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炬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菩提树颂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窃以因缘假有,众生之滞根;法本不然,至人之妙理。是以三界六趣,绕业障而自迷;八解十智,导归宗而虚豁。是以能仁大师,随缘布道。悯焰宅之既焚,伤欲流之永骛;托白净之宫,照黄金之色。居兹三惑,示画箧之非真;出彼四门,惊浮云之易灭。于是佛日启,法雷震,设渐教,降权迹,三宝现世,一道知归,大接群苍,救兹未度。法雨法水之润,等世界于无边;智灯智炬之光,同虚空于莫限。物因难量,化缘将息;林开白树,日映青枝。悲哉六识,沈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皇帝体乾元之睿德,合天地之纯诚,照玉镜之神,握太平之运,吞虞孕夏,罩汉笼周,御六气而子苍生,扇二仪而布亭毒,纬乐经礼,偃武修文。秋荼不设,废九律之严科;春雨爱生,解三驱之密网。固以咸池之灵自失,汾水之德知惭;少阳懋善于元真,蕃臣变和于槐兖。八凯三座九棘四科之士,内宣王事;运策、横行、专城、推毂之将,外守封疆。一同文轨,万方共贯。穿胸镂臆之酋,短身长臂之师,南越铄石,北极天沙,东迈日枝,西逾月纪,莫不梯峰挂迥,越绳度之山,航海跨深,泛浮毛之浪,奉方入贡,进忠请职,献同心之鸟,贡比肩之兽。尔乃嘉祥竞发,宝瑞咸委,灵芝潏露,月萃郊园,义凤仁虎,日闻郡国。如珠如璧,既照烛于中畿;若云非云,亦徘徊于宫雉。于是驱黎民于仁寿,济动植于幽隍,岁乐民殷,家给户足,班白不提挈,童稚有讴歌。从善如流,应风犹草;开农务本,铸刃销锋。红粒盈箱,青蚨委贯;上照天,下漏泉。天既成矣,地既平矣。天子乃均一子,悯四先,示正行之因,标出要之路,广设道场,大弘妙法。涅槃宝棹,接惑众于背流;慈悲光明,照群迷于未晓。法轮遍乎大千,清凉被于小叶。故天人舞凤,去照园而赞善;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十千缨络,县空下坠。龛室庄严,国界殊特;制三时之殿,耸四柱之台。虽汉后望神之宫,轩辕待仙之观,曾何足拟。仿佛宝云,仪形等觉。于是想成道之初,建菩提之树。四海呈珍,百工荐巧,雕金缕碧,缀镜悬珠,制似雪山,形同飞盖,四币垂阴,五面益物,名高满月,德逾普覆,并艳千光之树,连英五色之华。璧日垂彩,玉蒂生烟,微风徐动,宝枝成乐,俨然妙色,荫此曲枝,显若金山,尊如聚月,信女百味之初,诸天四钵之状。散漫祥草,连翩青雀,伏吐电之魔,却担山之鬼,奇姿环质,不可胜言。此实生善之妙缘,进行之深福。当今盛美,曩代未闻。方应照德不穷,悬诸日月,巍巍永乐,万万斯年。敢作颂曰:
绵史载观,灵篇眇镜;
宝册葳蕤,帝图掩映。
鸟纪称祥,龙书表庆;
九州布德,五弦作咏。
蒸哉至矣,有梁启圣。
功覆终古,业高受命。
金轮降道,玉衡齐政;
无思不服,有德斯盛。
一乘运出,五眼清净。
禀识康歌,昆虫得性。
舜厨灵莲,尧庭神荚。
岂如道树,覆润弘浃。
靡密垂光,芬芳委垒;
时动百华,仁开千叶。
现彼法身,图兹瑞牒;
海度六舟,城安四摄。
惠泽四播,淳风普叶;
休明智境,清朗法泉。
百神嗟仰,千佛称传;
荣光动照,玉烛调年
菩提永立,波若长宣;
穆穆明后,万寿如天(《广弘明集》十七)
