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允中

共 5 首
游桃源一百韵(814年) 中唐 · 刘禹锡
引用典故:三山 絷钟仪 姹女 黄石履 方寸 一子千年见 壶中 箫韶 子骥
沅江清悠悠,连山郁岑寂。
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
昏旦递明媚,烟岚分委积。
香蔓垂绿潭,暴龙照孤碛(山下潭名绿萝,碛名暴龙)
渊明著前志,子骥思远蹠(事见陶先生本记)
寂寂无何乡,密尔天地隔。
金行太元岁,渔者偶探赜。
寻花得幽踪,窥洞穿闇隙。
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居人互将迎,笑语如平昔。
广乐虽交奏,海禽心不怿。
挥手一来归,故溪无处觅。
绵绵五百载,市朝几迁革。
有路在壶中,无人知地脉。
皇家感至道,圣祚自天锡。
金阙传本枝,玉函留宝历。
禁山开秘宇,复户洁灵宅(诏隶二十户免徭,以奉洒扫)
蕊检香氛氲,醮坛烟幂幂。
我来尘外躅,莹若朝星析。
崖转对翠屏,水穷留画鹢。
三休俯乔木,千级扳峭壁
旭日闻撞钟,䌽云迎蹑屐。
遂登最高顶,纵目还楚泽。
平湖见草青,远岸连霞赤。
幽寻如梦想,绵思属空阒。
夤缘且忘疲,耽玩近成癖。
清猿伺晓发,瑶草凌寒坼。
祥禽舞葱茏,珠树摇玓瓅(一作的皪)
羽人顾我笑,劝我税归轭。
霓裳何飘飖,童颜洁白皙。
重岩是藩屏,驯鹿受羁靮。
楼居弥(一作迩)清霄,萝茑成翠帟。
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姹女飞丹砂,青童护金液。
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虚无天乐来,僁窣鬼兵役。
丹丘肃朝礼,玉札工䌷绎。
枕中淮南方,床下阜乡舄
明灯坐遥夜,幽籁听淅沥。
因话近世仙,耸然心神惕。
乃言瞿氏子,骨状非凡格。
往事黄先生,群儿多侮剧
(一作警)然不屑意,元气贮肝膈。
往往游不归,洞中观博弈。
言高未易信,犹复加诃责。
一旦前致辞,自云仙期迫。
言师有道骨,前事常被谪。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悠然谢主人,后岁当来觌。
言毕依庭树,如烟去无迹。
观者皆失次,惊追纷络绎。
日暮山径穷,松风自萧槭。
适逢脩蛇见,瞋目光激射。
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
唯馀步纲势,八趾在沙砾。
至今东北隅,表以坛上石。
列仙徒有名,世人非目击。
如何庭庑际,白日振飞翮。
洞天岂幽远,得道如咫尺。
一气无死生,三光自迁易。
因思人间世,前路何狭(一作湫)窄。
瞥然此生中,善祝期满百。
大方播群类,秀气肖翕辟。
性静本同和,物牵成阻厄。
是非斗方寸,荤血昏精魄。
遂令多夭伤,犹喜见斑白。
喧喧车马驰,苒苒桑榆夕。
共安缇绣荣,不悟泥途适。
纷吾本孤贱,世业在逢掖
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
公卿偶慰荐,乡曲缪推择。
居安白社贫,至傲玄纁辟。
功名希自取,簪组俟扬历。
书府蚤怀铅,射宫曾发的。
起草香生帐,坐曹乌集柏。
赐燕聆箫韶,侍祠阅琮璧
尝闻履忠信,可以行蛮貊。
自述(一作迷)希古心,忘恃干时画。
巧言忽成锦,苦志徒食檗。
平地生峰峦,深心有矛戟。
层波一震荡,弱植忽沦溺。
北渚吊灵均,长岑思亭伯。
祸来昧几兆,事去空叹息。
尘累与时深,流年随漏滴。
才能疑木雁,报施迷夷蹠。
楚奏(一作系)钟仪,商歌劳宁戚。
禀生非悬解,对镜方感激。
