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狐偃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贾佗 朝代:春秋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
晋文公笃志好学,好善不厌。
曾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97—前628 【介绍】: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
献公次子。
骊姬之乱,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
惠公死,怀公继立,不得人心。
遂借秦穆公力归晋,得即君位。
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整顿内政,增强军力,使国力复强。
平周王室王子带乱,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为号召,树立威信。
城濮之战大败楚、陈、蔡三国军,会诸侯于践土,遂成霸主。
在位九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公名重耳,惠公兄。以骊姬之难出亡十九年,秦纳之,晋遂世霸。在位九年,谥曰文公。
斗宜申 朝代:春秋楚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17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字子西。
楚成王时任司马。
城濮之战,子西将左军,晋狐偃、狐毛攻于西,楚师败溃。
及还,子玉自杀。
子西自缢,悬绝,而王使至止之。
后使为商公。
以惧谗不敢居商,返郢。
王使为工尹。
后与子家谋杀楚穆王,为王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齐国人。
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重耳)之夫人。
重耳为公子时,出亡至齐,桓公以齐姜妻之。
重耳安于齐,赵襄等欲行,谋于桑树下,蚕妾于树上闻之,以告齐姜,齐姜杀之,并劝重耳行。
重耳不肯,姜与舅犯谋,灌醉重耳,载之以行。
及文公立,迎齐姜以为夫人。
芒慈母 朝代:战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
孟阳氏之女,芒卯后妻。
生有三子。
卯前妻有子五人皆不喜其后母。
前妻中子犯令当死。
母忧惧悲哀甚。
人或问之,母以“彼虽不爱,妾安可无义”对。
魏安釐王闻之,以为母慈且义高,乃赦其子。
自此五子亲附。
后八子皆为魏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西河平州人。
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出征有功,武帝元狩四年封邳离侯。
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
太初元年,坐见知子犯逆不道罪,失侯,为强弩都尉,屯居延,卒。
全汉文·卷二十七
博德,西河平州人。为右北平太守,封邳离侯,入为卫尉,拜伏波将军。后坐法失侯。为强弩都尉,屯居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元末从余阙治经,阙屡称之。朱元璋起江淮,奎归之,从事幕府。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奎参其军事。后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奎连累坐诛。有《望云集》。
钦定四库全书·望云集·提要
望云集》五卷,明郭奎撰。奎字子章,巢县人。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奎亦坐诛。《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濂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案嘉靖辛夘吴廷翰重刋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不言有文。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集中送《陈克明归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古诗《上山采蘼芜》,以“素”、“馀”、“故”同押。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钦定四库全书·望云集·原序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
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
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
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
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
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且问所以为合作者。
公曰:三百篇而后,有汉魏六朝。
朱子尝有取焉。
然其为体不一,大抵世有治乱,人品风俗不同,极其才情则淫伤而无节,尚词藻则绮靡而失真,善学者慎之可也。
余独爱阴何徐庾氏作,音和而庄,思约而正,华不至靡,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
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有承平之遗风焉。
然后知杜少陵所以称诵不置者,盖在于此。
大历元和而后知者鲜矣。
暇日观公诗稿,试以此说求之,颇得去取大意。
往来江湖间,每论诸能诗者,或唯唯或否否,唯武威余公所赋乃若一以公言为师,无复他有,出入而高雅浑厚,自非齐梁间作者可及。
