野,终生未仕。
文宗大和末,献诗于杭州刺史姚合,颇受赏识。
与两浙名僧亦多酬唱。
工诗,长于五律,多送别题咏之作。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文宗大和八、九年间(834—835),向杭州刺史姚合献诗,受赏识。
其性疏野,与两浙名僧酬唱往还。
一生未入仕。
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八。
长于五律。
辛文房以为“体效格法,能服膺无斁,句意且清新。
全唐诗》存诗1卷,多送别题咏之作。
唐诗汇评
郑巢,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大和末,姚合刺杭州,巢献诗游门下,大得奖重。
性耽山水,与两浙名僧交往,终生未仕。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时,姚合号诗宗,为杭州刺史,(郑)巢献所业,日游门馆,累陪登览燕集,大得奖重,如门生礼然。
体效格法,能伏膺无{𠬤攴},句意且清新。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郑巢诗,以浅易近水部,或即水部之徒也。附之及门,以便初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南卿,东洛(今河南洛阳)人。
客润州3年,曾隐嵩阳少室山,后居庐岳为僧,法名清塞。
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爱其诗,命还俗。
晚年曾出仕,诗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详。
生平略见《唐摭言》卷一〇。
周贺工诗,多近体,与贾岛、无可齐名,王定保称其“诗格清雅”(《唐摭言》),张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姚合、贾岛、方干、朱庆馀友善,多所唱酬。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贺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凡9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句。
唐诗汇评
周贺,生年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四川广元西北)人。
初为僧,法名清塞,居庐山,后客居润州。
大和末,谒杭州刺史姚合爱赏其诗,延待甚异。
遂命还俗。
后曾为官,然仕历不详。
有《周贺诗》(一作《清塞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按即周贺)、卢林、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唐摭言
周贺,少从浮图,法名清塞,遇姚合而反初,诗格清雅,与贾长江、无可上人齐名。
唐才子传
清塞字南卿……,俗性周,名贺,工为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
《唐诗品》
贺少为僧,号清塞。
姚合爱其诗,加以冠帻。
今选中有清塞,即贺也。
贺诗沉郁有格力,写象痛切,意旨融变,多可采录。
如“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冢多。
”又“樯烟离浦色,芦雨入船声”,又“孤鸟背林色,远帆开浦烟”,义“石水生茶味,松风减扇声”,又“折花林影动,移石洞云回”,皆苻深致,读之洒洒。
唐诗归
钟云:贺诗清奥,有异气,有孤响。
《诗源辨体》
周贺与贾岛同时,其丘言律多学岛。
《载酒园诗话又编》
周贺诗颇多清刻之句,然终嫌朱脱僧气。
石洲诗话
周贺五律,颇有意味,在中末、晚初诸人五律之上,尚可颉顽温岐。
《中晚唐诗主客图》
南乡无古体,七言亦不多。五律六十馀篇,皆学贾长江,工力悉敌。周、贾同时,其出身由浮屠并同无本,或亦犹水部之与司马也。捡选诸贤,定为入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01—约866或约812—约870 【介绍】: 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飞卿。温彦博裔孙。少敏悟,工诗词。数举进士不第。宣宗大中中,以搅扰试场,黜为随县尉。襄阳节度使徐商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至长安,任国子助教。贬方城尉,卒。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后收入《花间集》,为花间派词人之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时试律赋,八韵一篇,相传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韵只须八叉八吟,故号为温八叉、温八吟,有《金筌集》及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负才华,尤长于诗赋,然生性傲岸,好讥讽权贵,得罪宰相令狐绹,因此累举不第,仅任方城尉、隋县尉、国子监助教等微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夏承焘有《温飞卿系年》。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亦有诗名,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号为“温李”。时人又称其与李商隐、段成式之诗风为“三十六体”,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也。才性敏捷,每与试,押官韵,未尝起草,每一韵一吟,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故又称“温八叉”或“温八韵”。温诗语言风格较为秾艳,予人以绮错婉媚之感。此种特征尤以乐府篇什为最。其怀古之作,多含讽谕意义;其写女性之诗则多具悲剧色彩。亦有少量直接揭示社会矛盾之篇什,故不能将温诗一概斥之为“侧艳之词”。诗体以近体为较擅,气韵清拔,格调高峻,如《过陈琳墓》、《经五丈原》等。其写景小诗则清新可喜,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向称名句。由清人曾益编集作注、顾予咸补辑、顾嗣立补注重订之《温飞卿诗集笺注》,乃最完善之温诗注本,存诗近330首。《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温庭筠(约801-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情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人号“温八叉”。然恃才傲物,放浪不羁,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曾东游吴越,南极黔巫,西北至萧关、回中,行踪极为广泛。大中末,谪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咸通七年,官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工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均佚。今有《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九卷。
词学图录
温庭筠(?-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花间词人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皆佚,词存《花间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金荃词》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数举进士不第。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历方城隋县尉卒。

作品评论

《旧唐书•文苑传》
(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唐摭言
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北梦琐言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口“救数人”也。