洪源远采,传芳馥蕙。
君子哲人,英芬是继。
朱旄既杖,青组仍曳。
纫虎戎卸,贰貌狄制。
功可冠军,业非出世。
揖彼声色,超此津济。
津齐伊何,裂断网罗。
忍衣早记,乘楼夜过。
航斯苦海,涸此爱河。
若非智士,孰寄宣扬。
法云广被,慧日舒光。
既摧冲橹,自辟金汤。
梦齐鼓说,应异钟霜。
识机知命,同彼现病。
夙心栖遁,度脱难竟。
化缘已矣,乃宅丘阱。
智炬寂灭,颓岩辽夐。
辽夐空岑,摇落寒侵。
弦馀月暗,雾下松深。
香灭穷垄,幡横宿林。
切切管清,遥遥鼓声。
野烟四合,孤禽一呜。
风凄呗断,流急寒生。
神之净土,形沈终古。
勒此有坟,用旌兰杜(《续高僧传》)
肆筵授几正东风解冻之初送腊迎春又快雪时晴之候昨者吟联经艺启重华而运际文明今兹宴集亲贤协韶序而亨占嘉会于是风翻䌽胜令转青旗月到天心阳回地底辛盘肇荐即绮梅仙杏之纷陈乙祀将胪早陆海鳌山之夙驾颂麟振于敦苇宗潢则绣黼联华赓凤翙于萋桐卿月则笙簧洽礼踵翠管银罂之故事示慈暨尔承筐看星桥火树之交辉即景因之授简人寰气象遍六宇以同和天路云虹亘长空而不夜时则春台啿啿群生歌舞逢辰淑气昌昌万汇欣荣出甲廿四番风符花信念斯立干垂条十一真韵叶玑联勖乃衔华佩实在昔升平嘉宴仰祖作而孙述惟殷于时德泽阳春布左戚而右贤并逮九十春光百廿展烛调璿玉化国之日舒以长三五元宵二七先灯照田蚕治世之民安以乐
青旗初转本年辰,节宴宗亲内翰抡。
元夕恰当前一日(御制),上辛巳是后经旬(正月初五日上辛兹十四日已经旬矣)
吟赓八叠方传茗,宫启重华更布茵。
麟趾鸳行兼数典(皇六子臣永瑢),䌽幡莲炬况为邻。
阏逢欲出群生遂,振美大来百顺麇(汉书振美于辰)
桐叶月畸繁且衍(本年遇闰得十三月皇八子臣永璇),蓍爻日揲引而伸
白占落地告丰兆,南向周天对喜神
七宿杓携车运帝,九垓箕好范徵民(十四日箕宿)
散砧挂塔连昨夜,泛粥加膏伫越晨
染翰词林进帖子,鞭牛京兆舞𠹈伥
月几望胜月既望,岁立春欣岁两春
例合观灯非预借(御制),恩承锡宴乃重申。
宜乘莩甲宣阳泽,矧照田蚕笃兆人。
问卜紫姑明袭古,执规青女此敷仁(易援神契春执规今朝立春)
赐花荐菜朝来盛,撒荔传柑翼即轃
和谷辟虫糕先(去声),迎东戴燕绣才纫
蔬烘芦菔刚携榼,枣屑杨梅未爇薪
打鼓槌锣村共舞,拖钩罥篾俗咸遵
商猜诗已句前得(21),宽大书知化总均(汉书立春之日下宽大之诏立春)
照宇镜圆祺啿啿(和硕怡亲王臣永琅),登台牢飨物訚訚。
蒲端今亦缗钱赐,景德昔非法驾巡(22)
有遣归还有扈跸(23),或连懿戚或朝绅。
符分玉府王功念(24),派衍银潢帝室亲。
普宴昨沾斗醹福(25),加官同拜服章彬(26)
属车来迓训申镐(27),后乘恭随颂听豳(28)
穆穆皇皇还济济(多罗和郡王臣绵偱),绳绳缉缉又振振。
来昆以下仍云衍(29),筵几之旁笾豆傧。
福祉昌繁骈鹤禁(皇长孙臣绵德),枢机宥密侍枫宸。
为天为祖为君一,若子若孙若庶臣。
寿宇京垓三昼接(皇次孙臣绵恩),阳和百廿一宵新(30)
御楼诗纪蔡襄咏(31),攀幰慧传宋帝询(32)
卜织卜耕禁庭切(御制),曰亲曰媚跸途陈。
分棚敕戒尧衢备(33),击壤歌闻夏甸真。
庆萃鲁齐吴越国(臣阿桂),览周河海淀湖漘。
七朝屈指排銮驭(日立启跸距十四春已七日),五夜欢声望辇尘。
智炬无边复无量(臣嵇璜),情田徂隰又徂畛。
熙游早见都门浩,乐恺先叨朵殿旼。
室旧修来典于学(34),记新悠久德之纯(35)
厢联左人签分座,膳自中厨食赐珍。
小部韶成移陛仗(臣和珅),右平幕敞傍城闉。
假山倚阁煜火树,激水成溪走烛䑳。
甘雪既沾宜共乐(御制),睿怀胥识廑还淳。
