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昙献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封孝琰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73 【介绍】: 北齐渤海蓨人,字士光。
封隆之侄。
年十六,辟州主簿,释褐秘书郎,历太子舍人、中书舍人,孝昭帝皇建初,位秘书丞、散骑常侍、聘陈使主。
还,坐事除名。
后除并省吏部郎中、南阳王友,赴晋阳典机密。
忤和士开,因沉废。
祖珽辅政时,令入文林馆。
寻以本官兼尚书左丞,其所弹射,多承意旨。
尝伺后主意致与武成帝胡后私通之僧人昙献于死。
后以谏事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623 【介绍】: 隋唐时僧。其先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祖世避仇徙南海,后迁金陵。俗姓安。幼时由父携之谒真谛,真谛为其取名吉藏。七岁从法朗出家。隋时讲法于会稽嘉祥寺,听众常至千人,时称“嘉祥大师”。后住长安日严寺,成“三论”注疏,创三论学派。唐高祖设十大德统领众僧,吉藏在其列。有《中论疏》、《百论疏》等。
全隋文·卷三十五
吉藏,开皇中住会稽嘉祥寺。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吉藏族姓安氏。其先安息人。祖世避仇移居南海。后迁金陵。七岁出家。隋开皇末诏住慧日寺。唐初敕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卒。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安息国人也。
祖以避仇居南海。
父迁金陵。
而生藏焉。
时西竺真谛三藏昉至。
父𢹂之以见。
谛曰此儿吉祥之所聚也。
遂以名。
父亦出家。
名道谅云。
谅平生苦节寡伦。
乞食听法无少怠。
每持钵归。
必跣足入塔。
遍献佛像。
然后分施。
至虽涕涶便利。
皆以手承。
祝施众生所应食者。
其笃谨之行。
始终无歉。
然每𢹂藏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
甫七岁。
遂依朗出家。
而采涉日至。
年十九为众覆述。
精辨锋起。
获誉扬邑。
具戒之后。
其闻转盛。
陈桂阳王尤所钦礼。
隋混壹。
遂东游止嘉祥寺。
敷畅如常。
时开皇末。
炀帝在蕃邸。
置四道场。
招徕贤彦。
召居慧日寺。
复于京师。
置日严寺。
教旨又以藏居之。
昙献禅师
请开法华。
七众繁拥。
财施填积。
既以建诸福田。
且为十无尽藏。
付献行檀。
卒成曲池大像。
伟特高显。
见者翘勤。
不能自已。
齐王暕邀藏私第法集。
一时至者。
六十馀人。
仍推藏为论主。
沙门僧粲自号三国论师。
最先徵问。
往还四十馀番。
藏体貌闲暇。
辞彩秀发。
飞激注射。
霶然有馀。
四座皆动容而退。
王欲更延两日。
众亦莫之敢抗矣。
大业初。
写法华经二千部。
隋之季世。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供养。
别置普贤像。
对以坐禅。
观实相理。
及义旗初届京师。
武皇受谒于虔化门下。
藏前叙曰。
惟四民涂炭。
乘时拯溺。
道俗仰泽穹昊。
不胜庆赖。
武皇大悦。
劳问勤至。
武德初。
诏选十大德。
纲维法务。
而藏其一焉。
俄兼住实际定水二寺。
齐王元吉。
愿承归戒。
屈住延兴寺。
至是年气渐衰。
屡增病苦。
诏赐良剂。
中使相寻。
