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元圭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大唐纪功颂 初唐 · 高宗皇帝
四言诗
若夫元功攸宰。丕业光于帝先。神用斯冲。峻道辉于象外。至于炯诫千祀。昭训百王。则有彫金扬不朽之基。镂玉启无疆之迹。而阪泉师律。旌德之范未章。畴野兵钤。铭徽之典犹阙。乘巢革夏。恧先觉于丹碑。济鲔戡殷。愧生知于翠碣。惟睿之失。其大者欤。自否运辞炎。垫宇之灾梗极。馀灵泣素。稽霄之浸滔天。风夏癸以昏初。则忠良既逐。政殷辛之虐往。则邦国斯悴。縠霏黄而雾地。下黩方祇。绳乱赤而雨天。上墋圆象。人怨神怒。语亡之兆遽彰。众叛亲离。规存之谋遂爽。月弓宵而空桂。则蚀屡金波。星箭夕而奔榆。则妖飞玉弩。尘埋五岳。见陵谷之迁移。水竭百川。睹江湖之腾沸。鼎巳问于轻重。裂周网者七雄。德遂寝于休明。绝秦纲者几国。天工是代。紫庭无享覜之宾。神道克恭。元冕乏郊禋之辟。故以邹瀛眇眇。同结向隅之悲。亥迹茫茫。共轸推沟之怨。妖精紊象。宝库延灾。萃绿林者烟霏。屯黑山者雾合。战龙于野。则乱起干戈。飞鸿在陆。则害生戎马。先文皇帝悯黎元之巳燎。救焚洪燄之炉。悼品物之将沦。拯溺横流之澨。握宝符于代北。肇建丹旗。剖神珠于汉东。方撝白羽。运五材而杖顺。阴阳未测。悬两耀而龚行。幽明叶契。而武关先入。楚猴之暴未诛。渐台虽覆。蜀蛙之声犹振。王充盗移凤扆。诖误伊瀍。窦德假署龙官。虔刘赵魏。同恶相济。共为唇齿。先帝威□有截。思入无方。穷幽测神。研几作圣。薛公三策。明出下科。陈相六奇。悬符上略。亲御姬钺。问罪晋京。墨守屡殚。般攻益赡。凿脩□之壤。举覆匮而成山。引曲洛之波。沃滥觞而为沼。飞冲业业。降临负户之危。长隧悠悠。上窥析骸之急。奔鲸之穴。染锷非遥。封狶之林。倒戈斯在。建德驱白波之众。济马颊之津。据青犊之资。践牛口之谷。吞沙石而贾勇。召风雨而成枭。图解邺城之围。规降上党之守。蜂飞万旅。猬起千偫。竭汜水之洪流。褫岯山之崇堵。羽书狎至。驲遽交驰。夕照赵烽。晨惊鲁柝。于时谋臣钳口。息其请箸之谈。猛将含牙。弭其穿札之气。或请退师函谷。以避前锋。或请反旆崤陵。以图后举。先帝乃谓诸将曰。本欲先定瀍东。次平河朔。今既远投天网。自取膏原。建德若擒。王充必败。虢亡虞灭。理有固然。韩并魏从。义无或爽。天实赞我。不可失乎。兵道尚奇。属斯举也。牵裾之议。践幕庭而局影。断鞅之规。望辕门而□息。独决神衷。总排舆诵。留偏裨之将。分拒王城。引趫武之师。移和制邑。荥波远派。遥疏官渡之滨。广武斜临。迥据成皋之险。严闉概日。巨防陵云。寰中逐鹿之郊。宇内□□之地。兴亡之道。楚汉之迹犹存。得丧之途。曹袁之基未泯。以代藩之贵。均士伍之劳。处唐侯之尊。等更徭之膳。越醪沾惠。赴白刃以求仁。楚纩衔恩。捐苍璧而取义。乃率数百骑。入其境五十馀里。观其部列。摩垒而旋。于是丑类相奔。凶渠竞进。短兵交战。长围亟合。望柘弧而尽殪。类棋布于中原。应萧斧而咸摧。若星罗于平隰。仅而获反。□无一焉。□夫赵主入秦昭之关。事从权免。晋后察王敦之垒。道以诈全。业蹈往辰。功优昔载。自是锋芒遂衄。钲鼓载衰。夺林父之心。破姜维之胆。退归漳滏。恐天讨之乘奔。远□轘辕。