彤墀山立盐堆象,绮陌塍分玉积鳞。
音叶三登欣岁稔(臣刘墉),心周一盏或家贫。
旁连上苑听遥漏,影现西山望远皴。
中正殿临金渗顶(臣梁国治),启祥门辟榜分桭。
城通不夜大千界,世满恒春率土滨。
红䓿萏开宫树外(臣德保),碧琉璃净御阶垠。
蚖脂鹤燄承鳌足,翠蕊丹葩间绿筠。
高处枝撑低处亸(臣曹秀先),乍看珠簇细看匀。
孛罗占兆三吴胜(36),佛火光辉七宝频。
北极高悬星万点(御制),西墉光印魄圆轮。
瑞云三素占台观,宝幄重圜象昊旻。
壶箭晷长亿万算(臣福长安),漆园岁叠八千椿。
恒为照久成圣道,乾以健行仰大钧。
即即昌昌化工力(臣董诰),煇煇朗朗吉祥因。
本支百世宜有雅,中外一家孰弗宾。
共听徵招弦上曲(臣曹文埴),都呈仁寿镜中身。
诗成授简负墙退,筵布称觥前席逡。
糺缦歌诚逢复旦(臣彭元瑞),温柔教岂易归醇。
对时育物思无逸,保泰持盈志有寅。
皇祖柏梁正此日(37),觐扬敢不励钦循(御制)
⑴ 初九日等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以五经萃室联句八轮
⑵ 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淮南子天文训注万物锋芒欲出也
⑶ 易经全爻为三百八十四本年凡三百八十四日化日舒长恰符义算
⑷ 正月三白落地农庆屡绥实徵泛胜嘉瑞
⑸ 南方圣驾南巡元旦喜神恰在正天象人心尤见感通协应
⑹ 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注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携连也时将子臣启跸南巡皇十一永瑆
⑺ 帝京景物略十三日家以小盏一百八枚夜燃之遍散井灶门户砧石又翰墨大全张咏帅蜀增十三夜灯谓之挂塔灯
⑻ 荆楚岁时记作豆糜加膏其上以祀门户正月十五日事也
⑼ 立春前帖子词内廷翰林等例进舂皇十五子臣
⑽ 立春日顺天府府尹例进春山宝座陈设于乾清宫
⑾ 是日立春十二月二十四日为明年乙巳立春节
⑿ 荆楚岁时记正月十五夜迎紫姑以卜蚕桑次日上元子皇十七臣永璘
⒀ 唐景龙四年以立春日出䌽花树人赐一枝又四时宝鉴曰立春日荐春饼生菜号春盘立春
⒁ 唐开元中于正月十五夜撒闽中红锦荔支又千金月令上元夜以黄柑相遗谓之传柑上元
⒂ 月令纂要正月十五日残糕糜熬令焦和谷种之能辟虫上元和硕睿亲王臣淳颖
⒃ 荆楚岁时记立春日剪䌽为燕以戴之傅咸赋四时代至敬迓其始彼应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立春
⒄ 东晋李鄂于立春日以芦菔芹芽为菜盘相馈赠见摭遗立春
⒅ 乾淳岁时记元夕以枣肉炭屑为丸燃之名火杨梅上元
⒆ 传灯录宗杲禅师上堂曰正月十四十五双径槌锣打鼓要识祖意西来看取村歌社舞上元和硕庄亲王臣永瑺
⒇ 岁时记立春日拖钩之戏以絙作篾缆相罥鸣鼓牵之立春
(21) 西湖志馀元宵前后好事者为藏头诗句任人商猜谓之猜灯云元上
(22) 宋史礼志景德元年正月十四日赐蒲端诸国进奉使缗钱令观灯宴饮其时人主惟以深居禁掖为安并无省方观民之念也
(23) (年班入觐之蒙古王公回部伯克等于灯节后遣回至御前行走之喀拉沁亲王拉特那锡第巴林亲王巴图等均令扈跸南行)。(御制)
