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乃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8 首
引用典故:俸钱散
闻道南行市骏马,不限匹数军(一作官)中须。
襄阳幕府天下异,主将俭省忧艰虞。
祗收壮健胜铁甲,岂因格斗求龙驹
而今西北自反胡,骐驎荡尽一匹无。
龙媒真种在帝都,子孙永落西南隅。
向非戎事备征伐,君肯辛苦越江湖。
江湖凡马多憔悴,衣冠往往乘蹇驴。
梁公富贵于身疏,号令明白人安居
俸钱时散士子尽,府库不为骄豪虚。
以兹报主寸心赤,气却西戎回北狄。
罗网群马籍(一作藉)马多,气(一作用)在驱驰出金帛。
刘侯奉使光推择,滔滔才略沧溟窄。
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
强梳白发提胡卢,手把(一作兼)菊花路旁摘。
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当杯对客忍流涕(一作涕泪),君(一无君字)不觉老夫神内伤。
⑴ 疑梁崇义,曾为山南节度
顺治甲申,世祖元年。
命摄政王,统师伐明
适于其时,流贼入燕。
明帝殉国,社稷已迁。
厥吴三桂,致书军门(叶)
乞师进讨,大军遂前
贼廿万众,据山海关。
并山横海,势颇盛焉。
王传军令,勿得争先。
鳞次布列,固我中坚。
三桂汉兵,白布识肩。
以为分别,否恐同歼
大风忽作,堀堁蔽天。
我军呼噪,风止战酣(叶)
大败贼众,灭迹扫尘
遂至都城,贼早西窜
辞辇安众,守经达权。
文程赞襄,嘉猷允贤
九月驾至,定鼎北京
为明雪恨,抚有宇寰。
汉高明祖,秦元之民(叶)
李唐赵宋,更不足云(叶之唐宋得天下皆有惭德即汉高明祖虽如逐鹿中原得之以高才捷足然刘乃秦之亭长朱亦元之编氓究为干犯名分若我甚朝与明本属各国且攻取祖宗以七大恨兴师于义正而屡至燕京未即盖知其国政日非待时而动也及流寇入逼明之社屋已墟三桂迎请王师为之驱剿贼众雪耻复仇因而定鼎安民出诸水火统一海宇亿兆欢迎从古得统之光明正大孰有比于本朝者哉)
奉天宏运,启后承前。
于亿万载,皇图永绵。
⑴ 叶亲顺治元年四月大军命摄政睿王多尔衮代统往定中原授奉命大将军印京启锡以御用纛盖一切便宜从事遂自盛行向宁远而进
⑵ 睿亲王统兵行六日明平西伯吴三桂遣副将等出山海关致书于王以流寇攻破京城九庙灰烬明帝已殉社稷贼首僭称尊号掳掠逞残神人共愤乞师除暴剪恶三桂愿率所部前驱睿亲王得书即指山海关进发报三桂书越日三桂复致书于王请速整虎旅入关急击逆贼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王得书即星夜前进遇贼将唐通于一片石邀击之斩百馀人贼遁去我兵直薄山海关三桂率属迎谒遂入关
⑶ 叶十时贼首李自成率马步二馀万众自北山横亘至海列阵以待睿亲王集众传令曰尔等毋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破此则大业成矣因令我兵向海对贼阵尾鳞次布列吴三桂兵分列右翼之未并谕三桂曰尔兵各以白布系肩为号不然同系汉人以何为辨恐致误杀
⑷ 叶进是日大风迅作尘沙蔽天咫尺莫辨及兵令军士呼噪者再风遂止各对阵奋击大败贼众追杀至四十里贼首尾不相顾向燕京遁走因晋吴三桂爵为平西王以马步兵一万𨽻之随摄政王直趋燕京追杀流贼即以捷书驰奏盛京
⑸ 叶王睿亲与诸将誓约并谕众曰此次出师所以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仍示官民以取残不杀共享太平之意百姓闻之莫不大悦凡逃窜山谷者皆还乡里薙发归附所过州县官民并开城迎降我军至燕京自成已复焚宫殿西遁因令诸将随三桂追贼寻剿之于陜西贼遁入湖谷广窜死山
⑹ 五月睿亲王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出迎五里外王进朝阳门老幼焚香跪迎众以明卤簿御辇陈皇城外启王乘辇王固辞众再三请王曰今来定天下不可不从众意乃以王仪仗前列乘辇入武英殿故明众官皆拜贺王下令诸将乘城止宿不许擅入民居万户安堵乃与大学士范文程等议政于是传檄安抚畿辅郡县令明众官任事如故
⑺ 叶睿亲王等定议都燕即具疏恭迎世祖于八月启跸九月驾至燕京定鼎告祭庙社躬祝极门郊坛御皇受朝
谁言松上萝,缠绵若根蒂。
中路霣飘风,一心不能离。
矫矫西京女,单栖志逾厉。
黾勉将他雏,苦为故雄计。
一朝雏见夺,万事空流涕。
生为只影悲,殁作同心逝。
捐躯亦何补,九原还裂眦。
但使心无惭,宁求事有济。
刘诚允善饮,苦无酒伴陪。
或荐一军校,可以千百杯。
问其量何如,曰醉不敢放。
愈到沉酣时,愈作谦谨状。
刘乃笑摇头,此未足为量。
凡事一改常,识者所不尚。
承荐东湖月满船,江城夜色已堪怜。
长宵风雪知谁在,零落山丘又几年。
穗石人稀花易老,鹤峰山近泪如泉。
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
平蜀诗十三章(庚申) 清 · 朱彝尊
四言诗
(臣)伏见皇上即阼以来仁声溥洽凡在海外重译来格迩者巴蜀负固蕞尔叛寇神人交愤六师所向何坚不摧皇上先之以德化未即咸刘乃凶渠既殒馀孽罔悛天威赫怒爰命虎臣五道分军罙入其阻日未浃旬保宁成都千里厎定正月丁巳捷书上闻诞集文武臣工宣于阙下佥曰蜀寇之不靖于今六稔皇上休养民力湛静不絿金镜在握朗照万里之远山川险易瞭若掌中庙算恢宏指授方略以师则武以时则利以将相则和调用能不日成功圣武布昭远迈隆古(臣)以布衣被蒙恩泽拔置史馆粤稽曩昔刘辟既擒韩愈进元和圣德诗明之平蜀刘基亦作颂以献(臣)虽蒙滞躬逢盛际于以颂扬丕烈其何敢后拜手稽首而献诗曰
皇帝圣哲,靡远勿瞻。
南谐北燮,西被东渐。
蠢尔不庭,凭阻滇黔。
爰踞巴蜀,以逞戈铦。(一章)

