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志暕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失题 唐 · 孙处玄
五言绝句
引用典故:守四方
汉家轻壮士,无状杀彭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法师讳法澄。字无所得。俗姓孙氏。乐安人也。吴帝权之后。祖荣。涪州刺史。父同。同州冯翊县令。法师第二女。降精粹之气。含宏量之诚。大惠宿持。灵心早启。鉴浮生不住。知常乐可依。托事蒋王。求为离俗。遂于上元二年出家。威仪戒行。觉观禅思。迹履真如。空用恒舍。遂持瓶钵。一十八事。头陁山林。有豹随行。逢神拥护。于至相寺康藏师处听法。探微洞悟。同彼善才。调伏坚持。宁殊海意。康藏师每指法师谓师徒曰。住持佛法者。即此师也。如意之岁。淫刑肆逞。诬及法师。将扶汝南。谋其义举。坐入宫掖故。法师于是大开圣教。宣扬正法。归投者如羽翮趋林薮。若鳞介赴江海。昔菩萨化为女身。于王后宫说法。今古虽殊。利久一也。中宗和帝。知名放出。中使供承。朝夕不绝。景龙二年。大德三藏等奏请法师为绍唐寺主。敕依所请。今上在春宫。幸兴圣寺。施钱一千贯。充修理寺。以法师德望崇高。敕补为兴圣寺法师。修缉毕功。不逾旬月。又于寺内画华严海藏。变造八角浮图。马头空起舍利塔。皆法师指授规模及造。自馀功德。不可称数。融心济物。遍法界以驰神。广运冥功。满虚空而遇化。不能祗理事涂。请解寺主。遂抄华严疏义三卷。及翻盂兰盆经温室经等。专精博思日起异闻。疲厌不生。诵经行道。视同居士。风疾现身。乃卧经二旬。饮食绝口。起谓弟子曰。我欲舍寿。不知死亦大难。为当因缘未尽。后月馀。俨然坐绳床七日不动。惟闻斋时钟声即吃水。忽谓弟子曰。扶我卧。我不能坐死。卧讫迁神。春秋九十。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三日也。以其月廿三日。安神于龙首山马头空塔所。门人师徒弟子等未登證果。岂知鹤林非永灭之场。鹫岭是安禅之所。号慕之情。有如双树。法师仁孝幼怀。容仪美丽。讲经论义。应对如流。王公等所施。悉为功德。弟子嗣彭王女尼弥多罗等。恐人事随化。陵谷迁移。纪德镌功。乃为不朽。铭曰。
易高惟一,道尊自然。
大法雄振,岂曰同年。
优陁花色,昙弥称贤。
错落伦次,师在其閒。
济彼爱河,拯斯苦海。
导引群类,将离缠盖。
不虚不溢,常住三昧。
是相无定,随现去来。
双林言灭,金棺复开。
有缘既尽,归向莲台。
众生恋慕,今古同哀。
营门昼开齐犬吠,蒯生相人先相背。
古来鸟尽良弓藏,近时刎颈陈与张。
功成四海身无地,归楚楚疑归汉忌。
极知犹豫成祸胎,时乎时乎不再来。
君王恩深辩士走,淮阴胸中血一斗。
妇人手执生杀机,赤族不待君王归。
君王归,神为恻,独不念秋毫皆信力。
舍人一嗾彭王殂,淮阴之辞真有无?