(24) 乾隆四十三年奉迎上以睿亲王多尔衮当开国时首先统众入关世祖章皇帝车驾入都定鼎厥功最著而以被诬定罪除封雪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特予昭玉牒并功为令补继龙封豫亲王多铎平流寇定江浙战诸王最亦以睿亲王诬狱株连降郡王复又改封信郡王封康特令世胙元封尔哈上又以礼亲王代善改亲王郑亲王济朗改封简亲王肃亲王豪格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岳托改封平郡王当时俱茂著壮猷克昭骏烈载在宗盟今子孙龙封均非始号或致外人疑缔造殊勋弗延带砺即其本家亦或去祖渐远几忘先世龙封之由弗克顾名奋效俱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议复元封爵号妥宗功而昭渥泽仰见圣心大公至正睦亲彰善昭示来许典至隆也
(25) 四十八年正月初十日普宴宗室于乾清宫自王公以下支繁十世凡二千人多罗恒郡王臣永皓
(26) 我室朝宗自王公以至奉恩将军各有世袭其馀尽为闲散宗室无顶戴官衔皇上因阅蒙古家谱知各蒙古王公子嗣及岁者俱给以顶戴爰降等之旨将王贝勒贝子公之子嗣俱照蒙古王公例分别室均给予顶戴其馀宗室五品以下官及闲散宗于赐宴日一体给予四品顶戴并各玩绮颁赐如意朝珠文帛银两有差
(27) 昨秋京奉皇上恭谒诸盛京皆冠服祖陵祀居住宗室来接盛上御制诗示之有昨胥锡冠带应识成全展二陵恩句俾各知自爱以昭国家教育亲睦族之谊
(28) 昨岁扈等俱跸室王公蒙盛京宗恩纪录赉赏
(29) 尔雅元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我我皇祖曾孙奕纯臣绵德之子新岁可得子皇祖庆抱元孙从兹来昆仍云本支百世益徵繁衍
(30) 本年三月遇闰九十春光增为百二十矣
(31) 宋仁宗正月十四日御楼遣中使传宣曰朕非游观与民同乐耳蔡襄进诗有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馀年惠爱深之句实符今日景象
(32) 宋神宗时京师元夕张灯王韶幼子采方能言珠帽襐服冯家人肩观之至宣德门奸人利其服装窃负而趋采觉负已者之异亟纳珠帽于怀适内家车过采攀幰呼焉中使悦其韶秀抱置之膝翌早拥至上阁神宗问以谁氏采竦然对曰儿乃韶之幼子也具道所以占对不凡神宗叹其早慧赐金犀钱果命载以归事见桯史
(33) 正月二十一日沿途皇上南巡启跸在燕九日后传谕大吏无庸预备烟火
(34) 重华宫为学之皇上龙潜时赐居典所臣蔡新
(35) 几兴御制重华宫记推广重华协帝之义凡察事知人安民皆本于审危微之心执精一之中四十馀年惟日孜孜宵衣旰食至诚悠久之德于兹益昭矣
(36) 武林旧事吴俗每岁正月十四日以糯米谷爆于釜中名曰孛罗花占又名卜谷
(37)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群臣皇祖于乾清宫开升平嘉宴同赋诗用柏梁体实我朝君臣联句数典也
禅月西隐。戒灯东照。谈真利俗。稀代称贤。智炬增辉。法师一人矣。法师讳象。字净业。赵姓。族著天水。代家南阳。冠冕相辉。才名继美。因官徙属。今为京兆人也。父辿。天马监。沈默攸博。安适务。时英閒出。奕于儒门。从法化生。独钟于释子。法师即监之仲子也。器宇恢嶷。风仪宏伟。长河毓量。汪然括地之姿。秀岳标形。峻矣干天之气。髫年慕法。弱冠辞荣。高宗忌辰。方阶落彩。帔缁七日。旋登法座。观经疑论。剖析元微。念定生因。抑扬理要。法师夙棹元津。早开灵键。入如来之密藏。践菩萨之空门。凡所阐扬。无不悦可。叹未曾有。发菩提心。禀其归戒者。日逾千计。法师博济冥怀。冲用利物。尝以大雄既没。法僧为本。每至元正。