惧王师之兼弱。深沟板渚。敛辔车关。数十罪而不惊。示三驱而未款。乃休牛洛汭。暂息桃林之墟。牧马河阳。聊驾襄城之野。樵苏巳远。虚月垒以招兵。雉堞不修。偃日羽而延寇。建德深然楚閒。不疑秦谍。空峭壁以径前。沈轻舟而直进。先帝勒兵背水。列骑依山。光流阙巩之甲。声振武安之瓦。神规岳镇。未许代御之辞。圣略川凝。无受致师之请。欲战不可。求反无路。肇自霞初。迄于景晏。汤风烂石。溽暑流金。赢粮不从。壶浆莫继。思仇饷于葛野。想蠲渴于梅林。齐侯绝华泉之游。楚将无谷阳之饮。穷鱼失水。望清汉而摧鳞。暍乌倾巢。仰曾天而折翮。先帝别命旌麾。以乘其背。亲当矢石。以击其心。表里夹攻。远迩同至。始见开行迹雁。分彼阵以弱其锋。终乃合势形蛇。离敌众而孤其力。冀马追风彩桃花而翼路。燕犀夺日辉若枝而镜野。摐金愤关陇之气。淩险若夷。浴铁惋熊罴之心。陷坚如朽。应龙画角。百川为之震荡。灵鼍制鼓。九镇所以倾颓。投石蒙轮。霜映彫戈之末。翘关拔距。电流文剑之端。举长彗以布新。卷崩云以袪祲。攻虚匪实。尘靡藉于曳柴。击众以寡。火无劳于结燧。俘虏十馀万。斩首三千级。生擒建德。徇于城下。腼颜流汗。曾无解扬之言。怀德畏威。翻有蒯通之说。然后操袂□□伏锧旗亭。脐燃董卓之膏。头饮智瑶之器。王充牵羊请服。刑马求盟。开定鼎之郊。献测圭之邑。义贞白水。信缛丹书。赦其缧榇之辜。宥其挻埴之命。情安共主。忘鲠气于田横。怨切周天。忍终凶于魏豹。于时沴卷东浸。镜万里而河清。妖敛西氛。阵千重而云散。昔高宗鬼方致伐。远克三年。周武牧野陈师。尚劳再驾。未有胸吞宇宙。掌握乾坤。正西北之倾天。轴东南之毁地。英谋一振。功成晷刻之閒。勍敌双擒。业茂须臾之顷。故能基大宝于王业。锡祉元圭。扫元凶于天步。臻祥绿错。国八纮而绩禹。功迈叙伦。家六合而心勋。德超则大。牺皇语圣。既桀往而尧今。农帝方神。遂昏前而□□奇谋冲秘。非假书于黄石。雄断纵横。讵窥符于元女。近以五载巡初。省方伊洛。九冬狩晚。讲戎许郑。举鸾旗而遐指。飞翠盖以长驱。垣垒肃而未迁。山川俨而无改。徘徊丹浦。事求闻礼之辰。顾步青邱。情异抚军之日。波瞻旧溆。水变沈沙之奇。堞望前墉。城馀拔帜之所。是以餐哀霜露。攀日月而不追。茹痛风枝。怀天地而莫报。金墀在御。方九仞以悲深。玉案升珍。拟万钟而□切。麟图□范。义百楹书。凤篆留规。道千裘冶。虔守天位。忧辍峻于洪基。肃奉帝猷。诫亏光于宝祚。属辞抽思。实无觊于扬名。相质披文。庶有裨于纪德。乃为颂曰。
乾纲肇绝。神鼎初飞。
妖淩三季。兵缠九围。
元功孰纂。神器无归。
瞻乌逐变。即鹿乘机。
穆穆圣祖。桓桓神武。
电击河汾。云飞京宇。
克清龙战。载安鳌柱。
礼叶禋宗。乐谐率舞。
漳滨猬起。洛汭鸱张。
荐惊权□。亟犯封疆。
裂冠称帝。犯跸图王。
岂知吴灭。未辩虞亡。
睿后生知。谋绝偫彦。
云輣西伐。霜戈东战。
元恶悬首。凶渠革面。
一纵□擒。义多昔卞。
冰销日域。雾敛星区。
龙庭受吏。凤穴来苏。
虔奉天禄。恭膺帝图。
陶甄太素。亭育尊卢。
启光夏政。诵恢周道。
滥以菲躬。聿承大宝。
宅侔宇宙。业均牺昊。
岂□英明。实资衡保。
载省王风。顺驱月驷。
津由漂卤。途经绝辔。
思动则天。慕缠因地。
敬爱攸属。明发奚洎。
寒移暑谢。律变星回。
阵云先灭。月垒犹开。
毁垣残柳。塞井荒苔。