武德六年五月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上览遗表哀悼。
东宫已下。
皆致书尉问。
赠以钱帛。
今上在秦邸。
有尉辞不录。
诏葬南山藏讲三论一百馀遍。
法华三百馀遍。
大品智度华严维摩各数十遍。
并著疏。
盛行于世。
临终制死不怖论。
文多不录。
弟子慧远嗣。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吉藏。
俗姓安。
本安息人也。
祖世避仇移居南海。
因遂家于交广之间。
后迁金陵而生藏焉。
年在孩童。
父引之见于真谛。
仍乞詺之。
谛问其所怀。
可为吉藏。
因遂名也。
历世奉佛门无两事。
父后出家名为道谅。
精勤自拔苦节少伦。
乞食听法以为常业。
每日持钵将还跣足入塔遍献佛像。
然后分施。
方始进之。
乃至涕涶便利。
皆先以手承取。
施应食众生。
然后远弃。
其笃谨之行初无中失。
谅恒将藏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
随闻领解悟若天真。
年至七岁投朗出家。
采涉玄猷日新幽致。
凡所咨禀妙达指归。
论难所标独高伦次。
词吐赡逸弘裕多奇。
至年十九处众覆述。
精辩锋游。
酬接时彦绰有馀美。
进誉扬邑有光学众。
具戒之后声问转高。
陈桂阳王钦其风采。
吐纳义旨钦味奉之。
隋定百越遂东游秦望。
止泊嘉祥如常敷引。
禹穴成市问道千馀。
志存传灯法轮相继。
开皇末岁。
炀帝晋蕃置四道场。
国司供给。
释李两部各尽搜扬。
以藏名解著功。
召入慧日。
礼事丰华优赏伦异。
王又于京师置日严寺。
别教延藏往彼居之。
欲使道振中原行高帝壤。
既初登京辇道俗云奔。
见其状则傲岸出群。
听其言则钟鼓雷动。
藏乃游诸名肆。
薄示言踪。
皆掩口杜辞鲜能其对。
然京师欣尚妙重法华。
乃因其利即而开剖。
时有昙献禅师
禅门钲鼓。
树业光明道俗陈迹。
创首屈请敷演会宗七众闻风造者万计。
隘溢堂宇外流四面。
乃露缦广筵犹自繁拥。
豪族贵游皆倾其金贝。
清信道侣俱慕其芳风。
藏法化不穷财施填积。
随散建诸福田。
用既有馀。
乃充十无尽。
藏委付昙献资于悲敬。
逮仁寿年中。
曲池大像举高百尺。
缮修乃久身犹未成。
仍就而居之。
誓当搆立。
抽舍六物并托四缘。
旬日之间施物连续。
即用庄严峙然高映。
故藏之福力能动物心。
凡有所营无非成就。
隋齐王暕夙奉音猷。
一见欣至而未知其神府也。
乃屈临第并延论士。
京辇英彦相从前后六十馀人。
并已陷折前锋令名自著者。
皆来总集。
藏为论主。
命章陈曰。
以有怯之心。
登无畏之座。
用木讷之口。
释解颐之谈。
如此数百句。
王顾学士傅德充曰。
曾未延锋御寇。
止如向述恐罕追斯踪。
充曰。
动言成论验之今日。
王及僚友同叹称美。
时沙门僧粲。
自号三国论师。
雄辩河倾吐言折角。
最先徵问。
往还四十馀番。
藏对引飞激注赡滔然。
兼之间施体貌词采铺发。
合席变情𧹞然而退。
于是芳誉更举顿爽由来。
王谓未得尽言更延两日。
探取义科重令竖对。
皆莫之抗也。
王稽首礼谢永归师傅。
并䞋吉祥麈尾。
及诸衣物。
晚以大业初岁。
写二千部法华。
隋历告终。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安置。
自处卑室。
昏晓相仍竭诚礼忏。
又别置普贤菩萨像。
帐设如前。
躬对坐禅观实相理。
镇累年纪不替于兹。
及大唐义举初届京师。
武皇亲召释宗。
谒于虔化门下。
众以藏机悟有闻。
乃推而叙对曰。
惟四民涂炭。
乘时拯溺。
道俗庆赖。
仰泽穹旻。
武皇欣然劳问勤勤不觉影移。
语久。
别敕优矜。
更殊恒礼。
武德之初。
僧过繁结置十大德。
纲维法务宛从初议。
居其一焉。
实际定水钦仰道宗。
两寺连请延而住止遂通受双愿。