创启周饰净场。广延高僧。转读真诰。荐兴胜会。法服精鲜。受用道资。出于百品。预兹位者。应其成数。所施之物。各发一愿。愿力宏博。量其志焉。风雨不已廿馀载。菩萨以定慧力而大舍法财。此之谓也。无适非可。住必营建。厥功居多。思力如竭。粤延和元年龙集壬子。而身见微疾。心清志凝。夫依风以兴。随烟而散。来既无所。去复何归。夏六月十五日。诫诲门贤。端坐瞪视。念佛告灭。呜呼。生历五十有八。即以其年十月廿五日。陪窆于神禾原大善导阇黎域内。崇灵塔也。道俗阗凑。号惋盈衢。不可制止者。亿百千矣。门人思顼等。乃追芳旧简。摭美遗编。永言风轨。思崇前迹。空留锁骨之形。敢勒铢衣之石。其铭曰。
佛日既隐,贤云乃生。
传持正法,必寄时英。
时英伊何,猗嗟上人。
捐躯利物,爱道忘身。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博济偫有,是真法师。
定慧通悟,檀那上施。
愿力宏广,成无住义。
应真而来,代谢而往。
哀哀门人,抚膺何仰。
灵德若在,休风可想。
敢勒遗尘,铭徽泉坏。
此道没人我,那知非与是。
应物如悬鉴,妍丑自毁誉。
孳孳秉智炬,正坐多事尔。
愿君取吾言,吾言良不绮。
上嗣位明年。澧阳郡药山释氏大师。以十二月六日终于修心之所。后八岁。门人持先师之行。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求所以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崇敬寺大德。于余为从母兄也。尝参径山。得其心要。自兴善宽敬示灭之后。四方从道之人。将质疑传妙。罔不诣崇敬者。尝谓伸曰。吾道之明于药山。犹尔教之阐于洙泗。智炬虽灭。法雷犹响。岂可使明德不照。至行湮没哉。惟大师生南康信丰县。自为儿童时。未尝处偫子戏弄之中。往往独坐。如思如念。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禅师。乃落发服缁。执礼以事。大历八年。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师。释礼矩仪。动如宿习。一朝乃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静。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是时南岳有迁。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乃知大圭之质。岂俟磨砻。照乘之珍。难晦符彩。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学徒。至于指心传要。众所不能达者。师必默识悬解。不违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尔之所得。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欲益而无所益。欲知而无所知。浑然天和。合于大无。吾无有以教矣。佛法以开示偫盲为大功。度灭众恶为大德。尔当以功德。普济迷途。宜作禘航。无久滞此。由是陟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因憩药山。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耶。