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安贵

共 8 首
达万类者莫尚于和气。
郁万类者莫极于幽情。
故登台而豁望。
得寓目于春荣。
高临乎双阙。
迥出乎重城。
洞千门而拂曙。
披九陌于初晴。
云当轩而气润。
风溢槛而光清。
阴始分而土膏起。
阳已动而泉脉生。
缥缈九层之端。
希微四达之眺。
春驭兴而摇裔。
兴牵春而窈窕。
鸧鹒来于东野。
鸿雁去于南津。
爱烟霞而改旧。
嘉草树而含新。
思欣欣于丽景。
情艳艳于韶春。
虽懵阴阳之义。
且知天地之仁。
我国家道洽众灵。
化涵诸夏。
吹律岂劳于邹衍。
操音宁藉于子野。
德被荒遐而有截。
泽周品物而无假。
因寿域以同归。
奚乐郊而独写。
是知气之所感者情。
情之所和者气。
气苟达而内惬。
情必洽而外慰。
等彼纯绵之温。
若享太牢之味。
因在极于羡溢。
宁止臻于髣髴。
不然者。
太昊之令何荣。
老氏之言安贵而已也。
春台高兮势峨峨。
莺乱啭兮传伐柯。
聊登陟兮一过。
揽春心兮未和。
春台晓兮光淡淡。
花竞落兮如菼菼。
远凭临兮一览。
袅春心兮多感。
感因外而重遣。
和自中而再寻。
任三阳之荣悴。
齐万化以浮沈。
风何知于虎啸。
云何识于龙吟。
犹春台之蹈泰。
与圣政之同深。
溟溟雨露集,熙熙岁始更。
灵蠢各有化,人理独无生。
念我泉下子,一绝如朝荣。
生男以待终,胡为遘夭茕。
天夺良以速,安贵颜仁名。
清尘布虚室,寒晦凝轩屏
宿草旅庭荐,哀鸟为悲鸣。
怅恍鲤趋日,礼训犹用情。
流目无存形,涕泪交沾缨。
恫忧何能已,叹息每遗声。
堂闱旷綦迹,诗书空复盈。
奚但肠九回,心膂成颓崩。
愧乏延陵达,无乃伤吾明。
人生必有死,顺受乃称贤。
况当迟暮时,朝露宁须延。
龚生垂七十,抱节诚独坚。
寝疾拒伪命,绝粒幸躯捐。
名德既以著,令终理亦全。
如何老父哭,犹曰夭天年。
鄙哉扬子云,临老成太玄。
中道倘见逝,谁闻美新篇。
惭耻贻千秋,安贵奇文传。
爱说心空话,何曾异常人。
低头爱朱紫,乱想艳丽新。
狂心不自息,举止背法轮。
利名如可好,安贵世外人。
我行龙标越龙溪,龙场更在龙溪西。
阳明洞天㝱早到,日星万古开荒迷。
我行黄平月潭寺,千仞悬厓读碑记。
螭蟠猱攫鹏鹄翔(碑记中语。),想见看云此游憩。
中丞丈人政学兼,遗像示我虔拜瞻。
英风道气见温肃,鹤骨瘦立松苍髯。
当时一疏貂珰悚,万里投荒狎蛮种。
山窝玩易通神明,石椁观天豁尘壅。
吾性洞澈夜气真,讲学日与诸生亲。
奇哉胆落安贵荣,责以减驿促出军。
罗施宣慰慑且感,茶獠摧枯何不敢。
擒王胜算非足惊,任道馀力随所揽。
先生经义先穷研,性天顿悟空蹄筌。
后儒思学有偏废,超厓走棘多危颠。
丈人有道莅兹久,考礼修文涤顽垢。
庋藏遗像扶风山,风教扶持意何厚。
学术孰始开黔陬,许君弟子尹荆州。
图书业成授乡里,千载坠绪悬悠悠。
先生施教遥与继,礼乐须明典章制(用《何陋轩记》语意。)
黔士无徒仰止劳,欲悟良知先六艺。
① 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余横被冤狱,一时亲故多驰救,而六先生者尤绝伦。此六君者,或为今世名德,或浮沉卑位,其仁侠之情则一也。且处卑者,衣食之虑尤重,有所瞻徇而不救者,非忍于情,力不足也。今奋于义烈之气,一切为之,讵非至难者乎?余用是慷慨流涕,发为歌诗,以励季世、敦薄俗焉。存三首
继春与余相识半年,共事横舍,所入甚微,闻讯则质衣得银三十圆,至宪兵司令部。阍者谯让之,乃留财而去。后屡至,终不得见。
曾参传杀人,慈母投杼走。
