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古之贤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2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汪孝妇者,姓吴氏,歙人,归汪嵩如。岁甲寅,寇躏徽州,嵩如时客他县。其父履生遘病,方逃窜山谷,无从得医。吴忧恐不知所为,夜仓皇割左臂肉,和血濡缕杂羹汤以进,浃日而愈。吴处士嘉纪为作《割肉》诗,有曰:“儿行远服贾,家中父危笃。门外十万贼,杀人满岩谷。父病乃膈食,兼旬绝五谷。抢攘救者谁,新妇起踯躅。仰告头上天,俛视臂上肉。肉随利刃下,自糜作羹汤。忍痛釜鬵际,天角东南明。上堂先进汤,须臾再进羹。羹汤甫沾唇,翁曰胸怀阔。不知病何往,从此复啖啜。果饵恣所欢,美炙无繇设。邻人上墙问,行路争传说。贼众得闻之,传令整行列。毋惊孝妇里,兵马去蹩躠。”寇既平,嵩如行贾扬州。吴独居,织作、洴澼絖如故,时缄书重相警勉。无何,嵩如讣闻,吴绝粒食,不欲生。旋以堂上舅姑及两孤为虑,强就食饮。榇归,自擎一器,匍伏迎奠,则羹右臂肉也。盖自伤不能以活其翁者活其夫云。辛未,吴年五十,子天与、天长乞海内词人称诗以寿,欲得吴处士其人者为之先倡。不佞大均与吴处士交好。处士泰州人,字野人,高节能文,人以其言为重。大均向读处士《割肉》诗,异之,以孝妇古之贤媛也。壬申秋八月,吴小叔于鼎文冶以孝妇事自刊江邮至(刊江,疑当作“邗江”。),始知孝妇为于鼎文冶之嫂。于鼎文冶亦吾友也,乞予诗为寿。予虽不文,岂可以不继响野人而更表扬之?于是以野人所作为《前割肉》诗,而大均为《后割肉》诗,其辞曰:
新妇前割肉,割肉为翁痡。
翁苦膈食人,腹中粒米无。
门前十万寇,杀人肝脑涂。
无从乞针药,鬼伯方呜呜。
救死何所有,所有惟肌肤。
翁命系新妇,气绝只须臾。
抽刀向左臂,虽羸犹膏腴。
一脔大逾寸,重可二十铢。
非方亦非圆,圭璧良不殊。
血裹若绛雪,猩猩红不如。
聂切作和羹,翁食能无馀。
胸膈忽荡开,病瘳不待晡。
贼众闻却走,毋犯孝妇闾。
邻里竞来视,各请翁所需。
馈食悉精美,餍饫翁不臞。
夫时在邗沟,亲友皆来趋。
夫名以妇知,称妇因称夫。
不知夫视妇,芬芳长与俱。
无何先朝露,夫溘归黄垆。
讣闻不欲生,欲殉忧诸孤。
呱呱尚可弃,堂上有舅姑。
舅姑岂盘石,身衰同秋蒲。
匍匐灵柩前,奠馔无蒸雏。
抽刀再割肉,右臂白如瓠。
左臂创末平,刀口成痈疽。
疗翁未死前,割肉犹不辜。
夫既已奄逝,割肉何所图。
肉岂惊精丸,刀圭魂昭苏。
三日苟不生,神即幽酆都。
割之等泥土,祗自戕罗敷。
念己活君舅,天理庶不诬。
为夫惜一脔,恩义何次且。
报生复报死,所捐非全躯。
腥臊不足食,差胜充庖厨。
皇天令不死,五十犹勤劬。
二男已成立,干禄知读书。
母肉尚馀几,一身半菀枯。
在母如鸿毛,宁如惨自屠。
在舅如泰山,返魂因彼姝。
在夫即牲牷,肥腯逾羊酥。
吁嗟夫在外,不得亲口珠。
尊章与藁砧,骨肉何亲疏。
九泉歆此羹,味淡同瓜菹。
十年不同食,所嗜忘其初。
忍死更几时,同穴宁踟蹰。
为寿讵忍言,儿女徒欢娱。
未忘至百岁,蜉蝣归其居。
子舆本达士,曲偻当盛年。
辅车下参胁,会撮高指天。
阴阳气有沴,中心良独閒。
日勤平生唁,鉴井方便𨇤。
造物等传驲,乘之随化迁。
俯安支离形,言笑恒晏然。
汉廷论遗直,无如汲长孺。
面数平津奸,庸知武安怒。
将军感长揖,君王为冠屦。
赐告礼已勤,拾遗志犹固。
矫矫社稷臣,淮阳迫迟暮。
千年仰馀风,理欲为君悟。
上林多奇兽,万乘爱手格。
耀武谁揄扬,临邛有词客。
驷马志何壮,千金价非索。
渴卧归茂陵,文君亦头白。
负弩夸先驱,琴心贻内热。
爵禄虽未充,声华固轩赫。
鲁人固多兀,不独叔山子。
亦有申屠嘉,谈精略相似。
操几耽至言,遗形契真理。
肝胆或楚越,何况颅与趾。
能感高盖朋,视之若脱屣。
咻笑虽塞涂,方游太虚始。