既披榛结庵。才庇趺坐。乡人知者。因赍携饮馔。奔走而往。师曰。吾无德于人。吾何以劳人乎哉。并谢而不受。乡人跪曰。愿闻日费之具。曰米一升足矣。自是常以山蔬数本佐食。一食讫就座。转法华华严涅槃经。昼夜若一。始终如是。殆三十年矣。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在此。后数岁而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至于沃烦正覆。导源成流。有以见寂公先知之明矣。忽一旦。谓其徒曰。乘邮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诣矣。吾将有以息矣。灵源自清。混之者相。能灭诸相。是无二色。穷本绝外。尔其悉之。语毕。隐几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夏。后二十日。入室弟子冲虚等迁座建塔于禅居之东。遵本教也。始师尝以大练布为衣。以竹器为蹻。自薙其发。自具其食。虽门人百数。童侍甚广。未尝易其力。珍羞百品。鲜果骈罗。未尝易其食。冬裘重燠。暑服轻疏。未尝易其衣。华室净深。香榻严洁。未尝易其处。麋鹿环绕。猛兽伏前。未尝易其观。贵贱迭来。顶谒床下。未尝易其礼。非夫罄万有。契真空。离攀援之病。本性清净乎物表。焉能遗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其他硕臣重官。归依修礼于师之道。未有及其门阃者。故不列之于篇。铭曰。
一物在中,触境而摇。
我示其元,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实言道要。
道要既得,何言惟妙。
我源自济,我真自灵。
大包万有,细出无形。
曹溪所传,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曾何有物。
自见曰明,是谓至精。
出没在我,谁曰死生。
刻之琬玉,立此岩岫。
作碑者伸,期于不朽。
祖教宗中有二门,十度万行称为尊。
初名止观助新学,后成定慧菩提根。
唯一法,似双分。
法性寂然体真止,寂而常照妙观存。
定为父,慧为母,能孕千圣之门户。
增长根力养圣胎,念念出生成佛祖。
定为将,慧为相,能弼心王成无上。
永作群生證道门,即是古佛菩提样。
定如月,光烁外道邪星灭。
能挑智炬转分明,滋润道芽除爱结。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
能令邪见愚夫禅,尽成般若波罗蜜。
少时默,刹那静,渐渐增修成正定。
诸圣较量功不多,终见灵台之妙性。
瞥闻法,才历耳,能熏识藏觉种起。
一念回光正智开,须臾成佛法如是。
禅定力,不思义,变凡为圣刹那时。
无边生死根由断,积劫尘劳巢穴堕。
湛心水,净意珠,光吞万象烁千途。
抉开己眼无瑕翳,三界元无一法拘。
觉观贼,应时剋,攀援病,倏然净。
荡念垢兮洗惑尘,显法身兮坚慧命。
如断山,若停海,天翻地覆终无改。
莹似琉璃含宝月,倏然无寄而无待。
般若慧,莫能量,自然随处现心光。
万行门中为导首,一切时中称法王。
竭苦海,碎邪山,妄云捲尽片时间。
贫女室中金顿现,壮士额上珠潜还。
斩痴网,截欲流,大雄威猛更无俦。
能令铁床铜柱冷,顿使魔怨业果休。
和诤讼,成孝义,普现群生诸佛智。
边邪恶慧尽朝宗,蝼蚁鲲鹏齐受记。
