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瞿溥

共 8 首
答哲维西山见怀(辛酉)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七言律诗
记曾犯雪叩松门,归饮山椒及未昏。
事在仅留题壁字,诗来犹念刻舟痕
蛰居无地容双屐,野饭何时共一尊。
万劫不磨湖墅约,待君兰桨载桃根。
⑴ 去年正月,大雪登秘魔崖题名,来诗及之。
𱮐(犭怒)子怒人风尚同,中邦旷古未交通。
虎皮黄蜡输将急,为慕清时德化隆(怒人刚狠好杀,在丽江、怒江外。有野夷,名𱮐子,自古不通中国,于本朝雍正八年相率到维西,将虎皮二十张、驴皮十张、麻布三十方、黄蜡八十斤充贡,愿永为年例。)
按:滇处天末,百蛮所居,自来大家世族,类皆非其土著。虽然,论风气之未辟,则断发文身,贻讥封豕;筚路蓝缕,载咏惩荆。虽以吴楚大邦犹然,独滇乎哉?顾开国之始,必生异人;万众之中,宁无杰士?以故三竹特生,九隆并配,妙香即是天竺,蒲人实为百濮,爨蛮为令尹子文之后,白人原白国阿育之遗。其间人物,如高栋之勇战以死,杨淇之执师不屈,隗叔之汲水出石,刀代之斩蛟息患,阿𪽍之制为韪书,麦宗之兼识鸟语。列女如陇氏之禁夷作乱,禄氏之请设流官,慈善之拒仇宛水,阿南之完节赴火,木氏之青年苦守,僰妇之手剑却敌。其以忠孝节义著者,殆未可更仆悉数。《通志》既备载之,余亦取而咏歌之矣。自汉历明,风气渐开,文物渐盛,延至于今,沐圣朝之德化,农勤稼穑,士习诗书,以科第起家者实繁有徒。月异而岁不同,僻陋之风,焉知不化为彬雅之俗乎?故余《竹枝》五十首,虽好丑杂陈,而亦具有劝勉之意焉。苟风俗稍有可采,无不亟为阐扬。至若渎伦逾纪,入室操戈,伏要路而行劫,逢商人而肆杀,以至变鬼魅而食人脏腑,行妖术而易人心肝,种种不法,则概未见诸歌咏,盖《百咏》、《续咏》,固以彰善为心,兹篇大旨,亦不外是。甚愿诸种人,生圣人之世,咸知洗心涤虑,去浇就淳,毋自外于生成而同率乎礼教也!因于咏《竹枝》后,并识数言于此。
北枕涔与澹,南带澧若道(澧、涔、澹、道,四经流名。)
维西乱源汇,直络复横绕。
东则江沱注,三派曲相抱。
孤城面面水,浮动兀一岛。
当其夏秋涨,东下海灏溔。
洞庭九州大,遍吸亦难饱。
四水得所向,若子趋厥媪。
岂料江沱至,神力龙夭矫。
四水能弗斗,遇之竟弱小。
况值圩堰阻,青青馥其稻。
筑捍各竞峻,屹屹对厥堡。
水怒不可泄,水径益以窅。
一怒复再怒,森然出鳞爪。
齧堤更齧郭,其势便欲沼。
莫恃文良制(文良制石为之,以分澧涨。),及我西东枣
不与水争地,何患冯蠵嬲。
苟与水争地,荡决等振槁。
城垣傥不守,田禾亦奚保。
且闻上游塞,沙砾挟木草。
深渠化浅笕,春泥壅秋潦。
若使下游畅,一白湖天晓。
今夏四水溢,奔赴疾如鸟。
飘风帅猛雨,夜半助其狡。
堤泐颓然缺,城危嶪欲倒。
老少相践踏,壮者据木杪。
倚堞手可盥,俯堞胆先掉。
咫尺即溟渤,千里一浩渺。
雷砰大块碎,鲸呿万夫挠。
幸赖使君力,不弃一瓠宝。
止其溺人笑,授以黄𧟌褓。
稍稍就安戢,一一出流殍。
万手指圩堰,恨不仆其表。
人指天亦怒,顷刻大波扫(官私围齐开,水乃得泄。)
六昼夜水退,相与卜平燥。
当夫昏垫际,悔不疏瀹早。
及夫洒澹后,晏坐食新麨。
所望贤通侯,高踞双目瞭。
此利彼必害,灼见析豪秒。
俾城作铁室,治水去毁捣。
圩堰可决决,黎赤仍不扰。
陂有两黄鹄,野富六穟䆃。
即看雪霰集,林邑便已浩。
下走乐无事,濡笔纪丰兆。
诗成九澧侧,冻日红杲杲。
⑴ 西、东护城堤,枣堤,皆防四水溃者。
维西 清 · 牛焘
七言律诗
西南万里一孤城,城上寒云暮角声。
铁锁旧沉蒙古渡(溜强渡在维西上流阿敦德钦地界通西竺地也,旧有铁索桥,元兵渡后,桥圯,始用绳渡。),金沙东拥武侯营(今金沙江尚有武侯坡诸葛等地。)
歌残敕勒秋风起,雪压蓬婆夜月明。
自昔边筹多劲旅,萧萧塞马垄头鸣。
蝴蝶双双绕菜畦,被风吹散渡桥西。
凭栏几度春情倦,也逐杨花过柳堤。
维西立地坪,山深雪厚,阻滞行人,每年三、四月间,雪方渐消,行人于夜半后,趁冰方结,从冰上偷过,约行二十余里。土人谓之偷冰渡雪。癸卯岁,余亲历其境,诗句未工,特记偷冰语奇,且以志行路之艰云耳。
立地坪头三丈雪,东西阻隔人踪灭。
潜行夜半雪不知,日出未出趁冰结。
吾闻灵湫偷龙水,偷冰之语亦奇绝。
安得仁人民不偷,熏弦一挥阴霾彻。
上躬谒泰陵侍直恭纪(戊子) 清 · 钱载
五言排律
一气肇于东,维西更郁葱。
灵山蟠上谷,厚地閟元宫。
寒食沿常俗,明衣致洁衷。
我家勤圣子,皇垄展和风。
夙夜音容切,高深化泽充。
十三年治大,千百世心同
吉象岩环涧,神光剑与弓。
盖松新拥翠,轮月皎临空。
止辇悲垂涕,趋庭跪鞠躬。
金卮进芳奠,玉扆降清穹。
林静长号振,渊微孺慕通。
劳皆继先志,迩又奏肤功。
舜德瞻惟孝,轩图纪永隆。
连徵幽薮及,普照小臣蒙。
感轨巍巍上,遗民皞皞中。
仙原湿春露,再拜契昭融。
⑴ 御制《恭瞻圣德神功碑告成感赋长句》:「谟烈昭垂千百世,忧勤想见十三年。」
广王维西施咏 清 · 朱寯瀛
五言绝句
多少蛾眉去,吴宫颦未伸。
不知尝胆辈,可念捧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