噫吁嚱,淮阴之辞真有无
⑴ 谢云汉高于此真少恩哉千载之恨殆有甚于此者犹幸不出于妇人耳三复此作为之扼腕潘云千载疑狱非老吏不能判此引吕后嗾告于越事为證非拘成案者
彭思王庙联 近现代 · 周凤楞
对联
彭王就国南来,幻梦一场,到此地方开觉路;
澧水环山东去,回头是岸,教世人莫问前程。
金缕曲 近现代 · 王用宾
游戏人间耳。
半山林、半居朝市,隐埋名字。
说甚稼轩姜白石,充做滥竽吹士。
又几个、疏狂如己。
残月晓风杨柳岸,更关西、铁板铜琶起。
苏与柳,各言志。

骏声清健词中砥。
彭王、一时并重,惹人猜忌。
三弄伊凉歌罢了,千顷汪洋声势。
文字到、中年灵异。
收敛雄心檀板下,把诗筒、咫尺勤交替。
箴酒句,佩韦识。
彭王既为醢,淮阴亦就亡。
富贵不知退,往往召灾殃。
英雄自难驭,宁恨良弓藏。
留侯独见机,功成谢侯王。
愿从赤松游,辟谷求仙方。
前有范少伯,后有张子房。
古谏无专职,士庶获胥通。
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
卿相曷其然,出纳代天工。
宫詹此札子,责善太宰公。
辞严气则直,读之声沨沨。
韩论及欧书,异代而合踪。
既可扶国是,抑竭朋友忠。
百年无此言,友道从而隆。
朝廷罚台给,株连班直空。
宰公乞摄旷,奏上何匆匆。
略弗涉救援,于是涉迎逢。
急彼故缓此,意外有牢笼。
人情鄙兹疏,诋讪纷詾詾。
台为风纪御,给本丝纶总。
朝廷托耳目,立法由祖宗。
官小系则大,责重望乃崇。
愆忒以之律,邪佞以之攻。
从则如水流,不从如水壅。
士气要在养,养则其气充。
折沮失謇谔,使之抱喑聋。
天王本圣明,宰公实股肱。
信之如蓍龟,可以定吉凶。
慷慨能行义,岂曰无优容。
难解者彭王,喜怒注宸衷。
程罪终见释,钺幸终弗庸。
公议皎如日,晓及三尺童。
岂宰顾不谅,而弗及童蒙。
朝廷行是罚,名以惩不供。
因摄以寓援,何不鉴触龙。
乞浆或得酒,求鱼庶离鸿。
言患不至此,何患听弗聪。
所惜在谏垣,两挫一岁中。
岁来其娓娓,履霜怆凌冻。
不可视朝廷,长有拒谏风。
凤鸟吝不鸣,若鸣致时雍。
匪为群谏地,自树弼亮功。
其日举传奉,逮谏适相同。
奏名四十员,珂马耀长冲。
胥靡共趋走,俛默不敢颙。
观者谓不祥,道议起如蜂。
其责将谁归,未可谢匪躬。
当悯时不平,亦可悲人穷。
不鸣岂瓦鸡,不应岂木钟。
岂待七年发,救焚必征彸。
但恐缓不及,激切有缄封。
令人思三原,当此热心胸。
陈乞惟恐后,剀切期必从。
皎皎歌白驹,一往无留踪。
江湖渺吾忧,其言不可终。
附:次韵诗屠滽
予于弘治丙辰间承乏天曹夏四月十有三日科道官奉旨俱下锦衣卫狱予闻之召四司询科道得罪之由皆曰不知且言诸衙门所进民情封事既得旨例捧到科交收今既下狱无人收领各官既不得领出于外又不可留宿于内闻先朝亦尝有科道官下狱时请命中书等官摄其事予未暇答铨司具其事呈堂时日已至申乃急为转达遂得俞旨是夕台部封事方得人收纳次日予乡姻宫詹杨公致书于予大意言科道官下狱閤下即当抗疏请贷如何差官代其事予以不知科道官得罪之由难便请贷及台部封事无人领收事不可缓之故答之次日蚤予乡友掌科吕公下顾问予曰杨公昨有书与閤下否予曰有因诵彼此书中大意吕公曰杨公亦以此书送六科科中人皆疑之予笑而不答后与杨公往还如旧者经十馀稔未尝言及此事至今年秋予朝退还邸第忽有客以先生石田名守阯别号碧川今升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名献今任顺天府尹诗集与犬子径者予偶抽一册目之遂见五言古风一首题曰读杨宫詹与屠太宰论事劄惊曰异哉读毕不觉大笑因次韵一章名曰解嘲云
