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亨

相关人物:共 163 位
共 16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赵德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幽州人。
本名行实,后唐庄宗赐名李绍斌,后改今名。
镇幽州凡十余年,甚有善政。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契丹兵至太原,末帝诏德钧击之。
德钧迟疑不从,通款契丹,求立以为帝,仍许石敬瑭长镇太原。
契丹不许,遂降焉。
敬瑭至,迎谒马前,敬瑭不礼。
寻卒于契丹。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德钧本名行实。幽州人。后唐庄宗赐姓名曰绍斌。累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移镇幽州。明宗即位。归本姓。始改名德钧。天成中加侍中。授东北面招讨使。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北平王。晋祖起义晋阳。末帝以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时范延光领兵于辽州。德钧欲并其军。奏请不从。乃遣使契丹。求立为帝。晋祖入立。契丹锁以入蕃。天福二年卒于契丹。
苏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
苏诜子。
十余岁,强记有成人风。
官殿中侍御史、长安令。
安禄山陷长安,震弃家出奔灵武,肃宗嘉之,拜御史中丞。
二京平,封岐阳县公,改河南尹。
后贬为济王府长史。
官至太常卿,封岐国公。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四
蓥。
肃宗朝监察御史。
七马坊押官盗掠人。
天兴令谢夷甫杀之。
蓥鞫其狱。
直夷甫。
帝怒流播州。
杨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
幼随父楷在安西,遂谙边事。
有霸王之略,官至右武卫郎将。
安史乱起,见肃宗于行在,拜左卫将军,兼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
又迁伊西北庭都护。
杨谭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谭。
肃宗朝官广州都督。
张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
起家石亭别将。
玄宗朝,历县令、军司马、州长史,至安禄山范阳节度使判官。
肃宗朝,为濠、舒、润三州刺史。
宝应元年,为卫尉卿、兼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
代宗即位,拜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
广德元年,广州市舶使吕元一发兵作乱,休弃城奔端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明经出身,以廉科擢第,曾摄郑州防御巡官。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上策言时政,诏除伊阳主簿。又曾至郢州。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六。宋王之望《汉滨集》卷二引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昭。
肃宗朝官侍御史。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陈氏。
鄱阳人。
宣帝诸孙也。
幼依永昌寺薙落。
即趋蕲之东山法席。
日夕参扣。
久之未有得也。
咸亨间。
能大师方以居士事舂碓。
秀公居第一座。
众皆属。
意谓。
衣盔所传必无他。
既而乃密付居士。
于是众耻之。
遂蹑迹追及于大庾岭。
独明最先见居士。
居士遽掷衣盔石上曰。
此以表信。
可争邪。
听自持去。
明素号勇力者。
再三拈不能动。
因谓能曰。
我来为法。
不为此也。
惟居士幸教之。
士曰。
不思善不思恶。
正恁么时。
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明当下大悟。
遍体汗流。
涕泣而礼曰。
上来密语密意外。
还更有不。
士曰我今为汝说者。
非密也。
汝若返照。
密却在汝边。
将别。
又问曰。
某宜何之。
士曰。
逢袁可止。
遇蒙当居。
明退而绐其众曰远矣。
徒取倦苶耳。
曾奚益。
俄易其名之慧。
为道。
以避能名。
