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崇惠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6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悬象无停运,四时迭迁逝。
人非金石坚,百岁忽如寄。
有生必有终,惟德世所贵。
夫子武夷秀,家承兰陵系。
寡欲出天赋,惇行在伦谊。
饬躬仗忠贞,及物崇惠施。
栖迟恒采芝,淹留聊攀桂。
逍遥以卒岁,颓然谢尘世。
天道显而信,世泽久益大。
令子奋六艺,华声扬旆旆。
身有好爵縻,行惟先人似。
源深自流远,绳绳殊未替。
頫仰念潜德,因之徵来裔。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仙伯兮逍遥,共骑鹤兮云霄。
西弱水兮东瀛洲,超然变化兮不可以留。
农之田兮瘠田,仙弭节兮悯此民而勿去。
白云横兮翠微,石室幽幽兮宜而燕娱。
一窦之泉兮不溢不枯,仙顾而乐兮黄鹄翩其来归。
有龙蛰兮于寒泉,潜而飞兮遥天。
仙吹箫兮击鼓,老农酌醑兮互起舞。
仙驭飞龙兮四郊甘雨,旱不为灾兮年谷屡丰,我民敬恭兮蒙仙之泽无穷(明隆庆钟崇文《岳州府志》卷九)
扑满 清 · 刘纶
皤其腹,缄其口。
上如覆盎下如臼,匪卮而漏瓶而守。
小儿宝之比钱薮,使我空囊日见丑。
瘦妻笑扑手,急为小儿剖。
今日餦餭馎饦百不有,他日逡巡与耶试取酒。
汉缿前,唐匦后,肖物于兹得八九。
那知周庙间,欹器垂铭久。
格人元龟宁尔咎,且待朝来廪饩关,恣尔高擎画叉走。
除夕 南宋 · 葛起耕
七言律诗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撚断须。
谢面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丰年自古说来牟,四月麦熟胜秋收。
天厨送食不待求,有面本饦(本饦:亦作馎饦,一种煮熟的面食。亦名汤饼。)吾何忧。
安得化身为儿童,戏沙作面可报答。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
⑴ 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朱骏声则认为往来的来,原来是「麦」;菽麦的「麦」,原来是来。以后相互掉换,沿用至今。
⑵ 阿育王:一作阿输迦,意译无忧王;一称天爱喜见王,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前二六八——前二三二〗旋陀罗笈多之孙,在位期间,除半岛南端外统一印度全境,最古代印度史上最强盛时期。
我作《月蚀诗》,体效玉川子。
客诵为胡卢,子言无乃俚。
天空有闇虚,径直十万里。
望舒经其间,如暍就阴翳。
月体万里馀,妖蟆胡能噬。
虾蟆既蚀月,应亦食大地。
后土入蟆腹,含生将焉止。
主人起谢客,大小何可泥。
不闻瞿昙钵,滉漾容海水。
亦有净名庐,狮座昆仑比。
蚁穴擅侯王,蚊睫驰九轨。
一粟容大千,大千一稊米。
莫大于秋豪,天地乃至细。
大块一馎饦,食者京垓秭。
厥灵为裸虫,其蠢为蝼蚁。
人虫又相食,巧历不可纪。
胡独靳饥蟆,偶动子公指。
我思虾蟆肠,清虚绝泥滓。
既能吞曜灵,亦必有城市。
虽无八极宽,应殊五浊世。
蛣腹蟹为巢,马腹蛇作肆。
螺腹素女游,鱼腹屈原喜。
方当招饥蟆,厉斧凿其齿。
逍遥彭亨中,绝胜掩藟梩。
对食戏作二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汪琬
七言绝句
玉延粉可溲馎饦,槐叶汤堪泼冷淘。
晚食只须如此足,免将口腹累儿曹。
夫悉昙章者。四生六道。殊胜语言。唐国中岳释氏沙门定惠法师翻注。并合秦音鸠摩罗什通韵。鲁流卢楼为首。
现练现。
现练现。
第一俗流无利见。
饮酒食肉相呼唤。
谗言谄为相斗乱。
怀挟无明不肯断。
鲁流卢楼现练现。
贪爱愚痴无岸畔。
眷属婚姻相继绊。
三界牢狱作留难。
俗流颠倒共嗟叹。
延连现贤扇。
努力各相劝。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六○)
禅师法号观宗得。姓留氏。东阳人也。世积贞隐。元泯不耀。初尊夫人梦吉祥天女引行摩利上宫而娠太白焉。□有善护怀月不薰不腥。肌窕弥泽。藏珠川媚。蕴玉方流。至宝处而殊伦。至人出而体别。异香袭乎襁褓。童颜清于冰雪。文字进诱。偏聪佛经。滋味筵之。但甘盐素。年至十二。恳求出家。如哀者欲泪。不可遏也。昔太子逾迈。宁辞父王。香象顿腾。摆落羁绁。乃登秦望山。礼善惠禅师。求无上法。一见奇秀。如会宿心。旧徙门阶。新我堂室。服勤左右。道务精微。初受楞伽思益等经。便入禅宗性海。然后波澜秘藏。不习而了其功。文字有穷。生知莫际。囊钵衣祴。遐求戒珠。便往南岳。礼制空禅师。稽首论心。演通秘奥。菩提树上。汝得新枝。师子座前。讵量高下。祖师传教南北一十二人。今牛头山中禅师是最后者。远将启慕。研复真言。以心印心。以法證法。法且无别。心宁有差。失大善无。修顿了无。入二际清净。佛何间然。禅师皃出常伦。挺秀八尺。时牛头法众。欲近万人。无碍辨才。□瞻仰彼土。缘尽思归。太白上方。务安静也。不游京国。远名利也。扃不关楗。示无畏也。常有两虎。依卧庵前。低目轻步。驯于家畜。四境之内。不闻暴声。我蕴大慈。力感偫物。诸毒皆善。岂唯兽焉。山虽高深。不能隐其大德。远近礼谒。如川之流。故明州刺史王公术。故明州刺史李公岑。故剑南东川节度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任公侗。故明州刺史卢公云。前后皆驻骑云根。稽求上法。饥渴无量。虚往实归。每有异香。闻者非一。呜呼。孰谓法梁将坏。般若舟沈。元和四年八月十五夜。跏跌化灭。享龄七十九。僧腊卌九。以其年十月一日。权闭于太白峰南。先意也。州尊邑尹。祭奠交衢。缁素齐道。幢幡翳野。慈云聚而还散。定水咽而更流。猿鸟悲吟。声惨风雨。物感如此。人哀可知。抵元和乙未岁。建层龛迩于多宝佛塔。依法像也。门人□海法常道真明彻见光献元徽清瑗元悟等。皆承师教戒。定慧双修。恐劫火重然。岚风碎岳。请铭大德于无朽。文曰。
如来示灭,教留秘法。
言说非传,清净即合。
火镜阳照,山空响答(其一)(一章)

真乘无相,妙觉无形。
三界上界,前生下生。
月亏魄隐,冰泮流清。
哭之香塔,徒伤有情(其二)(二章)

共 6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