偏修定,纯阴烂物刳正命。
若将正慧照禅那,自然万法明如镜。
偏修慧,纯阳枯物成迂滞。
须凭妙定助观门,如月分明除雾翳。
劝等学,莫偏修,从来一体无二头。
似禽两翼飞空界,如车二轮乘白牛。
即向凡途登觉岸,便于业海泛慈舟。
或事定,制之一处无不竟。
或理定,唯当直下观心性。
或事观,明诸法相生筹算。
或理观,顿了无一无那畔。
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计。
慧即定,不同不别绝观听。
或双运,即寂而照通真训。
或俱泯,非定非慧超常准。
一尘入定众尘起,般若门中成法尔。
童子身中三昧时,老人身分谈真轨。
能观一境万境同,近尘远刹无不通。
真如路上论生死,无明海里演圆宗。
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尘入定香尘起。
心境常同见自差,谁言不信波元水。
非寂非照绝言思,而寂而照功无比。
权实双行阐正途,体用更资含妙旨。
劝诸子,勿虚弃,光阴如箭如流水。
散乱全因缺定门,愚盲祇为亏真智。
真实言,须入耳,千经万论同标记。
定慧全功不暂忘,一念顿归真觉地。
定须习,慧须闻,勿使灵台一点昏。
合抱之树生毫末,积渐之功成宝尊。
猕猴学定生天界,女子才思入道门。
自利利他因果备,若除定慧莫能论
⑴ 日本高楠顺次郎辑《大正新修大藏经》册四八诸宗部《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附
玉毫光(乙卯) 清 · 何绍基
五言排律
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御书「玉毫光」三字直扁,赐峨眉山金顶寺。嘉庆二十四年,寺为火燬,此扁亦归天上矣。臣因寺僧之请,敬谨补摹,赋诗恭纪。
师行青海日,威镇白云乡。
睿略存绥远,名山与饰荒。
霄明金顶殿,墨洒玉毫光。
内使虔传敕,疆臣肃进香。
天聪通慧谛,佛力渡慈航。
毛孔真花灿,眉珠智炬扬。
似闻圆觉现,果报建櫜藏。
妙相三空满,琳宫万宝装。
诸天龙象力,四海凤麟祥。
法宇惊嘻出,天题入渺茫。
金绳嗟哆落,莲界亦荒凉。
自恧轻尘笔,重摹瑞露章。
师贞功屡捷(昨见邸钞知各省捷音。),震旦庆无疆。
雪月烟霞丽,千秋拱法王。
普贤西向(乙卯) 清 · 何绍基
今夕是何夕,此乡是何乡。
一登峨眉颠,精神多仿偟。
东睋齐豫西蕃羌,北瞻秦晋南荆湘。
屈指五年来,多成兵马场。
但见城郭破坏,人民夷伤。
猛将损折,庸臣逃亡。
衙庙化焦土,妇孺如驱羊。
国帑民脂膏,剪肉难补疮。
见劫不救,何为空王。
见贼不戮,何为金刚。
近者廓夷颇蠢动,觊我卫藏侵封疆。
何不一放智炬火,何不一动慧剑铓。
制而伏之为刚猛力,柔而化之为慈悲肠。
乃独选此清净处,无言下视人奔忙。
山下千千万万人,终年朝佛来进香。
儿童随翁媪,夜住冷雨廊。
丝谷化金钱,来充僧斋粮。
番回瞻礼更勤苦,二三万里践雨霜。
我心急迫无可商,来此憩佛非荒唐。
菩萨亦可怜,敛尽玉毫光。
死灰槁木然,悲悯向西方。
不敢回头一东顾,万年枯坐看夕阳。
征途有往还,吾道无蹉跎。
浮沤托光尘,清浊未殊科。
磐桓高隐士,寤赏岂在多。
潜踪指苍梧,含姿养陵阿。
宁唯超爱累,亦以泯奖诃。
猛力摄龙象,智炬烛山河。
呐呐妙之门,上教贵柔和。
岁暮如相寻,为我一吟哦。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