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琏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广寄,字寓安,姓余氏,开化人也。
生而聪慧,年幼失恃,父听无为法公言,舍令出家。
父故石工,携与工作,主人食以鱼胾,不受,曰:“爷已许出家,岂可复食此?
”父不觉泪下。
及为沙弥,好学多能,博雅游艺,往来于休婺之间。
一时士大夫,无不器重,乐与为忘年交。
居尝叹曰:“人生驹过隙耳。
泛泛若此,何以出家为?
”年二十四,始决志参访,屡行为亲知,羁留不果,乃宵遁,单瓤只杖,径造云栖大师,见而器之,为授具戒,开示念佛法门,曰:“念佛无他,专在一心不乱。
”寄服膺久之,乃司维那,居恒刻意精修,单持一念,谨束三业,严整威仪,调和内外,众心悦怿。
云栖一日临众,曰:“梵语维那,此云悦众。
若寄维那,可谓称职矣。
”由是众咸推重,居斯职也。
八易寒暑,以省师归故山,闭关三年。
明万历庚戌,入黄山丞相原诛茅藏修,精进自策,一念不移,若忘人世。
久之,一方缁白归信者众,图南汪公为结庵以居之。
岁逾一纪,偶婴疾,竟不言,动止如常人,莫之知。
久之疾笃,乡人请医诊视之。
寄曰:“生死如客耳,当行即行,又何为乎?
”竟勿药。
唯安然端坐,如不有身。
一日,召弟子曰:“吾行矣,末后一事,汝等识之。
”言讫,跏趺而逝,天启元年辛酉二月二日也。
初,弟子不意其遽化,未理龛室,乃置坐于几上,且恐形变,急积薪荼毗。
值天大雪,不能行事,如是七日,远近缁素,闻而破雪奔吊,见寄颜色如生,喜容可掬,唇红不改,手柔如绵,咸曰:“此生人,安忍火?
”固止。
乃借佛龛收敛,供于丈室,雪乃止。
弟子相谓曰:“此岂末后一事耶?
”于是亦不敢火,经夏秋炎热,形气不变。
明年壬戍三月,弟子大守走匡山,具白其事于憨山清,且请为铭。
清闻而叹,曰:“吾沙门之行,贵真修实證,不在衒名闻、立门庭为得也。
且谓寄于生死,神往形留,化臭腐为神奇,非戒定熏修,精心融贯,岂能然乎?
即佛祖之金刚不坏,常住不朽,亦由是而致此。
可證寄之道行精能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兴祥,字桂昌。
姓熊氏,吉安人也。
母㝱老僧投锡,惊寤而生。
幼好静坐,性根不凡。
年近富强,父母并逝。
遂北游淮郡,剃度于菩提社隐名,受具于宝华山见月,寻依极乐湛一。
荏苒十载,忽焉辞去,南参报恩大觉国师。
凡名山大川,流览几遍。
或谓:“风尘奔走与匿迹潜修,两相县殊,不知道无不在,感无不通,动即静机,事为心印,其中真谛,非可泛测。
”祥胸无蕴宰,故自去来,而不方物。
后还山,力般舟行百日,豁然超旷,会委逢源,不可埃岸。
适有不器禅士,来自都门,谓:“念佛不离参禅,参禅不碍持戒,百千三昧不出心地一法。
”祥即恍然曰:“戒体圆明,德性空寂,反观本源,空性亦灭,了无持犯,是即心地法门。
若存一念见开知觉,便名破戒,况馀念耶?
”器与湛一,闻言首肯,默印心许,遂居首座。
自是严究毗尼,精研广律,服勤十载。
甲子冬,湛一寂后,继主法席,四方缁流,喁然向化,日盈千指。
祥克己以廉,接物以宽,务持大体。
至于殿阁轮奂,田园增广,犹其馀也。
以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一月八日示寂,寿八十四,坐夏四十七,传戒二十七期,塔于县北五华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