皇帝曰咨,元戎是敕。
欲宣武功,诞敷文德。
寇众来挑,我坚垒壁。
匪久其师,恤民之力。(二章)

民力既恤,士气孔扬。
我车我牛,我仓我箱。
刍茭菽粟,在巘在冈。
万夫豫附,万马腾骧。(三章)

魁渠肆殄,枭谋日阻。
帝曰可哉,命整云旅。
分镳以驰,扬旌负羽。
或扼其吭,或击其膂。(四章)

赫赫奋威,师度七盘。
既下葭萌,入阆中关。
桓桓勇略,鸟道钩援。
绵井既收,遂复锦官。(五章)

如彼东瀛,用注萤爝。
如彼冲风,用卷秋萚。
昧雉斯经,穷兽乃缚。
彻其帜竿,清我堠柝。(六章)

蜀之黄发,植杖以遨。
蜀之黄口,联臂而谣。
壶则有浆,箪则有醪。
或徯于野,或迓于郊。(七章)

乃疆乃理,桤林棘路。
尔宅尔田,轻尔徭赋。
巴贡其笺,賨输其布。
栈谷梯山,千里褰溯。(八章)

捷书夜奏,彻于宸聪。
午门斯启,宣示臣工。
小大稽首,蹈舞攸同。
庭燎晢晢,光如日中。(九章)

我出我师,正月初吉。
至于益部,曾不旬日。
矫矫虎臣,殆罕其匹。
帝心是嘉,首用迁秩。(十章)

人亦有言,师克在和。
惟此成功,庙算实多。
贰者勿族,降者勿苛。
皇仁之溥,四国是吪。(十一章)

井络既平,坤垠式奠。
蒙诏牂牁,载归赤县。
皇帝神武,俾脩组练。
亦有昆池,于焉习战。(十二章)

圣有恒训,儆戒无虞。
凡百有位,职思其居。
勿谓外宁,官守或渝。
小臣作诗,以赞吁谟。(十三章)

忆昔同乘访戴船,几人同病合相怜。
风流云散空予在,雪压尘埋又十年。
诗卷尚留前日月,梦魂难觅旧林泉。
何时华表重归去,唳遍累累古冢边。
秋思新泪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新泪拭不乾,古泪已及趾。
二仪清浊分,伤心从此起。
裸虫日汹汹,圣人凿其知。
饮食藏兵戈,结绳开祸始。
黄帝学道流,剪灭神农裔。
蚩尤纵无良,榆罔恶未极。
大哉夏禹功,泽流应万祀。
当桀放南巢,扈从何名字。
直待采薇人,兄弟标忠义。
忠义既以明,天下争一死。
荀息殉遗孤,明知是无益。
蒯聩命躯车,其仆乃结辔。
画邑布衣流,悬树续齐祀。
豫让行何苦,漆身乞于市。
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后世。
汉祚当衰微,英雄纷举事。
臧洪据地时,陈容忽扬袂。
当日同座人,胡为空太息。
卓哉巴郡守,断头心罔贰。
晋惠昔蒙尘,百官皆散溃。
独有嵇侍中,衣血足捍卫。
周顗急呼天,卞壶长卧地。
此外亦寥寥,閒居谈名理。
唐有藩镇难,诸公何慷慨。
张兴解其尸,张巡抉其齿。
杲卿更愤激,钩舌詈不已。
阿弟死希烈,自草表与志。
屈强德宗朝,刘乃段秀实。
夺笏直唾面,投床遂不食。
乃有孙节度,受锯无绌志。
宋代光前古,编简难尽纪。
载观靖康初,十人辟和议。
第一欧阳珣,恸哭深州外。
徽言閤室焚,仗剑语将士。
令峸坚执膝,终不拜犬彘。
若水挝破唇,彦先刃左臂。
痛惜岳家军,十年一朝弃。
淮宁向子韶,建康杨邦乂。
不作他邦臣,宁作赵氏鬼。
北兵括地来,屈指数李芾。
取酒饮家人,遍刃无遗类。
幕属及潭民,举族多自缢。
林满井无虚,激厉乃如此。
亦有赵卯发,亦有江万里。
亦有宣抚陈,亦有少保李。
节义或一双,积尸或如垒。
或赴沼自明,或指腹自誓。
广王终崖门,陆张随入海。
于赫文文山,义尽仁乃至。
平日读诗书,庶几可无愧。
乾坤扫荡来,圣神广栽植。
烈烈复轰轰,又非宋代比。
书以白银管,藏以黄金匮。
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我欲从头哭,泪尽东海水。
白日且吞声,歌咏聊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