后果住袁之蒙顶山。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慧明。姓陈氏。鄱阳人也。本陈宣帝之孙。国亡散为编氓矣。明少出家于永昌寺。怀道颇切扣双峰之法。高宗之世依忍禅师法席。极意研寻。初无證悟若丧家之犬焉。忽闻五祖密付衣钵与卢居士。率同意数十许人。蹑迹急追至大庾岭。明最先见。馀辈未及。能祖见已便掷袈裟。明曰。我来为法非望衣钵也。时能祖便于岭首一向指订。明皆洞达悲喜交至。问能曰。某宜何往。能记之曰。遇蒙当居。逢袁可止。明再拜而去。便更其名。以旧云道明也。下岭绐诸僧曰向陟崔嵬远望杳无踪迹。僧即退转。一说居士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为信。岂可力争耶。任君拈去。明遂手掀如负钧石而无举分。拱立舍旃。则咸亨四年也。以明未舍家曾署诸卫。故有将军之号矣。宜春太守秦琢奏谥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8—713 【介绍】: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8—713 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兴)人。早年听人诵佛经,颇能领会,遂北行访师。高宗咸亨间入黄梅东禅寺,参禅宗五祖弘忍,弘忍命于碓房舂米,时称为卢行者。因所作禅偈为弘忍所赏,于夜间传其法衣,并命其速往南方隐遁。隐居韶州曹溪十余年后,始至广州法性寺,出示法衣,并剃发受戒。后归住韶州宝林寺,为众说法,历三十余年,影响遍于南方。卒于新州国恩寺。宪宗时赐号大鉴禅师。生平见《旧唐书》本传。慧能为南宗禅之创始人,其为学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北宗禅之渐悟说不同。后人尊其为禅宗六祖。其语录由门人辑为《六祖法宝坛经》。此书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存其诗偈2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粤诗·卷五
释惠能(六三八 — 七一三),一作慧能,俗姓卢。新州(今新兴县)人。幼年丧父,家贫,不识字,以采樵为生。二十四岁时,闻人诵《金刚经》,决心学佛,乃往投湖北蕲州黄梅县东山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南归隐遁十六年。唐高宗仪凤元年(六七六),薙发于广州制旨寺,受具足戒于法性寺。后于韶州曹溪宝林寺大倡顿悟法门,宣扬“见性成佛”,为佛教南宗开创者、禅宗之六祖。唐玄宗先天二年圆寂,年七十六。唐宪宗诏谥大鉴禅师。弟子编其语录为《六祖坛经》。事见《坛经》及释法海撰序,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撰碑铭、碑文。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慧能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以父行瑫官南海。遂为新州人。咸亨中至乐昌。就智远禅师出家。复至蕲春。就宏忍禅师受具。后至南海。就印宗法师剃染。住法性寺。上元中移具宝林寺。诏赴京邑。谢病不起。神龙三年敕住韶州能居寺。改额法泉。是为南宗六祖。先天二年卒。宪宗时追谥大鉴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其先出范阳。父行瑫始官中朝。武德中以谮左迁。为州司马。贞观十二年戊戌。生能于官舍。未几而父丧母寡。贫甚。能于民间日售薪。共甘旨。一日闻旅馆有客诵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语而寤。固。问客此何经。曰金刚般若经也。又问何从得之。曰得之蕲州黄梅冯茂山忍大师所。大师且以为诵此经即当见性成佛。能曰我志欲见大师。然以母累。柰何。时一客又以白金十两。俾安家而趣使往。咸亨中。道过韶阳。信士刘志略。延以恩礼。志略之姑尼也。方读涅槃。问疑义。能为解析。因问字。曰不识也。尼怪而诘其故。则曰诸佛妙义。不堕文字。尼叹服。呼为行者而称之乡里间。众遂筑辟宝林旧寺。请居之。以便趋向。能念曰。吾以求师至是。遽以自安可乎。明日往依乐昌县之智远禅师于西石窟。远尤加器重。曰必蚤获印證于蕲。而后转以见教也。至蕲。忍师问。来何自。曰自岭南。曰何求。曰求作佛。曰岭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岂尔。乃服役。至悬石腰间踏舂碓。以效勤苦。先是神秀上座奉忍命。书偈于壁。以著己见解。能亦倩客。夜书一偈其旁。忍见之。阴召而传其所受之衣钵。曰自吾先师。以此表信。今妄庸者。莫不觊觎。故其所在之地。命若悬丝焉。汝其亟逝。无滞此也。于是逃于四会怀集之间。久之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师。以风幡之辨。求见所受衣钵。而为之落发。从智光律师。登坛受具。其坛盖宋三藏求那跋摩筑者。记云。