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季文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23 【介绍】: 明江西崇仁人,字会甫,号曙谷。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疏请东宫宜明习经术政务,内库应用以救灾民,废弃囚系诸臣应起用。帝不省。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后以科场事为言官所诋,以母忧归。卒谥文恪。有《国史河渠志》、《日讲录》、《巴山草》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己丑赐进士第二,授编修累官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恪有曙谷集
维基
吴道南(1550年—1624年),字会甫,号曙谷,江西崇仁县石庄(今石庄乡石庄村)人,明代官员。
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江西乡试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晋升左中允。
在东宫负责讲授,太子偶尔走神,吴道南即刻中止讲授,拱手等候,太子因此动容,历任左谕德少詹事。
晋升礼部右侍郎,负责礼部事务。
父亲去世后他回乡服丧。
服丧期满,即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与方从哲一起受命。
他多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此后很久才进京。
旧制,朝廷大臣接受官职,先要当面称谢才就任。
皇帝很久不朝见了,大臣们都是先就职。
吴道南上朝,没被召见,不敢就职。
同官方从哲说,皇帝指令他先就职,吴道南上奏答谢。
住了数日,奏称:“我就任十多天了,仅仅下发了瑞王婚礼一份奏疏。
其他的如为太子讲学、诸王预先受教育、简选大臣、举荐未重用的贤士、撤除税使、补充言官等诸事,是朝廷大臣口干舌燥所请求的,却都杳无音信,难道陛下将我们的建议闲置一边吗?
”皇帝好言回答,最终却不施行。
等到皇帝因为梃击案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时,吴道南才得以向皇帝当面致谢,从此再也没有获得召见。
根据万历野获编的记载,皇帝因为梃击案召见方从哲、吴道南。
此时御史刘光复因为擅自讲话,被太监围殴。
吴道南因此吓得大小便失禁。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与礼部尚书刘楚先主持会试。
吴江的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史沈季文之子,目不识丁,贿赂礼部官吏,与同乡赵鸣阳考舍联号。
他首场考试的七篇文章,除了抄自坊刻本之外,都是赵鸣阳手笔。
考榜发布,沈同和列第一,赵鸣阳也中了榜,京都民众哗然。
吴道南等人赶紧检举,皇帝下诏进行复试。
并将沈同和交付法司审理,贬去戍守烟瘴之地,赵鸣阳也被除名。
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卒,赠少保,谥文恪。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同和(16世纪—17世纪),字志学,浙江湖州府乌程县民籍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
沈同和是万历五年进士沈季文之子,仪表出众,善诗赋但不擅八股文,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同乡赵鸣阳协助下中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时贿赂礼部官吏,以便和同赵鸣阳考舍联号,首场七篇除了一份抄录坊刻外,其他都由鸣阳代笔。
会试放榜后沈同和中会元,而赵鸣阳排行第六,京师士子于是哗然,在考官吴道南检举下朝廷下诏礼部覆试,出题《贤君必恭俭礼下》不懂回答;有人称他能诗,明神宗亲自覆试时说:「国家以八股取士,未尝用诗,仍令覆试,以士憎兹。
」命令他即场赋梅花诗一百首,意欲赦免他,可是他一天也不能成篇,结果他被发配边疆,鸣阳也被除名。
有歌谣描述此事:「丙辰会录,断么绝六。
」后来沈同和遇赦,隐居昆山周庄镇中,与与浔阳湾的陶唐谏友好,有诗云:「昨夜灯前曾有约,今朝移艇渡溪来。
」妓女穆素徽受四方名士欢迎,他和穆素徽匿藏在张家浜;不喜欢他的人写下《西楼记传奇》,所称「池三公子」就是指他。
西楼遗址于嘉庆初年尚存,穆素徽葬于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