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舒应龙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国维。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少聘黄氏,后失明,养廉仍娶之。卒年五十八。有《贻清堂日钞》。
维基
钱养廉,字国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匠籍。
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工部主事,筦河夏镇、汶泗诸泉,以夏镇为壑,而昭阳诸湖又在其下流,自留城至镇口,百里无际,粮船非乘风不得达,养廉亲履其地视察,从堤旁开二支河,以杀水势,又议于昭阳凿石通道至徐邳,以下出口,则内水无壅滞,而漕渠可百年无事。
总河舒应龙然其策,会以父丧去位,后人卒用其议,成泇河。
服阕,召补吏部考功署郎中事,日本入侵朝鲜,尚书石星主和议,总督孙矿不用其议,乃诬矿通书币,奉旨会议,养廉属草剖析利害,极明矿无罪,星计不得行,和议亦止。
升稽勋司员外郎,调验封,署司事。
以礼部尚书范谦赠荫事,吏部司官忤辅臣张位,吏部在任在籍二十七人,留用五人,余尽放逐,养廉竟削夺归。
养廉少时娶黄氏,后失明,黄翁意且难之,养廉请于父,以方刘庭式,竟娶之。
卒年五十八,所著有《贻清堂诗文》二十卷、《考功疏草》一卷,后赠光禄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601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子明,号晋川。。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累官吏部右侍郎。父卒归。万历二十六年,起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塞决口,通运道,以功进工部尚书。又奏开泇河(分水河),以改善运道,并力任其役,工程未毕而卒。谥庄靖。
维基
刘东星(1538年—1601年),字子明,号晋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沁水县(今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人。
谥庄靖。
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三甲七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高拱摄官吏部,以非时考察名义,贬他为蒲城县丞,之后稍微升任卢氏知县。
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刑部主事,改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户部员外郎。
万历五年,担任河南佥事。
万历七年,担任陕西右参议、浙江提学副使。
万历十年,任山东左参政,后升任山东按察使。
万历十七年,任陕西按察使,官至湖广左布政使。
万历二十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朝鲜之役起,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向明朝政府告急,当时明廷调遣十万部队,会师于天津,准备救援朝鲜,而当时天津、静海、沧州、河间受到灾害。
米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
刘东星请求漕米十万石救济灾难,民众因此而得以保全。
刘东星随后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郎,以父亲老迈,请侍养而归乡,刚离开时父亲已经去世。
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在单县黄堌决口,冲毁运河,漕运、河道均被堵塞,明廷起用刘东星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黄河漕运。
当初尚书潘季驯提议开凿黄河上流、并使用元朝贾鲁所采取的道路浚灾,但效果甚微。
刘东星则在徐州、下邳至宿迁一带,沿潘季驯治黄故道挑挖开浚,五个月内工程结束,费用仅十万。
得到万历帝嘉奖,晋升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次年,他拓宽淮河、海河渠道,而此工程当初河道总督翁大立、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都建议过,河道总督舒应龙曾开凿韩庄一段,但因工程太过艰巨而中止。
刘东星则权利重启实施该工程,使得原本预估120万的工程费用,仅仅到七万时,工程已经完成三成。
但因日夜操劳,他最终病倒在工地,并死于任内。
黄河工程在后任李化龙、李三才等主持下最终完成。
刘东星为官清廉节俭,天启初年,谥庄靖。
其墓地位于今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1970年代,地表原有的石马、石人、石羊、墓碑等均被毁坏,现为沁水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