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得戒。梁三藏真谛。又手植菩提树于坛侧。记云。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士。于此说无上乘法。上元中。忍大师示寂于蕲之东山。能悬知之曰。吾师其真归矣。既而讣至。徙居宝林寺。刺史韦璩以大梵寺迎焉。力辞入曹溪。由是天下心学之士。归曹溪。而武后中宗。以神秀禅师奏举。娄降玺书。诏赴阙。继遣中官薛简敦致。皆谢疾不起。后赐磨衲袈裟一。钵一。编珠织成经巾一。绿质红晕华绵巾一。帛五百匹供养。舍新兴宅为寺。请额国恩。神龙三年。诏韶州缮治其寺。务尽壮丽。易赐其额法泉。延和元年。预命弟子。建塔于法泉寺。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归而唱灭。春秋七十六。十一月反葬曹溪。宪宗追谥大鉴。塔曰元和正真。宋太平兴国三年。诏易曹溪法泉寺为南华寺。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慧能。
姓卢氏。
南海新兴人也。
其本世居范阳。
厥考讳行瑫。
武德中流亭新州百姓。
终于贬所。
略述家系。
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
贞观十二年戊戌岁生能也。
纯淑迂怀惠性间出。
虽蛮风䝤俗渍染不深。
而诡行么形驳维难测。
父既少失母且寡居。
家亦屡空业无腴产。
能负薪矣日售荷担。
偶闻廛肆间诵金刚般若经。
能凝神属垣迟迟不去。
问曰。
谁边受学此经。
曰从蕲州黄梅冯茂山忍禅师劝持此法。
云即得见性成佛也。
能闻是说若渴夫之饮寒浆也。
忙归备所须留奉亲老。
咸亨中往韶阳遇刘志略。
略有姑无尽藏恒读涅槃经。
能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
怪能不识文字。
乃曰。
诸佛理论若取文字非佛意也。
尼深叹服。
号为行者。
有劝于宝林古寺修道。
自谓己曰。
本誓求师而贪住寺。
取乎道也何异却行归舍乎。
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石窟。
依附智远禅师侍座谈玄。
远曰。
行者迨非凡常之见龙。
吾不知吾不知之甚矣。
劝往蕲春五祖所印證去。
吾终于下风请教也。
未几造焉。
忍师睹能气貌不扬。
试之曰。
汝从何至。
对曰。
岭表来参礼。
唯求作佛。
忍曰。
岭南人无佛性能曰。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曰汝作何功德。
曰愿竭力抱石而舂供众而已。
如是劳乎井臼。
率净人而在先。
了彼死生与涅槃而平等。
忍虽均养心何辨知。
俾秀唱予致能和汝。
偈辞在壁见解分岐。
揭厉不同浅深斯别。
忍密以法衣寄托曰。
古我先师转相付授。
岂徒尔哉。
呜呼后世受吾衣者。
命若悬丝小子识之。
能计回生地。
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渐露锋颖。
就南海印宗法师涅槃盛集论风幡之语。
印宗辞屈而神伏。
乃为其削椎髻于法性寺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
所登之坛即南宋朝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筑也。
跋摩已登果位。
悬记云。
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斯受戒。
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畔手植菩提树。
谓众曰。
种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开士。
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
至是能爰宅于兹。
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皆符前谶也。
上元中正演畅宗风惨然不悦。
大众问曰。
胡无情绪耶。
曰迁流不息生灭无常。
吾师今归寂矣。
凶赴至而信。
乃移住宝林寺焉。
时刺史韦据命出大梵寺。
苦辞入双峰曹侯溪矣。
大龙倏起飞雨泽以均施。
品物攸滋逐根荄而受益。
五纳之客拥塞于门。
四部之宾围绕其座。
时宣秘偈或举契经。
一切普熏咸闻象藏。
一时登富悉握蛇珠。
皆由径途尽归圆极。
所以天下言禅道者。
以曹溪为口实矣。
洎乎九重下听万里悬心。
思布露而奉迎。
欲归依而适愿。
武太后孝和皇帝。
咸降玺书。
诏赴京阙。
盖神秀禅师之奏举也。
续遣中官薛简往诏。
复谢病不起。
子牟之心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固以此辞。
非邀君也。
遂赐摩纳袈裟一缘钵一口编珠。
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绵巾绢五百匹充供养云。