两以居之。
齐王元吉。
久揖风猷亲承师范。
又屈住延兴。
异供交献。
藏任物而赴。
不滞行。
藏年气渐衰屡增疾苦。
敕赐良药。
中使相寻。
自揣势极难瘳。
悬露非久。
乃遗表于帝曰。
藏年高病积德薄人微。
曲蒙神散寻得除愈。
但风气暴增命在旦夕。
悲恋之至遗表奉辞。
伏愿久住世间缉宁家国。
慈济四生兴隆三宝。
储后诸王并具遗启累以大法。
至于清旦索汤沐浴著新净衣侍者烧香令称佛号。
藏加坐俨思如有喜色。
斋时将及。
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有五。
即武德六年五月也。
遗命露骸。
而色逾鲜白。
有敕慰赙。
令于南山觅石龛安置。
东宫以下诸王公等。
并致书慰问。
并赠钱帛。
今上初为秦王偏所崇礼。
乃通慰曰。
诸行无常。
藏法师道济三乘名高十地。
惟怀弘于般若。
辩囿包于解脱。
方当树德净土阐教禅林。
岂意湛露晞晨业风飘世。
长辞奈苑遽掩松门。
兼以情切绪言见存遗旨。
迹留人往弥用悽伤。
乃送于南山至相寺。
时属炎热坐于绳床尸不催臭加趺不散。
弟子慧远树续风声。
收其馀骨凿石瘗于北岩。
就而裨德。
初藏年位息慈英名驰誉。
冠成之后荣扇逾远。
貌象西梵言寔东华。
含嚼珠玉变态天挺。
剖断飞流殆非积学。
对晤帝王。
神理增其恒习。
决滞疑议。
听众忘其久疲。
然而爱狎风流不拘检约。
贞素之识或所讥焉。
加又纵达论宗颇怀简略。
御众之德非其所长。
在昔陈隋废兴。
江阴凌乱。
道俗波迸。
各弃城邑乃率其所属往诸寺中。
但是文疏并皆收聚。
置于三间堂内。
及平定后方洮简之。
故目学之长勿过于藏。
注引宏广咸由此焉。
讲三论一百馀遍。
法华三百馀遍。
大品智论华严维摩等各数十遍。
并著玄疏盛流于世。
及将终日。
制死不怖论。
落笔而卒。
词云。
略举十门以为自慰。
夫含齿戴发。
无不爱生而畏死者。
不体之故也。
夫死由生来。
宜畏于生。
吾若不生何由有死。
见其初生即知终死。
宜应泣生不应怖死。
文多不载。
慧远依承侍奉俊悟当时。
敷传法化光嗣馀景。
末投迹于蓝田之悟真寺。
时讲京邑亟动众心。
人世即目故不广叙。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
清河临清人。
年十六。
辞亲出家。
十九薙落。
谦谨恭敏。
专务实行。
虽经论备阅。
而尤善律部。
开皇之季。
驻锡京师。
日以持戒礼忏为业。
又诵千佛名经十二卷于太白山中。
而每名则加拜焉。
太白九陇山僧邕禅师者。
素以道行著。
称美因奉之。
以究心学。
后还京。
住慧云寺。
从静嘿禅师。
静嘿盖道善禅师之神足。
道善持己节约。
四众钦重。
美事静嘿馀十年。
凡其施设。
皆所经历而得其说。
静嘿灭度。
一以委之。
西循守不失。
故悲敬二田。
未尝间岁。
诸造福处。
悉有馈慧。
夏末兰盆。
亦随寺送物。
俗谓普盆钱。
大业之季。
夏集千僧。
行道七日。
或谓美曰。
时既炎热。
不可使众饥虚。
何不打饼供养。
美曰面易致耳。
然而柰其馊败何。
或曰我能之。
但多置冷水盆则善矣。
明日半衣起。
溲面二十斛。
作二日料。
饔庖麇。
至杖打刀切。
汤锅亦已沸矣。
随切随投之汤中。
已煮熟。
则捞以投水中。
投之汤者有尽。
投之水者无穷。
黎明行饼。
莫不讶其坚韧也。
众以为至诚所感云。
武德初。
诏住会昌寺。
乃于西院。
造忏悔堂。
像设严盛。
栋宇宏丽。
时则浴井忽竭。
美为祷祈。
泉涌如旧。
平生畜舍利不多。
而应验莫测。
随以宝函。
遇祷必给。
力行头陀。
终身徒跣。
以避虫蚁。
或学般舟而不坐。
或学止过而不言。
杂行纷纭。
殆难殚举。
且口诵弥陀之号。
心专净土之归。
贞观十一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
