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思道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
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
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
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
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
垂阴自有乐。饮露独为清。
短緌何足贵。薄羽不羞轻。
螗螂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绝易惊。
容止由来桂林苑。无事淹留南斗城。
城中帝皇里。金张及许史。
权势热如汤。意气喧城市。
剑影奔星落。马色浮云起。
鼎俎陈龙凤。金石谐宫徵。
关中满季心。关西饶孔子。
讵用虞公立国臣。谁爱韩王游说士。
红颜宿昔同春花。素鬓俄顷变秋草。
中肠自有极。那堪教作转轮车
⑴ ○《初学记》三十。《诗纪》百十。○《诗纪》云。此篇见《初学记》。红颜以下脱误。俟再考。
驾出圜丘诗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开年简时日,上辛称天吉。
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
乘舆出九重,金根御六龙。
章移千乘动,旆举百神从。
黄麾引朱节,灵鼓应华钟。
神歌己相续,神光复相烛。
风中飏紫烟,坛上埋苍玉(○《初学记》十三。万花谷后十二作卢思道诗。《诗纪》百二十二。)
上巳禊饮诗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山泉好风日,城市厌(文苑作压。)嚣尘。
聊持(岁华纪丽作把。)一樽酒,共寻千里春。
馀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
何言出关后,重有入林人(○《类聚》四。《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十六。文苑英华百五十七。《御览》三十。《诗纪》百二十二。又岁华纪丽一作隋思道诗。引春一韵。)
⑴ 《类聚》作景。《诗纪》云。一作景。
⑵ 《初学记》作时。岁时杂咏、文苑同。
倡楼对三道,吹台临九重。
笙随山上鹤,笛奏水中龙。
怨歌声易(文苑作不。)断,妙舞态难逢(文苑云。《初学记》作双。)
谁能暂留客(《类聚》误作眉客。),解佩一相从(万花谷作逢。○《初学记》十五。文苑英华二百十三。万花谷后三十二作卢思道诗。《诗纪》百二十二。又《类聚》四十二引重、龙、从三韵。)
北史本传曰:周武帝平齐。授思道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杨休之等数人作听鸣蝉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叹美之。
听鸣蝉(《类聚》缺此上三字。)。此听悲无极。
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
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
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
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
流乱罢还续。酸伤合更离。
暂听别人心即断。才闻客子泪先垂。
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
一夕复一朝。坐见凉秋月。
河流带地从来崄。峭路干天不可越。
红尘早弊陆生衣。明镜空悲潘掾发。
长安城里帝王州。鸣钟列鼎自相求。
西望渐台临太液。东瞻甲观距龙楼。
说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怀宝剑游。
学仙未成便尚主。寻源不见已封侯。
富贵功名本多豫。繁华轻薄尽无忧。
讵念嫖姚嗟木梗。谁忆田单倦土牛。
归去来。青山下。
秋菊离离日堪把。独焚枯鱼宴林野。
终成独校子云书。何如还驱少游马
⑴ 《诗纪》云。一作堤。
⑵ 《诗纪》云。一作兰皋。
⑶ ○《类聚》九十七作听鸣蝉诗。《诗纪》百二十二。
联句作诗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谈薮曰:北齐卢思道聘陈。陈主令朝贵设酒食。与思道宴会。联句作诗。其一人先唱便讥刺北人云。榆生欲饱汉。草长正肥驴。为北人食榆。兼吴地无驴。故有此句。思道即续之曰云云。谓南人无情义。同炊异馔也。