自从婴网罗,每事问龟策。
王正降雷雨,环玦赐迁斥。
倘伏(一作复)夷平人,誓将依羽客。
买山构精舍,领徒开讲席。
冀无身外忧,自有闲中益。
道芽期日就,尘虑乃冰释。
且欲遗姓名,安能慕竹帛。
长生尚学致,一溉(一作暨)岂虚掷。
芝朮资糇粮,烟霞拂巾帻。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聊复嗟蜉蝣,何烦哀虺蜴
青囊既深味,琼葩亦屡摘。
(一作踪)无西山资(一作姿),犹免长戚戚。
寿陆春园六十 明末 · 黄淳耀
七言律诗
已去风尘未住山,暮年幽事满荆关。
家居万户侯封内,人在西京儒侠间。
青玉案边椎髻古,黄金花下舞衣斑。
祗应便与林泉约,赊尽清娱占尽閒(右一篇见陶圃陆氏家藏墨迹)
出门意不舒,蜷跼行迟迟。
扁舟还溯峡,三日达黄骊。
主人乡里旧,握手颜怡怡。
登楼骋远目,天际丛峰奇。
槛外长江流,绿净而涟漪。
北望有所思,茫然使心悲。
信宿方解携,原城路逶迤。
地主笑相迎,慇勤劝酒卮。
道涂烦促倦,颓然卧茅茨。
听说太守贤,百里民熙熙。
薄暮投荒村,宿食从吾私。
俄惊供帐具,屏列陶公辞。
读罢再三叹,吾心尔先知。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川流木向荣,正值三月时。
西畴事正急,缅忆亲锄犁。
盈樽未可必,候门有稚儿。
南岳松应茂,东篱菊还滋。
吾生行且休,乐天复奚疑。
灵峰锐而富见陶会稽《游台宕路程》。),我闻昔人云。
峰峰会于寺,寺以灵峰闻。
踰岭裁半里,眼耳青烟煴。
盥漱石下渌,捧咽石畔云。
磴栈力千级,飞泉寒纷纷。
双掌外无缝,旋踏掌上纹(洞由合掌峰根而升,上有飞泉。)
道人昔高唱,阴壁霾灵文。
空山谁狡狯,刻划双锦裙
䆗窱入琳宇,春蔬嚼奇芬。
佛面有衰旺,坏瓦黏斜曛。
空亭合要眇,意惬情弥欣。
孤凤嵷两翮,翛然振鸡群。
芝花嫩可掇,双笋当我分。
长啸发松籁,招手云中君
⑴ 寻回道人诗碣不得,旁塑刘居士二女像。
⑵ 峰之最佳者,为凤凰、斗鸡、偃芝、骈笋,俱极肖。
湖犹高较地尺一,河实低于城丈馀
莫谓小安顿嘻尔,尚廑长治更殷予。
陶庄昔亦曾反覆,清口今诚深刷疏(陶庄引河既放直抵周家庄会清东下去清口较昔远五里于是永免倒灌之患计自康熙己卯逮乾隆丁酉历七十馀年一举遂成实赖天助神相所致详见陶庄碑河神庙记)
两世南巡十二度,无非勤思(去声)奠民居。
⑴ 昨因恭阅近日皇祖实录令萨载李奉翰查奏洪湖高堰情形据奏现在高家堰湖水计高平地一尺较之康熙年间高堰之水较堤旁平地高三尺已减少二尺矣
⑵ 又称现在淮安运河中泓深一丈四五六尺不等大堤高水面一丈三尺四寸高堤内平地一丈零五寸查康熙年间淮安之水高于平地九尺今则地面转高于水面二尺九寸合并计算今之河身实低于城丈馀与昔年情形迥不相同
⑶ 康熙己卯春迤南皇祖南巡陶命于清口隔岸挑治庄引河导黄使北因河臣董安国开放过早随即淤垫庚辰春命侍郎常绶履勘挑浚辛巳秋河臣张鹏翮于北岸开挑引河已经开放行船嗣因黄水消落中段淤垫壬辰甲午河臣赵世显复两次疏浚迄未成就乾隆己未命大学士鄂尔泰视河仍议开引河而河臣等率称难行议遂罢然予以陶庄引河不开终无救清口倒灌之策因命萨载相测高下绘图贴说详酌形势往返批示开挑新河于丁酉春蒇工至今安澜顺轨已八九年矣
⑷ 昔巡时皇祖六巡江浙于己卯俾远南即命开陶庄引河避清口以免倒灌诚釜底抽薪之计兹予六度南巡凡改筑高堰石工及天然坝永禁开放仁义礼智信五坝相时宣泄酌定水志于伏秋盛涨时大展清口俾下河数州县尽成沃壤开放陶庄引河使黄水无虞倒灌皆仰承之计皇祖圣训尚高宵旰勤思为泽国生民永远保障今湖水究于平地一尺且春时如此夏秋自必更甚然亦无别法令湖水再低惟敕河臣等加意守护不可稍存疏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