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崇惠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8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翠屏瀑水(一作布)知何在,鸟道猿啼过几重。
落日独摇金策去,深山谁向石桥逢。
定攀岩下(一作上)丛生桂,欲买云中若个峰。
忆想东林禅诵处,寂寥惟听旧时钟。
夫悉昙章者。四生六道。殊胜语言。唐国中岳释氏沙门定惠法师翻注。并合秦音鸠摩罗什通韵。鲁流卢楼为首。
现练现。
现练现。
第一俗流无利见。
饮酒食肉相呼唤。
谗言谄为相斗乱。
怀挟无明不肯断。
鲁流卢楼现练现。
贪爱愚痴无岸畔。
眷属婚姻相继绊。
三界牢狱作留难。
俗流颠倒共嗟叹。
延连现贤扇。
努力各相劝。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六○)
禅师法号观宗得。姓留氏。东阳人也。世积贞隐。元泯不耀。初尊夫人梦吉祥天女引行摩利上宫而娠太白焉。□有善护怀月不薰不腥。肌窕弥泽。藏珠川媚。蕴玉方流。至宝处而殊伦。至人出而体别。异香袭乎襁褓。童颜清于冰雪。文字进诱。偏聪佛经。滋味筵之。但甘盐素。年至十二。恳求出家。如哀者欲泪。不可遏也。昔太子逾迈。宁辞父王。香象顿腾。摆落羁绁。乃登秦望山。礼善惠禅师。求无上法。一见奇秀。如会宿心。旧徙门阶。新我堂室。服勤左右。道务精微。初受楞伽思益等经。便入禅宗性海。然后波澜秘藏。不习而了其功。文字有穷。生知莫际。囊钵衣裓。遐求戒珠。便往南岳。礼制空禅师。稽首论心。演通秘奥。菩提树上。汝得新枝。师子座前。讵量高下。祖师传教南北一十二人。今牛头山中禅师是最后者。远将启慕。研复真言。以心印心。以法證法。法且无别。心宁有差。失大善无。修顿了无。入二际清净。佛何间然。禅师皃出常伦。挺秀八尺。时牛头法众。欲近万人。无碍辨才。□瞻仰彼土。缘尽思归。太白上方。务安静也。不游京国。远名利也。扃不关楗。示无畏也。常有两虎。依卧庵前。低目轻步。驯于家畜。四境之内。不闻暴声。我蕴大慈。力感偫物。诸毒皆善。岂唯兽焉。山虽高深。不能隐其大德。远近礼谒。如川之流。故明州刺史王公术。故明州刺史李公岑。故剑南东川节度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任公侗。故明州刺史卢公云。前后皆驻骑云根。稽求上法。饥渴无量。虚往实归。每有异香。闻者非一。呜呼。孰谓法梁将坏。般若舟沈。元和四年八月十五夜。跏跌化灭。享龄七十九。僧腊卌九。以其年十月一日。权闭于太白峰南。先意也。州尊邑尹。祭奠交衢。缁素齐道。幢幡翳野。慈云聚而还散。定水咽而更流。猿鸟悲吟。声惨风雨。物感如此。人哀可知。抵元和乙未岁。建层龛迩于多宝佛塔。依法像也。门人□海法常道真明彻惠见光献元徽清瑗元悟等。皆承师教戒。定慧双修。恐劫火重然。岚风碎岳。请铭大德于无朽。文曰。
如来示灭,教留秘法。
言说非传,清净即合。
火镜阳照,山空响答(其一)(一章)

真乘无相,妙觉无形。
三界上界,前生下生。
月亏魄隐,冰泮流清。
哭之香塔,徒伤有情(其二)(二章)

百尺凌空倚剑梯,千峰回拔接天霓。
鏖炉霜明鸟道斋,龙泉金镮生虹蜺。
刀为树,剑作山,应真飞锡游其间。
一步一登,挥手攀毛,七星灿烂光斑斑。
干将剑刃两离披,碧光焰,上人履之不为崄。
镆铘刀,铦锋锐锷可吹毛,如今蹈之不足劳。
白若雪,青如冰,龟甲鱼鳞几百层,四部睹之,战战兢兢,万仞峰头见一僧。
宾铁文,青蛇色,茜■({艹/竦})峥嵘寒岌嶷。
不伤不损难可测,方是大悲解脱力。
自古武臣矜剑术,舞之投之皆不失。
视之胆摄身慄慄,谁道挥戈移白日?
李广旧传百战功,何如今日见神通?