子长系冤狱,故旧皆袖手。
亲近且如斯,岂其情不厚。
祸来动难测,自救谁敢后。
子兮乃何人,慷慨独不苟。
典衣得卅金,奔走探囚牖。
谯诃困门卒,哀乞劳舌口。
终然赖此力,得以备粮糗。
呜呼吾宋子,恩意重山斗。
渊明感一饭,冥报期不朽。
子固行所安,吾敢妄辞受。
独忧仁侠情,万报吾终负。
时危识忠贞,患至见良友。
不逢生死关,安贵婴与臼。
平时道义交,仓卒或丧守。
是以卫荆轲,所善惟屠狗。
悠悠千载间,烈士痛已久。
竹王墓(庚申) 清 · 郑珍
九隆之生感沈木,竹王乃产三节竹。
此人当是开国君,神自子孙讹自俗。
夜郎地大秦汉前,东接交趾西邻蜀。
初时天启一州主,必有奇雄传以续。
世久莫复识根原,遂缘竹姓谓天育。
人非血气焉从生,盘瓠虽奇种犹畜。
曶曶荒荒知几叶,西南君长皆臣仆。
头兰钩町同汉侯,何言灭自楚庄族。
番令缯帛入笮关,博望亦来问身毒。
其时侯者为多同,令即其子咸内属。
椎结箕踞问汉大,仅强羁縻敢云戮。
迨灭南越先入朝,宠以王封冠蛮濮。
后人若肯世恭顺,与汉同休那待卜。
岂知兴务继贪乱,不及中兴想倾覆。
王水源枯林箨寒,竹祠鬼馁夜灵哭。
遁兴唐斩岂世情,天既置之丧何促。
霸封三子死配食,此语尤诬不可读。
元封以后历世王,奚待通侯继其禄。
常志传讹范沿谬,故是迁固为实录
昔年尝考国所在,却赖常志得遗躅。
夜郎郡县始王逊,必治其都不外筑。
郡原故国县有豚,道将纪出耳而目。
牂江豚水实异号,可载精兵下通郁(叶。)
或谓是即今北盘,此津现且不能舳。
又或指沅指延水,要皆其委入岷渎。
定知即是古州江,乃与地道无背触。
然则都匀安贵间,当有竹城邈难瞩。
明月千年旧社亡,莽莽荒烟付耕斸。
何由更识竹王墓,纵目人同太虚屋。
谁欤好事就桐梓,认冢鼎山之西麓。
此邑唐初夜郎县,名虽从古地已蹙。
坝城殿井竞附会,□□□□□□□。
此椁制精刻殊近,元明土舍知谁孰。
向来犹自号七王,实事乃倡定兴鹿
李代岂无冥漠羞,藉免樵苏亦其福。
砭今驳古告后贤,不妨旧贯存疑狱。
⑴ 谓唐蒙斩竹王,太守吴霸以夷獠怨诉,奏封其三子为侯。始于《华阳国志》,范史沿之,增出庄蹻灭夜郎一节。稽之《史记》《汉书》,绝不合。
⑵ 桐邑北有夜郎坝、竹王城,新站侧有皇殿,云是竹王故宫。旧楠柱存土中,尚未朽。旁有井黯黯然,莫知眢否,云即三节竹浮出处。
⑶ 康熙中,邑令贾国疆撰县志,止云额曰「七王墓」,相传竹王父子之墓。道光间,令鹿丕宗加培筑,始碣为汉竹王墓。
九月登武昌山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归国以来,海田三绿,知宇宙间事,寒暑而已。武昌近襟湘吴,远控巴蜀,今天下一都会也。登其山左右顾,则濯足洞庭,荡胸云梦,高山大江,天赋形胜。虽然,岂楚人之福哉?默溯万古,俯念来者,畅以高阁,于焉朗咏,素秋万里,意亦苍然。
醉后起缓带,宇宙为一放。
落日吞江湖,五岳伏如盎。
据席睨万里,落落诸态状。
孤情不可言,苍然小万象。
人类惟一生,大德天所尚。
耕织而衣食,无争安贵让。
亿万位尊卑,一二曰霸王。
贵贱为之的,驱策使扰攘。
圣贤与盗贼,皆为乱之创。
喋血满万古,无人破其妄。
嗟乎天生我,使与共板荡。
其身可尺寸,其气难权量。
欲与造物俱,冥穆穷其藏。
云梦八九之,雄愁安足况。
纵身云海间,咳唾星宿上。
长风捲鸣雁,骭骨入秋壮。
秋气杀万类,荡胸排纤障。
有松高百尺,抚之以西望。
昆仑来中原,群山争趋向。
昆仑小者尔,安知无依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