岂禁苑从游时,尝论及于斯耶。
抑所见之偶同也。
自是每恨不得全稿观之,兵兴以来,此事姑置。
岁辛丑春正月初,与淮南郭公子章遇于星源,子章尝游余公之门者也。
因论公平居崇尚选学,于后来变体一无取焉。
而五七言近体,每欲弃绝不为。
公大节既立,而诗文皆散逸罕存矣。
闻者相与太息,于是乃得子章所赋曰《望云集》者,与一二友朋共吟讽焉。
古五言远宗魏晋,得其高风远韵,不杂后人一语。
近体亦质厚微婉,足以达其志气所存。
信乎渊源之有自也,又可见余公居常教人悉本朱子,至其斧藻盛时,陶写幽抱,独与虞公相表里,而不必他人之已同,斯其所以为合作者,与以子章之才能守师法而不变,亦可谓贤矣。
友人有请而传之者,乃述所闻书于卷端,庶观者知所自来也。
或曰郭公志士也,今四海横流,生民涂炭,起管夷吾舅犯先轸,诸人相与属櫜,鞬执鞭弭,以救之犹恐不及,顾相与论歌诗之源,制作之体,无乃非公意乎。
虽然,吾闻子章少无宦情,尝欲泛大江上三峡,徜徉蜀汉之间,览诸山川之奇秀,吊昔人经营遗迹,求严君平岷峨之墟,咨访大人先生之流,相与上下。
其议论然后大发于诗,遭乱志勿遂也。
语曰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使子章据功名之会,真有以自见于当时而诵其诗者。
考论师友渊源与其高蹈之志而传之,不亦可乎。
新安赵汸序。
望云集》者,郭君子章所作之诗也。
子章尝从青阳先生学治经,而性尤嗜诗。
自黄初以降,诸名家多嚅哜其芳腴,故剔句锼辞,趣味隽永。
而韵度婉微,青阳亟称其能。
曾未几何,戈甲抢攘,二亲与弟昆咸亡。
子章只影飘零于江湖间,进退无依,遂仗剑从军,艰难险阻,莫不备尝。
凡世道之污,隆时序之,推移人事之变,更每触之于目。
必有感于心,感久辄悲,悲不能已,乃悉假诗以写之。
通名其集曰《望云》。
望云志思亲也。
余常取而观之,何其情思之萦纡,音节之激烈哉。
譬犹秋风刁骚,霜月凄白,孤臣畸士,恸哭于山泽苍凉之间。
而闻者莫不陨涕焉。
哀思之切,何其一至此乎。
在昔先王之世,四方乂宁,民各保其室家,颂声洋溢播之郊庙。
及其衰也,政赋日逼,士困于行,役而不能归,至有陟屺岵以望其父母与诸弟者。
说者谓其思之切而哀之至,况子章兵难相仍,非特行役之劳而已。
亲没家燬,非特不能归而已,宜其情之所触有不能自已也。
夫以子章之才之美,不生于太平无事之日,以颂清庙閟宫之盛,顾独驰骋于变风之末。
呜呼!
其命也耶,其命也耶。
虽然,否与泰相为循环者也。
今天已厌乱,戈甲将向息矣。
子章方宣嘉猷以著劳烈,其必吐和平之音,以鸣天下之盛耶。
子章名奎,淮南人,金华宋濂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朱文正开大都督府节镇江西太祖命奎参谋文正得罪坐诛有望云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奎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明初朱文正开府南昌,奎以儒士为参谋。文正得罪,坐不谏诛。有《望云集》五卷。 (《四库总目》: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廉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诗谈》:郭掾史子章兴洽情真,固是逸才,如「落日平淮树,春潮带皖城」,「东邻茅屋新烟起,南涧石桥春水生」,此例佳甚。 田按:参谋诗天才挺拔,俊逸不凡,郁塞磊落之气,时露毫端。如《亡家》云;「杖策邓生犹未遇,亡家韩信定谁依?淩风欲便乘槎去,天上秋虹跨海飞。」《富池江口夜泊》云:「华发青灯共一船,闻一鸡独起看龙泉,风云未遂平生志惭愧周瑜长十年。」「草昧英雄望列侯,梦中三十六春秋。功名总被儒冠误,两岸猿啼夜愁。」《南康除夜》云:「十年客泪不曾乾,丘陇成行骨肉残。为报淮南兄与弟,紫髯憔悴未为官。」甚赋《感土不遇》矣!)
孙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4—1491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蕴章。
正统十三年进士。
历刑部主事、员外部、郎中。
锦衣卫指挥门达罗织人罪,琼多所平反。
中官牛玉养子犯法,以嘱琼,琼执法不少贷,由是积怨,坐他事谪戍辽阳。
成化初复职,乞归。
居家笃守礼度,所居朴陋,而处之裕如。
维基
孙琼(1424年—1491年),字蕴章,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民籍。进士出身。应天府乡试第十名。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七十四名,历刑部郎中,因得罪锦衣卫,被贬谪戍辽阳,成化初复职,乞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北蕲州人,字祥人。咸丰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兵部郎中,充马馆监督。出为雅州知府,累擢署四川按察使,劝民事,理冤狱,设养济院。后以老罢归。主讲钟山、江汉书院数年。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黄云鹄(1819—1898年),黄侃之父。
字芸谷、翔云、缃芸,湖北蕲春县青石镇大樟树村人, 北宋黄庭坚十七代世孙,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进士,官至四川盐茶道,清廷二品大员。
是晚清著名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有多部著作传世。
他主张“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为官清廉正直,执法严谨,不畏强暴,被世人誉为“黄青天”。
因与当时官场不同流合污,得罪了权势,黄云鹄的官越做越小, 最后辞官返籍,回湖北潜心经学、书法。
为两湖、江汉、经心三个书院院长,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密友。
黄云鹄著书有《归田诗抄》、《学易浅说》、《清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续篇》等。
编纂《粥谱》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