合掌称佛而逝。
寿六十三。
露尸于南山鸱鸣阜。
骸塔楩梓谷。
弟子树碑。
侍中于志宁文又沙门昙献者。
京邑人亦弘福业。
功格前贤。
身成令范。
众所推挹。
故光明宝阁。
冠绝寰中。
慈悲佛殿。
时所惊异。
本微迹显。
兹不广述。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德美。
俗姓王。
清河临清人也。
年在童稚。
天然乐善。
口中所演恒铺赞呗。
拥尘聚戏必先景塔。
每见形像生知礼敬。
由是亲故密而异之。
知非绍续之胤也。
任从师学。
十六辞亲投诸林野广访名贤用为师傅。
年至十九方蒙剃落。
谨敬谦恪专思行务。
虽经论备阅而以律要在心。
故四分一部薄通宗系。
追求善友无择遐迩。
洁然自厉不群非类。
开皇末岁。
观化京师受持戒检。
礼忏为业。
因往太白山诵佛名经一十二卷。
每行忏时诵而加拜。
人以其总持念力功格涅槃。
太白九陇先有僧邕禅师。
道行僧也。
因又奉之而为师导。
从受义业亟染暄凉。
后还京辇住慧云寺。
值默禅师又从请业。
默即道善禅师之神足也。
善遵承信行普功德主。
节约形心不衣皮帛。
默从受道。
闻见学之望重京都。
偏归俗众。
美依承默十有馀年。
三业随从深相器待。
所以每岁礼忏将散道场。
去期七日苦加励勇。
万五千佛日别一遍。
精诚所及多感徵祥。
自尔至终千有馀遍。
故默之弘奖福门开悟士俗广召大众。
盛列檀那利养所归京辇为最。
积而能散。
时又珍重。
常于兴善千僧行道。
期满䞋奉人别十缣。
将及散晨外赴加倍。
执事惧少依名付物。
默闻告曰。
何有此理不成僧义。
必若约截凡圣难知。
但当供养不虑虚竭。
库先无贮物出散之晨及设大会七众俱集。
施物山积新旧咸充。
时又钦之。
谓其志大而致远。
故使灵祇冥助也。
不然谁能睹斯不惧耶。
故自开皇之末。
终于大业十年。
年别大施。
其例咸尔。
默将灭度。
以普福田业委于美。
美顶行之。
故悲敬两田年常一施。
或给衣服。
或济糇粮。
及诸造福处多有匮竭。
皆来祈造通皆赈给。
又至夏末。
诸寺受盆。
随有盆处皆送物往。
故俗所谓普盆钱也。
往住禅定斯事无殆。
大业末岁。
夏召千僧七日行道。
忽感异人形服率然来。
告美曰。
时既炎热。
何不打饼以用供养。
美曰。
面易办也。
人多饼坏。
何由可致。
便曰。
易可办耳。
且溲三十斛面。
作两日调。
饼不坏也。
即随言给。
但云多办瓫水槽多贮冷水。
明旦将设。
半夜便起打面搥案。
鼓动人物。
僧俗聚观惊乱眼耳。
须臾打切面已。
将半命人煮之。
随熟内水。
自往搅之。
及明行饼。
皆讶紧韧抽拔难断。
千人一饱咸共欣泰。
试寻匠者通问失所。
馀有槽瓮中饼。
日别供僧。
乃尽限期一无烂坏。
合众悲庆感通斯应。
武德之始。
创立会昌。
又延而住。
美乃于西院造忏悔堂。
像设严华堂宇宏丽。
周廊四注复殿重敞。
誓共含生断诸恶业。
镇长礼悔洁净方等。
凡欲进具必先依凭。
荡涤身心方登坛位。
又于一时所汲浴井忽然自竭。
徒众驻立无由洗忏。
美乃执炉临井。
苦加祈告。
应时泉涌。
还同恒日。
时共宗焉。
所畜舍利藏以宝函。
随身所往必赍供养。
每诸起塔祈请散之。
百粒千粒随须而给。
精苦所感随散随满。
由是增信弥隆。
勤恳不绝。
又年经秋夏。
常行徒跣。
恐蹈虫蚁。
慈济意也。
或行般舟。
一夏不坐。
或学止过。
三年不言。
或效不轻通礼七众。
或同节食。
四分之一。
如斯杂行其相纷纶。
即目略舒差难备举。
生常辍想专固西方。
口诵弥陀。
终于命尽。
以贞观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合掌称佛卒于寺院。
春秋六十三矣。
乃送于南山鸱鸣堆。
后又收骸于楩梓谷起塔。
弟子等树碑于会昌寺。
侍中于志宁为文。
又京邑沙门昙献者。
