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后赞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79 【介绍】: 宋仁宗后。真定灵寿人。曹彬孙女。明道二年郭皇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册为皇后。庆历八年,宫中卫卒乱,后遣宦侍平之。英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帝感疾,请权同处分军国事。次年帝疾愈,即还政。神宗立,尊为太皇太后。王安石当国,后乘间语帝不宜轻改祖宗法度。帝曾有意于燕蓟,后戒勿轻举。苏轼以诗得罪下狱,后援仁宗语救之。卒谥慈圣光献。
全宋文·卷一○五一
曹皇后(一○一六——一○七九),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曹彬孙女。
明道二年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
英宗入为嗣子,后赞策居多,及英宗即位(嘉祐八年),尊为皇太后。
神宗立,尊太皇太后,宫名庆寿。
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白书。
王安石当国,语神宗曰,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又救苏轼于狱中。
元丰二年冬卒,谥慈圣光献。
见《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
张鉴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鉴(14世纪—15世纪),字视明,河南开封府仪封县通安乡人。
张鉴是永乐十二年(1414年)的举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进士,因事被谪戍龙门卫,正统年间明英宗计划亲征,他上疏请求改为选任在宣府驻守的良将行事,将权归一事才能成功,英宗上阅览后赞叹他有见识,在宣大战事有功而授指挥佥事世袭。
其后他被权贵排挤,调任庆远卫副千户,年老回乡,年九十岁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3—1867 【介绍】: 清广东花县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龠门,号儒斋。
道光十二年进士。
授编修。
任御史时曾疏劾鸦片战争败将奕山。
累擢至湖南巡抚。
咸丰元年,守长沙拒太平军达八十余日,城卒不陷。
后赞助曾国藩编练乡勇。
咸丰末,任四川总督,镇压蓝大顺等起事。
同治二年,在大渡河边击败太平军,杀害石达开及其部属。
卒于四川,谥文忠。
有《骆文忠公奏议》。
维基
骆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岁时改名秉章,字吁门,号儒斋,广东广州府花县人,清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儒生、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将领,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总督,谥“文忠”。骆秉章父珝元,号诚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骆秉章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炭步镇华岭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其座师为穆彰阿,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银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咸丰二年(1852年)夏,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轰击,其事未平,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太平军围攻八十馀日不能克)而复职。咸丰三年(1853年)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左宗棠说:“所计画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一时传为佳话。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派鲍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继其后。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告戒其弟曾国荃要“一听骆中丞、左季兄之命,敕东则东,敕西则西!”潘祖荫曾言:“楚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镇压云南蓝朝鼎领导的起义势力,解绵州之围,杀四万余人。赏加太子少保衔。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拢子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不忍全军饿死,写信给骆秉章,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视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不久旧病复发,死于任所。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