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九云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王文企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文企(?
—17世纪),字仲安,徽州府歙县人,湖广江陵县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文企是天启元年(1621年)湖广乡试举人,到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担任吏科给事中。
淮扬、山东等地发生饥荒,他上陈赋税繁重,令人民有怨言,被贬谪为南京国子监典籍,迁任大理左寺副。
弘光年间,王文企改任太仆丞、大理少卿;隆武帝同时召用他和周廷鑨、徐开禧、郭之祥、姚宗衡、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任命他为詹事掌管翰林院;福京失守后不再出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因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维基
方士亮(16世纪—17世纪),字君绳,号慕庵,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方士亮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的进士,获授浙江嘉兴府推官,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丁忧。
服除,调往福州,再迁官兵科给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谢升,谢升说:「君主以不用聪明人为高招,今上太用聪明人,令天下朝政败坏。
」又说:「各位不用谈政事,皇上早有主意。
」他连同言官弹劾谢升诽谤泄密,使其被削籍。
之后他相继他弹劾陈新甲、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桂、吕大器、马爌,请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谠、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抚恤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葛枢的家人,推荐方岳贡、陈洪谧,朝廷大多采纳。
周延儒督师,他担任赞画军前,战败后入狱,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释放归乡。
弘光年间方士亮得起用为户科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声军队;隆武帝即位后升任太常卿,北征时受命和与何九云辅导唐王朱聿𨮁,福京沦陷后去世。
严似祖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严似祖(?
—1654年),字亦如,云南云南府昆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严似祖是尚书严清的孙子,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次年(1640年)联捷进士,获授翰林院检讨,负责纂修《会典》,掌管起居注,管理六科奏章,又主持册封荣王朱由桢,兼任吏部与礼部郎中。
隆武帝继位,召用严似祖和周廷鑨、王文企、徐开禧、郭之祥、姚宗衡、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等人,似祖任左中允、侍读,福京沦陷后归乡。
永历元年(1647年),孙可望起用严似祖为其行营的礼部尚书、翰林学士,他不应召。
不久,奉命前往云南典试,取士三十三人,补任官职。
因祭祀孔子不周而入狱,不久得释。
孙可望阴谋篡位,严似祖力陈不可行而遭杖杀,但称帝之事亦告寝。
张之奇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之奇,字东尼,号平子,江西建昌府新城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礼部观政,考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明亡降顺,授弘文馆编修(《甲申传信录》言授顺庆府府尹)。
隆武帝继位后,同时召任周廷鑨、王文企、徐开禧、郭之祥、姚宗衡、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未出。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华秀(1559年10月4日—1597年7月20日),字居约,号同春, 一说号桂斋,明朝泉州府同安县人《泉州市志》:「号回春,南安石井端安下村人」。
另说是金门西黄(今「西园」)人。。
黄华秀生于嘉靖己未年九月初四日(1559年10月4日),早年是南安县庠生。
幼年时与哥哥黄华瑞就学于杨子山「阳林书院」,后在泉州继续学习。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与其兄黄华瑞同为戊子科举人,时人誉为“兄弟同榜,双凤联科”。
此外他与哥哥也被认为是金门同时中举八人的成就「八鲤渡江」的人物之一其他六人分别是平林蔡献臣、阳翟陈基虞、浦边蒋孟育、青屿张继桂、浦边赵维藩、林兜吕大楠。。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联捷进士,被认为是金门同时中进士五人的成就「五桂联芳」的人物之一其他四人分别是平林蔡献臣、平林蔡懋贤、浦边蒋孟育、阳翟陈基虞。。
之后黄华秀授广东韶州府推官,任内雪杀姑之冤,释代兄之囚,辨伐冢之诡。
当地居民冲击教会房子,传教士利玛窦向知府谢台卿告状,并交由黄华秀彻查,很快整饬肇事者。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以考绩第一,召为南京浙江道御史。
刚果洞达,条陈时事。
时有辽东建奴之虑,中原有矿税之兴,楚藩有小人之构,华秀皆上疏极言之。
空暇时从德兴祝世禄、宁国张应泰、潜江欧阳东凤及郡人李范廉、骆日升为读书之会。
万历二十五年六月七日(1597年7月20日),积劳成疾,猝逝于任上,不馀一钱,诸人为其经纪后事。
黄华秀有女儿,嫁给何乔远次子何九云
明神宗嘉其廉政,让黄华秀入祀南京乡贤祠与广东韶州府学名宦祠配祀。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开禧(?
—17世纪),字锡馀,号念庵,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二名举人,到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临武知县,改翰林院庶吉士,后辞官归乡,写下效法以前贤臣的文章,让讲授的文人学习。
弘光帝即位,起用他为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右中允、左谕德、经筵讲官,因父母逝世归乡,南京失陷后曾在昆山起兵;隆武帝继位后,同时召任他和周廷鑨、王文企、郭之祥、姚宗衡、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他得任命为詹事,协理翰林院事,福京失守后不接受清朝荐举隐逸,不再出仕。
郭之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郭之祥(?
—17世纪),字宇止,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郭之祥是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到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获授福建崇安县知县,迁翰林院检讨、东宫侍讲,上疏请求让进士二甲以下出任推官和知县。
隆武帝即位,同时召用他和周廷鑨、王文企、徐开禧、姚宗衡、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他累升少詹事、侍读学士;福京失陷后隐居,愤恨而死。
姚宗衡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姚宗衡(?
—1646年),字幼舆,号霞溆,广信府歙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宗衡是崇祯六年(1633年)的举人,署任平原教谕协助县令抵禦流寇;到崇祯十三年(1637年)成进士,因召对称旨而和孙一脉、赵玉森、刘瑄、严似祖共同得授翰林院检讨。
南京失陷后,姚宗衡跟随金声起兵,兵败后前往福京,和周廷鑨、王文企、徐开禧、郭之祥、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一同接受隆武帝召用,迁任编修、詹事府左中允,很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