水侵□石。燧掩飞灰。
泗水词班。济阳纪蔡。
式传经略。敢竭虚昧。
坤纽方舆。乾张圆盖。
腾实万古。飞英百代。
上党旧宫述圣颂(723年3月) 唐 · 张说
四言诗
惟开元十有一祀正月。皇帝展义于河东。挟右太行。留宴上党。整兵耀武。入于太原。设都建颂。以崇王业。南辕汾脽。祈谷后土。天清日朗。神歆如荅。三月庚午。饮至长安。六军解严。四方和会。迩观法象。遐咏德泽。大虞巡之典修。美汉祠之礼举。人心翕而一变。神物效而无方。于是邠王臣守礼宁王臣宪申王臣撝岐王臣范薛王臣业献书于内。开府仪同三司臣璟尚书臣晙臣象先臣颋御史大夫臣漼抗疏于外。佥曰陛下受天历数。稽圣典谟。道贯三灵。仁育万类。扫阴沴而睹日。开辟之功也。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天以陛下为子。人奉陛下为君。万殊之福。斯应毕臻。三代之风。颂声咸作。今潞人怀代邸。咏泗亭。采圣崖。延元石。将表潜龙之馆。勒启圣之图。勤亦至矣。陛下推而不报。其何以下塞众望。上对神庥哉。臣闻天之所启。人之所戴。必凭睿圣元懿之德。元命贞符之纪。功业见乎变。德施加乎时。德厚者施溥。功元者应速。或阶晦以彰。或由难而昌。盖生其德之谓天。授其时之谓命。天有成命。其可没乎。陛下昔居是州也。紫云在天。神光照室。白鹿来扰。黄龙上升。陇出仙洞而神鱼跃。山开禅穴而灵钟韵。谣言合谶。巨迹引途。嘉李傍连。神蓍自起。当此时也。金石豫变。狱颂先归。政殷六府。人重五教。陶无窳器。渔有让泉。神而化之。人不知力。昔龙负图而大舜登。狼衔钩而后殷昌。元圭锡于夏禹。赤伏归于汉光。应运协符。希代称宝。未有穷祥极瑞。俶傥瑰异。如今之至者矣。若元贶集而不彰。则神心不悦。鸿业成而不赞。则祝告无闻。是掩天庥而盖圣德也。臣子之罪。将何解焉。愿听潞人。以扬丕烈。帝曰。往者中宗违代。国步维艰。天祚我唐。大命集于睿宗大圣真皇帝。朕畏天将命。不敢怠遑。其乾符坤珍。皆先圣之馀福。朕何力之有焉。然重违昆弟公卿之请。抑心敬从。无为虚美。重朕不德也。偫臣游圣。荡莫能名。约乎旧史。敢颂成绩。辞曰。
帝德广运,乃圣乃神。
天祚圣兮,唐虽旧邦。
其命维新,再受命兮。
帝初正人,降居上党。
天下往兮,黄龙昼见。
攀天而上,九五象兮。
帝适于野,紫云之下。
求必在兮,帝寝于堂。
变龙有光,观者骇兮。
天迹星谣,木连蓍立。
总神异兮,灵钟化穴。
缟鹿赤鱼,何诡异兮。
上天无声,托类附形。
觉悟人兮,圣皇斋栗。
在得戒失,昭事神兮。
皤皤潞老,乐我王道。
爱旧宫兮,赫赫颂功。
与天比崇,摅无穷兮。
乾知大始。变化惟众。
白日贞辉。以著乎运行。
素月亏盈。以纪乎孟仲。
阴既往而阳受。暑既骤而寒送。
景长而土圭可测。气肃而玉律潜中。
若乃摇落既谢。戚戚无悰。
霜雪凝凌以戒节。天地闭塞而成冬。
羲和在兹。敬授人时。
周之正则建子为首。冬之夜则问如何其。
北斗阑干。乘招摇而直子。
元堂在座。列偫后以听辞。
冬之日可爱。闻乎鲁史。
一之日觱发。著乎豳诗。
其神元冥。厥德在水。
其器闳奄。事官有司。
元圭以絓椟。乘元辂以载旗。
顺物以终。乃安其性。
因宜制节。用必克正。
使夫有为而天下御正。无事而天下分定。
先王以之狩田。孝子以之温凊。
万人以之休息。偫辟以之殷聘。
