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伯益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10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天生蒸民。而树之君。
夫为国者。当建宗社。
广敷声教。尊其威灵。
俨其容貌。其惠也远浃。
其仁也普淖。言静而可以底绥。
言动而无所屈挠。令四海惟精惟一。
俾万人是则是效。安有临伐木而弃其斧。
将涉水而投其棹。童子犹知其不可。
况天下之龙豹。初虎视八荒。
鲸吞六国。攻必取。
战必克。所往而枭其渠帅。
所敌而断其衔勒。起剪之功逞。
苏张之诈塞。招星纪之南。
伐天街之北。赏尉缭以为忠谠。
诛文信以为残贼。将大宝而康宁。
谓神仙之可得。一何壮哉。
及其浮江沉璧。登山纪石。
徵茅濛为却粒之符。遣徐韨为求真之客。
殚人力为驰道。铸兵刃为金狄。
方欲肆其暴露。方欲穷其辙迹。
郁兴闾左之徭。大起阿房之役。
亦所以坑其儒士。亦所以燎其经籍。
闻祖龙而非寤。逢巨鱼而必射。
不知望夷之兆。未睹沙邱之厄。
又何谬欤。天降图箓。
言剿其辜。恶贯以盈。
祸胎必膴。载鲍之气俄彻。
梦神之应聿徂。意靡察于太子。
尚劳师以备胡。人且悯于蒙将。
我独怜此扶苏。废至尊之丕烈。
任奸邪之逆谋。将欲称始帝而历万代。
卒宗灭而身屠。王禄尽矣。
谁定其危。天之所坏。
人不能支。既同信于望夷。
安肯从于李斯。生且替其遗命。
死徒华其葬为。呜呼。
骊山之隧。其庸几年。
上周五里。下锢三泉。
罄珠玑之布濩。尽金石之雕镌。
匠人劳而不偿。反生埋于鬼埏。
狐兔穴而尘积。牧竖焚而火连。
嗟拔山之壮气。成拱木之寒烟。
享祀辍矣。畴相恤焉。
百二之襟带莫守。数仞之邱坟巍然。
何德之衰。绝伯翳之馀业。
何力之竞。为刘炎之著鞭。
枝叶将落。本必先颠。
苕折巢覆。胡能卵全。
是知不有废也。后王安得而处旃。
引用典故:伯益 廊庙之具
穷阴苍苍雪雰雰,雪深没胫泥埋轮。
东家典钱归碍夜,南家贳米出凌晨。
我独何者无此弊,复帐重衾暖若春。
怕寒放懒不肯动,日高眠足方频伸。
瓶中有酒炉有炭,瓮中有饭庖有薪。
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
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材,的不能匡君辅国活生民。
下无巢父许由箕颍操,又不能食薇饮水自苦辛。
君不见南山悠悠多白云,又不见西京(一作北阙)浩浩唯红尘。
红尘闹热白云冷,好于冷热中间安置身。
三年徼倖忝洛尹,两任优稳为商宾。
非贤非愚非智慧,不贵不富不贱贫。
冉冉老去过六十,腾腾闲来经七春。
不知张韦与皇甫,私唤我作何如人。
和乐天赠樊著作(810年) 中唐 · 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皋夔”句:皋陶,虞舜之司法官。夔,虞舜之典乐官。益,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即后稷,虞舜时之农官。禹,虞舜之治水官。),粗得无间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一作言)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一作愿子)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一作己),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巢由:见卷1《四皓庙》注。),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⑴ 羲黄:伏羲氏与黄帝之并称。伏羲氏即古帝太昊。
⑵ 典坟:《三坟》、《五典》之省称。《左传·昭公十二年》:“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正义引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此泛指各种古代典籍。
⑶ 间然:非议,异议。《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⑷ 孔宣:即孔宣父,古代对孔丘之尊称。《新唐书·礼乐志第五》(卷一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二十以奉之。”
⑸ 百篇:《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张铣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为《尚书》之代称。
⑹ 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之并称。二人为孔子之学生,均长于文学。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⑺ 信:原作“言”,据蜀本、卢本、杨本、何焯校改。
⑻ 出处:出仕与退隐。《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⑼ 伊尹:伊尹名挚,又名阿衡,说商汤以王道,被委以国政,佐汤为相。事详《史记·殷本纪》
⑽ 名为宾:《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成玄英疏:“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
井赋 北宋 · 吴淑
井之时义大矣哉!