唐才子传
(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批点唐音》
温生作诗,全无兴象,又乏清温,句法刻俗,无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难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浅学耳。余恐郑声乱耳,故特排击之。
唐诗镜
温庭筠诗如浪芷浮花,初无根蒂,丽而浮者,伤其质矣。
唐音癸签
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吉,第局脉紧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
《诗源辨体》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体,酷相类。七言人录者调多清逸,语多闲婉,在晚唐另为一种。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正如苎萝女,昵之虽欲倾城,然使其终身负薪,则亦不平。
《唐音审体》
飞卿乐府歌行,不妨出义山之上,而今体诗不逮远甚。虽曰义山学杜,飞卿学李,渊源本异,而工力浅深,自不可掩。
野鸿诗的
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
《唐诗别裁》
语曰:“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情不足而文多,晚唐诗所以病也。得此意以去取温诗,则真诗出矣。
一瓢诗话
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唯长诗则温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
石洲诗话
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同》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节所本也。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石洲诗话
温诗五律,在姚武功之上。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温飞卿久困名场,故学力独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师之攻!顾华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树也。
《石园诗话》
愚谓飞卿才思艳丽,韵格清拔,随题措辞,无不工致,恰如其“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之妙。
《南堂辍锻录》
温飞卿五律甚好,七律唯《苏武庙》、《五丈原》可与义山、樊川比肩。五七古、排律则外强中干耳。
《东目馆诗见》
飞卿与玉溪并称,其歌谣岂玉溪所能几及!清拔处亦不似长吉刿心镂肝。
《唐七律隽》
温、李并称,飞卿松秀似胜义山,而宋人学西昆者有此精到否?
三唐诗品
其源滥觞明远,而衍派子山,是义山一流。顾律多浮藻,无婉密之音。五言规古,自存璆亮。歌行炼色揣声,密于义山,疏于长吉。刘彦和谓“穷力追新”,陆士衡谓“雅而能艳”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6?—854? 【介绍】: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5—854? 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顾况之子。
以凌侮豪门子弟故,备受排挤,久困场屋30年。
会昌五年(845),武宗闻其诗名,令进所试文章,追榜赐进士及第。
曾入山南东道节度使幕,任盱眙尉,弃官归隐茅山(今江苏金坛境内)。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顾况传》、《唐才子传》卷七。
非熊与诗人姚合、项斯、马戴、贾岛、刘得仁等交好。
其诗“近体俊婉可讽”(《唐音癸签》卷七)。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5首。
唐诗汇评
顾非熊(约797-?
),苏州(今属江苏)人。
顾礼之子。
幼颖悟。
弱冠应进士试,困举场三十年。
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
累佐使府。
大中中,授盱眙主簿,不乐吏事,因弃官归隐。
非熊工吟咏,同时名流姚合、贾岛、王建、朱庆馀、雍陶、马戴,咸与之交游唱和。
有《顾非熊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非熊)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挤排者纷然。………会昌五年,谏议大夫陈商放榜。初,上洽闻非熊诗价,至是怪其不第,敕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刘得仁贺以诗曰:“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早,须逢圣主知。”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非熊诗体不备,不及乃父广博。然其五言近体,易朴茂为清永,似胜逋翁。或自更有宗承,不尽家学也。以诗体列之水部门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名或作德仁。穆宗长庆间以诗名。自文宗开成至宣宗大中三朝,昆弟皆擢显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公主子。穆宗长庆时以诗名。其兄弟以贵戚故皆为显贵,而得仁独苦为文,文宗开成后,出入举场20年,无所成。曾赋诗自伤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卒后,韦庄、僧栖白等竞相赋诗哀吊。生平散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三、《唐才子传》卷六。得仁苦心为诗,曾自言“刻骨搜新句,无人怜白衣”、“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尤擅五律,晁公武称其“五言清莹,独步文场”(《郡斋读书志》卷四中)。《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得仁诗》1卷。《全唐诗》存诗2卷,又5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刘得仁,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公主之子。
自文、武、宣三朝,弟尚公主,兄弟皆居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二十馀年,屡试屡黜,竞不得一第。
约大中末年,时人哀之。
得仁能诗,于五律尤工,与姚合、无可、段成式、厉玄、雍陶、顾非熊等交往酬和。
有《刘得仁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诗补逸
刘得仁,贵主之子。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浪仙、无可、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
诗人主客图
清奇僻苦主:孟郊……及门二人:刘得仁、李溟。
郡斋读书志
刘得仁,公主之子。长庆中以诗名,五言清莹,独步文场。
唐才子传
(得仁)有寄所知诗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忧而不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铿锵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于磨淬。端能确守格律,揣治声病,甘心穷苦,不汲汲于富贵。王孙公子中,千载求一人不可得也。
唐音癸签
刘得仁诗思深,合处尽可味,奈笔笨难掉何?天子甥为一名终日哀吟,何自苦!
《重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
得仁诗,亦水部派也。前辈见其愁苦吟呻,拟之贾氏,其实唐末凄厉之音,大半相似,要自各有宗承,不相混。独惜得仁三十年苦功,赍志以殁,后世并亦无能知者。引为张司业门人,或有传焉。
共 3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