一以明国家之盛。再以诵昭事之令。
夫惟败度起功。逆时兴务。
重其徭役。急彼征赋。
动众不随其物宜。驭人不以其裕。
灾异必降。甲已之气乘。
疠疾必行。哭泣之哀聚。
则知邦国兴否。噫时令之可惧。
太华之山。削成四面。方直者五千馀仞。盖岳之雄也。往因行迈。望之不及。今来何幸。作尉于兹。因而赋之。以歌厥美。
华山维岳。
偫岳之雄。
天开厥状。
神致其功。
昔与襄山。
连冈不绝。
河水长注。
横流曲折。
神元再造。
拓崖而两分。
仙掌常存。
倚天而回列。
其后多历年所。
至于夏王。
穷地络。
正乾纲。
绿甲之功既就。
元圭之业有光。
定我祀典。
因为旧章。
同夫三事。
伟哉煌煌。
徒观其倚伏而起。
削成而峻。
作秦塞之高标。
为豫州之巨镇。
其南接楚。
其北临晋。
嵚乎数都之间。
岂惟直上者五千馀仞。
远疑将适。
近若将腾。
氤氲绿润。
霮䨴青凝。
发地壁立。
连天石棱。
披重霄而自致。
与元气而相陵。
旁望偫山兮尽为幽侧。
犹夫南面兮用资峻极。
巍巍乎掩夏云之奇峰。
苍苍然合秋天之正色。
近压关辅。
载枢京国。
此其所以为岳者也。
若乃人寰不远。
胜气常清。
石含古色。
泉落秋声。
悬岩蔽亏。
谓乾坤之阖辟。
洞壑幽邃。
汎雷雨之满盈。
恍恍乎又似龙虎潜伏。
鬼神含精。
伊彼崇林。
望之尽目。
参灏气而森秀。
侔断山之遥矗。
仙草殊品。
灵花异族。
不以无人而不芳。
香风洒乎函谷。
皆负灵造。
是润是黩。
具物灵繁。
故难详鞫。
萧条世俗。
髣髴神仙。
玉女明祠。
星坛尚在。
羊公旧室。
石榻常穿。
雾雨迷处。
云台巍然。
则知大象所存。
何有于古。
列真攸萃。
宁独于先。
国家南正司天。
北正司地。
人神不扰。
方岳定位。
森森象设之若生。
憺憺威棱而可畏。
宗伯制礼。
巫咸视事。
杀气每登。
骍刚必备。
盖所谓敬而无黩。
厉夫精意。
此则邦之礼物也。
受命如响。
依人而荣。
攸歆盛德。
载答嘉生。
不𠌤旬时。
作为云雨。
白浆既挹。
黄玉斯睹。
隤止如山。
永康中土。
此则神之叶赞也。
揔被山岳。
非无壮丽。
或隐峰于偫岭。
或结根于荒裔。
空闻象外之谈。
何贵人间之世。
而我直两都之大道。
当三条之正中。
偏近日月。
高谢纷濛。
通天之气。
成天之功。
銮辂常幸。
声明有融。
能事无爽。
扬言莫穷。
举天下而争长。
故难可而比崇。
有虞氏提地。享天命。
光启九有。缉熙八政。
能使坤德以宁。祥符锡庆。
神矣王母。通灵感圣。
献尔宝图。昌尔金镜。
嗣尧之美。于斯为盛。
固知冥贶有则。休明无极。
非天私我有虞。惟神归于至德。
必将永其历数。宁惟锡彼封域。
俾皇鉴之昭昭。岂神明之默默。
谅可耀寰宇。盛邦国。
盖地如何。匪兹不克。
懿此图箓。实昭应感。
广竖亥之遐步。资重华之睿览。
规方远近。微妙元通。
致蛮貊于度内。出山川于卷中。
可以明四目。达四聪。
易曰。不出户。
知天下。何莫假此神功。
徒稽其囊括也。吞八极。
尽四溟。霜露所坠。
日月所经。莫不总天目。
入帝庭。嗤秦政得燕图以拓境。
小穆公梦鹑首以称灵。亦有周王御天。
汉君求仙。穷人力于宇宙。
遍辙迹于山川。孰与夫高居深视。
探微洞元。得地理于冥契。
拥神休以永年。则知明德在兹。
景福是降。播颂声以洋溢。
洎寰海与里巷。美矣哉。