若乃素绠寒浆,冬温夏凉。
方外尝闻于玉槛,园中乍识于银床。
絜壶举徼宫之职,亭长托新室之祥。
则有鲍陆悬鞭,陈遵投辖。
虽云取而无损,亦以甘而先竭。
鸿胪初得于丹砂,虞舜方趋于旁穴。
尔其伯益既作,神农已生。
象存改邑,义见羸瓶。
忧彼夷灶,隘哉望星。
郑军尝见于木刊,晋世曾闻于龙见。
或以笑子阳之小,或以救魏腾之谴。
若乃《易》象之言勿幕,仲尼之称有仁。
疏勒耿恭之拜,梁朝郗后之神。
获羊既骇于季子,得人方惊于宋君。
则有获灌婴之铭,解鲍照之谜。
或能兴于雾雹,或潜祛于疫疠。
饮牛见淳于之德,设器闻管宁之义。
饮明义之甘,望甄官之气。
太极则辘轳博山,九龙则蟾蜍含水。
别有盐煎天水,火炽临邛。
或视之而生子,或穿之而得铜。
可用汲焉,叶彼九三之象;
凿而饮也,宁知尧舜之功。
至其北斗狗吠,东箱龙出,华林甃玉,陵云投石。
访金墉之古制,窥江陵之潜室。
郁林有司命之名,豫章有洪涯之迹。
尝闻弗凿而自成,岂可为田而见塞?
抱瓮既说于汉阴,灌韭亦闻于邓析。
见华山之鸟巢,怪北宫之水溢,试葛氏之鸡毛,得于陵之螬实。
亦闻哭兹茅绖,冽彼寒泉。
或著法以投酒,或骋术而飞钱。
已而究彼无禽,考兹射鲋。
月支之涌酒泉,少室之传云母。
每见蛙休,尝窥雀乳。
或说铜人之掩泉,或谓金人之持杵。
讶僵李之摧残,见双桐之繁茂。
斯金井之为功,不能悉数。
正性赋 北宋 · 赵湘
性,天性也,不可以不正。
《易》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又曰:「利贞者,性情也」。
从而正之,则为仁,为义,为刚直,为果毅。
其于君也,为唐尧,为虞舜,为禹、汤,为文、武。
其于臣也,为夔、龙,为伯益,为皋陶,为说,为申,皆是也。
其于教也,为尹,为旦,为丘,为轲。
反而邪之,为诡,为诈,为淫乱,为错杂。
其于君也,为夏桀,为商受,为秦始,为隋炀。
其于臣也,为梼杌,为穷奇,为管,为蔡,为高,为斯。
其于教也,为杨,为墨,为申,为韩。
抑邪之正,损益可知也。
士君子立身,将保太和,决利贞,非正性则不可得,故作《正性赋》。
噫嘻乎!
淳和之遁兮,天性靡常;
浇漓之生兮,错杂玄黄。
执之以正兮,厥道弥昌;
舍之而邪兮,其道将亡。
悲夫君子之为性兮,岂不宅正而居方。
将卜基于圣阃兮,实为其良。
薙诡谲之根兮,投彼遐荒;
骋忠良之砥兮,即乎中央。
斤道斧德兮,振乎纪纲;
绳圣墨贤兮,求诸栋梁。
崇仁乎高墉兮,垒义乎墙;
搆礼于庑兮,作乐于廊。
惟聪启户兮,惟明启房。
惟智是奥,惟孝是堂。
始经中而营外,终藻文而绘章。
严其闉兮,魑魅不得而飞扬;
职其事兮,淫乱不得而弛张。
次三皇兮,为虞而为唐;
后二帝兮,为禹而为汤。
尹完旦葺兮,其址荧煌;
丘整轲修兮,厥道芬芳。
伊奸回之肆毒兮,情性为殃;
惟昏愚之嗜味兮,仁义攸荒。
随浇逐浮兮,深为沧浪;
积乱堆邪兮,如彼高冈。
蠹壤朽桷兮,为韩为庄,拔柱倾基兮,为墨为杨。
始绝圣弃智兮,其祸微茫;
终反道败德兮,罹毒汪洋。
孰当救之兮,舍短从长。
非正夫性兮,其何以当?
