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性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祖渊。字天泉。雨庵其号也。庐陵杨氏之子。生有异质。永乐癸未。具戒于青原山。上金陵谒幻居戒公。多所启发。号入室弟子。尝对众称之。师不以小得自满。然臂香。笃志求道。至废寝食者五年。始得微悟。若开云雾行虚空。无所留阂。遂振锡观方。遍礼祖塔。所至丛林畏敬之。声称隐然。起同辈间。壬寅。还天界。刺血书杂华经。宣德改元。住山阐教。月山公嘉其行。延置座端。为龙象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雪峰。未几。天童虚席。移师居之。百废具兴。化道大行。甲寅。被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住持难其人。命师兼之。僧众闻之。皆乐从展钵如云。上悦。赐田四百馀顷。以赡焉。师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繇是。三宗弟子。各有依归。传道受业。而纲绪始无紊乱矣。又以天下寺多废。繇学徒未广。于尝度正额外。增其数五之一。一时受度者。如川汇云委。其徒之繁昌。废刹多繇是而兴。升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之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师为传戒宗师。天下学者。闻师戒。皆知所守。而行不离道。寺左道。北山阻。沟水泥淖。往来者苦之。师同太监兴安。拓地三百亩。甃石作安和桥。筑庵桥侧。命僧守之。以济众。于是。寒不病涉。暑则供茗饮。人归德焉。师气宇弘深。制行洁白。盖湛然渊澄。浩然海蓄。凡诸世缘。无一可以动其意。其为国家祝釐。则洞洞然尽其诚。为诸弟子说法。则恳恳然发其趣。盖忠于事上。勤以接下。一时尊而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所度弟子。以万计。嗣兴教事。及主名山。住大刹者又若干人。生于洪武己巳二月四日。化于正统己巳三月七日。寿六十一。僧腊四十七。卒之时。沐浴更衣而坐。索笔书偈曰。观世间六十一。一即是三三即一。团团烁破去来踪。白日虚空轰霹雳。书毕瞑目而逝。异香满室者数日。太上皇闻之。遣太监吴弼。赐以白金香币钞万缗。又遣礼部主事林璧赐祭。朝之公卿大夫。莫不致祭。茶毗于都城之西山。贵贱耄耋送者万馀人。得舍利盈掬。藏于功德院。灵骨。奏还南京普宁。建大窣堵波藏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祖渊,字天泉,号雨庵。
姓杨氏,庐陵人也。
明永乐癸未,受具青原山,谒幻居戒,多所启发,称入室弟子。
然 臂明心,笃志求道,至忘寝食,孜孜五载,尘妄俱空。
始出游参,遍礼丛林。
壬寅还天界,刺血书经。
宣德改元,声誉远畅,四方学者,视作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灵峰。
值天童虚席,乃移居之。
甲寅应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命渊兼之。
僧徒云集,复赐田四百馀顷。
渊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由是三宗弟子,受业各有依归。
又以天下寺废,多由学徒未广,请于常度正额外,增五分之一,废刹多因是而兴。
未几,迁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为传戒宗师。
又以寺左行道阻沟,往来苦之,乃拓地甃石,作桥建庵,其傍施茗利济,行者德焉。
以正统己巳三月七日示寂,临化书偈,掷笔悠然,异香满室。
上闻,遣太监吴弼,以金钞香币赐吊,又遣礼部主事林莹致奠。
茶毗得舍利盈掬,藏于大功德寺,奏请灵骨归塔南都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