历选列辟。符瑞钜万。
元圭告成。白环入献。
曷若斯图之用也。九土宏而庶绩建。
墨之为用也。以观其妙。
池之为玩也。不伤其清。
苟变池而为墨。知功积而艺成。
伊昔伯英。务兹小学。
栖迟每亲乎上善。勤苦方资乎先觉。
俾夜作昼。日居月诸。
挹彼一水。精其六书。
或流离于崩云之际。乍滴沥于垂露之馀。
由是变黛色。涵碧虚。
浴玉羽之翩翩。忽殊白鸟。
濯锦鳞之潎潎。稍见元鱼。
则知自强不息。允臻其极。
何健笔之成文。变方塘而设色。
映扬鬐之鲤。自谓夺朱。
沾曳尾之龟。还同食墨。
沮洳斯久。杳冥不测。
爱涅者必染其缁。知白者咸守其黑。
蘋风巳歇。桂月初临。
元渚弥净。元流更深。
所以恢宏学海。辉映儒林。
将援毫而悦目。岂泛舟而赏心。
其外可察。其中可见。
同君子之用晦。比至人之不炫。
冰开而淳漆重重。石映而元圭片片。
傥北流而浸稻。自成黑黍之形。
如东门之沤麻。更学素丝之变。
究其义也。如虫篆之所为。
悦其风也。想鸟迹之多奇。
将与能而可传可继。岂谋乐而泳之游之。
耻魏国之沉沉。徒开墨井。
笑昆山之浩浩。空设瑶池。
专其业者全其名。久其道者尽其美。
譬彼濡翰。成兹色水。
则知游艺之人。尽以墨池而为比。
南山之阳。
何珍不藏。
昭皇家之至德。
发紫玉之祯祥。
荧荧兮千岩动色。
炯炯兮万壑生光。
映于林谓偫凤之集上。
据于石辨众珉之居旁。
固已闻于往牒。
遂荐臻于我皇。
稽夫所自。
无胫而至。
每隐曜而不欺。
曷招携之可致。
所以瑞于有道。
将委质而式孚。
出非其时。
则韬光而自弃。
南眺穹崇。
玉见于中。
贞姿岂琢。
劲质非砻。
远而望焉。
与彩云而摇曳。
即而察也。
杂嘉气之葱茏。
对白璧而即异。
元圭而攸同。
故瑞无应而不至。
事有感而遂通。
通人莫测。
孰知其色。
由是王者凭之而致理。
君子观之而比德。
明琬玉之在兹。
岂瑕瑜之有匿。
原乎玉之处幽。
俭德是修。
德表玉而应瑞。
玉用德而降休。
盖真宰之潜运。
知神功之所由。
不然。
安得挹至宝于潜谷。
阐皇风于大猷而已哉。
若乃外彻中朗。
泠然如响。
佩服之处。
虽贵乎山元。
抵鹊之时。
罔怀于土壤。
大矣哉。
瑞无常居。
因化所如。
惟德是依。
彼自彰于符契。
不贪为宝。
我何待而沽诸。
故客有观光而歌曰。
归太素兮远蛮屏。
有瑞玉兮见霄岭。
浮紫色于云际。
混清辉于水影。
庶南山之不骞。
期我皇之惟永。
夏后氏奠山疏滞。拯溺开泰。
元圭锡命。既成天下之功。
黄龙发祥。始耀域中之大。
当其驻轸江甸。𫇢舟洪川。
天行健而时有未济。地设险而瞻之在前。
思利涉以抚俗。遂精诚而告虔。
于是云气滃起。神光烂然。
奋角于勿用之窟。骧首于或跃之泉。
安波澄澜。奉天意以禺若。
拖尾垂鬣。夹王舟而负焉。
合灵符于百代。表圣运于千年。
徒伟夫出无情。驰不测。
如驱风雷。若有羽翼。
观竭诚以效用。似就列而陈力。
电目流光。金鳞耀色。
天吴奔走。阳侯屏息。
巨险汔济。孰假剡木之能。
潜怪莫逢。宁资画鹢之饰。
应变化以昭盛。出沈潜而刚克。
其庆惟大。赖祉福者兆人。
其观惟荣。执玉帛者万国。
若非平土堙水。泣辜罪已。
菲饮食以昭俭。卑宫室而思理。
德掩乎生成之初。功齐乎开辟之始。
安有非常之神物。不召而萃止。
济其不通。而彰其具美者也。