惟其固之兮,罔用弗臧。
俾之求象兮,系于苞桑。
景命还将伯益传,九川功大若为迁。
讴歌终在吾君子,岂是当时不让贤。
明堂赋(1050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
在国之阳,于巳之方。
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观,揭三宫之中央。
昭壮丽于神州,宣英茂于皇猷。
颁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诸侯者也。
粤自苍牙开极,黄灵耀德,巢穴以革,栋宇以植,彻太古之弊,明大壮之则。
风雨攸止,宫室斯美。
将复崇高乎富贵之位,统和乎天人之理。
乃圣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高而视。
壁廓焉而四达,殿岿焉而中峙。
礼以洁而俭,故表之以茅;
教以清而流,故环之以水。
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礼秩秩,奉以世室;
商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宫,阶以一尺之崇;
成汤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广,九筵兮西东之长,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
左青阳而右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
耽然太室,俨乎中黄。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德之向阳。
或谓厥堂惟一,厥室惟九,辟阖其三十六户,疏达兮七十二牖。
亦规上而天覆,复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宫,广而能受。
通天之宇,高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员,九陛参其前后。
桓桓焉听政之庙,应辰而周彰;
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环林兮葱葱,圆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经梁,复素饰其回墙。
陈位序以有严,议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铄,期人神之乐康。
左有辟雍,天子学宫。
坟籍浩以明备,文物森其会同。
奉三寿以勖天下之孝,设三乏以劝诸侯之风。
右有灵台,庶民子来。
若经始于神明,乃占候于昭回。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
圣之心也,盖惕惕于无灾。
此三雍之大者,故百世以钦哉。
若夫约周之礼,禀夏之正,天子升青阳之位,体大德之生,彼相协谋,有司奉行。
庆赐必均,历象必明。
布农事于准直,习舞德于和平。
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称兵。
惟仓廪兮赈天之穷,惟币帛兮礼邦之英。
无隐不彰,无潜不亨。
蒙荡荡之至仁,浸灏灏之醇精。
此明堂之春也,万物为之荣。
又若炎以继天,羲以永日。
始于仲吕之管,复于清宫之律。
天子乃登诸明堂,暨夫太室。
命盛乐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实。
升高明而有豫,定心气而无逸。
静百官之事,驱五谷之疾。
无索于关,无难于门。
止北伐之威,以助养于生生;
导南风之和,以饰喜于元元。
此明堂之夏也,万物为之繁。
尔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