又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焉。
神龙三年敕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
务从严饰。
赐改额曰法泉也。
延和元年七月命弟子于国恩寺建浮图一所。
促令速就。
以先天二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
异香满室白虹属地。
饭食讫沐浴更衣弹指不绝。
气微目瞑全身永谢。
尔时山石倾堕川源息枯。
鸟连韵以哀啼。
猿断肠而叫咽。
或唱言曰。
世间眼灭吾畴依乎。
春秋七十六矣。
以其年十一月迁座于曹溪之原也。
弟子神会若颜子之于孔门也。
勤勤付嘱语在会传。
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
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
会序宗脉。
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
尽图缋其影。
太尉房琯作六叶图序。
又以能端形不散如入禅定。
后加漆布矣。
复次蜀僧方辩。
塑小样真肖同畴昔。
能曾言。
吾灭后有善心男子必取吾元。
汝曹勿怪。
或忆是言加铁环缠颈焉。
开元十一年。
果有汝州人受新罗客购潜施刃其元。
欲函归海东供养。
有闻击铁声而擒之。
其塔下葆藏屈眴布郁多罗僧。
其色青黑碧缣复袷。
非人间所有物也。
屡经盗去。
迷倒却行而还褫之。
至德中神会遣弟子进平送牙痒和一柄。
朝达名公所重有若宋之问。
谒能著长篇有若张燕公说。
寄香十斤并诗。
附武平一至。
诗云。
大师捐世去。
空留法身在。
愿寄无碍香。
随心到南海。
武公因门人怀让铸巨钟。
为撰铭赞。
宋之问书。
次广州节度宋璟来礼其塔。
问弟子令韬无生法忍义。
宋公闻法欢喜。
向塔乞示徵祥。
须臾微风渐起。
异香裛人。
阴雨霏霏。
只周一寺耳稍多奇瑞逭繁不录。
肃宗下诏能弟子令韬。
韬称疾不赴。
遣明象赍传法衣钵。
进呈毕给还。
宪宗皇帝追谥曰大鉴。
塔曰元和正真也。
迨夫唐季刘氏称制番禺。
每遇上元烧灯。
迎真身入城为民祈福。
大宋平南海后。
韶州盗周思琼叛换。
尽焚其寺塔将延燎。
平时肉身非数夫莫举。
烟熛向逼二僧对舁。
轻如夹纻像焉。
太平兴国三年今上敕重建塔。
改为南华寺矣。
系曰。
五祖自何而识一介白衣便付衣耶。
通曰。
一言知心更无疑贰。
况复记心轮间如指之掌。
忍师施一味法何以在家受衣钵乎。
秀师则否。
通曰。
是法宁选缁白。
得者则传。
周封诸侯乃分分器。
同姓异姓别也。
以祖师甄别精粗以衣为信。
譬如三力士射坚洛叉。
一摩健那射则中而不破。
二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
三那罗延箭度而复穿馀物也。
非坚洛叉有强弱。
但由射势力不同耳。
南能可谓那罗延射而获赏焉。
信衣至能不传。
莫同夏禹之家天下乎。
通曰。
忍言。
受传衣者命若悬丝。
如是忍之意也。
又会也禀祖法则有馀。
行化行则不足。
故后致均部之流。
方验能师之先觉。
不传无私吝之咎矣。
故曰。
知人则哲也。
吁。
僧泓师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齐安人。中宗神龙中游京师。简傲自持,而罕言语,颇善地理之学,占相之言未尝差谬。出入于韦安石之门。中宗、睿宗朝皆崇重之,时号国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泓师者。
齐安人也。
神龙中来游京辇。
简傲自持而罕言语。
语则瑰怪。
颇善地理之学占择茔兆。
郭景淳一行之亚焉。
而出入于郧公韦安石之门。
与韦既密。
一日谓之曰。
贫道于凤楼原见一段地。
约二十亩。
有龙起伏之形势。
有藏此者。
必累世居台鼎。
韦曰。
老夫有别墅在城南。
候闲隙陪国师访地。
问其价几何。
同游林泉。
又资高兴。
异日韦寻前约方命驾次。
韦公夫人曰。
令公为天子大臣。
国师通阴阳术数。
奈何潜游郭外而营生藏。
非所宜也。
遂止。
韦曰。
舍弟滔有中殇男未葬。
便示此地。
泓曰。
如贤弟得此地不得他将相。
止列卿而已。
滔买葬中殇。
后为太常卿礼仪使而卒。
泓每行视山原。
即为图状。
尝自洛东言于张说曰。
缺门道左有好山冈丞相可用之。
说曰。
已位极人臣吉孰过此。
泓曰。
无人胜此。
遂咨源监察乾曜曰。
先人有遗旨矣。
后曜请假东洛。
迁奉而回。
已经年矣。
泓再经缺门。
其地已成茔兆。
问居人曰。
源氏之松柏也。
泓曰。
冥数合归源氏。
坐可待其变化。
不数年曜果登庸焉。
泓曾诫燕公曰。
宅勿于西北隅取土。
后成坑三二处为穴。
泓惊谓燕公曰。
祸事令公富贵一身耳。
更二十年祸及贤郎耳。
及均垍受禄山伪官。
肃宗复京以减死论。
太上皇苦执令处斩。
皆符泓言。
然中睿朝。
皆崇重泓号国师。
占相之言未尝差谬。
共 16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