宦游久京国,学通尤未通。见恶必远避,见善常加恭。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此劄实差谬,何谓声沨沨。到处任播扬,有类衡与纵。碧川居论思,如何不纳忠。致书戒老夫,友道皆云隆。追思昔年事,大明丽长空。尧舜喜复出,万几任匆匆。纳谏真如流,明良喜相逢。荆榛委篱落,芝术收药笼。万姓乐熙皞,四方无鞠詾。今上初出閤,庶事元老总。九卿集东阁,讲官索儒宗。先求语言正,更论德学崇。人各荐一二,不称交相攻。老夫荐两杨(一即碧川一乃今元老石斋先生),碧川川流壅。为语带乡音,不及问学充。因之又复荐,元老耳若聋。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碧川已备知,岂肯心怀凶。同乡又相亲,度量廓有容。维时科道官,有事忤宸衷。一朝下缧绁,难便责保庸(天官入统五日保庸安有功也)。颠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台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日暮无人收,厥职谁与供。越例送台部,又恐触衮龙。天曹借中书,摄事犹宾鸿。此举实旧规,碧川岂不聪。书来既善道,如何报科中。彼若击巨石,我犹履薄冻。今复寄吴下,大伤君子风。碧川岂为此,姻旧情雍雍。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已功。抑恐入铨者,邪正有不同。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冲。当时吕都谏,气节侪何颙。亦尝论此辈,怀毒犹荓蜂。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躬。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莫道此言虚,应若丰山钟。云衢漫委蛇,何必好征彸。马周三十贵,屡受汉室封。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
右此和篇盖都宪屠老先生之所示喻者冲和沛博之文裕达含宏之度弗愠不知弗迁所怒蔼然使人知长者之德如此也周林野迂腐老昩时宜初目杨宫詹之劄子将谓其笃于友谊相资成善能警薄返漓于今之世又谬恃三百篇之旨有惩有劝形于里巷而无责于是莽无顾忌循其辞而贯穿以韵然其间凿枘龃龉而有得彼失此之讥愚何容度嗟夫侮嫂氏之毁挝妇翁之诬古犹不免都宪固自谅之矣但周于潞公之所分谤梁公之所为容焉者不能无愧耳敬跋简后庸识其迹之始末云
思王祠联 清末至民国 · 吴恭亨
对联
彭王香火一千载;山色檐甍十二时。
思王祠联 清末至民国 · 吴恭亨
对联
道澧在后,澹澧在前,大川广原,隐然襟带;
彭王不终,思王不朽,封建郡县,交有功名。
玉堂故人折简招,彭王二妙联辔过。
冰瓯冷侵瓜果鲜,兰酝香透黄封破。
何来青衫一腐儒,脱帽衔杯据上坐。
自怜潦倒走风尘,偶憩燕市解鞍驮。
荆高死后剑客稀,谁能击筑杂哀些。
相逢旧好三太息,生也形神顿摧挫。
丁年意气盛莫当,昔何其强今何愞。
自从举世憎文笔,哦咿辄遭贵游唾。
逢掖固知非俊物,屠贩居然号奇货。
奚为白首不追悔,诗人例应获穷饿。
眼前劝尔尽一尊,仰视檐角星斗大。
王子郎署宦不达,彭郎禄位亦轗轲。
学士萧散江湖情,清吟抱膝愁无那。
小臣忝备顾问列,大事诸公克负荷。
生平痼疾烟霞深,南望云山隔紫逻。
因兹閒话九峰游,九峰主人同唱和。
此子落拓谢浮名,廿年高拥白云卧。
遥思幽筑青山巅,梅花千树竹万个。
箬笠荷衣世外装,饲鱼调鹤閒居课。
言罢知君少宦情,仙骨肯教繁华涴。
贱子无端京洛游,自笑筋力干谒惰。
明日拂衣归去来,一犁春雨耕黄糯。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