羽渐干以南向,谷万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总章之奥,奏清商之声。
图有功而专任,诘不义而徂征。
脩法制以谨收藏之令,养衰老以恻摇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权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报本之志;
神仓以秘,示万邦致孝之诚。
此明堂之秋也,天下为之清。
及夫虫介时分,虎威夕永。
诗人发其凉之咏,日官宾可爱之景。
天子乃北堂以居,南面而省。
锡饮蒸之庆,从祀寒之请。
于是戒门闾,备边境。
劳三农于休息,警百辟于恭靖。
关市必易,宫室必整。
无用之器斯彻,无事之官必省。
饬国典以俟来岁之宜,讲武经以肃万邦之屏。
此明堂之冬也,天下为之静。
斯乃顺其时,与物咸宜,适其变,使民不倦者也。
稽夫宗祀之文,大享之辰,上仪乎皇皇,盛节兮彬彬。
比于郊也,我则取文之胜;
方其庙也,我则取质之纯。
损益其礼,尊严其亲。
五天之座,晔晔以陈;
五常之席,奕奕而伦。
惟太室之位,乃上帝之神。
作配者先王,从祀者五臣。
樽斝离离,玉币莘莘。
牲牢之举既遵于夏后,蔬果之荐复本于周人。
礼无不当,诚无不臻。
圣人于是出斋宫而肃肃,被法服而循循。
酌一献以从质,躬百拜而表寅。
司仪实相,乐正攸宾。
进俎豆之吉蠲,罗簨簴之轮囷。
六乐咸在,统美乎列皇;
八风相荡,同和乎大钧。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非常之祭,骏及者万国;
莫大之孝,蚁怀者兆民。
于是神醉其德,人乐而极。
太史书于策,大夫颂于国。
颂曰:明堂崇之,明王祀之。
礼以成之,乐以歌之。
光天之下,教以化之。
若夫元朔会同,群后对越。
穆穆乎舜门之辟,晰晰乎宣燎之发。
帝时待旦而久,求衣以先。
纡黄组,冠通天,建日月,服乾坤,佩干将,升青阳。
进山岳之圭,当云龙之轩。
正圣人之大宝,示天下之有尊。
巍巍焉负扆而立,济济焉辨色而入。
太常正其等衰,九宾序其名级。
中阶之前,三公屹然。
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阼阶之东,诸侯以同。
西阶之西,诸伯以齐。
门东北面者子之位,门西东上者男之次。
东门之外,则有乐浪、蟠木九夷之国,西面而北上。
西门之外,则有蒙泛、大秦六戎之属,南上而东向。
南门之外,则有朱垠、越裳八蛮之族,唯北是望。
北门之外,则有荤粥、幽陵五狄之种,唯东是尚。
于是兟兟旅进,锵锵肆觐。
向明者盖取诸《离》,观光者受之以《晋》。
君臣之位定,礼乐之道振。
雅韶以奏,文铎以徇。
皆望云而就日,必歌尧而颂舜。
上和而下乐,金声而玉润。
况乎晨光赫曦,天颜弗违。
冕绂兮霞集,玉帛兮川归。
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若北辰之会众星,咸粲粲而在共;
如太阳之临多露,普湛湛而将晞。
莫不君三揖于上,臣载拜于下。
行典礼,扬风雅,访隽良,议穷寡。
人曷幽而覆盆,贤曷恻而遗野。
于以盛名器,于以休宗社。
署圣法于圆阙,驰神教于方夏。
皇哉耀今昔之荣观,至哉敷亿兆之纯嘏。
故曰,揖让而治天下者,明堂之谓也。
惜乎三代以还,智者间间。
诸儒靡协,议者喋喋。
而皆胶其增损,忘礼乐之大本;
泥于广狭,废皇王之大业。
使朝廷茫然有逾远之叹,惘然有中辍之议。
殊不知五帝非沿乐而兴,三王岂袭礼而至。
为明堂之道,不必尚其奥;
行明堂之义,不必尽其制。
适道者与权,忘象者得意。
大乐同天地之和,岂匏竹而已矣;
大礼同天地之节,岂豆笾之云尔。
自汉魏之下,暨隋唐之际,堂或三五之上,道非三五之世,盖不取其厚而取其薄,不得其大而得其细。
享配之文,或然未分;
政教之烈,斯焉弗闻。
是则帝道不施,胡取乎总期
皇德不隆,胡取乎合宫?
故夫明堂之设也,天子居之,日慎日思。
思之何也?
万微存乎消息。
慎之何也?
