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之问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18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引用典故:桑田变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集作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集作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集作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集作鹤)发乱如丝。
但看旧(集作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引用典故:巫山 来云去雨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一作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一作水)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一作林)映晚(一作清江浮暖)日,(一作黄)弄晴烟。
积水浮(一作移)冠盖,遥风逐管弦。
嬉游不可(一作知)极,留恨此山(一作长)川。
按:【校注】这首诗通篇流露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情怀,与后来贬谪之作反映的情绪大不相同,当为诗人早年奉使南行过江夏所作。诗中展现出一幅水天相接、生动阔远的境界,诗人与友人流连江上,如在仙境,嬉游忘返。末句抒发别情,但只是一抹淡淡的离愁而已。全诗描摹细致,属对精严,很能体现宋之问诗“约句准篇”的特点。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题会福塔院诗 初唐 · 宋之问
七言绝句
如涌浮图近紫霄,芙蓉仙苑礼群僚。
海天遥奉金轮日,尽遣祯祥归圣朝。
按:见清修《日下旧闻考》卷一二五引《宋延清集》。按:此塔院清时称三塔寺,在永清县,其上有唐圣历元年石刻。
引用典故:支机石
八月凉风天气晶(一作清),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龙门应制(698年春) 初唐 · 宋之问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䌽仗蜺(一作虹)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一作香)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一作间)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骎骎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一作旋)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纪事》云:“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成,文理兼美,左右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拭泪攀杨柳,长条踠地垂。
白花飞历乱,黄鸟思(一作度)参差。
妾自肝肠断,傍人那得知。
⑴ 一作宛,又一作匝
引用典故:团扇 刀头 京兆画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象(一作里)秋。
台前疑挂镜,帘(一作檐)外似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奔龙争度日,飞鹊乱填河。
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共 18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