共甑分炊水,同铛各煮鱼(○《太平广记》二百四十七。)
孤鸿赋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眷。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通人杨令君、邢特进已下,皆分庭致礼,倒屣相接,剪拂吹嘘,长其光价。而才本驽拙,性实疏懒,势利货殖,淡然不营。虽笼绊朝市且三十载,而独往之心未始去怀抱也。摄生舛和,有少气疾。分符坐啸,作守东原。洪河之湄,沃野弥望,嚣务既屏,鱼鸟为邻。有离群之鸿,为罗者所获,野人驯养,贡之于余。置诸池庭,朝夕赏玩,既用销忧,兼以轻疾。《大易》称「鸿渐于陆」,羽仪盛也。《扬子》曰「鸿飞冥冥」,骞翥高也。《淮南》云:「东归碣石」,违溽暑也。平子赋曰「南寓衡阳」,避祁寒也。若其雅步清音,远心高韵,鹓鸾以降,罕见其俦,而铩融墙阴,偶影独立,唼喋秕昭卑,鸡鹜为伍,不亦伤乎!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云。其词曰:
惟此孤鸿,擅奇羽虫,实禀清高之气,远生辽碣之东。
氄毛将落,和鸣顺风,壮冰云厚,矫翅排空。
出岛屿之绵邈,犯霜露之溟濛,惊絓鱼之密网,畏落雁之虚弓。
若其斗柄东指,女夷司月,乃遥集于寒门,遂轻举于玄阙。
至如天高气肃,摇落在时,既啸俦于淮浦,亦弄吭于江湄。
摩赤霄以凌厉,乘丹气之威夷,溯商飙之袅袅,玩阳景之迟迟。
彭蠡方春,洞庭初绿,理翮整翰,群浮侣浴。
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餍江湖之菁藻,饫原野之菽粟。
行离离而高逝,响噰雍而相续,洁齐国之冰纨,皓密山之华玉。
若乃晨沐清露,安趾徐步;
夕息芳洲,延颈乘流;
违寒竞逐,浮沅水宿;
避暑言归,绝漠云飞。
望玄鹄而为侣,比朱鹭而相依,倦天衢之冥漠,降河渚之芳菲。
忽值罗人设网,虞者悬机,永辞寥廓,蹈迹重围。
始则窘束笼樊,忧惮刀俎,靡躯绝命,恨失其所。
终乃驯狎园庭,栖托池籞,稻梁为惠,恣其容与。
于是翕羽宛颈,屏气销声,灭烟霞之高想,閟江海之幽情。
何时骧首奋翼,上凌太清,骞翥鼓舞,远薄层城。
恶禽视而不贵,小鸟顾而相轻,安控地而无耻,岂冲天之复荣!
若夫图南之羽,伟而去羡,栖睫之虫,微而不贱,各遂性于天壤,弗企怀以交战。
不听《咸池》之乐,不飨太牢之荐,匹晨鸡而共饮,偶野凫以同膳。
匪扬声以显闻,宁校体而求见,聊寓形乎沼沚,且夷心于溏淀。
齐荣辱以晏如,承君子之馀眄(《隋书·卢思道传》)
谈薮曰:散骑常侍辛德源谓思道曰:昨作羌妪诗。惟得五字云云。苦无其对。思道寻声曰:何不道黄物插脑门。
皂陂垂肩井(○《太平广记》二百四十七。)
《隋书》曰:昌衡小字龙子。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
卢家千里。释奴龙子(○隋书卢昌衡传)
君讳会。字某。河南闻喜人。有唐元老左仆射赠司空贞孝公之元子。惟司空左右肃宗。寿与位侔。百顺五福。宜钟厥后。虽不能嗣居公相者。必用攸好德考终命焉。君孝悌睦友。慎厚敬让。直而和。柔而不犯。驯行克家。学古入官。乾元初筮仕太常。授奉礼郎。再转至主簿。广德初以宰相子行修饰。特加正议大夫。累登东朝。为中舍人率更令。仍副少府。又贰殿中。今司徒北平王之节制河东也。表为戎佐检校吏部郎中。贞元元年。旱蝗相乘。列郡灾耗。君奉府檄。莅于定襄。劳徕安集。有异等之效。就加金印紫绶。以畴其能。五年从北平朝京师。真拜膳部郎中。八年转卫尉少卿。九年戊申。终于位。享年四十六。噫嘻。君有甘白之姿。而受采和。有惠和之量。而蒙覆露。徊翔省寺。周旋官业。质于典宪故不跲。详于奏议而有章。尽齐敬于宗庙。惇恺悌于族属。以友辅仁。以酒全神。忘怀久次。未尝谄黩。虽不践右职。立章章之效。而历官十一。列爵故里。辟三公府。以政事称。被荐绅奉朝请者逾二十年。无过言。无违德。启其手足。归全于先公。君子以为难。再娶皆博陵崔氏。前夫人新繁令平之女。继夫人大理评事阳元之女。咸有妇顺。不幸早夭。其孤曰定。为左千牛备身。定弟密。密弟字。年甫成童。咨于叔父前京兆府户曹向。以十月某日。返葬于东周万安山之南原。二夫人祔焉。孝子悌弟。用诚信襄事。礼文家法。率履无违言。世功冠族者。以裴氏为河东盛阀。自魏翼州刺史徽。种德滋大。纂承绍续。十有二叶至赠中书舍人义宏。仕至梓州元武丞。君之大王父也。舍人生赠司空惓。历给事中杭邓二州刺史。君之王父也。门业风绪。天下称之。今纂书其略。刻于墓石。铭曰。
济济德门,温温恭人。
司空之子,司徒之宾。
位止亚卿,年不中身。
遽归其全,乃返乎真。
上有宰树兮下有野土,閟此幽宅兮万安之下。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