亦以弘福之业功格前贤。
身令成范众所推揖。
所造福业随处成焉。
故光明宝阁冠绝寰中。
慈悲佛殿时所惊异。
人世密尔故不广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40 【介绍】: 唐僧。安定人,又作樊川人。俗姓席,字怀默。勤苦钻研《涅槃》经,年少时即能讲解,其师法总极器重之。太宗贞观八年敕住弘福寺,专讲《涅槃》。有《涅槃义章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怀默。姓席氏。其先安定人。祖官京兆。因家于樊川之秘坂焉。年十二。精苦绝伦。仪矩秀挺。汉王谅见而奇之。特奏出家。住海觉寺。依总法师究涅槃推以覆述造涅槃义章四卷。义源文本时文释钞四卷。武德初。沙门昙显道开国望。造慈悲寺奏以为寺主。于是引接后昆。弘演此部。殆四十遍。性尤谦抑。弗滞一隅。但有座席。皆加采涉。纵复旧文。倾泻如新。斯诚象末罕俦也。总法师曰。吾何德而能致此入室之子乎。相法师曰。经谓后五百岁。有福智者。其此子乎。不然。曷足以振大教于今日哉。岳法师曰。此公就我学俱舍。盖欲以同事摄耳。妙庄严世善知识。非此公而谁。振法师曰。此公就我学迦延。盖欲以赞成我也。夫以大道而下问于小术。是非回象龙于免径邪。贞观八年。诏住弘福寺定业益进。尝梦登无量寿佛手遂像弥陀一座常拟系念方欲遁之山林以终其身。众挽留请。开涅槃至诤论而魔事作。因反慈悲寺卧疾。见佛来迎而瞑。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春秋五十有九。葬高阳原后于城之西南隅。起塼塔徙遗骸供养。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玄会。
字怀默。
俗姓席氏。
其先豳土安定人也。
远祖因官故。
又居京兆樊川之秘坂焉。
年十二。
精苦绝伦。
欣志捐俗。
而仪相秀挺有异神童。
隋汉王谅。
见而奇之。
奏度出家。
仍住海觉寺。
为总法师弟子。
自落采之后即预讲席专志涅槃。
勤至之功伦等推尚。
总深会之解也。
举为覆述。
所以槃节拘致由来拥虑者皆剖决。
通释泠然可见。
时大赏之以为涅槃之后胤也。
因尔改前旧章更新户牖穿凿之功。
难与雠抗。
造涅槃义章四卷。
义源文本时文释抄部各四卷。
自延远辍斤之后。
作者祖述前言。
惟会一人独称孤拔。
武德之始。
学观大张。
沙门昙献道开国望。
造慈悲寺奏会以为寺主。
经始惟新法务连续。
引接后昆。
讲扬此部将四十遍。
于时同侣同业相推元席。
而让以成治。
雅为学宗性慕人法不滥尊严。
但有法座皆通咨听。
纵己旧闻倾如新渴。
斯敬重之极。
末象罕遇也。
总法师曰。
吾非圣人。
何得此子入吾室乎。
相法师曰。
经云。
后五百岁有福智者。
此子谓乎。
法之大将岂不然乎。
岳法师曰。
此公就我学俱舍者。
同事摄也。
愿以妙庄严世值善知识矣。
振法师曰。
此公就我学迦延者。
之赞成吾学耳。
以我小术不耻下问乃回龙象于兔径也。
吾何言哉。
贞观八年又敕住弘福寺。
讲事都废专修定业。
梦登佛手号无量寿。
遂造弥陀像一座。
常拟系心作身同观。
欲入山林寺众劝住请讲涅槃。
至藤蛇喻。
忽有异蛇。
从栿而下顾视四方。
寻即不见。
讲至诤论常有魔事。
因兹遘疾还返慈悲。
见佛来迎因而气尽。
春秋五十有九。
即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
合邑闻知悲凉相及。
葬于高阳原。
晚又收其遗骸于故城西南隅。
起塼塔供养。
自会之弘道也。
温柔在性弘赡为心。
远近流寓投造非一。
而能推心接诱。
惟法是务。
晚又常坐乃终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