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岘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中兴名将老封疆,绝大风波镇两江。
直与元黄争劫运,能将杌桯系苞桑。
魏公才识千秋壮,潞国须眉百岁苍。
百岁仍难忘借寇,祝公惟有寿无量。
九天矫诏九州惊,一念差池大局倾。
无数冤魂填劫海,有名党籍索公卿。
五胡戎马三边合,千里江淮只手擎。
如此危疑能镇定,外人感颂况吾氓。
封疆直接秣陵关,尊酒常怀采石湾。
词客留家知郡美,讼人空狱羡官閒。
蛾眉月满秋临水,牛渚烟消晓见山。
况是上皇膏泽地,科徭应未扰民间。
① 是时闽南捷后往先君掌武选故有末联
金鉴千秋献玉京,当涂司理早知名。
忽迁百将专衡地,正听三陲奏凯声。
铁券少侯随下拜,锦衣近戚避前行。
署中厅壁题名处,先号如存可有评。
良时难遘会,朝野方晏然。
夫君抱醇姿,琼华生玉田。
勤小若理丝,含和比鸣弦。
一朝逢选士,奏牍过三千。
明光赐甲第,郡理推才贤。
幽忧成滞迹,同兹伏林泉。
邂逅苏黄台,结盟亦何坚。
弱子蓬且历,葭倚如夙缘。
不嫌担石贫,颇重门户怜。
主馈得佳妇,内则赖以传。
来往遗形骸,情话从周旋。
朅来舍我去,待次公车前。
杨柳阴正繁,田畴绿草芊。
重晤在何日,感此道路绵。
临岐写中臆,牵衣不忍捐。
岂无同心人,左右为容先。
嘉誉幸时闻,德意勤敷宣。
万里视发轫,谊重急颠连。
嗟予诵拙赋,谬妄集垢愆。
慷慨志不酬,沈冥计遂专。
移栖资德邻,绝交远嚣廛。
晨兴理耕凿,夕休横简编。
时负羸疾眠,兀兀忘先天。
所忻泯思为,有如断灭禅。
此乐未易举,此语非相沿。
持以卒岁年,那知身外牵。
生材各有拘,角齿不两全。
分足鲜愿馀,醉饱临丰筵。
大受匪强合,下愚多重迁。
因君露微尚,别绪逾萦缠。
奉和实甫观察原韵之ㄧ(为乙未(1895)诗作。) 清末 · 许南英
七言律诗
① 编者按:《台湾诗乘》题作〈次韵和易实甫寓台感怀〉。
时局变迁,拟焚笔砚,承馀姚吴季篯寄和沅湘易实甫寓台咏怀六首原韵,并附实甫原唱,致言索和。展诵之馀,檐际雨晴、纸窗风裂,依稀似有鬼神涕泣也。晚间伏枕效颦原韵,拉杂寡绪,录呈季篯、实甫、鹿岑诸公笑正。罗鹿岑名绮章,广西人。
黑海黄河任往还,榆关回首白云间。
悲歌有客来燕赵,凭吊无人管海山(作者注:「实甫奉刘岘帅命自山海关来台,欲与唐中丞商办军务。在申江即闻台北失守之信,折而来台南,商刘渊师起任申包胥之役,亦人杰哉。」)
寇准信能司北钥,赵佗浪说长南蛮。
有谁起任筹边事,国士无双尚内艰(作者注:「时实甫尚丁内艰。」)
⑴ 编者按:「佗」,底本误作「陀」,今改。
⑵ 编者按:「任」,《台湾诗乘》作「仗」。
金陵上刘岘帅四首时以倭警被召 其四 (甲午十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瞻韩御李感难禁,枨触生平泪满襟。
墨绖从戎思裹革,黄冠归里岂甘心。
功名慷慨留皮豹,身世苍茫择木禽。
欲执干戈负弓弩,前驱直入阵云深。
金陵上刘岘帅四首时以倭警被召 其一 (甲午十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巍然一柱是天留,南北皆分圣主忧。
人料苻坚难胜晋,帝知周勃可安刘。
精忠岂作和戎使,伟略当超定远侯。
更为曾胡弥阙憾,永攘夷狄奠神州。
金陵上刘岘帅四首时以倭警被召 其二 (甲午十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强邻逐逐复耽耽,虎子须从虎穴探。
率我八千新子弟,驱他五百旧童男。
夏人慑宋惟韩一,楚国亡秦祇户三。
今日湘军盛天下,海东吹角达江南。
金陵上刘岘帅四首时以倭警被召 其三 (甲午十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先帝亲裁大政初,明公宾榻正留徐
开尊屡饫郇厨馔,赠策还抽邺架书(皆当日事。)
魏阙江湖千里外,桑田沧海廿年馀。
空山老鹤怀威凤,敬向云霄问起居。
⑴ 同治初年,家君请饷江西,岘帅留居抚署旬日。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