邴生长免归,于陵不求仕。
古之贤达士,得失徇诸己。
念此愧平生,屡进忘其耻。
不能守田庐,胡为去乡里。
虽云营斗储,力不任纲纪。
周任有遗训,吾行固当止。
蕣华不终朝,达生或可恃。
冯氏族姑七十寿诗(丙寅) 清末至民国 · 夏孙桐
女箴闺范今榛芜,巾帼灵光不可无。
孝慈礼法作世模,兼懿美者惟吾姑。
幼而敦敏性特殊,咏絮簪花为亲娱。
十年不字恋庭除,木兰曹娥慕古徒。
濒嫁刲臂作脯朐,留以疗母母病瘉。
至诚感格到发肤,论孝宁得称为愚。
作嫔始兴汉庭儒,中州使节迎轩鱼。
上奉温凊絜兰腴,肃雍戒旦内顾纾。
谢公教儿赖闺𨵦,岂特閒言泯衣芦。
十年京朝清宦俱,易米犹资换鹅书。
井臼常为助储胥,贵而不骄忘翚褕。
白鸡忽兆鵩在庐,松楸负土几拮据。
勤勤继述勖藐孤,之官作赋章江隅。
封鲊教廉众所誉,方期河阳奉板舆。
嬴博之痛真可吁,伶仃千里双孙雏。
牵萝补屋幸安居,丸熊劝学良哓瘏。
抚孤两世心力劬,古之贤母无以踰。
余时珂乡分郡符,相见慰劳增欷歔。
谓姑所遭信多荼,晚节食报理不诬。
荏苒世变一星馀,两孙学成才甚都。
呀呀抱子秀瑶瑜,禄养虽薄色怡愉。
报刘之年在兹乎,六桥三竺锦绣如。
寿筵初启千花敷,䌽衣相将鸠杖扶。
恩荣旧事灿芝涂,晚近绰楔徒区区。
宣文纱幔垂流苏,春晖绵绵永无渝。
沧海岂不大,后土何其卑。
一波复一波,相送尽东归。
一世复一世,千载冢累累。
桃花笑朝日,薄暮随风飞。
更逐水流去,何当还故枝。
古之贤豪士,借闻今有谁。
不如来饮酒,莫待鬓成丝。
彭咏莪司空赋诗见赠次谢二首 其一 (咸丰甲寅、乙卯)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诗
直庐近接喜频年,起草晴窗共砚田。
论事不阿言必尽,存心独厚古之贤
鸣珂尚忆虹桥月,挥翰仍分鹤鼎烟。
领取琼瑶珍重意,报君惟有说山篇。
少伯霸越后,五湖烟水清。
子房学辟谷,欲从赤松行。
古之贤达人,脱屣视公卿。
而我竟何事,高卧古燕京。
寒威日凛冽,三月及清明。
春风度杨柳,百卉始向荣。
啾啾榆枋閒,鸟雀自相争。
何如空山下,萋萋芳草生。
桃花蔽夹岸,冷冷涧水鸣。
念此长太息,流涕濡冠缨。
归与会有时,遥忆古人情。
何次乎伯夷?以其兄弟让国也。言夷,何以不言齐?夷存,而齐存也。孤竹既行西山,同往扣马而谏,同采薇而歌,同不食周粟而饿而死,无不同也。无不同,则无不存义士也,古之贤人也,圣□清者也,百世之师也。何后夷而先由?由及农、虞,夷所慕也。书缺有閒矣。彼嗤揖让,而此薄征诛,故次首山于箕山。
不能不征诛,时至天人动。
亦惟禅继穷,以开时日曚。
南巢尚有惭,牧野何倥偬。
未闻扣马言,仁孝谁相董。
吁嗟虞夏没,宇宙同昏懵。
绵绵孤竹留,郁郁西薇蓊。
首阳分寸地,独为三纲总。
东海自鹰扬,西山自巃嵷。
滚绣毬 元末明初 · 罗贯中
既然主四海为一人。
必须正三纲谨五常。
寡人呵幼年间广习鎗棒。
恨未曾登孔子门墙。
尚书是几篇。
普云:尚书者上古三坟五典。洪荒莫考。夫子断自唐虞。以典谟训诰誓命六体。皆尧舜禹汤文武授受之心法。孔安国断为五十八篇。帝王治世之书也。正末唱:毛诗共几章。
普云:夫诗者古人吟咏性情之大节。有风雅颂三经。赋比兴三纬。诗有三千。删为三百十一篇。善以为劝。恶以为戒。正末云:礼记主意如何。
普云:夫礼记乃汉儒所撰述。杂录古礼之义。盖六经之用。礼实为先。治人事神。无非以礼。日用之间。不可斯须少者。正末唱:讲礼记始知谦让。
春秋主意如何。
普云:春秋以褒贬为辞。敦典庸礼。命德讨罪。世道之兴亡可鉴。正末唱:论春秋可鉴兴亡。
普云:陛下法宗尧舜禹汤文武。方为圣主。正末唱:朕待学禹汤文武宗尧舜。
普云:臣有愧于古之贤相也。正末唱:卿可继房杜萧曹立汉唐。
燮理阴阳。
中散负青霞,思王叹飞蓬。
平子利蜚遁,班椽赋幽通。
古之贤达者,一笑大鸿濛。
所志多不践,万古悲回风。
共 2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