紫衣襜襜飞入空,出没纵横蹈刃兮,蹈刃兮光翡翠,黯黯精光和能利。
按:见《大正新脩大藏经》第五十二册释圆照集《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即不空〗表制集》卷六。其后尚收《崇惠登刀梯颂》及崇惠《谢赐紫衣并贺表》)。
归来 唐 · 李商隐
五言律诗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
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
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酒令 其一 唐末至前蜀 · 冯涓
涓与王司空锴等小酌,巡故字令。锴举一字三呼,两物相似。锴令曰:
乐乐乐,冷淘似馎饦
赠三惠大师 唐末 · 李洞
七言律诗
枫猿峤角别多时,二教兼修内学师。
药树影中频缀偈,莲峰朵下几窥棋。
游归笋长齐童子,病起巢成露鹤儿。
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
鹫峰院 北宋 · 林孝雍
五言律诗
忆昔自胝舍,岚光翠潋侵。
金周沙界断,紫碧洞天深。
有匪瞻淇奥,忘机学汉阴。
寥寥千古意,瑶瑟岂遗音(元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八五 《咸淳临安志》:鹫峰院在昌化县西五十三里,邑人俱胝道者居之,号性空大师。大历二年舍宅为寺,赐名龙山。院东揖白潭山,相传性空大师曾留大石钟阁于山半,扣之则鸣音合律吕。林孝雍诗云云。)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
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禅丛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辨真伪。
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此山开辟至唐初,乾元中作金仙居。
彭门大师曰崇惠,裁基创始成茅庐。
牛头道化将雄镇,浮世劳生未知信。
乘开石上诵莲文,非谓疏慵效精进。
空山白昼接清宵,坏衲披肩度寂寥。
玲珑宛转断人虑,七轴圆音震海潮。
奇哉有物名缘会,锦绣毛衣胜䌽绘。
常伴山鸡与鹧鸪,优游饮啄烟霞外。
山梁畴昔叹时哉,此日祇园应世来。
昂头敛翼傍禅石,下风侧听忘惊猜。
醍醐洒尽烧心火,暮去朝还无不可。
宜成永向佛菩提,春燕秋鸿岂知我。
俄闻荒草蜕其身,梦魂夜告生为人。
幽奇溪石验端的,右胁遗翎迹尚新。
妙龄自厌居民俗,祝发依师隐林麓。
他经虽授难遽通,唯有芬陀利精熟。
师因叹息省前缘,法种慈熏岂偶然。
立名定体标殊特,灵休表示为佳传。
闲行宴坐何超脱,古鉴无尘罢挥拂。
登高临远快幽情,满目风光旧时物。
几席巾瓶侍服勤,阒阒孜孜十九春。
西原危坐顺圆寂,戒珠数粒辉香薪。
真源始觉初无碍,月转辽空水归海。
千圣徒中孰后生,一片灵台长不昧。
回观轮里漫啁啾,暖日和风戏未休。
恩冤追逐荡不返,六道三途岂自由。
君不见潘安誇射赋,洞尔胸兮穿尔嗉。
又不见退之咏猎诗,马前五色堕离披。
云间哮击惧鹰隼,草中窜伏忧狐狸。
鲁恭去后无消息,更有仁恩沾动植。
桑下驯游哺影时,未必儿童能隐恻。
浮屠窣堵镇盘冈,累闻继夕腾禅光。
圣贤田地亦如此,方寸凡情未可量。
蜀川鹦鹉持经法,舍利精荧满金匣。
至今忌日惨岩峦,群类悲鸣绕层塔。
近岁濡须释子家,松枝雀化皆称嗟。
纤毫不动几寒暑,翻然只恐临苍霞。
贤王国士称奇绝,巨石丰碑争颂说。
妙墨高文灿斗星,陵迁谷变相磨灭。
也知灵识尽超冥,證出斯禽事显明。
寄言嗜欲沈迷者,请看天柱雉儿行(《夷坚支志》庚集卷二 《夷坚支志》:舒州皖公山天柱寺,廊下有巨碑,云唐时崇惠禅师卓庵山中,前有磐石,每日对之诵《法华经》。一野雉来倾听,略不动足,如是三年,不以寒暑辄废。一旦不至,试于草间求之,已立化矣。为用僧法荼毗之。夜梦雉来告云:“以听经之故,得免禽身,今托生山下农家作男子。师不想忘,后三日愿访我。”及期而往,果见婴儿相顾而笑,左胁下尚存翎痕。师谓其父曰:“善视之,到十岁后,教从我出家。”父如所戒。师名之曰定体,且呼为灵休侍者。又九岁,坐亡于西原,瘗塔故在,今天柱寺,即瘗基也。利书记者,不知何时人,作《雉儿行》一篇,宣扬其事,黟僧善祐传之。其词云云。)
新岁(1206年1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
老庖供馎饦,跣婢暖屠苏。
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
儿童欺老聩,明烛聚呼卢。
共 8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