至若汉横汾水。秦抵沧溟。
实逞心欲。匪崇德馨。
苍生之虚瘁靡念。方士之空言是听。
始幸免于覆溺。夫何望乎炳灵。
于戏。动罔轨模。
言非善教。则人虽愚弱。
或使之而不效。其志惟纯。
其德孔殷。则龙虽神化。
将不役而自勤。信矣哉。
国家俾人其苏。在理无郁。
超乎大禹。不务舟车之劳。
蜿彼黄龙。但为宫沼之物而已。
元圭大师言,万事莫为己。
成就野夗央,诸天色欢喜。
涂山铭 中唐 · 柳宗元
四言诗
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劳万邦。和宁四极。威怀九有。仪刑后王。当乎洪流方割。灾被下土。自壶口而导百川。大功建焉。虞帝耄期。顺承天历。自南河而受四海。大位定焉。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功莫崇乎禦大灾。乃锡元圭。以承帝命。位莫崇乎执大象。乃辑五瑞。以建皇极。政莫先乎齐大统。乃朝玉帛。以混经制。是所以承唐虞之后。垂子孙之丕业。立商周之前。树帝王之洪范者也。呜呼。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帝王之政。崇德而赏功。故尧舜至德。而位不及嗣。汤武大功。而祚延于世。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让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让德焉。宜乎立极垂统。贻于后裔。当位作圣。著为世准。则涂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于此。追惟大号既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宁。羽旄四合。衣裳咸会。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礼乐。和气周洽。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谟训。宜在长久。厥后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业不守。皇祖之训不由。人亡政坠。卒就陵替。向使继代守文之君。又能绍其功德。修其政统。卑宫室。恶衣服。拜昌言。平均赋入。制定朝会。则诸侯常至。而天命不去矣。兹山之会。安得独光于后欤。是以周穆遐追遗法。复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故予为之铭。庶后代朝诸侯制天下者。仰则于此。辞曰。
惟禹体道,功厚德茂。
会朝侯卫,统一宪度。
省方宣教,化制殊类。
咸会坛位,承奉仪矩。
礼具乐备,德容既孚。
乃举明刑,以弼圣谟。
则戮防风,遗骨专车。
克明克威,畴敢以渝。
宣昭黎宪,底定寰区。
传祚后允,丕承帝图。
涂山岩岩,界彼东国。
唯禹之德,配天无极。
即山刊碑,贻后作则。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