兆灵系之安危。
繇是惟克念以作圣,思尧舜之齐名。
惧巍巍之弗逮,乃孜孜于鸡鸣。
唯至平之休代,思阜财于吾民。
惧四维之有艰,尚疮痍而百辛。
故圣人之宝俭,弗下剥而上侈。
思寡费而薄索,民庶几于格耻。
惟下武之太宁,亦省躬于干戈。
取诸豫于四方,慨风云以长歌。
惟知人其古难,思济济乎贤者。
盖举一于皋陶,乃连茹于天下。
惟好生之至德,思与物而为春。
惧幽陋之靡及,常咨命于仁人。
惟及人之一德,始若晦而弥彰。
故三五之君子,腾茂实而无疆。
惟皇极之大范,思天下而与平。
惧万物之或差,持我心于诚衡。
然后见天下齐于无体,和于无声。
厖眉而寿,吾何仁之有;
含哺而嬉,吾何力之为。
但渊渊绵绵,无反无偏。
浸淳泽以咸若,乐鸿化于自然。
此明堂之道也,盖无得而称焉。
我国家凝粹百灵,荐馨三极,东升烟于岱首,西展琮于汾侧。
未正天神之府,以让皇人之德。
祖考来格,俟配天之仪;
诸侯入朝,思助祭之职。
岂上圣之谦而愚臣之惑也。
臣请考列辟之明术,塞处士之横议。
约其制,复其位。
俭不为其陋,奢不为其肆。
斟酌乎三五,拟议乎简易。
展宗祀之礼,正朝会之义。
广明堂之妙道,极真人之能事。
以至圣子神孙,亿千万期,登于斯,念于斯,受天之禧,与天下宜而已乎。
简如晦伯益(1045年) 北宋 · 曾巩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臈如须臾。
春事竞在二月间,急景岂与正月殊。
今看桃李花未出,不知花开能几日。
日寻桃李不暂停,恐未十回花已失。
筋骸纵病心尚壮,酒醴虽无邻可乞。
城东欲与君试行,莫嫌冷落逐书生。
臣伏见陛下追述祖考,崇奉明祀,新作三圣殿,以昭孝明功于天下。
臣以文学中第太常,试官秘书,目睹盛事,不敢以鄙薄自绌,辄作古赋一篇,以歌咏盛德。
昔《灵光》、《景福》之作,世称其美丽,然其所谓壮大,不出雕刻画缋文彩之煌煌而已。
又盛道工人之巧,民力之众,材木之多,金玉之伟。
臣以谓王者有作,则必智者献其巧,壮者输其力,山林不敢爱其材,府库之聚,皆所供亿也。
是物理之常,不足以夸大,臣愚窃陋之。
若夫天命废兴之际,圣王授受之符,非敏智通达,未有能究知其始终者,固难为寡见浅闻者道也,臣窃大之。
是以略所陋而张所大,不敢仰希风人雅颂之列,庶几有其志云尔。
盖上帝之所以选建明圣,命以天位者,乃所以享德而报功焉。
未有德盛于前,功播于后,而其子孙寂寥,千载无声者也。
贤哲所谈,六籍之云,德莫著于有虞,功莫隆于五臣。
禹平水土,夏姒以家。
司徒后稷,是教是食,肇商兴周,历载数百。
皋陶大理,五刑以明,于其苗裔,乃兴于唐。
若夫董淳耀以攸司,奏庶民之鲜食,焚山烈泽,害服妖息,鸟兽咸若,草木允殖,固伯益之力焉。
天报以位,俾秦周继。
于其子孙,诬祖不绍,去火即水,叛礼尚刑,法以惨急,然犹兼六国、一天下。
而不知变于初,二世以毙。
非天不相朕虞之后,乃其否德,得罪于祖而断弃也。
伯益之功未报,是以大命复集于赵氏焉。
五代丧德,九土分裂,海水横流,民用垫溺,鸟兽昌炽,黔首失职,滔滔惑惑,盖若洪流之未辟。
于是太祖乘火而帝,继益之功,天胙吉土,曰惟商丘。
是为星火大辰之居,亦曰明堂布政之由。
山潜离隐,或跃在渊,以有九有,百度正焉。
削祸戡乱,出民涂炭,风挥日舒,天地正观。
荆燕吴蜀,楚越梁冀,慑威怀仁,奔走失气。
崛强者报服,柔从者加赐。
太宗承之,真宗成之,登封降禅,矢直砥平。
巍巍乎邈三五而俦俪,彼汉魏之琐琐,曾何比京。
伯益始掌火而底绩茂,宋以火帝,兴于火墟,天之报施,岂不昭昭可推而类也哉?
且夫积功以凝命而创业,因物以胙土,由土以建号,乐以反初,礼不忘其本。
是故作于原庙,建之别都,三圣鼎列,大厦以居,以答景贶,以昭成功。
俾子孙知厥所由,亿兆仰德而不穷也。
厥后烈风云雨,电雷震曜,儆戒于下,滥炎流烧。
天子怵于大异,反己正德,伏念七年,乃其有得。
曰:「天以德训予,而以威震予,依类托谕,予敢不信?
夫政不变不足以日新,礼不修不足以化民。
天之示人,若曰政礼之敝,虽祖宗之为,犹当勿惮乎改更」。
于是诏三事、饬九卿,和布揆于旧政,载损载益,以承天诫,以举圣职。
夫既天行而日白矣,乃复閟宫,奖夫神衷,三后在天,对越上穹。
经之营之,不日成之,闳伟奇丽,所以使宫寝之勿踰也。
清閒窅密,又鬼神之所都也。
絜百围而置楹兮,度千仞以架栋。
择一木于万章兮,顾馀羡者犹众。
般倕獶人之俦,献巧而林立兮,莫不心竞而贾用。
亘长廊其如城兮,辟重门其似洞。
栾栱粲其如星兮,侏儒屹其承重。
如翚斯飞、如鸟斯革兮,诚可慄其将动。
阖阴房之密静兮,虽六月其必寒。
辟阳荣之敞丽兮,盖中夜而已旦。
涉广除而径上兮,每百尽而一级。
历青珉之莹滑兮,曾不得而侧立。
顾风雨之在下兮,足以避夫燥湿。
良非人力之所为兮,宜鬼神之攸集。
于是使夫设色之工,后素之巧,想象形容,图写必效。
夫其龙颜日角、天质之颙昂兮,臣乃今知真人之异表。
于是驾銮辂,登玉虬,千乘万骑,云动而景附兮,想平生之豫游。
旂常缤纷以赩翕兮,钟鼓轩轰,箫管发而啁啾。
杂鱼龙之奇技兮,蜿蜒曼延于道周。
百神纷而并迎兮,出阊阖而御夫龙舟。
尔乃川后静波,屏翳息风,舳舻相衔,若复道之延属兮,亘千里而相通。
百工备官而夙设兮,棹夫欢呼而奏功。
惟吉行之五十兮,馀日力而靡穷。
既届既止,威仪若初,以幸夫寿宫。
乃即前楹,以修祀事。
威神如在,望之可畏。
殚金玉以备用,罄飞潜以荐味。
帷帐筦簟之安肆,几杖笔研之储偫。
靡一物之盖阙兮,所以广孝思而尽心志也。
守臣侍祠,罔不肸饰,既事而旋,閟而莫觌。
列仙之儒,偓佺之伦,迎神颂祗于其侧。
若夫祝融、重黎,相土、阏伯,固已喜动乎魄,情见乎色,护清跸而晞盛德也。
巍巍大哉,不可得而记已。
且夫天命之不忘,人主之大宝也。
祖宗之有继,子孙之勿替也。
兹圣王所以正统垂业,超商迈周,恤嗣锡羡,贻厥孙谋,使万有千岁,得以睎风而承流也。
遂作颂曰:
崇崇商丘,大火主兮。
曰宋之兴,道是配兮。
建邦设都,以有九土兮。
有皇上帝,明德辅兮。
伯益之功,邈不可忘兮。
三圣承承,有烈光兮。
奕奕寝庙,神翱翔兮。
胥千万年,尚无疆兮。
按:《彭城集》卷一。又见《皇朝文鉴》卷四,《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九七,考工典卷四八。
此生终安归,还轸天下半。
朅来乘樏庙,复作微禹叹
从祀及彼呱(有启庙。),像设偶此粲(谓涂山氏。)
秦祖当侑坐(谓伯翳。)夏郊亦荐裸(有鲧庙。)
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
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
刖人有馀坑,美石肖温瓒
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小儿强好古,侍史笑流汗。
归时蝙蝠飞,炬火记远岸。
⑴ 昔自南河赴杭州过此,盖二十二年矣。
⑵ 淮南人谓禹以六日生,是日,数万人会山上。虽传记不载,然相传如此。
⑶ 荆山下有卞氏采玉坑,石色如玉,不受巉刻。取出山下,辄变色不复温莹。
⑷ 龟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真陆羽所谓石池漫流者。有石记云:唐贞元中随白龟流出。
共 10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